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 《落花生》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依据要求填空
1. 请你根据拼音帮他补全资料,并用“√”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妈妈开辟了后园的半亩(mǔ mǒu)空地,买了花生种子来bō zhǒng( ),并吩咐我们要好好照看。我们按时jiāo shuǐ( ),没过几个月,果然收获了美味的花生。我们坐在ǎi zhuō( )旁享受了美食,并学到了成熟的花生可以用来榨(zhà zhá)油的知识。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读音相同的一项是( )。
A.价格便宜 便宜行事 B.空地 空闲 C.播种机 播种花生 D.散文 散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花生的价钱便宜,谁都可以买来吃,都喜欢吃。
B.母亲把花生做成了好几样食品,还叮嘱就在后园的茅亭里过这个节。
C.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果然收获了。
D.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亲的话却深深地记在我的心上。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的文段加点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交警迅速出 一条生命通道,及时将患者送到了医院。
②周末,奶奶教我 衣服的面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
A.开拓 分辩 B.开辟 分辨 C.开辟 分辩
三、填空题
5.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畏( )畏( ) 足( )多( ) 左右( )( )
哀鸿( )( ) 诡计( )( ) 失( )落( )
1.画“ ”的词语所表达的意思与下面的哪个俗语意思相同?( )
A.打开天窗说亮话 B.前怕狼,后怕虎 C.吃水不忘挖井人
2.上述词语中有一对词语意思相同,但感彩不同,这对词语是 和 。
3.看着画“ ”的词语,我脑海中浮现出了《将相和》中的一幅画面:
4.由《诗经·小雅·鸿雁》中“鸿雁于飞,哀鸣嗷嗷”演变出来的词语是 。
四、综合性学习
6.实践题 按要求完成练习。
(1)看到下列事物,你会想到怎样的人呢?照样子,用一个词语概括。
(2)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为了突破国外技术封锁,几十年如一日,默默钻研,为国家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请以梅花为例,写一段话,表达你对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们的赞美之情。
梅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子训练
7.果实挂在枝上。(扩句)
8.花生不好看。 花生很有用。(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9.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改为转述句)
10.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用加点词语造句)
六、现代文阅读
①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②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③父亲接下去说:“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④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⑤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1.花生的好处很多,孩子们认为花生 、 、 。父亲指出花生最可贵的是 。
12.桃子等“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而花生却“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这是一种 写法。
13.有同学说,父亲的话里也暗含着“桃子、石榴、苹果只是外表好看,而没有用”。你觉得对吗?为什么?
14.读上面的几个自然段,请你用“_________”画出选文的重点句。
15.结合选文,说一说你是怎样理解“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一句话的?
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材料一: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如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因此,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生活非常重要。
材料二:我们每天到底要吃多少东西,才能补充自身需要的蛋白质呢?专家给出了这样一个简易的计算方法:人体每天需要的蛋白质=体重(千克)×1.0(克/千克)。据研究,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如禽、畜、鱼等含蛋白质15%~22%,蛋类含蛋白质11%~14%,奶类一般含蛋白质3%~3.5%。
材料三:食物蛋白质含量表(克/100克)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名称 含量
牛肉 20 鸡肉 20 瘦猪肉 16 豆浆 4 花生 24
海虾 18 草鱼 17 鲫鱼 21 南瓜 0.3 西葫芦 0.5
牛奶 3 羊奶 4 鸡蛋 12 西瓜 1.2 甜瓜 0.4
16.肖红免疫力低下,被医生告知严重缺蛋白质,下列食物搭配蛋白质含量最高的一项是( )
A.鲫鱼、鸡蛋、牛奶 B.馒头、西葫芦、羊奶
C.海虾、马铃薯、小米粥 D.豆浆、南瓜、核桃
17.我的体重为( )千克,一天需要补充( )克蛋白质。下面是我为自己设计的补充一天所需蛋白质的食谱。
18.假如你的同桌不爱吃蛋类和肉类,为了他的健康着想,想一想如何说服他不要挑食。
果树
①米丘林是世界著名的果树专家,他一生为人类培育出了300多个新品种,堪称果树栽培史上的奇迹。但是,这位谦逊的农业科学院院士却只为自己培育另一棵果树的经历引以为荣。
②那时,米丘林培育一个果树新品种的实验进入了关键阶段,恰在此时,他的果园不断有一群不请自到的人前来光顾——一些调皮又馋嘴的孩子不时来偷摘果子。经过蹲点守候,米丘林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这群顽童面前,并且抓住了他们的“小头头”。小伙伴们一哄而散,没能逃脱的“小头头”吓呆了,乖乖地站立在那里,准备接受一顿训斥打骂。
③米丘林看着自己的战利品,禁不住笑了。他把孩子领到屋里,让孩子饱尝了他亲手培育的各种水果,还让他尝遍了自己调制的各式果酱。末了,米丘林“心疼”地对正在抹嘴的孩子说:“你要知道,这些果树是用来做实验的,你摘去一个果子,也许就把一项重要实验给毁掉了。”看见孩子面露担心之色,他又安慰道:“不过,目前情况还没有那么糟,可以补救。”
④临走,米丘林很高兴地对孩子说:“( )实验成功了,( )可以让果子味道更美,( )能让一棵树多结几倍的果子。这些你长大以后就会明白了……将来你也许会爱上这项有趣的工作呢!”
