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现代诗歌阅读--典型题型梳理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语文统编版九年级上册
题型梳理
一 意境描绘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点亮了四面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了什么样的人间四月天图景?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启明星
艾青
属于你的是
光明与黑暗交替
黑夜逃遁
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
群星已经退隐
你依然站在那儿
期待着太阳上升
被最初的晨光照射
投身在光明的行列
直到谁也不再看见你
1956年8月
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将它描绘出来。
二 诗歌炼字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下阕中“惜”字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 朗读技巧
1.你将朗诵艾青的诗歌《毛泽东》,下面是诗歌节选,你认为选择哪种语气语调来朗诵,才能表达出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 )
毛泽东在哪儿出现/哪儿就沸腾着鼓掌声——/“人民的领袖”不是一句空虚的颂词/他以对人民的爱博得人民的信仰!
A.沉痛、伤感 B.忧愁、哀婉 C.激昂、深情 D.惆怅、婉转
2.班级准备组织一次艾青诗歌朗诵比赛,假如你选择朗诵《我爱这土地》这首诗,为了达到更好朗诵效果,请你为“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做朗读设计,可以从重音、停顿、语调、节奏中选取一个方面进行设计,并说明理由。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桥
当土地与土地被水分割了的时候/当道路与道路被水截断了的时候/智慧的人类伫立在水边/于是产生了桥/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桥是土地与土地的联系/桥是河流与道路的爱情/桥是船只与车辆点头致敬的驿站/桥是乘船者与步行者挥手告别的地方
小语在朗读这首诗歌时,不知道怎样读,你建议读出____________的语调( )
A.舒缓低沉 B.悲壮苍凉 C.深情激昂 D.平淡自然
4.本学期第一单元是诗歌的活动探究。某班级决定在秋高气爽时节,到金鸡湖公园举行现代诗歌朗诵会,请你参与活动设计。同学们在组内推荐朗诵海子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1)同学们在讨论最后一句“春暖花开”四个字怎么读的时候,意见有分歧。有人认为用正常语速就行;
有人认为语速要快;有人认为要放慢语速。你怎么看?说说理由。
(2)诗朗诵最好要配乐,以下四种乐器,你认为哪一种乐器演奏的曲子适合本诗( )
A.腰鼓 B.羌笛 C.唢呐 D.小提琴
四 修辞的作用
1.阅读下词,完成后面小题。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啊,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
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啊,/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
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我们找遍整个世界,/啊,总理,/你在革命需要的每一个地方,/辽阔大地/到处是你深深的足迹。
我们回到祖国的心脏,/我们在天安门前深情地呼唤:/周——总——理——/广场回音:/“啊,轻些呀,轻些,/他正在中南海接见外宾,/他正在政治局出席会议……”
总理啊,我们的好总理!/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
你永远居住在太阳升起的地方,/你永远居住在人民心里,/你的人民世世代代想念你!/想念你啊,想念你——想——念——你……
诗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拟人修辞手法的地方,各举一例并阐述其妙处。
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春(节选)
穆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一九四二年二月
(1)这首诗的主题为“”,“绿色的火焰”运用修辞手法,把 比作 。
(2)这首诗前三句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述。
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火把(节选)
我们是中国的女人
比俄国的更不如
我们从来没有勇气
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
难道我们永远不要改变么
自己不改变谁来给我们改变呢
(在黑暗的深处,有几个女人过去
她们用歌声
撕裂了黑夜的苍穹:
感受不自由莫大痛苦
你光荣的生命牺牲
在我们艰苦的斗争中
英勇地抛弃了头颅……)
我们该回去啦,让我把火把点起
——1940年5月
(选自《艾青诗选》)
《艾青诗选》中常运用对比手法,请结合本诗加以分析。
五 把握诗歌意象
1.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艾青的诗歌往往借助意象传达对民族的忧患意识。这个意象是( )
A.北方 B.太阳 C.土地 D.大堰河
2.阅读完《艾青诗选》整本书后,同学们发现艾青的诗歌中有着丰富的意象,并且有的已经带上了诗人独有的气质。请你仿照示例,完成对《太阳》一诗中意象的探究。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绿的草原,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新鲜的乳液似的烟……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田野是多么新鲜!看,微黄的灯光,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看! 1932年1月《当黎明穿上了白衣》 探究:“黎明(光明)”是艾青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在这首诗中,作者用“微黄的灯光”来衬托“黎明”的力量,表现黎明的博大壮美,表达了诗人对黎明到来的期盼与憧憬之情。
