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淮南市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淮南市寿县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0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9-09 18: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 如图所示,凤阳花鼓是根植于凤阳汉族民间的戏曲艺术瑰宝,有凤阳“一绝”之美称,演奏时,敲打花鼓发声,鼓声是由鼓面______产生的。
2. 小华同学用刻度尺测量一木板长度时, 操作如图所示, 请指出他操作错误的两个地方:①________、②________。
3. 如图所示是一个噪声监测装置, 显示屏上的 75.0dB 指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4.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中有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猿声是通过________传到作者耳中。
5. 会使用常用的测量仪器是中学生的一项基本素养。图中的工具是测量______的仪器,读数是______ s。
6. 医院墙壁上张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识, 这是通过________的方式控制噪声。
7. 蜻蜓是昆虫界公认飞行高手,昆虫学家研究发现根据蜻蜓在飞行时,特别是当它们悬浮在空中不移动位置时,人类 _____(选填“能”或“不能”)听到蜻蜓飞行发出的声音。
8. 学校在举行防震逃生演练,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迅速离开教室, 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选填“信息”或“能量”)。
9. 医用的B超机利用声波来诊断病情,但人耳却听不到声音, 这是因为它的________(选填“振幅”或“频率”) 太高所致。
10. 甲、乙、丙、丁四幅声音的波形图中, 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 “中国竹笛之乡”紫荆村,当地人把漫山遍野的苦竹打造成一支支竹笛, 人们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改善。图中的竹笛,用相同力度吹奏,手指按压不同的孔, 发出声音的特性不同的是( )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速度
12. 物理源于生活,下列对生活中常见物理量的估测, 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中学生脉搏1min跳动约200次 B. 中学生跑50m需要约30s
C. 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10m D. 完整播放国歌所需要的时间约为50s
13. 下列对声应用中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 用声呐探测海深 B. 用超声波粉碎结石
C. 用B超检查身体情况 D. 倒车雷达
14.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要物体在振动, 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B.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
C. 我们通过音色区分不同人的声音 D. 橡皮筋拉得越紧, 拨动时振动越快, 响度越大
15. 小红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了五次,所得数据分别为55.4cm、55.2cm、55.3cm、58.5cm、55.4c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1cm B. 多次测量的目的是为了消除误差
C. 五次测量的数据都是正确的 D. 课桌的长度为55.325cm
16. 如图所示, 日常生活中可能会出现各种使人震耳欲聋的噪音,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下列关于使人震耳欲聋的声音的描述,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于声音的振动频率很快, 所以震耳欲聋
B. 震耳欲聋形容声音的响度很大
C. 震耳欲聋的声音传播速度更快
D. 震耳欲聋的声音即使是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17. 下列措施是通过隔声的方式减弱噪声的是( )
A. 录音室里安装吸声材料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 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 D. 高架道路两旁安装隔音墙
18. 白居易在《夜雪》中写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折竹有声说明没有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B. 折竹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快
C. 诗人通过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 折竹声是乐音
19. 单位换算是学习物理重要的基本功之一,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20. 下列对于声音的利用, 可行的是( )
①通过声波的反射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②利用骨传导制作助听器
③用内含真空层的玻璃进行隔音 ④通过测量振动频率来判断声音的强弱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三、实验题(第21小题4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8分,共20分)
21. 硬币作为我们日常交易的常见货币, 尤其是一元硬币, 因其便利性被广泛使用。请完成下列对一元硬币的相关物理量的测量(一元硬币有若干个)。
(1)如图所示是用一把刻度尺和两块三角板测一枚硬币直径的示意图,由图可知硬币的直径是______cm;
(2)在测量一枚硬币厚度时,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 1元硬币的厚度,然后求平均值, 这样测量硬币厚度的方法, 测量结果较______(选填“准确”或“不准确”)。
22. 小明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发现琴弦发出声音音调的高低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 他通过观察猜想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琴弦的长短、琴弦的材料有关。于是他选择了几根不同的琴弦进行探究,所选用的琴弦长度、材料在图中已标出, 其中琴弦的直径关系是a=c=d(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 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 应选用______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
(2)用ab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音调高低与______的关系, 若测得用相同的方式拨动时, a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比b高,则说明琴弦越______,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3. 如图所示, 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 一块铁块和细线, 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 实验的步骤如下。(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A. 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
B. 记录下水的体积 V1
C. 用细线拴住铁块,轻轻放入量筒内水中, 并使之全部浸没, 记下铁块和水的总体积V2
D. 取出铁块, 用细线把铁块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 记下此时的总体积V3
E、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填步骤前的字母)
(2)根据如图所示量筒的示数, 可得出铁块的体积为______ cm3, 木块体积为______ cm3;(取整数)
(3)若木块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你认为木块体积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__。(选填“偏小”或“偏大”)
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4小题6分,第25小题9分,第26小题9分,共24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
24. 为了测定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明同学在老师的协助下做了如下实验:小明站在离老师600m远的位置,老师在某一时刻扣动发令枪扳机,立即启动秒表计时,当听到发令枪的声音后停止计时。为减小测量误差,秒表记录的时间分别为1.8s、1.7s、1.8s、1.6s、1.9s。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m/s。(结果精确到个位)
25. 临近考试, 小华同学正在家里复习功课, 此时楼下的商铺正在大声的播放音乐, 使小华无法专心复习。
(1)音乐的声音对于此时的小华来说是乐音还是噪音?