⑤孩子听了,直点头。从此,他再也没有领着别的孩子来偷果子了。
⑥15年后,一个年轻英俊的农学院毕业生来到这个果园里拜访米丘林,请求到他的实验园里做实习生。这个年轻人叫雅可乌列夫,他就是15年前偷果子的“小头头”。
⑦米丘林微笑地看着年轻人,如同欣赏自己实验园里的果树。
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米丘林的精心培育下,雅可乌列夫终于成为享誉国内外的生物学博士,成为米丘林事业的卓越继承者。
⑨后来,雅可乌列夫在谈到自己的成功之路时,动情地说他曾经逃学、打架、偷东西和骗人,他曾经是一个不被人看中的坏孩子,是米丘林的宽容和善待维护了一个顽童原本脆弱的尊严,并使他最终成长为一棵米丘林所期望的热爱生活、热爱事业的尊严之树。
19.联系上下文,试着将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换一个四字词语来表达。
(1)不请自到的人:
(2)吓呆了:
20.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1.联系上下文,试着填一填。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写“这位谦逊的农业科学院院士却只为自己培育另一棵果树的经历引以为荣”,他“培育另一棵果树的经历”是指 。
(2)文章第二自然段中写“小伙伴们一哄而散,没能逃脱的‘小头头’吓呆了,乖乖地站立在那里,准备接受一顿训斥打骂。”仔细体会“小头头”此时的内心,用一两句话表达。
(3)文中两次写到米丘林的笑,第一次“禁不住笑了”是因为 ;第二次“米丘林微笑地看着年轻人”是因为 。
22.雅可乌列夫成了享誉国内外的生物学博士,但他不忘恩师米丘林。感恩节到了,请你代雅可乌列夫发一条短信,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B A B
1.mǔ 播种 浇水 矮桌 zhà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和看拼音写汉字。
半亩(mǔ):是中国传统市制土地面积单位,指0.5亩,约合333.34平方米。
榨(zhà)油:指通过物理压榨方法从植物种子、果实或坚果中提取油脂的过程,常见于菜籽、花生等原料的加工。
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播”“浇”“矮”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B
【详解】解析 本题是对多音字字音的考查。A项,“便”当“方便、便利”讲时,读“biàn”,如“便宜行事”;读“pián”时,可组词“便宜”,文中指“价钱低”。C项,“播种”,解释为“播撒种子”时,读“bō zhǒng”,如“播种机”;解释为“用播种( zhǒng)的方式种植”时,读“bō zhòng”,如“播种花生”。D项,“散文”一词中,“散”的意思是“没有约束,松开”,读“sǎn”;“散步”的意思是“随便走走”,“散”的读音为“sàn”。B项两个字读音相同,都读“kòng”。本题选B。
3.A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应用,首先要了解词语含义,然后结合句子进行分析。
选项A中“便宜”常用于指东西价钱低廉或不应得的利益。在这里形容花生的价钱恰当。
选项B中“叮嘱”意思是经常的,再三嘱咐。在这里运用不恰当。
选项C中“果然”。一指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二指连词,表示假设;三指饱足的样子。在这里运用不恰当。
选项D“话”“记”在心上搭配不恰当。
4.B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选词填空。
开拓:(动)扩大、发展。
分辩:区别辩论。
分辨:(动)区别,辨别
开辟:打开通路;创立。
①交警迅速出打开一条生命通道,及时将患者送到了医院。可知,选“开辟”。
②周末,奶奶教我辨别衣服的面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可知,选“分辨”。
5. 首 尾 智 谋 为 难 遍 野 多 端 魂 魄 B 足智多谋 诡计多端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哀鸿遍野
【解析】略
6.(1)坚韧不拔 顽强 勤劳
(2)在冬日的严寒中,梅花独自绽放,那顽强的精神,正如中国伟大的科技工作者。他们不畏狠难,勇于探索未知,在科研的征途上,一步一个脚印,默默耕耘,只为那科技之花的绚烂绽放。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对事物象征意义的理解。
竹子常被赋予“坚韧不拔”特质(扎根深、抗风雨);梅花在寒冬开放,体现 “顽强”(不惧严寒);蜜蜂采蜜,是“勤劳”(持续劳作)。依事物特点(外在表现、文化寓意),提炼对应品质,完成象征关联。
【小题2】本题考查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与情感表达能力。
抓梅花“寒冬绽放(不惧严寒)”与科技工作者“不畏困难、默默钻研”精神契合点,答案以“梅花独自绽放”衬“科技工作者探索未知”,借物(梅花喻人(科技工作者),传递赞美,体现“以物映人”逻辑。
示例:寒冬里,梅花傲立霜雪,无畏酷寒侵袭,毅然吐露芬芳。这恰似中国科技工作者,面对国外技术封锁的 “寒冬”,无畏艰难险阻,在科研“冻土”深耕,以坚守与执着,催开科技突破的朵朵繁花。
7.饱满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上。