从远古的墓茔/从黑暗的年代/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震惊沉睡的山脉/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太阳向我滚来…… (《太阳》) 探究:
3.请从意象、主题、形象、形式等角度,任选两个方面,简析艾青《篝火》这首诗歌。
黄昏降落到我们的旷野,快乐的火焰就升起了—— 它在黝黑的树林下面, 闪耀着炫耀的红光…… 白色的烟像夜间的雾,迷漫了山谷的树林, 跟随着秋天晚上的风, 徐缓地流散到远方…… 在白烟的树林里,在篝火的照耀里,映着几个农夫和农妇,背负着收获物晚归的暗影。
4.同学们提议将此次分享会分为两个栏目,依次是大地的歌者、光明的使者。理由是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前一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后一个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5.下面节选自抗疫女医生陈维锦组诗《我打开的光源,比春天明亮》中的一首。请从诗歌意象的角度,赏析画线的诗句。
正月十五,犹豫
陈维锦
我犹豫要不要回去看母亲
我知道只要蛇在梦中喊我
就是她想我了
我不知道她是否知道
瘟疫流行。
身在医院的我
带毒风险更大
她是否知道
有人已为此付出生命
我不知道母亲想我
能否换一种方式
比如,派干净的春风
来唤我的乳名
我的赏析:
6.阅读下面两首诗歌,根据你对艾青的了解,指出下列哪一首是艾青的作品,依据是什么?
甲
中国的痛苦与灾难
像这雪夜一样广阔而又漫长呀!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乙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
我一定认清我的方向,
——飞扬,飞扬,飞扬。
7.阅读下面诗歌,想想这节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mù,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你的门前的长了青tái的石椅,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六 把握作者情感(重点)
1.结合你读过的名著中的人物事迹,谈谈对《艾青诗选》中“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句话的理解。
2.古人云“歌以言志”“文以载道”,历代文人总是在特定背景下,通过诗歌来表达特定的情感。请结合你阅读的《艾青诗选》,以及【链接】的背景资料,分析艾青在下列节选诗歌中所表达的特定情感。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伸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
——节选自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链接】背景资料:“七七事变”以后,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空前高涨,而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
3.结合《艾青诗选》,回答问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的结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4.有人评价艾青的诗歌“常常借助‘土地’‘太阳’‘火把’等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赤子之情,使得诗歌真挚、深沉、恒久地直刺人心”。请结合《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20字)
5.顾城有“童话诗人”的称号,请欣赏他的现代诗《小花的信念》,借助“意象”分析其诗歌的“童话色彩”,将以下师生对话补充完成。
小花的信念在山石组成的路上,浮起一片小花,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它们相信, 石头也会发芽, 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 课堂交流 老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品读顾城的现代诗《小花的信念》,看看这首诗的意象有什么特点? 小丽:这首诗的意象“小花”和“石头”,都是自然事物。 小军:这些自然意象还有生命意识,从“金黄的微笑”和“相信”可以看出“小花”善良和坚强。 小颖:是的,“小花”善良地“相信”,“石头”能由冷漠、僵硬变得“① ”。(用原文填空) 小锋:小颖,我从小花的“相信”里读出了它的信念: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诗歌主旨) 老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看来“童话般的意象”是解读顾城诗歌“童话色彩”的一个重要密码。
6.下面这两首诗都写阳光下的美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
(甲)
我想去的地方
金铃子
我想去的地方 那是
离喧嚣远一步 离阳光近一度
那里 温暖轻柔
闭起眼睛 总能
涌起无数的红籽 无数蔓生的草木
那些绿里 一张细小的叶子
就是我的藏身之处
在田野 恭迎幸福
一切都如雨露般甜润
就如 诗里古国的春天
显示出豪华之外的富足
阳光 靠近一些 再靠近一些
我就已满足
(乙)
阳光真好①
马新朝
阴雨过后
太阳复出,大地鲜亮
像换了一件新衣裳
阳光,在树叶上吐蜜
在池塘里舞蹈,在蛙鸣声里欢笑
吃草的牛儿在阳光下徜徉
此刻,村庄安详
流水是一些长长的音符在欢唱
原野旋转着花香
此刻,带着蜜味儿的暖风吹拂着
在铺满野花的醉人的小径上
假若,飞来一只鸟儿
或是,跑来一只小羊
那一定是
那里 就是 我想去的地方
【注释】①两首诗均选自《人民文学》,有改动。
答案
意境描绘
