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函数的表示方法
教案
1.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会选择适当的方法表示函数.
2.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一般方法.
3.了解简单的分段函数,并能简单应用.
1.函数的表示法
(1)列表法:列一个两行多列的表格,第一行是______取的值,第二行是对应的______,这种用____的形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________的方法,称为列表法.
列表法不必通过计算就能知道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比较直观,但它只能表示有限个元素间的函数关系.
(2)图像法:以自变量x的取值为横坐标,对应的函数值y为______,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各个点,这些点构成了函数y=f(x)的图像,这种用____把两个变量间的________表示出来的方法,称为图像法.
图像法可以直观地表示函数局部变化规律,进而可以预测它的整体趋势,比如心电图等.
(3)解析法:一个函数的对应关系可以用自变量的__________(简称解析式)表示出来,这种方法称为解析法.
解析法有两个优点:一是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间的变化规律;二是可以通过解析式求出任意一个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缺点是并不是任意函数都可用解析法表示,仅当两个变量间有变化规律时,才能用解析法表示.
【做一做1】
已知函数f(x+1)=3x+2,则f(x)的解析式是(
).
A.f(x)=3x+2
B.f(x)=3x+1
C.f(x)=3x-1
D.f(x)=3x+4
2.分段函数
所谓“分段函数”,习惯上指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________的函数.
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把它误认为是几个函数.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生活中有很多可以用分段函数描述的实际问题,如出租车的计费、个人所得税纳税额等等.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的数值属于哪个区间段,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
【做一做2】
函数f(x)=则f
的值为(
).
A.
B.1
C.
D.2
答案:1.(1)自变量 函数值 表格 函数关系 (2)纵坐标 图像
函数关系 (3)解析表达式
【做一做1】
C 设x+1=t,则x=t-1,则f(t)=3(t-1)+2=3t-1,则f(x)=3x-1.
2.对应关系
【做一做2】
A
如何画分段函数的图像?
剖析:画分段函数的图像要先分析分段函数的定义域,遵循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例如:画函数y=的图像.
步骤:①画整个二次函数y=(x+1)2的图像,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像,其他部分删去不要;②画一次函数y=-x的图像,再取其在区间(0,+∞)上的图像,其他部分删去不要;③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由此可得,画分段函数y=(D1,D2,…两两交集是空集)的图像的步骤是:
①画整个函数y=f1(x)的图像,再取其在区间D1上的图像,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②画整个函数y=f2(x)的图像,再取其在区间D2上的图像,其他部分删去不要;
③依次画下去;
④将各个部分合起来就是所要画的分段函数的图像.
题型一
求函数的解析式
【例1】
已知f(x)是一次函数,且f[f(x)]=9x+4,求f(x)的解析式.
分析:解答本题可利用待定系数法,设f(x)=kx+b(k≠0),再根据题设条件列方程组求解待定系数k,b.
反思:本题以f(x)为一次函数作为切入点,运用待定系数法,构建所设参数的方程组从而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已知函数类型求函数解析式常用此方法.
【例2】
已知f(+1)=x+2,求f(x).
分析:本题实际上是寻找对应关系f怎样对自变量起作用.解答本题可在“x+2”中配凑出“+1”或将“+1”整体换元来求解.
反思:换元法是求解函数解析式的基本方法,在不清楚函数类型的情况下往往运用此法,但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变化情况,否则就得不到正确的表达式.
【例3】
已知2f+f(x)=x(x≠0),求f(x).
分析:已知x和互为倒数,故可在等式2f+f(x)=x中令x取的值,得到关于f(x),f的另一个等式,把f(x)与f看成未知数,通过解方程组求得f(x).
反思:对于已知等式中出现两个不同变量的函数关系式,依据这两个变量的关系,重新建立关于这两个变量的不同等式,利用整体思想把f(x)和另一个函数看成未知数,解方程组得函数f(x)的解析式.类似于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故称为方程组法.
题型二
分段函数【例4】
已知函数f(x)=
(1)画出函数的图像;
(2)根据已知条件分别求f(1),f(-3),f[f(-3)],f{f[f(-3)]}的值.
分析:给出的函数是分段函数,应注意在不同的范围上用不同的关系式.
(1)函数f(x)在不同区间上的关系都是常见的函数关系,因而可利用常见函数的图像作图.
(2)根据自变量的值所在的区间,选用相应的关系式求函数值.
反思:分段函数的对应关系是借助于几个不同的表达式来表示的,处理分段函数的问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变量的数值属于哪一个区间,从而选相应的对应关系.对于分段函数,各个分段的“端点”要注意处理好.
