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4:4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二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系统梳理已学的长度单位,掌握单位间的换算关系,并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通过师生对话、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长度单位的概念及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很多关于长度单位的知识,谁能告诉我,我们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呢? 师:非常棒!那这些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比如,1米等于多少分米? 师:对了,那谁能来说说,我们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单位呢?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整理和复习这些长度单位,看看大家掌握得怎么样。 二、我的收获:系统梳理,巩固知识 师:想一想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生独立思考整理,然后小组交流 汇报 师:说得真好!我们测身高的时候,通常用厘米作单位;跑马拉松的时候,距离很长,就用千米作单位。 非常棒!看来大家已经很好地掌握了这些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关系。 下面这些测量活动通常会选择哪个长度单位? 三、我的问题 师:关于这单元的知识,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师:有的,,长度单位有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复习了其中的一部分。如果你们对其他长度单位感兴趣,可以课后自己去查一查,也可以把你们的问题存到“问题银行”里,我们以后再来一起探讨。 巩固与应用 师:现在,我们来做几道练习题,看看大家是否真的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 请大家看黑板上的题目: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楼高约30( ),每小时行约60( ),眼镜片厚约3( )。 教师:非常正确!看来大家真的掌握了长度单位的知识。那谁能再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确定这些单位的呢? 师:说得真好!这就是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都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包括长度单位的概念、换算关系以及实际应用。希望大家能够把今天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更多的问题。同时,也要养成提出问题的习惯,勇于探索未知的世界。 生:我们学过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1米等于10分米! 生:因为不同的东西长度不一样,有的很短,有的很长,用不同的单位方便我们测量和 表达。 生1:我认识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这些长度单位。 生2:我知道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生3:,测量不同的东西要用不同的单位,比如测课桌的长和宽用厘米或分米,测1粒大米的长度用毫米,测从家到天安门广场的距离用千米。 生回答 有没有比毫米还小、比千米更大的长度单位呢 生:楼高约30米,每小时行约60千米,眼镜片厚约3毫米。 生:楼高通常用米作单位,因为楼不会太高也不会太矮;每小时行的距离,如果是汽车的话,通常用千米作单位;眼镜片很薄,所以用毫米作单位。 系统梳理,巩固知识 启发思考,培养质疑精神 实践练习,提升能力
板书设计 测量——整理与复习 1千米 = 1000米 1米 = 10分米 1分米 = 10厘米 1厘米 = 10毫米
教学反思 通过系统梳理与练习,学生基本掌握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换算,教学目标达成。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在单位换算上仍需加强练习。未来将设计更多挑战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