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零诊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2026届高三上学期9月零诊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9-09 21:13: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三(上)零诊考试
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黑冰”是在无降雨、降雪情况下,特殊的局地天气、地理条件使水汽直接在柏油路面凝华而成的透明薄冰,道路柏油的颜色能从中透出,造成冰面与道路融为一体呈黑色。据此完成下题。
1.在冬季,“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 )
A.上午 B.后半夜 C.前半夜 D.下午
2.与路面相比,桥面更易形成“黑冰”,主要是因为桥面( )
①散热速度快 ②对流作用强 ③大气逆辐射弱 ④空气湿度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下列国家中,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最高的是( )
A.印度 B.韩国 C.菲律宾 D.蒙古国
穿堂风也叫过堂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动的现象,是流动于建筑物内部空间的风。我国许多地区民居设计都充分考虑了穿堂风。下图为我国西南山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和该民居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4.图示中庭院石质地面在增强“穿堂风”中的主要作用是
A.增加地面的平整度,便于通风 B.减少下渗,增强湿度
C.增大房屋前后温差 D.降低夜晚时庭院温度,便于纳凉
5.现代民居建筑若想利用穿堂风,以下设计合理的是
A.利用厨房、卫生间作进风口 B.房屋的朝向为东西向
C.减小东西向墙面的长度 D.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
“万年冰洞”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 000多米的山上,洞穴开口向北,呈肚大口小、垂直分布的“保龄球瓶”状。洞里冰的年龄各不相同,核心部分的冰的形成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约300万年以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期,外部、靠近洞口或靠近主流水道的冰,成冰年代比较晚。读冰洞所在的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6.下图所示冰洞剖面图,其冬季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7、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
A.海拔较高,外部冰川广布 B.垂直洞穴,空气对流旺盛
C.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 D.洞口向北,受冷空气影响
8.以下措施中,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的是
A.增加通风设施 B.搬运冰块进洞 C.控制游客数量 D.保护洞边植被
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题。
9.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10.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 ②蒸发(腾)多
③空气湿度大 ④大气逆辐射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 B.4~5月 C.7~8月 D.10~11月
广州市从化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某大学地理课题小组在某年10月15日~11月16日,对从化区山谷风进行了观测研究,发现当大尺度风小于1.5 m/s时,山谷风明显。下图示意从化区某观测点山谷风风频平均日变化。完成10~12题。
10.谷风转为山风的时间出现在(  )
A.9~10时 B.15~16时 C.18~19时 D.7~8时
11.该课题小组设置的观测点最可能位于(  )
12.推测图示偏南风频比偏北风频大的主要原因是(  )
A.北坡日照时间较长 B.白天阳坡与山谷温差大
C.南坡受夏季风影响小 D.夜晚山谷降温速度快
2014年,某农业公司利用水稻覆膜插秧机和可降解有机覆膜水稻种植技术,在内蒙古达拉特旗昭君镇种植了70多亩有机覆膜水稻获得成功。右图为该镇稻田覆膜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该镇水稻种植采用黑色膜主要是为了
A.保温保湿 B.根除病虫害
C.保持土壤肥力 D.抑制杂草
16.与传统塑料膜相比,该地采用有机膜有利于
A.机械铺设 B.降低成本
