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散文诗二首 荷叶·母亲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7散文诗二首 荷叶·母亲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07:46: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冰 心
荷叶·母亲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繁星》《春水》,积累“荫蔽、徘徊”等重点词语。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爱的伟大。
2、理解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品味散文诗的精美语言和美好意境。(难点)
晓常识
  作者简介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中国民主促进会成员、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被称为“世纪老人”。
  1919年8月,冰心在《晨报》上发表了第一篇散文《二十一日听审的感想》和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
  1923年,陆续发表总名为《寄小读者》的通讯散文,成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奠基之作。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知背景
本文是作者看见雨中的红莲垂在荷叶下,荷叶为红莲遮风挡雨,就好像母亲呵护着自己的儿女,不让他们受到伤害一样,从而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散文诗。
字词清单
并蒂( ) 攲斜( ) 姊妹( )
徘徊( ) 菡萏( ) 遮蔽( )
流zhuǎn( ) 荫bì( ) 心xù( )


pái huái
hàn dàn




zhē
词语解释
花瑞:
菡萏:
攲斜:
徘徊:
繁杂:
荫蔽:
倾斜,歪斜。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比喻犹豫不决,也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波动、起伏。
这里指花带来的好兆头。
荷花的别称,这里指红莲含苞未放。
(事情)多而杂乱。文中形容雨声。
(树叶)遮蔽。
整体感知:
本文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散文诗,请概括文中以“莲”为中心的画面内容。

红莲盛开图
白莲凋谢图
荷叶护莲图
雨打红莲图
文章四看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 红莲呢 作者的心境又是如何变化的呢
环境
红莲
心境
繁杂的雨声
浓阴的天
开满 亭亭
(白莲已经
凋谢)
烦闷
雷声作了
雨愈下愈大
左右攲斜
不适意
大荷叶慢慢地
倾侧了下来
不摇动
不宁的
心绪散尽
深深地
受了感动
在大荷叶的
覆盖下
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水珠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雨肆意地下着)
作者的情绪是随着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是随着红莲的状态而变化的。
因为作者从红莲的变化中想到了自身境遇,当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呵护,由此心态发生了转变。
写与祖父赏莲,作平淡的铺垫,是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以花喻人埋下伏笔。
本文为什么要插叙与故乡园院里的“莲花”有关的往事?
1.“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
“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如何理解“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暗指人生路上的风风雨雨和坎坷磨难。
这一句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简单几笔点明了主旨,深化了中心。
曲终见主旨,总结宕开一笔,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
谁来荫蔽?这就把母爱推向高潮。
合作探究
2.文章写莲,先作平平淡淡的叙述,“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红莲是全文着力用墨的重点。文章从自家院子里的莲花写起,重点写雨中的莲花。作者先作平平淡淡的铺垫。把花放在人的背景中认识,花瑞人祥,三蒂莲的开放展示出吉祥的征兆,把花与人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下文埋下伏笔。
3.园里莲花有很多,只选择其中两朵来写,这里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有什么作用?
两朵莲花,一红一白,一谢一安然,以白衬红,更突显出红莲在勇敢慈怜的荷叶的庇荫下的幸福。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品读悟情
托物寄情 ,以花喻人
母亲
荷叶

红莲
只有母亲是保护自己度过人生路上坎坷与磨难的人。
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爱恋、赞美之情
第9段“心中的雨点”指什么?
“心中的雨点”
人生道路上的风雨和坎坷磨难
暗 指
结构梳理
两缸莲花——回忆往事
红莲盛开——引人注目
雨打红莲——心绪不宁
荷叶荫蔽——深受感动
荷叶·母亲
讴歌母爱
《荷叶·母亲》运用了象征的写作手法,描写了荷叶庇护雨打风摆中荷花的场景,荷花象征“我”,荷叶象征母亲,作者联想到母亲爱护儿女的情景,于是借此景抒发自己对母亲保护儿女成长的感恩和赞美之情。
课文主旨
课后作业
课外阅读《飞鸟集》《新月集》《繁星》《春水》等诗集。
将搜集到的表达母爱的诗歌、名言,也可是自己或同学们的创作,制作成卡片,回家送给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