诗人为我们呈现出一幅清新明丽、温润丰美的人间四月天图景。和煦的微风在春光里飞舞,黄昏的云烟弥漫,繁星在夜空闪烁,细雨洒落花瓣;百花润泽鲜艳、婀娜多姿,夜夜的月光皎洁明净,草是鹅黄、芽是嫩绿、莲是洁白,繁花一树树绽放,春燕一双双呢喃。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概括诗歌内容的能力。解题关键是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结合诗句“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鲜妍百花”“新鲜初放芽的绿”“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黄昏吹着风的软”“百花的冠冕你戴着”等内容可知“一树一树的花开”“燕在梁间呢喃”等内容可知,诗人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清新明丽、色彩斑斓,景色怡人的人间四月天图景。
诗人描绘了这样一幅流动画面:夜空中群星“退隐”时,启明星“站在”黎明前的黑暗里,直到被晨光照射,“投身在光明的行列”里。(大意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诗歌内容。结合诗歌内容可知,诗歌描绘的画面:启明星出现在“光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候,在“黑暗逃遁/白日追踪而至的时刻”,此时“群星已经退隐”,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候,启明星却“站在那儿”,以自身的光亮和坚守的姿态启示人们,让人明白:黑暗是暂时的,光明终将到来!终于,朝阳升起来了,启明星“投身在光明的行列”,悄无声息地消失在光明之中——“谁也不再看见你”。据此作答。
诗歌炼字
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容理解。“惜”字领起“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惜”字的含义:1、“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英雄。他们一生战功赫赫,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过巨大的影响。肯定了他们,也就是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2、“惜”字委婉地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欠缺。3、“惜”字包含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体现了无产阶级的革命英雄必将胜过前人的坚定信念。
朗读技巧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从所给诗歌的内容来看,其内容主要表现的是毛主席深受人民欢迎,诗中“沸腾着鼓掌声”就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诗中的情感应是积极向上,充满着昂扬之气和深厚的情感。因而朗诵时应用激昂、深情的语调,才能表达出作者对毛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故选C。
重读“泪水”“土地”“爱得深沉”,语速缓慢,语调低沉凝重。理由:这句话运用设问的修辞方法,直抒胸臆,抒发了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情感和朗读设计的能力。
《我爱这土地》是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现代诗。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作者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作者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便写下了这首诗。“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句直抒胸臆,表达出作者真挚、炽热的爱国之情。据此进行朗读设计即可。
示例:重音设计:重读“土地”,强调诗人对“土地”、对民族、国家的深沉的爱;重读“常含”,可以凸显诗人对国家、民族持续不断的爱。“爱”字可以重音轻读,突出这份爱发自肺腑,表现了艾青对祖国的爱至死不渝,让人感慨万分。语调设计:低沉深情,突出诗人对祖国和民族至死不渝的深厚感情。
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朗读语调的把握。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桥,但根据诗歌内容可知,实际写的是连接,连接了两个土地,连接本不连接的人的精神。在诗中,桥是人努力打破自然隔绝的成果结晶,桥是人团结、努力、智慧的具体体现。 桥还是历史的见证,桥具有时间划过的饱经沧桑。诗中作者塑造的桥是一个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者,服务他人的形象,作者表达了对这类人的赞美。再根据诗中“苦于跋涉的人类/应该感谢桥啊”可知,该诗也是对桥的赞美,最能够体现出这种情感的,应是高亢激昂的语调;故选C。
(1)语速较快:表达一种昂扬,积极向.上的情绪。正常语速:最后一句,让人感觉内心明朗温暖,有一种终于找到归宿的平静。语速放慢:表达美好的祝愿和期盼,放慢语速,有一种回味和思考。“只愿”两字犹言祝你们幸福,“我”只愿独面大海,背对世俗。诗人把幸福的祝福给了别人,自己却难于在尘世找到幸福生活。
(2)D
【解析】
(1)本题考查朗读技巧。针对诗歌最后一句“春暖花开”四个字,谈谈朗读语速的问题。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言简意赅,表达清晰。与诗歌的内容情感相符即可。示例:我认为正常语速来读就行。理由:最后一句,让人感觉内心平静明朗,有一种终于找到归宿的安稳满足感。
(2)本题考查诗乐器知识。根据诗歌内容及表达的情感,并结合不同乐器的特点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也寄托了诗人对自然纯朴的生活的向往。因此,可以选择一些能表现轻柔、明朗、舒缓节奏的乐器。
A.腰鼓:腰鼓通常用于表达强烈的节奏和激情,可能不太适合这首诗的轻柔与和谐。
B.羌笛:羌笛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乐器,其音色悠扬、哀怨,更适合表达深沉的情感。
C.唢呐:唢呐的音色高亢、热烈,常常用于表达喜庆、欢快的情感。
D.小提琴:小提琴的音色柔和、细腻,非常适合表达这首诗中的轻柔与和谐。故选D。
修辞的作用
1.
