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有理数的加法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运用加法交换律正确的是( )
A. B.
C. D.
2.比大5的数是( )
A.8 B.2 C. D.
3.下列问题情境,能用加法算式表示的是( )
A.水位先下降,又下降后的水位变化情况
B.将原点先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数
C.某日最低气温为,温差为,该日的最高气温
D.数轴上表示与10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
4.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沈阳市客运管理部门对“五一”黄金周假期五天的客流变化量做了不完全统计,数据如下(用正数表示客流量比前一天上升数,用负数表示客流是比前一天下降数):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变化/万人 20 9 3
与4月30日比,5月3日的客流量变化了多少( )
A.上升了13万人 B.下降了5万人
C.上升了25万人 D.下降了7万人
6.中国人最先使用负数,魏晋时期的数学家刘徽在“正负术”的注文中指出,可将算筹(小棍形状的记数工具)正放表示正数,斜放表示负数.如图,根据刘徽的这种表示法,图可列式计算为,由此可推算图中计算所得的结果为( )
A. B. C. D.
7.计算:的结果等于( )
A.6 B.0 C. D.
8.一只蜗牛向东爬2米,再向东爬3米.蜗牛向东爬的路程一共是( )
A.米 B.1米 C.3米 D.5米
9.设a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c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b、c三数的和为( )
A.3 B.2 C.1 D.0
10.计算的值为( )
A.3 B. C. D.1
11.计算:( )
A.9 B. C. D.
12.已知:,,,则的值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0
二、填空题
13.若且,则 .(填“>”“=”或“<”)
14.比 3℃高5℃的温度是 .
15.在计算“”时,小明同学的做法如图所示,其中步骤①所运用的运算法则或运算律是 .
①_________, 同号两数的加法法则 异号两数的加法法则
16.的符号取 号,的符号取 号,的符号取 号.
17.,即 ;
三、解答题
18.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5);
(6);
(7).
19.阅读:对于,可以按如下方法计算:
原式=
=
=.
上面这种方法叫拆项法.
仿照上面的方法,请你计算:.
20.[核心素养]还记得小时候经常玩的填数游戏吗?一起用有理数来试试吧!
(1)请在图①的各个圆圈内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圆圈内的数都等于与它相邻的2个数的和;
(2)如图②,在圆圈内填上恰当的数,使每条线上的3个数之和为0.
21.计算:
(1).
(2).
22.计算:
(1);
(2);
(3);
(4).
23.计算下列各题:
(1);
(2);
(3);
(4).
24.计算:.
《1.4有理数的加法》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C D A C B D D B
题号 11 12
答案 D A
1.C
【分析】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
利用加法交换律逐项变形后判定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A、,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故本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故本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B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根据比大5即计算即可.
【详解】解:,
故选:B.
3.C
【分析】本题考查了加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A. 水位先下降,又下降后的水位变化情况:,不能用加法算式表示;
B. 将原点先向左移动10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2个单位长度后表示的数,用加法算式表示,故不符合题意;
C. 某日最低气温为,温差为,该日的最高气温:,能用加法算式表示;
D. 数轴上表示与10的两个点之间的距离:,不能用加法算式表示;
故选:C.
4.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根据加法交换律,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一定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掌握加法的运算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解:A、,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B、,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C、,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D、,故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5.A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法的实际应用,正负数的实际应用,把前三天的人数变化情况相加,若结果为正,则4月30日比,5月3日的客流量上升了,上升的人数为计算的结果,若结果为负,则4月30日比,5月3日的客流量下降了,下降的人数为计算结果的绝对值,若为0,则不变.
【详解】解:万人,
∴与4月30日比,5月3日的客流量上升了13万人,
故选:A.
6.C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加法与阅读理解型,根据图示得出两个数,然后再进行求和得出答案.
【详解】解:由题意得:,
故选:C.
7.B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直接根据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解:;
故选:B.
8.D
【分析】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加法的运用,理解题意,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根据题意,运用有理数加法计算即可.
【详解】解:一只蜗牛向东爬2米,再向东爬3米,
∴蜗牛向东爬的路程一共是米,
故选:D .
9.D
【分析】确定a、b、c三数的值,再求和即可.
【详解】解:因为a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c是最大的负整数,
所以,;
;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有关定义和有理数计算,解题关键是确定a、b、c三数的值.
10.B
【分析】根据有理数加法的计算得出结论即可.
【详解】解:,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计算,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计算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1.D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根据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解题.
【详解】解:,
故选:D.
12.A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掌握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详解】解:∵,,,
∴,
故选:A.
13.>
【分析】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判断即可.
【详解】解:∵且,
∴,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法则,正确理解异号两数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是解题的关键.
14.2℃
【分析】根据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方法,用 3加上5,即可求解.
【详解】解:∵(℃),
∴比 3℃高5℃的温度是2℃.
故答案为:2℃.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的运算方法,要熟练掌握运算法则.
15.加法结合律
【分析】根据解题步骤可直接得出答案.
【详解】解:,这一步所运用的运算法则或运算律是加法结合律,
故答案为:加法结合律.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减运算,熟练掌握加法结合律是解题的关键.
16. 负/- 正/+ 负/-
【分析】根据加法法则判断和的符号即可.
【详解】解:的符号取负号,的符号取正号,的符号取负号,
故答案为:负,正,负
【点睛】此题考查了加法法则判断和的符号,熟练掌握加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7.
【分析】根据加法的交换律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解:∵,
∴.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加法的交换律,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加法的运算律.
18.(1)
(2)
(3)0
(4)
(5)
(6)
(7)
【分析】根据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解:;
(2)解:;
(3)解:;
(4)解:;
(5)解:;
(6)解:;
(7)解:.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法运算,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准确计算.
19..
【分析】根据例题将各带分数拆解,将整数和分数分别相加,再计算加法即可.
【详解】解:
.
【点睛】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计算,正确理解例题的解题方法并仿照解决问题是解题的关键.
20.(1)见解析
(2)见解析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求出与数字相邻的圆圈里的数,然后依此类推即可求解;
(2)根据0两边的数互为相反数求解,答案不唯一.
【详解】(1)解:如图①所示
;
(2)解:如图②所示,答案不唯一
.
21.(1)1
(2)10
【分析】(1)根据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从左到右依次进行计算即可;
(2)利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算.
【详解】(1)原式;
(2)原式.
【点睛】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异号相加,取绝对值大的符号,再用大绝对值减去小绝对值.”是解题的关键.
22.(1)
(2)
(3)4.6
(4)
【分析】本题考查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2)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3)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4)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详解】(1)解:原式;
(2)原式;
(3)原式;
(4)原式.
23.(1)
(2)
(3)0
(4)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有理数加法运算,熟练掌握相关运算法则是解题关键.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求解即可;
(2)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求解即可;
(3)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求解即可;
(4)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求解即可.
【详解】(1)解:原式;
(2)解:原式;
(3)解:原式;
(4)解:原式.
24.0
【分析】利用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进行计算即可得.
【详解】解:原式
.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的加法,熟练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是解题关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