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物质溶解的限度 课时2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九年级全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物质溶解的限度 课时2 学案 (含答案)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五四制)(2024)九年级全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16:28: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节 物质溶解的限度
课时2 物质的溶解度
素养目标
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
3、能够正确理解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会运用溶解度曲线解答相关问题。
4、了解气体溶解度,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压强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
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检测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检测目标1、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检测目标1、3)
4.完成学习任务四(检测目标1、4)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任务一】知识回顾:海水晒盐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晒盐过程中析出粗盐后的溶液是氯化钠的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欲将其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其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填一种即可)
【课前任务二】课前预习
1.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g,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看课件思考:固体溶解度表示的什么意思?
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1.概念:在一定__________下,某固态物质在__________ g溶剂里达到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四要素
条件 标准 状态 单位
一定________ __________ g溶剂 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_
3.理解:20 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31.6 g
温度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20 C 31.6 g __________ g __________ g
【学习任务二】看课件思考:认识教材P13观察思考
思考交流:
1.如何在溶解度表中查询某一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
2.根据溶解度表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
总结:________________法是以实验为基础,数据准确,但任意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容易测定,有一定的局限性。
【学习任务三】根据下面的溶解度表,绘制各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KCl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45.5 48.3 51.1 54.0 56.7
NH4Cl 29.4 33.3 37.2 41.4 45.8 50.4 55.2 60.2 65.6 71.3 7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总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1.点: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示的是某温度下某种物质的溶解度。
(1)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并判断溶解性。
(2)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
2.线:溶解度曲线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和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如_____________。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不大,如_____________。
(3)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_____________。
3.面:
(1)曲线上的点表示该温度下该种物质的溶解度,所以此时的溶液恰好_____________,如B点。
(2)曲线下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___状态,如C点。
(3)曲线上面的点表示该温度下的_____________状态,而且有固体未溶解,如A点。
4.交点:
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______。
【学习任务四】阅读教材P13 多识一点 气体的溶解度。
交流讨论:
1.打开汽水(或某些含有二氧化碳气体的饮料)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_有关。
2.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有关。
总结:气体物质的溶解度影响因素:气体的溶解度随着压强的增大而____________;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___。
本课小结
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画出你的思维导图吧!
课后任务
1.某温度下,将74 g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干,得到24 g固体,该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  )
A.24 g B.32.4 g C.48 g D.98 g
2.已知20 ℃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下列对它的理解正确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 g硝酸钾固体
B.20 ℃时,100 g硝酸钾溶液中溶解31.6 g硝酸钾固体
C.100 g水中溶解了31.6 g硝酸钾固体达到饱和状态
D.20 ℃时,31.6 g硝酸钾固体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
3.炎热的夏天,湖中的鱼经常游到湖面上,其原因是(  )
A.湖面上的食物多
B.湖水表面温度高,适合生存
C.温度升高,湖水中已没有氧气
D.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减小,水中氧气不足
4.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从升温到,仍是饱和溶液
B.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C.时,甲和乙各30 g分别加入80 g水中,均能恰好完全溶解
D.时,在100 g水中放入60 g甲,形成不饱和溶液
5.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6.甲、乙两种物质分别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它们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你先根据图像判断甲、乙分别是哪种物质,再进行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将 ℃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升温到 ℃的方法
B. ℃时,质量相等的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C.配制 ℃ 20%的甲溶液:称取20克氯化钠溶解在80克热水中,再降温至 ℃
D.甲中如混有少量乙杂质,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提纯
7.如图是某实验小组的同学绘制的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 ℃时,a物质的溶解度_______(填“>”“<”或“=”)b物质的溶解度。
(2)将 ℃时相同质量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冷却到 ℃,析出的晶体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物质。
(3)溶解度曲线图中的任意一点都表示溶液的一种特定状态。图中A、B两个状态中,溶液属于不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___,状态最不稳定的是______________。
8.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_______(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下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钠 36.0 36.6 37.0
硝酸钾 31.6 63.9 85.5
①由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_________。
②20 ℃时,将等质量的氯化钠、硝酸钾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A所示,升温到50 ℃时如图B所示。
试判断:50 ℃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_________(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参考答案
课前学习任务
【课前任务一】蒸发溶剂水 饱和溶液 增加水或降低温度
【课前任务二】20℃时100g水中溶解36.5gNaCl形成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温度与压强
课堂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温度 100 饱和 温度 100 饱和 克 100 131.6
【学习任务二】溶解度表格
【学习任务三】硝酸钾 氯化钠 氢氧化钙 饱和 不饱和 过饱和 相同
【学习任务四】压强 温度 增大 减小
课后任务
1.C 2.A 3.D 4.B 5.B 6.C
7.(1)<(2)a(3)B A
8.(1)③ (2)①硝酸钾 ②不饱和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