C.保护环境 D.重复利用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2分)
17.(14分)氧化亚氮(N2O)是仅次于二氧化碳和甲烷的全球第三大温室气体。研究发现,海水中氧化亚氮溶解度与温度呈负相关,充足的养分有利于氧化亚氮产生。我国四大边缘海表层氧化亚氮主要来源于陆源输入。图示反映我国四大边缘海表层氧化亚氮平均浓度。
(1)从大气的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两个角度,说明氧化亚氮温室效应的机制。(6分)
(2)指出我国四大边缘海表层氧化亚氮平均浓度的纬向分布特征,并分析渤海表层氧化亚氮平均浓度高的原因。(8分)
18.(18分)暖湿气流在经过较冷的海面时,常因水汽凝结而形成海雾。2020年5月2-4日,从黄海南部到辽东半岛一直盛行偏南微风,甲海域经历了一次大雾过程。左图示意该时段甲海域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右图示意甲海域多年各月平均气温、表层海水温度变化。
(1)概述甲海域一年内海洋与大气之间净热量输送方向的变化。(6分)
(2)与10月份相比,说明4月份甲海域海雾出现概率较大的理由。(6分)
(3)简析偏南微风在本次海雾形成过程中的作用。(6分)
(


b

)19.(20分)海陆风是指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形成的具有日变化周期的局地风,当背景风(三圈环流、季风等)势力较弱时,局地风强。 图(a)示意海南岛的位置。海南岛夏季盛行偏南风,某研究表明岛屿北部的临高市夏季白天海风势力较强。图(b)示意临高市2020年7月天气稳定下平均风速与风向的日变化情况。近年来,海南岛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其覆盖面积变化可影响海风的发展。
(注:图(b)风向0°为北,90°为东,180°为南,270°为西)
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角度,分析临高市7月平均风向、风速在11点至13点变化显著的原因。(8分)
(2)从地形和海陆位置的角度,说明临高市夏季白天海风势力较强的发生条件。(6分)
(3)分析森林生态修复后海南岛白天海风强度变小的原因。(6分)
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高2023级高三(上)零诊考试
地理答案
1-5 BCBCD 6-10 DCACA 11-15 CCABD 16 C
1. B 黑冰形成的关键是空气中的水汽遇到低温的柏油路面时凝结,柏油路面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形成黑冰,夜间由于失去了太阳辐射热源,地面持续降温,前半夜和后半夜都在降温,但后半夜累积降温幅度更大,路面温度更低,更有利于形成黑冰,B正确,C错误;白天受太阳辐射影响,地面热量较高,不易形成黑冰,AD错误。故选B。
2.C 与陆面相比,桥梁路面(桥面)是架空的,四周流动的空气容易带走热量,散热速度更快,导致桥面温度更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黑冰”,①正确;由上题分析可知,“黑冰”最易形成的时段是后半夜,桥梁散热速度更快,降温更快,温度更低,对流作用弱,②错误;桥面和路面接受的大气逆辐射几乎无差别,③错误;桥面空气湿度大,气温降低,水汽易凝结,形成黑冰,④正确,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3.B 韩国气候较湿润,空气中的水汽充足,冬季气温较低,易形成黑冰,且韩国经济较发达,交通线分布密集,人口较多,所以冬季受“黑冰”现象的影响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B正确;印度大部分位于低纬地区,气温较高,出现黑冰的几率很小,A错误;菲律宾位于热带,气温高,极难出现黑冰,C错误;蒙古国地处内陆,气候干旱,水汽来源少,不易形成黑冰,且蒙古国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人口较少,所以因黑冰出现的交通事故发生频率不大,D错误。故选B。
4.C 本题容易错选D,错误的原因是没有注意图中穿堂风是从后屋植物吹向庭院地面,庭院地面应该是温度高、气压低的区域,因此修石质地面的目的并不是降温,D选项错误。由图可知,房屋背面是植物(升温慢),前面庭院是石质地面(石头比热容小,升温快),增大房屋前后的温差,有利于形成穿堂风,C选项正确。
5.D 由材料可知形成穿堂风需要风从一侧门、窗进入,无遮挡穿过房屋后由另一侧门、窗流出,达到降温的目的,因此,在前后居室间墙上设窗或门洞最有利于穿堂风的形成,D选项正确。
D 7.C 8.A
第6题,根据空气的热力性质可知,冷空气收缩下沉,热空气上升。冬季洞外气温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到洞内,热空气被抬升到洞外,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第7题,冰洞内冰体夏季不易融化的原因是下冷上热,洞内空气稳定,C正确。由材料“位于吕梁山脉海拔2000多米的山上”可知,海拔不高,外部没有冰川,A错。空气对流旺盛,冰体易融化,B错。该地是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无论洞口向哪个方向,都不易受冷空气影响,D错。故选C。
