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照片特征判断拍摄位置,掌握“观察位置—视图特征”的对应关系。 2.发展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提升从二维照片还原三维空间位置的几何直观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对空间观察与推理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照片中的关键特征判断拍摄位置。
教学难点 建立照片内容与拍摄位置的空间逻辑关联,进行推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展示教室不同位置拍摄的照 师:这些照片分别是在教室的哪里拍的?如何判断? 探究新知 1:教室拍摄位置判断(①②③号位置) 出示情境图:展示教室平面图(标注①、②、③号位置)及三张照片(图1、图2、图3)。 师:图1是刚进教室时拍的,你们觉得它对应哪个位置?为什么?” 师:图2的镜头对准最后一排同学,可能是在哪个位置拍摄的?观察照片中的背景有什么特征?” 师;图3的视角与图1、图2有何不同?如何通过遮挡关系判断拍摄位置?” 师总结:判断拍摄位置的关键依据是视角高度、遮挡关系、背景范围 2:④⑤⑥号位置拍摄照片判断 展示教室平面图新增位置④、⑤、⑥(如窗户旁、后门、讲台侧)。 师:图2和图3看起来很像,为什么?窗户这一侧的拍摄位置(④号)会看到哪些细节? 师:图3可能与⑥号位置有关,你们能否通过背景中的桌椅排列来区分? 3:模拟情境实践(①②③④⑤⑥号位置连看) 教师任务布置:学生用棋子摆一摆,然后分组在教室实际场景中标记①-⑥号位置,轮流站到不同位置观察并拍照。 师总结:拍摄位置影响画面内容的规律:位置决定视角范围 三、巩固应用 基础练习(教材“练一练”第1题) 题目:电影放映厅照片拍摄位置判断。 要求:观察照片特征,填写①②③④⑤号对应位置。 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屏幕大小”“座位排列”等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根据照片特征判断拍摄位置,掌握了“”的方法。大家在讨论和推理中表现出色!课后可以观察校园或家中的场景,尝试用今天的方法判断照片拍摄位置。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观察物体的有趣内容,记得留意生活中的观察场景哦! 生观察照片,结合生活经验猜测拍摄位置 生:看到门的照片可能在门口附近拍摄的 生观察教室平面图和照片,对比不同位置的视角特征。 生:图1在①号位置,因为刚进教室时看到前排同学和黑板 生2: 图2对着最后一排的同学应该是③号位置 生3:可以用排除法,图3是②号位置 生:图2在⑥号位置,因为窗户在画面左侧 生:图3能看出来门在右侧,所以是④号 生:图1正对着讲台,所以是⑤ 通过熟悉的教室场景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引发对“拍摄位置与视图关系”的探究兴趣。 通过观察与推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分析能力,理解“同一场景不同视角的差异” 通过动手操作与直观体验,帮助学生建立“位置-视角”的直接联系,强化空间转换思维。 通过真实场景实践,深化学生对“观察位置与画面关系”的理解,培养合作探究能力。 迁移应用“抓关键特征判断位置”的方法,强化空间观念。
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位置决定视角范围:观察关键物体—分析空间关系—推理位置
教学反思 通过教室照片情境引导学生推理,学生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在区分相似视图时仍有困难。后续可增加实物模拟观察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位置的视图差异,借助直观操作突破推理难点,提升空间观念培养的效果。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