题型三
函数的图像
【例5】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
(1)y=1-x(x∈Z);
(2)y=2x2-4x-3(0≤x<3).
分析:(1)中函数的定义域为Z;(2)中函数是二次函数,且定义域为[0,3),作图像时要注意定义域对图像的影响.
反思:1.图像法是表示函数的方法之一,画函数图像时,以定义域、对应法则为依据,采用列表、描点法作图.当已知解析式是一次或二次式时,可借助一次函数或二次函数的图像帮助作图.
2.作图像时,应标出某些关键点.例如,图像的顶点、端点、与坐标轴的交点等,要分清这些关键点是实心点,还是空心点.
题型四
应用问题
【例6】
如图所示,从边长为2a的正方形铁片的四个角各裁一个边长为x的正方形,然后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盒子,要求长方体的高度x与底面正方形边长的比不超过正常数t.试把铁盒的容积V表示为x的函数,并求出其定义域.
分析:可由题意将长方体的高度和底面正方形的边长表示出来,但要注意定义域x不但受解析式的影响,还受t的限制.
反思:求实际问题中函数的定义域时,除考虑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要考虑使实际问题有意义,如本题中单从解析式上看,使解析式有意义的x∈R,但问题的实际意义x<a,且≤t,这就是实际问题对自变量的制约.
答案:【例1】
解:设f(x)=kx+b(k≠0),
则f[f(x)]=k(kx+b)+b=k2x+kb+b=9x+4.
∴解得k=3,b=1或k=-3,b=-2.
∴f(x)=3x+1或f(x)=-3x-2.
【例2】
解:方法一(配凑法):
∵f(+1)=x+2=(+1)2-1(+1≥1),
∴f(x)=x2-1(x≥1).
方法二(换元法):
令+1=t(t≥1),则x=(t-1)2(t≥1),
∴f(t)=(t-1)2+2=t2-1(t≥1).
∴f(x)=x2-1(x≥1).
【例3】
解:∵f(x)+2f=x,令x取的值,
得f+2f(x)=.
于是得关于f(x)与f的方程组
解得f(x)=-(x≠0).
【例4】
解:(1)分别画出y=x2(x>0),y=1(x=0),y=0(x<0)的图像,即得所求函数的图像如图所示.
(2)f(1)=12=1,f(-3)=0,f[f(-3)]=f(0)=1,f{f[f(-3)]}=f[f(0)]=f(1)=12=1.
【例5】
解:(1)这个函数的图像由一些点组成,这些点都在直线y=1-x上(∵x∈Z,∴y∈Z),这些点都为整数点,如图①所示为函数图像的一部分.
图①
图②
(2)∵0≤x<3,∴这个函数的图像是抛物线y=2x2-4x-3介于0≤x<3之间的一段弧,且y=2x2-4x-3=2(x-1)2-5,当x=0时,y=-3;当x=3时,y=3,如图②所示.
【例6】
解:依题意知,长方体铁盒高为x,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2a-2x),则V=(2a-2x)2·x=4x(a-x)2.
∵∴
∵a-=>0,∴0<x≤.
∴铁盒容积V=4x(a-x)2,定义域为
.
1
已知函数f(x)由下表给出,则f(3)的值为(
).
x
1
2
3
4
f(x)
-3
-2
-4
-1
A.-1
B.-2
C.-3
D.-4
2函数f(x)=的图像是(
).
3(2011山东寿光高一期中)若f(x)=,则方程f(4x)=x的根是(
).
A.
B.
C.2
D.-2
4已知f(x-1)=x2+1,则f(x)=__________.
5已知函数f(x)=
(1)求f[f()]的值;
(2)若f(a)=3,求a的值.
答案:1.D
2.C ∴f(x)=应选C.
3.A ∵f(4x)==x,
∴4x-1=4x2.∴4x2-4x+1=0.∴x=.
4.x2+2x+2 设x-1=t,则x=t+1,
所以f(t)=(t+1)2+1,即f(x)=(x+1)2+1=x2+2x+2.
5.分析:本题给出的是一个分段函数,函数值的取值直接依赖于自变量x属于哪一个区间,所以要对x的可能范围逐段进行讨论.
解:(1)∵-1<<2,∴f()=()2=3.
而3≥2,∴f
[f()]=f(3)=2×3=6.
(2)当a≤-1时,f(a)=a+2,
又f(a)=3,∴a=1(舍去);
当-1<a<2时,f(a)=a2,
又f(a)=3,∴a=±,其中-舍去,∴a=;
当a≥2时,f(a)=2a,又f(a)=3,
∴a=(舍去).综上所述,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