【详解】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要在原句中加上一些表示修饰的成分,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扩句时应注意:①不能另加主干。②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意思和句型。③增添的词语要和原句中的词语搭配恰当。
对原句进行分析,在“果实”前添加形容词“红红的”,描述果实的颜色,使画面更形象。 在“挂”前添加副词“稳稳地”,描述挂的方式,强调果实的状态。
故可扩写为:红红的果实稳稳地挂在枝上。
8.花生虽然不好看,但是很有用。
【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合并句子。
前一句“花生不好看”和后一句“花生很有用”在语义上形成对比关系(外表不好看但实用),属于转折关系。 常用的转折关联词有虽然……但是……、尽管……却…… 、虽说……然而……、 固然……但…… 等。
合并句子要保留语句核心语义,删除重复主语“花生”(省略后一个),然后添加关联词构成复句即可。
示例:花生尽管不好看,却很有用。
9.父亲说,对,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详解】本题考查改为转述句。
改为转述句,其方法:把冒号改为逗号,把引号去掉,把引语中的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把“你们”改为“我们”。即:父亲说,对,这是他对我们的希望。
10.我们要做勤奋学习的人,不要做只讲玩乐,而对学业毫无帮助的人。
【详解】本题考查造句。
原句“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采用了“主语 + 要做 + 正面描述,不要做 + 负面描述,而 + 进一步说明”的结构。造句时,可以模仿这个模式,确保句子通顺、完整。
示例:我们要做爱护环境的好学生,不要做乱扔垃圾,而不保护环境的人。
11. 味儿美 可以榨油 价钱便宜 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12.对比 13.不对。父亲是说它们外表好看,并没有说它们没用的意思。 14.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5.我们要做对他人和社会有好处及贡献的人。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父亲对花生品格的阐述,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运用对比手法,将花生与桃、石榴、苹果等水果进行对比,突出花生朴实无华却内在有用的特质。文章以对话形式展开,语言平实却富有感染力,由物及人地阐发了“重实用轻外表”的价值观念。结尾处孩子的感悟点明主旨,使文章的思想内涵得到升华。全文结构紧凑,由具体到抽象,由物性到人性,层层递进地完成了主题表达。
1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中虽然没有直接列举孩子们提到的花生好处,但结合课文《落花生》的完整内容,孩子们在对话中提到花生的好处包括“味道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这是课文前半部分孩子们讨论花生时的内容,为父亲后续的教导做铺垫。
故花生的好处很多,孩子们认为花生味儿美、可以榨油、价钱便宜。
根据文中第③段父亲的话:“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第①段中父亲通过对比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强调花生不炫耀外表,但具有实际价值,这是花生最可贵的地方。第④段“我”的总结“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也进一步印证了这一点,是对父亲观点的理解和升华。
故父亲指出花生最可贵的是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没有实用的东西。
1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短文第①段中,父亲将桃子、石榴、苹果“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上”的外在形态,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的生长状态进行直接对照。通过这种形态上的鲜明差异,突出了花生不炫耀外表、默默生长的特点,为后文父亲阐述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的可贵品质做了铺垫,使花生的形象和寓意更加鲜明突出。因此,这种写法属于对比。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父亲在第①段中对比桃子、石榴、苹果与花生的生长状态,只是客观描述它们“鲜红嫩绿”“高高挂在枝上”的外在特征,与花生“埋在地里”“矮矮生长”的低调状态形成反差。其核心目的是在第③段点明“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强调花生不炫耀外表、注重实际价值的可贵品质。父亲的重点是引导孩子学习花生“默默无闻”的特质,而非否定其他水果的价值。
14.本题考查找关键句。
父亲在第③段明确指出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而“我”的这句话“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是对父亲观点的直接理解和提炼。它将花生的品质从“物”延伸到“人”,把父亲对花生的赞美升华为对做人标准的阐述,是全文道理的核心落脚点。
