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1课时《包饺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1课时《包饺子》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11: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课时 包饺子
教学目标 1.能够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理解整十数、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 2.引导学生经历动手操作、推理运算过程,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感悟数学转化思想。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理解“计数单位乘一位数”的算理。
教学难点 抽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感悟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本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包饺子”情境图,介绍饺子的历史,饺子是深受中国人喜爱的传统特色食品 之一,相传由东汉时期医圣张仲景首创,距今已有1800 多年的历史。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哪些数学信息。 1. 提问:“每盒20个饺子,3盒一共有多少个? 2.每箱500个饺子,3箱装多少个? 教师引导:引导学生回忆乘法意义,明确用乘法计算。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请同学们计算8×4= 80×4= 800×4= ; 6×7= 6×70= 6×700= 。 师: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三、巩固应用 基础练习(教材“练一练”) 练一练1: 要求:根据图意写乘法算式。 练一练2: 要求:计算并说算理(如70×8:7个十乘8得56个十,即560)。 练一练3: 要求:解决香蕉数量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通过包饺子情境,理解了“几个十/百乘一位数”的算理,掌握了先算数字相乘、再添0的算法,还发现了算式规律。大家在操作、讨论中积极思考,展现了很强的探究能力。课后多观察生活中的乘法问题,用今天的方法解决。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复杂应用,记得提前回顾今日内容! 生:每盒20个饺子,每箱装500个饺子。 生1: 20+20+20=60 生2:2×3-6所以20 ×3=60,20是2个十,2个十乘3十6个十,就是60. 生1;500+500+500=1500 500×3=15000 生2: 5×3=15,500×3=15000,500是5个百,5个百乘3是15个百,就是15000 生1:几十乘几,先算“几乘几”,再在结果添一个0。 生2:两个数字相乘,其中一个数字不变,另一个数字扩大10倍,积也扩大10倍,另一个数字扩大100倍,积也扩大100倍 生3: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末尾添几个0,积的末尾也添几个0。 注意:理解图中“几个几十/几百”的意义。 联系生活情境,激活乘法认知,引发探究需求。培养信息提取能力,初步建立问题与乘法的联系。 过引导学生操作理解整十数乘一位数的算理,抽象算法,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直观巩固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意义与算法。 强化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理表达,熟练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算法。 结合生活情境,应用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第1课时 包饺子 20×3:2个十×3=6个十→60 5个百×3=15个百→1500 小结: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末尾添几个0,积的末尾也添几个0。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情境贯穿始终,通过操作、对比等活动,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归纳算法。紧扣运算能力核心素养,借助生活情境展开算理探究,通过对比归纳算法,落实转化思想。学生在算理表达上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计数单位”的抽象理解仍需加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