示例:(1)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的句子,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重语气,有一唱三叹之效果,表明人民不会忘记周总理,周总理永远和大家在一起。 (2)文中运用拟人修辞的句子,如诗中“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回应了,仿佛它们就是周总理一生的见证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使作品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能力。作答本题,首先要认真审题,题干要求我们找出选文中运用反复和拟人修辞的地方,并各举一例分析其妙处;然后根据这两种修辞的特点找出对应语句;最后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反复和拟人修辞的作用即可。示例1:文中多处运用反复修辞。比如:“你就在这里啊,就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在这里……/你永远和我们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在一起……”中的“在这里”“在一起”两个短语重复出现,加强语气,表达出人们对周总理的依依惜别和不舍之情。示例2:文中运用拟人修辞。比如“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等内容可知,“我们”对“高山”“大地”“森林”“大海”“天安门前”的呼唤,它们都做出了回应,表明它们都是周总理光辉一生的见证人,拟人修辞手法的使用,令诗歌充满浓郁的浪漫主义气息。
2.
(1)赞颂春天 比喻 春草 火焰
(2)诗歌前三句通过描写绿草摇曳、花朵生长,描绘出一幅春天土地(草地、大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热烈繁盛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热爱。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主题理解和修辞判断。
通过诗歌标题“春”,结合“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可知,本首诗歌主题为“赞颂春天”。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一句,根据在“草地摇曳”和“绿色”可知,本句为比喻句,本体为“春草”,喻体为“火焰”。
(2)本题考查画面理解。
根据前三句“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把“春草”比作“火焰”,运用比喻的方法,把小草的欲望即洋溢着的春意写成一片绿色的火焰;一个“伸”字,运用拟人方法写出小草勃勃生机,形象地说尽了花朵无穷的欢乐;可知,描绘出一幅春天土地(草地、大地)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热烈繁盛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热爱。
3. 《火把》将当时中国女性的卑微软弱与俄国女性的勇敢坚定对比,突出中国女性渴望自由平等、向往光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写作手法。联系诗句“我们是中国的女人,比俄国的更不如,我们从来没有勇气改变我们自己的命运”可知,作者运用对比手法,把没有觉醒的中国女人与俄国女人相比,突出了没有觉醒的中国女人的懦弱。联系诗中的“在黑暗的深处,有几个女人过去。她们用歌声撕裂了黑夜的苍穹:感受不自由莫大痛苦。你光荣的生命牺牲在我们艰苦的斗争中,英勇地抛弃了头颅”可知,这几个女人代表了觉醒了的女性。她们又与那些没有觉醒的中国女性形成了对比,突出了她们渴望自由平等,勇敢追求光明的品质。
把握诗歌意象
1. C
【解析】本题考查作品意象与意蕴。
意象是诗中寄寓了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诗人总会选择富有表现力的意象传达出独特的情感。这个意象是土地。故选C。
2. 示例:《太阳》这首诗以“太阳”作为意象,“滚”突出了太阳不可阻挡的气势,表明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这首诗采用象征的手法,寄托了诗人向往未来、追求光明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鉴赏。
《太阳》艾青1938年4月创作的长诗。诗中的“太阳”指一种象征,指光明和希望。“太阳向我滚来”意思是历史是不可阻挡的,光明的到来是必然的。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赞美和渴望。诗人用“太阳”象征“光明”,用“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代”“人类死亡之流”象征遭受帝国主义侵略的黑暗的中国,以此反衬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从正面来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3. 这首诗创作于抗战时期。诗人借助黝黑的树林和弥漫的烟雾两个意象,为全诗渲染了凄凉的氛围;又借助篝火和红光烛破黑暗,表达了诗人对驱逐黑暗,追求光明的向往。背着收货物的农夫和农妇意象,仿佛图画,体现了艾青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诗行长短错落,形式自由活泼,不讲究押韵。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艾青的《篝火》这首诗歌通过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诗人对生活、自然以及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 首先,从意象的角度来看,黝黑的树林和弥漫的烟雾两个意象,为全诗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诗歌中的“篝火”则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火光,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象征。它象征着温暖、希望和团聚,与夜晚的星空、远处的山峦等自然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深邃,同时凸显了篝火的温暖与明亮。这种意象的运用,使得诗歌在视觉和情感上都达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让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篝火的温暖和光明。