第8题,增加冰洞的通风设施会加快洞外热空气进入洞内,不利于冰洞中冰体保持,A符合题意。搬运冰块进洞,有利于降低洞内温度,有利于冰体保持,B不符合题意。控制游客数量,可减少对冰洞内环境的干扰,有利于冰体保持,C不符合题意。保护洞边植被,有利于保护洞周边环境,利于冰体保持,D不符合题意。
C 图中信息显示了某时段绿洲和附近沙漠的地表温度日变化(18时到第二天18时)。由图可知,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差值最大,所以15时左右绿洲和沙漠的长波辐射差值也最大,故A项错误;图中曲线表明,傍晚绿洲的降温速率小于沙漠,故B项错误;凌晨,绿洲和沙漠的地表温度均呈下降趋势,且此时两曲线行,故此时绿洲和沙漠的降温速率接近,故C项正确;由于绿洲地表温度始终低于沙漠地表温度,所以绿洲长波辐射全天弱于沙漠,故D项错误。
10.A地表温度的高低取决于地面的热量收支,和空气湿度关系不大,故排除③;在天气稳定的情况下,绿洲和沙漠的大气逆辐射相差不大,故排除④。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低于沙漠主要是由于白天绿洲地表温度低于沙漠,并且绿洲水分蒸发(蒸腾)消耗的地表热量多,故A项正确。
11.C 绿洲和沙漠的热力性质(比热容)差异导致了两者地表温度的差异。两者差异最大的季节应是绿洲水分充足、植被覆盖最好的夏季,在此季节,绿洲的增温幅度要明显弱于沙漠,进而导致绿洲地表温度始终低于沙漠,故C项正确。
12.C 山谷地区白天盛行谷风,夜间盛行山风。据图示时间段判断在白天主要盛行西南风,在夜间主要盛行东北风,谷风转为山风的时间即为由西南风转为东北风的时间,读图可知在18~19时是谷风转为山风的时间,C正确。
13.A 据图示时间段判断在白天谷风风向主要是西南风,在夜间山风的风向主要是东北风。谷风是由山谷向山坡吹的风,北半球近地面风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转从而形成西南风,所以判断较高海拔处在偏北侧,较低海拔的山谷在偏南侧,A正确。
14.B 读图可知,偏南风为谷风、偏北风为山风,偏南风频比偏北风频大,说明谷风风频大。广州市从化区在北回归线附近,谷地的北坡是阳坡,白天阳坡增温幅度较大,造成白天阳坡与山谷温差大,盛行谷风(偏南风),所以偏南风频比偏北风频大,B正确。
15.D 该镇水稻种植采用黑色膜,黑色对太阳辐射吸收的多,透入膜内的太阳辐射量少,温度较低,因此不是主要为了保温保湿,A错误;可以抑制病虫害,但不能根除病虫害,B错误;黑色膜与保持土壤肥力无关,C错误;膜内光照少,能抑制杂草的生长,D正确。故选D。
16.C根据材料“某农业公司利用水稻覆膜插秧机和可降解有机覆膜水稻种植技术”可知,与传统塑料膜相比,有机膜可降解,有利于减少塑料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C正确;有机可降解塑料膜,韧性会较差,不利于机械铺设,A错误;可降解有机膜成本会比传统塑料膜要高,不会降低成本,B错误;不利于重复利用,D错误。故选C。
17.(1)氧化亚氮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较少,(2分)较多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地面增温;氧化亚氮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2分)大气增温;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传回地面,(2分)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形成温室效应。
(2)氧化亚氮平均浓度自南向北升高。(2分)
原因:渤海纬度较高,海水温度低,海水中氧化亚氮溶解度较高;(2分)渤海面积较小,有多条河流汇入,陆源输入多;(2分)渤海海域较封闭,与其他海域海水交换少。(2分)
18.(1)甲海域3-7月,大气向海洋净输送热量;其他月份(或答8月-次年2月),海洋向大气净输送热量。
(2)与10月份相比,4月份气温高于表层海水温度,暖湿气流经过较冷的海面,水汽容易凝结形成海雾;且近海面大气下冷上热,层结稳定,利于海雾维持。
(3)来自较低纬度的偏南风,经过暖流海面,气温升高,水汽增多,到达较冷的甲海域海面上空时,水汽凝结形成海雾;微风不易吹散海雾
19.(1)风向:临高市7月11点至13点陆地升温快,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海洋升温慢,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近地面气流从高压指向低压,形成海风,即风向由偏南风转为偏北风。风速:11点至13点海陆温差大,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增大。
(2)临高市地处沿海,易受海风影响,夏季白天海陆温差大;临高市地形为平原,对海风的阻挡小;海南岛中南部山地阻挡了偏南夏季风,临高市夏季背景风势力小,对海风形成的干扰小。
(3)由于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白天陆地升温幅度变小,海陆温差变小;植被蒸腾作用变强,近地面温度变低,海陆温差变小;地表摩擦力变人,对海风的削弱作用变强,故海风强度变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