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设
计
备课时间:10.8
上课时间:10.9
9.3第2节
课题
23、《墨池记》
课时
2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识记重点字词,并能通顺地翻译全文。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3.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4.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体会作者勉学劝善的深意。
重点难点分析及
突破措施
教学重点:1、识记重点字词,并能通顺地翻译全文。2.从“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事例中获得教益,体会作者勉学劝善的深意。教学难点:1、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2、了解借事立论、叙议结合的写法以及以小见大的写法。
教学本文,以学生个体的“读”和“悟”为基础,采取个人自学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形式稳步推进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开动脑筋,善提问题,进行质疑交流,让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思考中获得知识,领悟文章主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教
学
过
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达标测试、作业设计等)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幻灯片配乐(周杰伦《兰亭序》)展示王羲之书法。2、幻灯片展示“墨池”图片,引入本文。文学常识简介1、解题。记这种文体“记”是散文的一种体裁,可叙事,可写景,可状物(记人、记事、记物),记景目的往往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感情和主张),阐述作者的某些观点。
2、简介作者:名:曾巩,字:子固;时:北宋时人;地:建昌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评:“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称之为南丰先生,卒谥“文定”。作:《元丰类稿》。《宋史》说他的文章是“本原于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曾巩将儒家之“道”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广泛接触儒家经典以外的文化遗产。他在不少诗文中,都谈到自己刻苦读书的情况,认为没有浓厚的文化知识积累,要自成一家,是绝不可能的。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沉着,议论醇正,讲究法度和布局,结构谨严,条理分明,尤以文字明洁著称。其作品对后世有一定影响。
三、试读课文。学生自主感受课文,圈出生僻字,分清那些是自己可以感悟明白的,那些是属于疑难问题。
四、听读课文。播放课文朗读flash视频,在试读基础上听范读课文,通过听读来纠正自己在阅读上的错误认知,进行比较、评论,进而提高阅读的认知水平。学生在听读时标出自己难以把握读音的字词。多媒体显示生字:岂信然邪、夫人之有一能、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徜徉肆恣
五、再读课文。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然后齐读课文。
学生齐读课文后教师就学生读音不准或者停顿不好的地方进行提醒,注意朗读的语气。六、译读课文。1、借助课下注释自译课文。(简单翻译,不强求完美,保留疑难)2、小组内交流展示自己自译的结果,边交流展示边研究,互相纠正。3、同位两人一组,一人原文,一人译文,开火车翻译课文,全班集体讨论纠正译文(强调重点词语和句子)。词语:临池学书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
尝极东方
虽一能不以废
盖亦以精力自致者句子: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
羲之之书晚乃善,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狂欲深造道德者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4、在自译、小组交流、班级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进行自译(2遍以上),消化吸收翻译的结果。5、强化记忆重点字词及句子。(同问题3)七、课堂检测。完成《伴你学》自主学习部分并以此作为课堂检测内容。八、课后作业:1、复习巩固生字词、重点注释、句子。2、以《伴你学》阅读探究为提纲,尝试自学课文。第二课时备课时间:10.9
上课时间:10.10
9.3第2节一、检查生字词及注释、句子翻译。生字:洼(wā)
邪(yé)
楹〔yíng〕
徜(cháng)徉(yáng)
恣(zì)肆(sì)注释、句子:二、研读课文,质疑解难。(个性化探究及合作探究相结合)1、个人自读课文。按下面的方式读课文:(1)平读:正常语速,注意停顿;(2)慢读:字斟句酌,从中发现问题。2、自主学习:抓住关键语句及关乎文章主题、行文风格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个性化自学。3、小组内交流,互相质疑解难。4、班级内交流(1)展示探究成果,集体交流,互相补充。(2)提出问题,通过学生间、师生间的相互讨论、补充来解决疑难。
难点预见:
1.分清文章记叙、议论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了解叙议结合的写法。
2.作者认为王羲之能在书法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是什幺
3.文章借墨池的传说,阐释了什幺道理
4.抚州学官王盛邀曾巩为墨池作记,目的是什幺
5.把握几个设问句的意义,体会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明确:文中共用了六个
“邪”字设问句,分别是:①“岂信然邪”;②“而又尝自休于此邪”;③“岂其学不如彼邪”;
④“况欲深造道德者邪”;⑤“而因以及乎其迹邪”;⑥“以勉其学者邪”。
口头翻译这六个设问句,明确其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①
表明作者对墨池传说持有怀疑态度(因为称做王羲之墨池的还有浙江会稽等多处)。
②
用以加重语气,肯定王羲之并不沉醉于游山玩水。
③
肯定了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不是来自天成,而是勤学苦练的结果。④起提示、启发的作用。⑤、⑥说明自己的推测,加重谦逊的语气。集体探究,拓展延伸。
1、直接提问:如何理解本文的思想意义和写作意图?90%的学生应该能直接答出:“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强调勤学苦练。但是文章的主旨并不就此完结:(1)“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学习书法如此——“欲深造道德者”也是如此。(2)“人之有一能”——“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以小见大,由书法推及风节品德,由具体的书法家推及更广泛的仁人志士,这才应该是本文作者的写作意图。
2、观看王羲之勤学苦练小故事,加深对文章主题的理解。观看完毕后,请再举出一些成功的背后付出了无数艰辛的例子或名言,也可以举一些德才兼备或德艺双馨的名人例子,并反思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态度。
四、以个性化探究和集体探究交流展示的成果为基础,结合《伴你学》内容,提出自己仍然存在的疑问,集体交流。结合板书进行课堂小结
再次品读课文。七、布置课外作业。1、巩固本课基础知识,生字、注释、句子翻译等。2、预习22课《少年中国说》。
教
学
后
记(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很成功。在知识点的处理上越来越全面,具体扎实了。备课充分,教态自然大方,声音宏亮,我一次次被感动着。每一个学生都是了不起的,只是缺少一个自我展示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