从主题的角度来看,《篝火》通过描绘篝火这一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性的深刻理解和真挚情感。诗歌中的篝火不仅照亮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温暖了读者的心灵。在篝火的照耀下,人们展现出了真实而温暖的一面,彼此之间的隔阂和冷漠被逐渐消融,这种情感的交融和共鸣,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性之美。通过这首诗,艾青表达了对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赞美。
此外,艾青的诗歌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字数和行数,这种自由的形式使得诗歌的表达更加灵活和多样,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诗歌主题和意象的展现。艾青的诗歌往往与现实紧密结合,富于战斗精神,这种特点在《篝火》中也有所体现,使得这首诗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性,也充满了强烈的感彩 。
4. 土地 太阳
【解析】本题考查对名著常识的把握。艾青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就是“土地”和“太阳”,前一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人民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后一个意象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
5. “春风”是诗歌的意象,“干净的春风”含蓄地写出母爱的纯洁与温柔,“以春风唤我的乳名”形象地写出了疫情当下母女之间的思念与牵挂。
【解析】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要求从诗歌意象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诗人用来兴寄思想感情的人、物、景、事等。
“我不知道母亲想我/能否换一种方式/比如,派干净的春风/来唤我的乳名”中,“春风”是作者寄托感情的意象。春风是温暖、柔和、希望的象征,“干净的”春风象征了纯洁温柔的母爱。春风来“唤我的乳名”,生动形象,表现了母亲对因抗疫无法见面的女儿的思念与牵挂之情,含蓄深沉,感人肺腑。
6. 甲诗是艾青的诗歌。艾青的诗歌意象大多是太阳和土地,蕴藏着爱国激情。艾青笔下的雪无比寒冷,象征中国土地受到严酷的压迫,甲诗符合。乙诗中的“雪”飘逸轻盈,充满着浪漫,不是艾青的诗的风格。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理解。
根据“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可知,这首诗关注中国“土地”“苦难”;“飞扬,飞扬,飞扬”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不是艾青的风格。而艾青的作品一般是描写太阳、火把、黎明等有象征性的事物,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艾青从对农村劳动人民的热爱和接近他们的要求出发,十多年来,一直向他们呈献着自己最真切的诗情。从诗歌的意向、情感来比较,可知甲诗是艾青的作品。据此回答即可。
7. 雪、坟墓、瓦菲、石椅等;这些破败的意象给人以忧伤的感觉,表达了我对大堰河的愧疚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的意象及其作用。
根据“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等诗句可知,诗歌中出现了“雪、坟墓、瓦菲、石椅”等意象。这些意象给人的感觉上具有萧条、破败的共同特点,能够渲染出大堰河破败、颓败的环境特点,给人以忧伤、伤感的感觉,从而表达了“我”心理上对大堰河的愧疚之情。
考点六 把握作者情感(重点)
1 示例:《红岩》中的江姐,为了新中国的建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一场光明与黑暗的殊死搏斗。在狱中,江姐以坚定的革命信仰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经受住毒刑拷打,始终严守党的机密。最后为换取民众的幸福,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江姐的英勇无畏,甘愿为人民献出生命的壮举,体现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家国精神。
【解析】“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托出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家国之心;深层含义是“我”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献出生命。结合自己的阅读积累,寻找能体现这一论点的人物和事迹,概要叙述出来,并作简要点评,使之与这句话的含义建立联系。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朱德、贺龙、彭德怀等革命家,出生入死,矢志不渝;《红岩》中的齐晓轩、许云峰、江雪琴等共产党人在狱中所进行的英勇战斗,虽然最后惨遭屠杀,但却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这些英雄人物,都体现了“对土地爱得深沉”的家国情怀。从这些革命者或其他名著中选择一位人物,结合人物的事迹,分析人物身上体现出的爱国、爱民的情节即可。如:《红星照耀中国》中的彭德怀,少年时做过放牛娃、矿工、鞋匠、修渠工,吃尽苦头。参加革命后,多次被捕入狱,曾经受过一个月多的严刑折磨,便他始终没有屈服。长征途中,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陕北。彭德怀顽强的革命意志,体现了“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的爱国情怀。
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积极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赤子之心和深厚的爱国热情等思想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情感。