选文第①段通过父亲对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的对比,最终目的是教导孩子如何做人。这句话清晰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做人应注重内在价值(“有用”),而非仅仅追求外表的光鲜(“只讲体面”),强调对他人和社会的实际贡献,是父亲对孩子的希望,也是全文情感和哲理的总结。
第⑤段父亲回应“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进一步确认了这句话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我”对父亲教导的领悟,更是父亲教育理念的最终呈现,让读者明确感受到文本传递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和感染力。
故选文的重点句是“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与自身的积累写出自己的理解即可,如:“有用的人”的内涵:注重内在价值与实际贡献。“有用的人”指的是像花生一样,不追求外在的炫耀,却能为他人或社会带来实际价值的人。花生“埋在地里”“矮矮地长在地上”,不张扬外表,却能提供美味的果实、榨油等实用价值(文中父亲强调“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对应到“人”,就是要脚踏实地,通过行动、能力或付出为他人带来帮助(如奉献、创造价值、承担责任等),而非仅靠外表或虚名立足。
16.A 17. 40 40 早餐:一杯250毫升的牛奶,一个50克的鸡蛋,一片50克的全麦面包。 午餐:100克的瘦猪肉,炒青菜,一碗100克的米饭。晚餐:100克的海虾煮豆腐汤,100克的红薯。 18.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而蛋类和肉类又是我们获取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我查过资料,缺乏蛋白质容易免疫力低下、骨质疏松,而且容易疲劳,所以为了身体健康,你也要适当吃一些蛋类和肉类的食物。
【解析】1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题目中关键信息是“免疫力低下”且“严重缺蛋白质”。根据材料三提供的食物蛋白质含量表,对比各个选项中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选择蛋白质含量总和最高的选项。在比较时,要注意每种食物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在选项中的搭配情况。
A.鲫鱼蛋白质含量为21克/100克,鸡蛋为12克/100克,牛奶为3克/100克,这种组合的蛋白质含量较高;
B.馒头、西葫芦、羊奶的组合中,馒头主要成分是淀粉,西葫芦蛋白质含量极低,仅0.5克/100克,羊奶蛋白质含量为4克/100克,总体蛋白质含量不高;
C.海虾蛋白质含量为18克/100克,但马铃薯和小米粥蛋白质含量都较低;
D.豆浆蛋白质含量为4克/100克,南瓜为0.3克/100克,核桃也不是蛋白质含量很高的食物;
故选A。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首先,根据材料二中“人体每天需要的蛋白质=体重(千克)×1.0(克/千克)”的公式,计算出个人一天所需蛋白质的总量。然后,仔细研究材料三种不同食物的蛋白质含量。接着,在设计食谱时,尽量选择蛋白质含量较高且多样化的食物进行搭配,同时要考虑食物的摄入量,以确保摄入的蛋白质总量能够满足之前计算得出的需求量。还需注意食物的搭配要合理,保证营养均衡,不仅仅只关注蛋白质的摄入。
示例:假设体重为50千克,一天需要补充50克蛋白质。
食谱可以是:早上喝一杯200毫升的牛奶,吃一个鸡蛋;中午吃100克牛肉;晚上吃100克草鱼和100毫升羊奶,这样一天摄入的蛋白质总量约为59克,满足了身体的需求。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材料一提到“蛋白质是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是机体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人体的每个组织,如毛发、皮肤、肌肉、骨骼、内脏、大脑、血液、神经、内分泌等都是由蛋白质组成的,因此,蛋白质对人的生长发育、生活非常重要”。这表明蛋白质对人体极其重要,而蛋类和肉类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我们可以结合材料相关内容对同桌进行劝说。
示例:同桌,蛋白质对我们的身体特别重要,像我们身体的毛发、皮肤、肌肉、骨骼等很多组织都离不开蛋白质。材料里也说了,蛋白质是人体组织更新和修补的主要原料,对生长发育和生活都非常关键。虽然你不爱吃蛋类和肉类,但它们是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果长期挑食不吃,可能会影响你的健康和正常发育。为了能有一个棒棒的身体,咱们还是尽量克服一下,适当吃一些。
19. 不速之客 目瞪口呆 20.如果 不仅 而且 21. 把当年调皮捣蛋的雅可乌列夫教育成了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 坏了,我被抓住了,他一定会狠狠地惩罚我的。 小男孩惊慌失措的样子使他感到十分可爱、十分有趣,所以笑了 他看到男孩因为自己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十分舒心,也十分骄傲,为自己所作所为挽救了一个年轻人而自豪地笑了 22.亲爱的米丘林:谢谢您当年的教育之恩,没有您的教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会永远感谢您的。祝您健康快乐!
