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课 《桂花雨》 过关练 2025-2026学年
上学期小学语文统编版五年级上册
一、结合语境,看拼音写字词。
1.虽然我不dǒng de( )欣赏花,但却很喜欢guì huā( )。今年只要不来台风,我们家就可以收几大luó( )桂花,母亲会送一些给毛家老pó po( )。桂花不仅可以加在chá yè( )里泡水,还可以做gāo bǐng( )。
二、选择题
2.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铺子(pū) 湖泊(pō) 困难(nán)
B.口渴(hē) 渴水(hē) 兴奋(fèn)
C.淹没(mò) 传说( chuán) 挨近(āi)
D.着急(zhuó) 没有(méi) 铺好(pū)
3.选出生字书写正确的一项( )
A.董得 箩筐 B.外婆 糕点
C.沉侵 缠绕 D.茶水 检起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发烧了,妈妈日夜不停地照顾我。
B.这个旅游家的足迹遍及天南海北。
C.桂花开了,飘来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D.沉默寡言的小东今天一如既往,和大家有说有笑,真是奇怪。
三、综合性学习
新情境 在中国,桂花自古以来就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还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和实际作用。学完本课,五(1)班组织开展了以“桂花香里话传统”为主题的交流会,请你快来参加吧。
5.结合课后的“阅读链接”可知,桂花又被称为“ ”。
6.古时科举考试一般在秋季,此时恰逢桂花盛开,由此可猜测“折桂”在古代表示( )
A.弄巧成拙 B.出师不利 C.名落孙山 D.科举及第
7.下列诗句与桂花无关的一项是( )
A.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B.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C.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D.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四、句子训练
8.漫山遍野的桂花正沐浴着阳光竞相开放。(缩句)
9.桂花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仿写句子)
不开花时, ;开花时, 。
五、现代文阅读
下面是益飞在朗诵会上朗诵的片段,请你读一读,完成练习。
①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②桂花摇落以后,挑去小枝小叶,晒上几天太阳,收在铁盒子里,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我念中学的时候,全家到了杭州。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资料】作者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琦君1949年离开故乡,写这篇文章时已经是一个60多岁的老人了,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
10.阅读文中画“_______”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我知道这里的“下雨”是指 ,之所以说“好香的雨”是因为 。
11.结合背景资料,下列对画波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母亲嗅觉灵敏,能分辨出这两种桂花味道的不同。
B.两地的水土不同,滋养出来的桂花味道就有明显的差异。
C.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的是故乡和亲人。
D.院子里的桂花是自家栽的,杭州小山上的桂花是给大众观赏的。
12.作者借 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 以及对童年生活 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用这样一组句子来表达:花是故乡的 ,月是故乡的 , 是故乡的 ,人是故乡的 。
13.结合课文,说说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你的美好回忆又是什么?
遥远的炊烟
①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②对于有着乡村生活经历的人们来说,童年的时候,炊烟是娘做好的可口的饭菜。伙伴们成群结队去村外的田野里玩耍,去村头的小河里嬉戏。兴致来了,忘记了时间,忘记了回家。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大家立刻都齐刷刷地把目光投向村里,纷纷寻找自己家的房顶。不久前还袅袅升起着的炊烟,都已经渐渐散尽了,娘把饭做好了。大家自然都收了心,赶快追逐着跑向村里,跑回自己的家里,那里有娘可口的饭菜等着啊!再不回家,娘就要到村口呼唤儿子了。
③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不论到了天南海北还是在都市庙堂,不论你名满天下还是腰缠万贯,最让你动心的,一定是故乡茅屋上升起的那袅袅炊烟啊!不论你遭受了多么深重的创伤,那随风飘浮的缕缕炊烟,顷刻之间就把你隐藏在了无边的温暖里。
④当我们忆起年迈的母亲,母亲的身影多半是在炊烟里。有多少回啊,当我们从野外回到家里,当我们喊娘的时候,母亲的身影正在炊烟里忙碌。我们的姐妹呢?她们的身影在灶前的火洞边,把小辫子甩在身后,正往炉膛里填着玉米和高粱秸秆。
⑤没有风的时候,炊烟是一棵树,从家里的灶房里生长起来,然后与全村的树聚合成一棵参天大树。有风的时候就不同了,炊烟刚刚冒上房顶,就迅速汇集一片,变成一片片灰色的云,飘浮到村庄的上空,最后都消失到无边的旷野里。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像__________的瀑布,像__________的锦缎,像__________的少女,像__________的烟霞。可是炊烟与画卷又不同,因为炊烟里还有麦子的香味,更有母亲殷殷的目光。
14.把下面的词语填到文中的横线上。
婀娜多姿 飘忽散淡 飞流直下 艳丽多彩
15.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一个人只要在乡村生活过,都会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 )
(2)小时候,如果谁家房顶上的炊烟没有了,就说明饭还没做呢。( )
(3)炊烟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故乡茅屋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最让游子动心。( )
(4)只有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才是一幅动人的画卷。( )
16.为什么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会怀念自己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
17.在你的印象里,什么才是家乡的象征?