结合背景资料“大好河山的国土大片丢失,人民处在水生火热之中,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严重关头”理解,诗歌中“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雪”象征着苦难,这里以象征手法写出了中国即“土地”的苦难;诗人关心祖国前途和未来,揭示了祖国大地正在遭受的痛苦,以及在列强侵蚀下中华大地的累累伤痕。“无数的,/土地的垦植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拥挤在,/生活的绝望的污巷里;/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则写出了农民的苦难,作者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寄托在对中国农村和农民命运的关怀上,积极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现在,当民族危机的阴影笼罩在祖国大地上空时,他又一次以自己的笔触抒发深厚的爱国热情。可据此作答。
设问,表达了作者对山河破碎、国土沦丧的痛心之感,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土地和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词句的理解和赏析。
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然后自己给出了答案:“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通过这样的设问,描绘被暴风雨打击的土地、汹涌的悲愤河流、激怒的风和温柔的黎明,作者表达了对祖国遭受苦难的忧虑和对光明的渴望。这种情感在结尾的设问中得到了升华,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之情。
示例:在《我爱这土地》中,诗人化身为“鸟”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表现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用“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悲愤的河流“激怒的风”,表现人民对国土惨遭蹂躏的悲愤之情。这些丰富的意象,让我们感受到诗人深切的爱国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名著情节。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土地”这个意象,凝聚着诗人对祖国以及对大地母亲深沉的爱,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达得最为淋漓尽致的是《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是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在他的成名作《大堰河——的保姆》中,“大堰河”就是人民的化身,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不仅流露出艾青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热爱,同时还有对他们命运的关切与探索。“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在诗人眼中,“太阳”这一永恒主题,是中国光明前途、也是中国必胜信念的象征,它蕴涵着诗人对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一时期,写的最好的光明颂有《太阳》和《黎明的通知》。《向太阳》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揭示了中国革命前进的方向,寄托了诗人对光明、理想的热切追求。《黎明的通知》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时代的来临。据此提炼概括即可。
“会粗糙的微笑”或“露出善良的牙齿” 示例: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解析】本题理解诗歌内容与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它们相信,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可知,“小花”相信“石头”能由冷漠、僵硬变得“会粗糙地微笑”“露出善良的牙齿”;
结合“它们用金黄的微笑,来回报石头的冷遇”可知,小花的信念是:乐观地(微笑着)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容地对待他人;结合“它们相信,石头也会发芽,也会粗糙地微笑,在阳光与树影间,露出善良的牙齿”可知,小花的信念是:真诚地相信(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甲诗中,诗人通过写想象中靠近“阳光”之地的安静美好,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渴望与向往,含蓄地暗示了实际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美好。
乙诗展现的是当下的场景,通过写阳光让大地鲜亮,让一切自然景物充满生机,表达出诗人对阳光的赞美,也展现了生活带给诗人的幸福与满足。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诗歌的思想感情。分析时必须要结合诗歌内容。
甲诗:从题目“我想去的地方”以及“离喧嚣远一步 离阳光近一度”“温暖轻柔”“恭迎幸福”“一切都如雨露般甜润”“显示出豪华之外的富足”,可知作者想去的地方,是靠近“阳光”的地方,那里温暖轻柔、幸福、甜润、富足,再结合诗句“阳光 靠近一些 再靠近一些我就已满足”,可知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这般美好的地方,作者此来表达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乙诗:从诗句“阴雨过后 太阳复出,大地鲜亮 像换了一件新衣裳”,可知该诗展现的是当下雨过天晴的后,太阳让大地鲜亮,让一切自然景物充满生机;结合题目“阳光真好”以及诗句“阳光,在树叶上吐蜜在池塘里舞蹈,在蛙鸣声里欢笑”“此刻,村庄安详 流水是一些长长的音符在欢唱 原野旋转着花香 此刻,带着蜜味儿的暖风吹拂着 在铺满野花的醉人的小径上”,可知,表达出诗人对阳光的赞美,也展现了生活带给诗人的幸福与满足。“会粗糙的微笑”或“露出善良的牙齿” 示例:乐观地面对生活,豁达地宽待他人,真诚地期待真诚,任何奇迹都会发生。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