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新课标要求
了解双曲线的实际背景,感受双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双曲线模型的过程,掌握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
能够根据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
(二)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从实际问题和几何图形中抽象出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
逻辑推理:通过类比椭圆的研究方法,推导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数学运算:能够运用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进行相关的运算,解决问题.
直观想象:借助教材中的图形,想象双曲线的形状和特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的推导及应用.
(二)教学难点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展示教材中关于双曲线实际应用的描述:“双曲线也是具有广泛应用的一种圆锥曲线,如发电厂冷却塔的外形、通过声音时差测定定位等都要用到双曲线的性质.”
提问学生:“上一节学习了椭圆的相关知识,椭圆是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和为常数的点的轨迹,那如果是距离的差为常数的点的轨迹会是什么呢?” 同时引导学生回忆椭圆的研究方法,为类比研究双曲线做铺垫.
(二)新课讲授
1. 双曲线的定义(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3.2 - 1和图3.2 - 2,讲解探究内容:
当点在线段外运动,且满足时,动点满足(是常数,且),此时两圆交点的轨迹是双曲线,分左右两支.
教师板书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小于)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 这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
2. 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15分钟)
步骤一:建立坐标系
教师引导学生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建立过程,观察双曲线的对称性(结合图3.2 - 3),
发现直线是它的一条对称轴,
所以取经过两焦点和的直线为轴,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是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为,
则焦点,的坐标分别是,,
又设(为大于0的常数,).
步骤二:根据定义列等式
由双曲线的定义,双曲线是集合
因为,,
所以
步骤三:化简等式
类比椭圆标准方程的化简过程,对进行化简.
结合椭圆方程的化简,移项之后平方,整理之后再平方.
可得.
两边同除以,得到.
因为,即),所以.
类比椭圆,令(),代入上式,
得到 ,
步骤四:检验方程
可知道
就是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其中焦点,,且.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类比焦点在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是什么?结合图3.2 - 4,
得出焦点在轴上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
焦点,.
3. 例题讲解(8分钟)
例1:已知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双曲线上一点与,的距离差
的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解答步骤:
首先,根据焦点坐标,,可知双曲线的焦点在轴上,所以设它的标准方程为.
然后,由(因为两焦点间距离为10),可得;又因为双曲线上一点与两焦点距离差的绝对值,所以.
最后,根据,可得, 所以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
例2:已知,两地相距800,在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地晚2,且声速为340,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解答步骤:
分析:由声速及,两处听到炮弹爆炸声的时间差,可知,两处与爆炸点的距离的差为定值,所以爆炸点在以,为焦点的双曲线上。因为爆炸点离处比离处远,所以爆炸点应在靠近处的双曲线的一支上.
如图,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使,两点在轴上,并且原点与线段的中点重合.
设爆炸点的坐标为,则,即
,.
又,所以,即,根据,可得.
因为,
所以点的轨迹是双曲线的右支.
因此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为.
针对上述探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并按小组汇报.
(三)课堂练习(7分钟)
1. 求适合下列条件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焦点在轴上,,
(2)焦点在轴上,经过点,
(3)焦点为,,且经过点
2. 求证:双曲线与椭圆的焦点相同.
3. 已知方程表示双曲线,求的取值范围.
4. 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焦距为8,是双曲线上一点,且,求的值.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解题,之后各小组选派学生代表展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点评.
(四)课堂小结(3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内容:
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非零常数(小于
)的点的轨迹.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焦点在轴上:,焦点,;
焦点在轴上:,焦点,.
能够利用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解决简单的问题.
四、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练习题.
思考:除了教材中的实际应用,双曲线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