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总结函数三种表示方法.毛
2.了解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
3.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
(二)能力训练要求
1.经历回顾思考,训练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积极参与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2.形成合作交流意识及独立思考习惯.
教学重点
1.认清函数的不同表示方法,知道各自优缺点.
2.能按具体情况选用适当方法.
教学难点
函数表示方法的应用.
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自主─探究,实践─应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
教学过程
Ⅰ.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师]我们在上节课里已经看到或亲自动手用列表格.写式子和画图象的方法表示了一些函数.这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分别称为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前面的例子看,你认为三种表示函数的方法各有什么优缺点?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该如何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呢?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Ⅱ.导入新课
[师]我们首先思考刚才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生]从前面所见到的或自己做的例子可以看出.列表法比较直观、准确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解析式法则比较准确、全面地表示出了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至于图象法它则形象、直观地表示出函数中两个变量的关系.
[师]好!这位同学说出了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点,那么他们又各有什么不足之处呢?
[生]相比较而言,列表法不如解析式法全面,也不如图象法形象;而解析式法却不如列表法直观,不如图象法形象;图象法也不如列表法直观准确,不如解析式法全面.
[师]很好!我们就从全面性、直观性、准确性及形象性四个方面来总结归纳函数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看法填表:
表示方法
全面性
准确性
直观性
形象性
列表法
×
∨
∨
×
解析式法
∨
∨
×
×
图象法
×
×
∨
∨
[师]从所填表中可清楚看到三种表示方法各有优缺点.在遇到实际问题时,就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有时为了全面地认识问题,需要几种方法同时使用.
我们来共同看一个例子.
例:一水库的水位在最近5小时内持续上涨,下表记录了这5小时的水位高度.
t/时
0
1
2
3
4
5
…
y/米
10
10.05
10.10
10.15
10.20
10.25
…
1.由记录表推出这5小时中水位高度y(米)随时间t(时)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2.据估计这种上涨的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预测再过2小时水位高度将达到多少米?
分析:记录表中已经通过6组数值反映了时间t与水位y之间的对应关系.我们现在需要从这些数值找出这两个表量之间的一般联系规律,由它写出函数解析式来,再画出函数图象,进而预测水位.
解:1.由表中观察到开始水位高10米,以后每隔1小时,水位升高0.05米,这样的规律可以表示为:
y=0.05t+10(0≤t≤7)
这个函数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2.再过2小时的水位高度,就是t=5+2=7时,y=0.05t+10的函数值,从解析式容易算出:y=0.05×7+10=10.35
从函数图象也能得出这个值数.
2小时后,预计水位高10.35米.
[师]就上面的例子中我提几个问题大家思考:
1.函数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0≤t≤7是如何确定的?
2.2小时后的水位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的呢,还是从函数图象估算出的好?
3.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之间是否可以转化?
[生]1.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水库水位在5小时内持续上涨情况,且估计这种上涨情况还会持续2小时,所以自变量t的取值范围取0≤t≤7,超出了这个范围,情况将难以预计.
2.2小时后水位高通过解析式求准确,通过图象估算直接、方便.就这个题目来说,2小时后水位高本身就是一种估算,但为了准确而言,我认为还是通过解析式求出较好.
3.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函数的三种不同表示法可以转化,因为题目中只给出了列表法,而我们通过分析求出解析式并画出了图象,所以我认为可以相互转化.
[师]非常好!我们现在就利用发现和总结的经验,搞个尝试性练习好吗?
尝试练习:
1.用列表法与解析式法表示n边形的内角和m是边数n的函数.
2.用解析式与图象法表示等边三角形周长L是边长a的函数.
解析:1.因为n表示的是多边形的边数,所以,n是大于等于3的自然数.
n
3
4
5
6
…
m
180
360
540
720
…
由表可看出,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边数每增加1条,内角和度数就增加180°.故此m、n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m=(n-2)·180°
(n≥3的自然数).
2.因为等边三角形的周长L是边长a的3倍.所以周长L与边长a的函数关系可表示为:
L=3a
(a>0)
我们可以用描点法来画出函数L=3a的图象.
列表:
a
…
1
2
3
4
…
L
…
3
6
9
12
…
描点、连线:
Ⅲ.随堂练习
甲车速度为20米/秒,乙车速度为25米/秒.现甲车在乙车前面500米,设x秒后两车之间的距离为y米.求y随x(0≤x≤100)变化的函数解析式,并画出函数图象.
解:由题意可知:x秒后两车行驶路程分别是:
甲车为:20x
乙车为:25x
两车行驶路程差为:25x-20x=5x
两车之间距离为:500-5x
所以:y随x变化的函数关系式为:
y=500-5x
0≤x≤100
用描点法画图:
x
…
10
20
30
40
y
…
450
400
350
300
x
50
60
70
80
…
y
250
200
150
100
…
Ⅳ.课时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认识了函数的三种不同的表示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三种表示方法的优缺点,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和具体要求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来解决相关问题,进一步知道了函数三种不同表示方法之间可以转化,为下面学习数形结合的函数做好了准备.
Ⅴ.课后作业
习题11.1─8、9、11、12题.
Ⅵ.活动与探究
用计算机画函数图象.
由解析式画函数图象时,一般采用描点连线法,描出的点越多,画出的函数图象越准确.但是,仅靠手工操作有时很难画出准确的图象.计算机可以帮助我们又快又准地画函数图象.
《几何画板》软件具有绘制函数图象的功能(new
function/grpah).启用这个功能输入函数的解析式,计算机便自动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
利用计算机画函数y=3x-2、y=x2与y=x2(x-3)的图象,并探求这些图象各具有什么性质?
根据上面的函数图象可以发现:
图(1)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故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图(2)中y=x2的图象在x<0这一区域内由左至右曲线呈下降状态,故y随x增大而减小;在x>0这一区域内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故y随x增大而增大;在x=0时,函数值y最小,y=0.
图(2)中y=x2(x-3)的图象在x<0这一区域内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故y随x增大而增大;在02这一区域内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故y随x增大则增大.
其实函数图象与函数性质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我们可以归纳如下:
图象特征
函数变化规律
由左至右曲线呈上升状态.y随x的增大而增大.
由左至右曲线呈下降状态.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曲线上的最高点是(a,b).x=a时,y有最大值b.
曲线上的最低点是(a,b).x=a时,y有最小值b.
板书设计
§11.1.4
函数表示方法一、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二、不同表示方法的优缺点三、不同表示方法的具体选择四、随堂练习
备课资料
甲、乙两人分别骑自行车与摩托车从A城出发到B城旅游.甲、乙两人离开A城的路程与时间之间的函数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你能得到甲、乙两人旅游的哪些信息?
1.甲骑自行车从A城去B城用了8个小时.乙骑摩托车从A城去B城用了2个小时.
2.甲比乙早4个小时出发,晚2个小时到达.
3.甲骑自行车在出发后第一个2小时内行驶了40千米,第二个2小时内行驶了20千米,然后停留了1个小时,又在1个小时内行驶了20千米,最后用2个小时行驶了20千米完成全程到达B城.
乙骑摩托车在2小时内行驶了100千米路程到达B城.
4.甲、乙在距A城60多千米的地方相遇一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