【导语】这篇文章以米丘林培育“果树”与“树人”的双线叙事,巧妙呼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主旨。对顽童的宽容善待,化作种子播入心间,15年后的传承与成长,让“尊严之树”的隐喻落地生根。于平实叙事中见教育智慧,用科学家的温情诠释:真正的培育,是守护心灵与播种希望。
19.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根据第②段“恰在此时,他的果园不断有一群不请自到的人前来光顾——一些调皮又馋嘴的孩子不时来偷摘果子。”可知,“不请自到的人”指没有被邀请就自行前来的孩子,与“不速之客”(没有被邀请而到来的人)的含义完全对应。
根据第②段“没能逃脱的‘小头头’吓呆了,乖乖地站立在那里,准备接受一顿训斥打骂。”可知,“吓呆了”描述孩子因被抓住而极度害怕、不知所措的状态,与“目瞪口呆”的含义一致。
20.本题考查关联词。
结合第④段“ 临走,米丘林很高兴地对孩子说:‘( )实验成功了,( )可以让果子味道更美,( )能让一棵树多结几倍的果子。’”可知,句子前半部分“实验成功了”是一种假设的前提条件,并非已经发生的事实,因此需要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 “如果”引出这个前提。后半部分“让果子味道更美”和“让一棵树多结几倍的果子”是实验成功后可能产生的两个结果,且后一个结果(多结果子)比前一个结果(味道更美)在程度或意义上更进一层,属于递进关系,因此用“不仅……而且……”来连接这两个结果,符合句子的逻辑表达。这种关联词语的搭配,准确体现了米丘林对实验前景的假设性描述以及成果之间的递进关系。
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1)文中第⑥-⑨段明确讲述了雅可乌列夫(当年的“小头头”)在米丘林的影响下,从坏孩子成长为事业继承者的过程,与“培育另一棵果树”(比喻培育人)的表述呼应。
故他“培育另一棵果树的经历”是指把当年调皮捣蛋的雅可乌列夫教育成了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
(2)文中第②段“乖乖地站立在那里,准备接受一顿训斥打骂”直接体现了孩子的恐惧和对后果的预判,结合“调皮又馋嘴”的顽童身份,可推测其内心的后悔与不安。写出内心的后悔与不安即可,如:坏了,我一定会被惩罚的,要是当初不这样就好了。
(3)第③段中米丘林没有训斥孩子,反而“让孩子饱尝水果和果酱”,可见他对孩子的宽容,“笑了”体现了他对顽童行为的理解而非愤怒。
故第一次“禁不住笑了”是因为小男孩惊慌失措的样子使他感到十分的可爱、十分有趣,所以笑了。
第⑥段提到雅可乌列夫“请求到他的实验园里做实习生”,第⑦段“如同欣赏自己实验园里的果树”直接点明米丘林对年轻人的认可与欣赏。
故第二次“米丘林微笑地看着年轻人”是因为他看到男孩因为自己而取得了今天的成功十分的舒心,也十分的骄傲,为自己所作所为挽救了一个年轻人而自豪地笑了。
22.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与祝福即可,如:亲爱的米丘林先生,感恩节快乐!当年您用宽容护我尊严,用热爱引我方向,这份恩情我永远铭记。愿您安康顺遂,实验园永远硕果累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