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4课时《存零用钱》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第4课时《存零用钱》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9.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7:04: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时 存零用钱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 2.经历“元角分”单位换算与竖式计算的对比过程,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渗透转化思想。 3.培养运算能力与应用意识,感受数学在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加减法“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的算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教师展示:“存零用钱”表格 提问:认真观察表格,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提取数学信息,明确本节课学习任务:用小数加减法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例1:小数加法(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板书算式:12.5+4.3,提问:“如何计算?” 引导学生从元角分换算与竖式计算两方面探究。 师注意强调小数点对齐即相同数位对齐。 总结:小数加法计算时,先对齐小数点,再按整数加法计算,最后点上小数点。 例2:小数减法(“买书包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教师提问: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 师:如何计算? 想一想,算一算。 引导:让学生对比单位换算与竖式 师强调减法竖式要点: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减起,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1。 例3:结合情境说算式解决的问题 教师出示算式13.2+5.7、18.9-16.8 师:结合情境,想一想这两个算式解决了什么问题?再算一算。 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三、巩固应用 第 4 题:要求: :依据三种杯子(陶瓷杯、塑料杯、玻璃杯 )的单价,找出用 20 元买两个杯子的所有组合方式,并分别计算出每种组合所需的金额。 (3):根据三种杯子的单价,计算每种杯子各买一个的总花费,然后与 30 元比较,判断 30 元是否足够。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你有什么收获? 生1:淘气1月存12.5元,2月存4.3元。 生2:笑笑1月存13.2元,2月存5.7元。 生3:淘气想给灾区的小朋友送一个书包,不知道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方法一:12.5元=125角,4.3元=43角,125+43=168角=16.8元。 方法二:竖式计算: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 生:29.9-16.8 生1:29.9元=299角,16.8元=168角,299-168=131角=13.1元; 生2: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对齐。 生1:13.2+5.7这个问题解决的是笑笑两个月共存了多少钱。 生2;18.9-16.8这个问题解决的是淘气比笑笑多存了多少钱。 生:通过存零用钱的情境,掌握了小数加减的竖式计算方法: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相加减。 以学生熟悉的买书包生活情境激发学习的兴趣,明确问题导向,自然引入新知。 通过单位换算直观理解小数加法算理,结合小数加法竖式规范小数加法算法,渗透数学转化思想。 通过对比强化小数减法的算理,在辨析错误中加深理解,掌握小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深化小数加减算式与生活情境的联系,提升运用小数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巩固小数加减在购物问题中的应用。 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小数加法以及数的大小比较来解决实际购物场景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存零用钱 例一、小数加法:12.5+4.3=16.8(元)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相同点:元角对齐→小数点对齐   例二:小数减法:29.9-16.8=13.1(元) 方法1: 方法2: 方法3: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存钱情境贯穿,借助单位换算与竖式计算对比,学生理解了算理。在竖式练习中,多数学生能掌握方法,但部分学生对“借位”处理仍需加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