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课时 三单元 整理与复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难点 能结合具体情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第三单元“加与减”的学习到这就要结束了,关于这部分内容,你们学会了什么 还有什么疑问吗 跟大家说一说。 师:这些知识,你们真正地掌握了吗 下面的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祝融号”火星车行驶数据分析 师:(展示“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路线图及数据)同学们,看这张图,奇思整理了“祝融号”火星车100天的行驶情况,不过中间8月6日的数据丢失了,我们要帮他找回来。先看看已有的数据是什么? 师:那8月6日到8月15日一共行驶了多少米呢? 师:非常好!那现在知道8月6日前一共行驶了808米,又知道8月23日累计是1000米,8月15日到8月23日行驶了111米,怎么算出8月6日到8月15日这段时间行驶的距离,也就是丢失的数据呢? 教师:太棒了!看来大家都掌握了这种通过已知数据计算未知数据的方法。那从这个问题中,大家能总结出画图对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什么帮助吗? 师:没错!画图能把抽象的数据变得直观。那再看看这个问题里的运算,有加法也有减法,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呢? 教师:非常正确!那老师有个问题,如果遇到更大的数,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也是这样吗? 师:对啦,大家理解得很到位。希望大家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都能像今天这样,先分析数据关系,再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来解决问题。 二、完成巩固与应用 完成第2题 师:算一算,跟小组同学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同学们观察的都很认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对于不同的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师:那如果遇到加减混合运算怎么办呢? 师:同学们说的很对,所以在以后的计算中,我们要先判断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算出答案。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之间自由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 我学会了计算三位数的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运算,还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呢。 我学会了看里程表,从里程表中能获得很多信息。 我知道了画图分析题意更形象直观,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生:5月15日到6月27日行驶了236米,6月27日到7月17日行驶了273米,7月17日到8月6日行驶了299米,8月15日到8月23日行驶了111米,累计达到了1000米 生1:可以先把8月6日前一共行驶的数据算出来。 生2:老师,把前面几天行驶的距离加起来就行, 236 + 273 + 299 =509+299 =808米。 生:用1000米减去8月15日和之前行驶的总距离,就是1000 - (808 + 111),先算括号里的808加111是919,再用1000减919,等于81米。 生:老师,画图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数据之间的关系,分析和解决问题。 生:都是从左往右算,如果有小括号,就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生:(思考后回答)应该还是这样的,不管数多大,运算顺序不变,计算方法也是一样的,就是进位、退位的时候要更小心。 生1:我发现它们都是三个数字的加减。 生2:我发现有的算式有小括号,有的没有。 生3:我发现有的算式只有加法,有的算式只有减法,有的算式是加减混合。 生:三位数连加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加上它们的和,不要忘记添上小括号。还可以吧三个加数直接列一个竖式计算。 生:三位数连减可以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减再减去第三个数,遵循从左到右的顺序;也可以先把后面的两个数相加,再用第一个数去减它们的和,不要忘记添上小括号。 生:如果是加减混合运算,要观察有没有小括号,没有小括号的,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复习,回忆所学知识点,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复习整理的能力。 通过围绕“祝融号”火星车行驶数据这一真实情境展开对话,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加减法运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数据、计算丢失数据的过程中,加深对运算顺序和画图分析问题方法的理解,同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进一步巩固三位数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板书设计 整理与复习 三位数的加、减法(连加、连减及加、减混合)
教学反思 要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交流活动中,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一定的生活技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