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中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重点 直观地认识角
教学难点 通过大量的感性经验积累,建立起角的概念
教学准备 学生每人准备教具三角尺一套 实物投影图片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要在图形王国中认识一位新朋友,(教师板书单元题目:认识图形) 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我们学过的图形。 生找出图形后,指名回答。 师:在有些图形中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它也是一种图形,它叫“角” 。(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你能在图中找出“角”吗? 学生指出后,教师利用电脑演示从图中抽出“角”。 二、探究新知 (一)指一指:初步认识“角” 1.师:请同学在三角板上指出一个“角”。 学生试着指出“角”,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完整地指。 2.教师示范指,注意动作强调从顶点开始。 (引导学生正确指出“角”,为学生独立画“角”做好准备。) (二)画一画:了解“角”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1.学生试画 师:你能把三角板上的一个“角”,画在纸上吗? 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画的吗? 师:你是利用三角板把“角”描在纸上,还有谁也是这样描的。 教师示范 (1)描“角” 师:有同学用三角板描了一个“角”,请你仔细看老师描,从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个尖尖的点开始,贴紧它下面的边描一条直直的线,这样就把这个“角”描下来了。 师:请同学说一说“角”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2)画“角” 师:我把“角”画在这儿,就先点上一个点,它就是“角”的——顶点。再从顶点开始,用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边,还从顶点开始再画一条直直的线,它就是“角”的另一条边。记作 1,读作角1. 师:请同学观察,“角”是由什么组成的? 师:由一点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就组成一个“角”。(教师边说边用手势表示出“角”,) 3.学生再次画“角” 请同学对比自己画的“角”,再次画“角”,画好后要边指“角”边介绍,讲给小组同学听。 用两张硬纸条做一个活动角,说一说你的发现。 师:准备两张硬纸条,把两张硬纸条的一端订在一起。你有什么发现? 三、巩固应用 1.找一找:使同学体会生活中处处有“角” 我们已经认识了“角”,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有角。今天我们身边的许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出它吗?并请你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注意:学习后学生再找“角”,已经能很清晰的找到一个面上的“角”了,更加接近数学中所说的“角”,不再是随意的立面上的“角”。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三角形、长方形、椭圆形等 学生指角 学生自己试着画“角” 生1:我把三角板放在纸上,沿着它的两条边描。 学生大多数都是借助三角板描出一个“角”。 生2:我看着三角板上的“角”,自己画出来的。 生1:“角”是尖尖的。 生2:“角”的样子像小于号。 生3:“角”的两条边是直直的。 生4:“角”有两条边,比三角形少一条边。 生5:我们只描了一个“角”,比三角形少两个“角”。 生:“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生再次画“角” 生:转动角的一条边,角的大小大小在发生改变。 生:桌子上有角,这是它的顶点和两条边。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角”。 生2:我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激活学生对角的初步感知,引发学习兴趣。 创设小房子的情境找“角”,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存在“角”,利用电脑课件演示,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通过观察,能初步感受到“角”的样子。 通过画角,抽象角的组成 借助三角板引导学生描出一个“角”,可以使学生经历从图形中抽出“角”的过程,同时体会到三角形与“角”之间的内在联系。 寻找生活中的角联系生活实际,强化角的认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板书设计 认识角 画角、描角,认识角的组成 角的组成:顶点(1个)、边(2条,直的) 画法:先画一个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两条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为主线,落实新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操作帮助学生构建角的概念,渗透抽象思想,培养空间观念,学生积极参与。制作活动角环节直观有效,但部分学生画角不规范,对画角的指导不够细致,部分学生未掌握要领。后续需加强画角示范,增加针对性练习,如分步指导“先定顶点,再画直边”,确保学生掌握画角技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