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未教学调研测试
八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正确
答案填在答题卡表格里)
1有史学家认为: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应“少泡图书馆,多找普通的中国人交谈,他们每个人的
嘴边都有一部生动的中国史。”对此理解较为准确的是(
A.应重视口述史料的丰富性和历史解释的多元
B.文献和实物史料相较于口述史料几乎无价值
C图书馆中的中国现代史文献档案等收藏匮乏
D.普通老百姓认识解释历史的能力超越史学家
2葛志成回忆:“大会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那天,周恩来对纲领草案专门作了
说明,没等表决,他的讲话就获得了满堂的掌声。”葛志成所说的“大会”()
A.正式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
C.宜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D.讨论了成立新中国的相关问题
3.下表是1949一1952年农民货币净收入和消费品购买力数据统计表。表中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年份
1949年
1950年
1952年
货币净收人(亿元)》
68.5
87.4
127.9
消费品购买力(亿元)》
65.3
80.7
117.5
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进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的开展
4抗美援朝时期,各少数民族地区群众纷纷以村寨、聚居点为单位,订立爱国公约,内容包括宣
传动员、增产捐献、拥军优属、团结互助等。这说明抗美援朝(
A推动三大改造的展开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增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D.冲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
5.如下图是1953年中国高等学校招考专业分类情况,这说明当时中国高等教育(
农林,1.6%
其他,3.1%
文科,43%
理科6.4%1
工科
42.3%
财经2.9%-
盛科,10.3%
A满足人民精神文化诉求
B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
C.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战略
D彰显社会主义建设成就
八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调研测试试卷第1页共8页
6.1953年,河南安阳有一个村,18户贫下中农组织起来,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苦干一年后,
生产发展,产量提高,收入增加。其他嘲讽观察的村民纷纷要求人社。对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
释是()
A.土地改革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B.农业合作化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探索开始
D.农村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7为了起草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毛泽东要求收集世界各国的宪法,比如苏俄(联)、德国、法国的
宪法,并要求大家学习;中央曾专门派飞机运送全国各地民众的意见、建议,全国各界共有1.5
亿余人参加了宪法草案的讨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这集中体现了1954年宪法()
A.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性质
B.广泛吸收各国宪法优点
C.贯彻了人民当家作主原则
D.科学性和民主性相结合
8伊佩霞在《剑桥插图中国史》中记载:毛泽东认为中国必须凭借其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寻
求一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1958年开始的这条“更快捷的现代化道路”()
A急于求成且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B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C.改变了我国经济落后的面貌
D.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基础
9.下图是1952一1965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GDP指数以1952年为100)1962一1965年国
内生产总值变化的原因是(
)
指数
250
200
150:
100
50
19521953195/19551956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1965年价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五年计划成果显著
C.国民经济调整的实行
D.“以阶级斗争为纲”
10.“文化大革命”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多亿元,职工平均工资下降49%,农民平均收人没有增
加,许多农民甚至连温饱都难以保证。以上材料表明,“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危害是()
A.国民经济遭受重大损失
B.知识分子遭到了打击
C.党政机关遭受到了冲击
D.民主和法制遭到践踏
11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涌现出了一批“感动中国”的英雄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邓
稼先成为这个时代的典型和象征。他们身上共同体现了()
A.开天辟地、立党为公的精神
B.不怕牺牲、乐观主义的精神
C保家卫国、英雄主义的精神
D.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12.1983年7月,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张股票一“深宝安”,
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投资者纷纷前来认购,开创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的先河。
这表明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
C.全方位多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形成
D.可持续发展攻略全面贯彻落实
八年级历史期末教学调研测试试卷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