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时 结余多少钱
教学目标 1.发展从图中获取信息并提出问题的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培养估算的能力,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一条信息,请说说你们看了之后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最上面左边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说得很有道理。虎子的爸爸妈妈也是其中的一员,看看虎子在家跟奶奶聊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2页最上面右边的情境图) 师:哦,原来他们俩在聊钱的问题,他们的钱够用吗 节余多少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解决的问题。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虎子和奶奶8月花了745元,8月节余了多少元 跟同学们说说你的想法,然后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各自的想法,并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跟大家分享呢 师:你能试着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问题二) 师:你听明白了吗 同意这种方法吗 试着列成综合算式并解答。 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并解答,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能把你的做法告诉大家吗 对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 师:仔细看图,说说你从中了解了哪些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试一试”情境图) 师:如果平均每个月节余225元,估一估几个月节余的钱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师:真的是这样吗 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几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学生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展示交流算法: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 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及感受。 城市建设和发展离不开进城务工人员的辛勤劳动。 进城打工不仅可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贡献,而且也可以增加进城务工人员的收入,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 …… 生1:奶奶说每月可以领取补助185元。 生2:虎子说爸爸妈妈在城里工作,每月寄回生活费800元。 生1:我们可以先计算8月虎子和奶奶共收入多元,185+800=985(元),从中减去花掉的745元就是节余的钱数,即985-745=240(元)。列成综合算式 185+800-745 =985-745 =240(元) 生2:也可以先用父母寄回的钱减去花了的钱,800-745=55(元),这样还剩55元,加上奶奶领取的补助185元,这样共节余的钱数就是55+185=240(元)。 列成综合算式是 800-745+185 =55+185 =240(元) 生:我们可以画图帮助分析题意,如下所示。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要想计算两个月一共节余了多少元,就必须先计算10月节余的钱数。因为10月比9月节余的260元少30元,所以就是用260元减去30元,即260-30=230(元),这样两个月一共节余的钱数就是260+230=490(元)。 260+(260-30) =260+230 =490(元) 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260-30+260 =230+260 =490(元) 答:两个月一共节余了490元。 生:从图中可以知道,虎子觉得奶奶很辛苦,想买一台洗衣机。已知洗衣机是每台580元。 生:我们可以把每个月节余的225元看作200元,把每台洗衣机的价钱580元看作600元,这样3个200元才是600元,所以应该需要3个月节余的钱才可以买一台洗衣机。 可以画图算出结果(如下所示), 也可以一个月一个月地把节余的钱数相加,看几个月相加的钱数能达到580元。两个月节余的钱是225+225=450(元),再加一个月的是450+225=675(元),675元>580元,这样三个月就能买到一台洗衣机了。 还可以从580元中减去225元,减去几次就是需要几个月的时间。580-225=355(元),说明一个月后还差355元;355-225=130(元),说明第二个月后还差130元,还需要一个月,所以需要三个月节余的钱才能买到一台洗衣机。 由生活中的小事引入新课,既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能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的兴趣。 给学生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由于是生活中的素材,因此,人人参与,课堂气氛活跃。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体现。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创设“节余多少钱”和“买洗衣机”的情境,紧密联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感到非常熟悉、亲切。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家庭的“理财”计划中,使学生在理财的过程中,探索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使他们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