(2)为了使小华能够专心的复习, 请为小华或商铺老板提出两条建议,并说明该建议属于“消声”、“吸声”、“隔声”中的哪个方面?
26. 小刚家附近的公园里有一条环形的跑道,他想测出该跑道的长度。小刚先测出自己走过30步的距离是 18m,然后沿着跑道以同样的步伐走了825步后刚好回到出发点,用时7分42秒。求:
(1)小刚走1步的距离是多远?
(2)小刚走1步的平均时间是多少?
(3)这条跑道长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答案】振动
【解析】
【详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所以演奏时, 敲打花鼓,鼓面振动,产生声音。
2.【答案】 ①. 刻度尺没有正确放置 ②. 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解析】
【详解】[1][2]正确放置刻度尺要做到: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读取刻度尺数值时,视线与刻度尺相垂直,测量结果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图中的错误是:①尺边没有对齐被测对象;②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
3.【答案】响度
【解析】
【详解】响度大小的单位是分贝(dB),噪声监测器显示屏显示75.0的数字,可知此时的噪声是75.0分贝(dB).
4.【答案】空气
【解析】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诗句中猿声是通过空气传到作者耳中。
5.【答案】 ①. 时间 ②. 170
【解析】
【详解】[1][2]图中的工具是测量时间的仪器,叫做秒表,秒表的小表盘是分针盘,分度值为1min,分针指在“2”和“3”之间,大表盘为秒针盘,分度值为1s,对应刻度为50s,所以秒表的示数为2min50s,合170s。
6.【答案】消声
【解析】
【详解】医院墙壁上张贴着“禁止大声喧哗”的标识, 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通过消声的方式控制噪声。
7.【答案】能
【解析】
【详解】,人耳可以听到声音的频率在20Hz~20000Hz,蜻蜓悬浮在空中不移动位置时,每秒振翅的次数在30到50次之间,即频率为30Hz~50Hz,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所以人能听到蜻蜓飞行发出的声音。
8.【答案】信息
【解析】
【详解】同学们听到广播中的警报声获取了信息,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9.【答案】频率
【解析】
【详解】由于人的听觉范围为20~20000Hz,超过20000Hz,叫做超声波,医用的B超机利用超声波来诊断病情,由于振动频率太高了,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以内,所以人听不到。
10.【答案】 ①. 甲乙 ②. 甲丙
【解析】
【详解】[1]响度跟物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由图知道,甲乙相同,所以,响度相同。
[2]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越多,频率越大;由图知道,甲丙频率相同,所以,音调相同的是甲丙。
二、选择题
11.【答案】A
【解析】
【详解】吹奏竹笛时, 竹笛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手指按压不同的孔, 改变了空气柱的长度, 改变了空气柱振动的频率, 所以改变了音调,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2.【答案】D
【解析】
【详解】A.健康人的脉搏, 每分钟跳动次数一般为70 次到 80 次,故A不符合题意;
B.中学生 50m 短跑的时间一般为7.5s~9.5s,故B不符合题意;
C.普通居民楼一层的高度约为 3m,故 C不符合题意;
D.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要的时间为49s,故 D 符合题意。
故选D。
13.【答案】B
【解析】
【详解】A.用声呐探测海深, 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故A 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利用了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用B超检查身体情况, 利用了声传递信息, 故C不符合题意;
D.倒车雷达应用了回声定位, 是利用声传递信息, 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真空中即使有物体振动发声, 人耳也听不到, 故A 错误;
B.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故B错误;
C.不同的人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 所以可以通过音色来区分不同人的声音, 故C 正确;
D.音调由频率决定, 橡皮筋拉得越紧, 拨动时振动越快, 音调越高, 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A
【解析】
【详解】A.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所以读数的最后一位是估读数,其前一位是分度值所在,即1cm,故A 正确;
B.误差不可消除, 用同一测量工具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 目的是减小误差, 故B 错误;
C.五次测量的数据中, 58.5cm与其他数据相差较远, 是错误数据, 故C 错误;
D. 求平均值时结果的精确程度应与测量数据保持一致, 课桌长度应为
故D 错误。
故选A。
16.【答案】B
【解析】
【详解】AB.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很大,是由于声音的振动幅度过大导致的,与振动频率无关,故A 错误,B 正确;
C.不同的声音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传播速度相同, 故C 错误;
D.无论振幅多大的声音在真空中都不能传播, 故D 错误。
故选B。
17.【答案】D
【解析】
【详解】A.在录音室里安装吸声材料是通过吸声的方式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C.在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图书馆内不得大声喧哗是通过消声的方式控制噪声,故BC不符合题意;
D.高架道路两旁建隔音墙,是阻碍减弱声音传播,是通过隔声的方式减弱噪声,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C
【解析】
【详解】A.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
B.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空气中最慢,折竹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最慢,故B错误;
C.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诗人通过折竹声知雪重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
D.折竹声打扰了人的睡眠,属于噪声,故D错误。
故选C。
19.【答案】C
【解析】
【详解】A.由一小时等于3600s可得
故A错误;
B.由面积单位换算可知
30cm2=30×10-4m2=3×10-3m2
故B错误;
C.由长度单位换算可知
103mm=103×10-3m=0.103m
故C正确;
D.由1L=1000mL可知
0.055L=0.055×103mL=55mL
故D错误。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
【详解】①地球与月球之间太空是真空区域,声波无法传播, 所以无法通过声波的反射测量地球与月球的距离, 故①错误;
②有些具有听力障碍的人是传导障碍, 可以通过骨传导来听到声音, 故②正确;
③声音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所以可以用内含真空层的玻璃进行隔音, 故③正确;
④判断声音的强弱应通过振动幅度而不是振动频率, 故④错误。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三、实验题
21.【答案】(1)2.23
(2)不准确
【解析】
【小问1详解】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本次测量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2.0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4.23,减去1.50cm,即为物体长度,即
物体长度=4.23cm-2.00cm=2.23cm
【小问2详解】
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个硬币的厚度;由于一枚硬币的厚度很小,不易直接测量,若直接测量则误差会很大。
22.【答案】(1) ①. ad ②. ac
(2) ①. 横截面积 ②. 细
【解析】
【小问1详解】
[1]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长度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粗细、材料相同,应选用ad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
[2]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琴弦的材料的关系,应控制琴弦的长度、粗细相同,应选用ac两根琴弦进行对比实验。
【小问2详解】
[1]ab的长度、材料相同,粗细不同,则用ab两根琴弦可以探究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与横截面积的关系。
[2]a比b细,若测得用相同的方式拨动时, a发出声音的振动频率比b高,则说明琴弦越细,发出声音的音调越高。
23.【答案】(1)B (2) ①. 20 ②. 15
(3)偏小
【解析】
【小问1详解】
因为V2表示的水加铁块的体积,V3表示的是水加铁块再加木块的体积,所以,没有必要测量最初水的体积V1,所以步骤B多余。
【小问2详解】
[1][2]图中量筒的量程为0-90mL,分度值为5mL,V2表示的水加铁块的体积,示数为70mL,铁块的体积为
V3表示的是水加铁块再加木块的体积示数为85mL,所以
【小问3详解】
由于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放入水中时部分水进入木块内部,水面下降,所以木块体积的测量值要小于真实值。
四、计算与简答题
24.【答案】341m/s
【解析】
【详解】5次测量的数据差距不大,均是正确的数据,则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为
则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25.【答案】(1)噪声 (2)见解析
【解析】
【小问1详解】
音乐的声音打扰到小华复习功课, 所以对他来说是噪声。
【小问2详解】
①建议小华将门窗紧闭, 这是从“隔声”方面减弱噪音。
②建议商铺老板减小播放音乐的声音, 这是从“消声”方面减弱噪音。
26.【答案】(1)0.6m
(2)0.56s (3)495m
【解析】
【小问1详解】
小刚走1步的距离为
【小问2详解】
小刚走1步的平均时间为
【小问3详解】
这条跑道的长度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