课外阅读与欣赏。
又见樱花
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
午后的阳光是那样的和煦,而眼前的樱花,就在这春寒料峭里三五一簇,淡淡地开着,没有浓烈扑鼻的花香,也没有光艳夺目的花色,有的只是如云似锦的花簇,随风轻轻地摇曳,像极了少女们浅浅矜持的微笑。
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那一株樱花树。树很老了,但枝繁叶茂,粗壮、高大。儿时的我总爱在盎然的春日中,待到无数璀璨的星辰挂上天空时,我便会淘气地( )上枝干,惬意地半( )半靠在树枝上享受着乡村的幽僻。一阵微风( )过,雪白的花瓣伴着风、( )着舞飞进了我甜蜜的梦里……
后来上大学了,校园里也有两株樱花树。低矮得让人总是容易忽略它。但每到夜晚,那些开着大团大团花儿的树下总会聚集纳凉的学子,或读书或低声交流。
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
18.请将“跳、拂、躺、攀”四个动词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括号内。
19.文章一共写了 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 )的樱花。
20.第2自然段中加点的“眼前的樱花”指的是( );尽管( )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A.大学校园里的樱花 B.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
21.读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作者的“思绪”在哪儿,从中能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C B D
1. 懂得 桂花 箩 婆婆 茶叶 糕饼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同学们做题前要认真读拼音,了解要书写的内容,写完后要检查书写是否有误。书写时要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要求工整、规范、正确。
同学们在书写时要多留意“懂”“箩”“糕”这几个字。
“懂”字由“忄”和“董”组成,“董”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箩”字由“ ”和“萝”组成,“ ”要写清楚,不要写成了“艹”。
“糕”字由“米”和“羔”组成,右边的“羔”要写清楚,不要错写或漏写笔画。
2.C
【详解】A.铺子(pù)
B.口渴(kě)
D.着急(zháo)
3.B
【详解】A.懂得 C.沉浸 D.捡起
4.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日夜不停:不分昼夜、每时每秒都在进行。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的不同地区;亦形容(谈话)漫无边际。
心旷神怡:意思是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一如既往:指态度或做法没有任何变化,还是像从前一样。
选项D词语运用不恰当,可以将“一如既往”替换为“一反常态”。
5.木樨花 6.D 7.C
【解析】5.本题考查文化常识。
依 “阅读链接” 知识,桂花别称是木樨花。
6.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科举秋季考,桂花盛开,“折桂”借“桂花在秋季”关联“科举成功”,选D(科举及第)。
7.本题考查国学常识。
A:“暗淡轻黄体性柔” 写桂花,有关;
B:“人闲桂花落” 直接提桂花,有关;
C:“我家洗砚池头树” 写梅花(王冕《墨梅》),与桂花无关,选 C;
D:“遥知天上桂花孤” 提桂花,有关;
8.桂花开放。
【详解】本题考查缩写句子。
缩写句子的方法主要有:①找出句子的主干,即主语、谓语、宾语。②删去“的”“地”“得”前的修饰语。③删去表示时间、地点、数量等的修饰成分。
结合句子可知,“漫山遍野的”作为定语修饰“桂花”,“桂花”是主语;“正沐浴着阳光、竞相”作为状语修饰“开放”,“开放”是谓语。故删除修饰语即“漫山遍野的”、“正沐浴着阳光、竞相”,保留主语“桂花”,谓语“开放”。
缩写后为:桂花开放。
9. 荷花 只见到满池碧绿的荷叶 远远望去,像少女粉红的笑脸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原句的结构特点是采用对比手法,先写“不开花时”的状态,再写“开花时”的状态,形成鲜明对照。再通过观察者的视角,展现不同时期寻找花朵的难易程度。句子的语言平实自然,用“满树”“仔细地”“寻找”等词语营造发现之趣。仿写时,要保持对比结构,选择一种你熟悉的花或植物,先写它平凡时的样子,再写它绽放时需如何“被发现”,最后用动词和形容词让句子生动起来。
示例:蒲公英不开花时,只见锯齿状的绿叶匍匐在地;开花时,轻轻拨开草丛,才能发现那顶着小太阳的嫩黄花朵。
10. 桂花纷纷落下来 桂花的香气浓郁 11.C 12. 桂花 思念 无比怀念 香 明 水 甜 亲 13.桂花使“我”回忆起八月台风季节,母亲总担心台风会吹落桂花;桂花盛开时,香飘四溢;“我”抱着桂花树摇桂花;用桂花泡茶、做糕饼等事情。
我的美好回忆是老家墙角那一朵朵芬芳馥郁的蔷薇花。
【导语】这篇文章文以质朴温婉地笔触,借“桂花”这一意象构筑了深邃的情感空间。文章通过“摇花乐”“桂花雨”“桂花食”等生动场景,将童年的欢愉与故乡的风物紧密相连。而后笔锋一转,以母亲“比不上家乡桂花”一语,将纯粹的物象升华为乡愁的载体,形成强烈的情感张力。全文以小见大,于平淡叙述中蕴藏对故土与亲人深沉而克制的眷恋,体现了漂泊者永恒的精神原乡情结。桂花之香,实为记忆与情感之香,余韵悠长。
10.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根据第①自然段“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可知,作者将纷纷落下的桂花比作雨点,所以这里的“下雨”是指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景象。
根据第①自然段“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可知,桂花本身具有浓郁的香气,落下时香气弥漫,故称之为“好香的雨”是因为落下的桂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故答案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下的桂花散发出浓郁的香气。
11.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或作用。
A.根据第③自然段内容可知,文中并未描写母亲特别灵敏的嗅觉,而是通过对比表达情感。根据背景资料内容可知,母亲的话重在表达思乡之情,而非生理上的嗅觉差异。故该选项过于表面化,未能理解语句的深层含义。错误。
B.根据第③自然段内容可知,杭州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说明杭州桂花其实很香。根据背景资料内容可知,母亲的话不是客观比较桂花香味,而是主观情感的表达。故该选项从客观环境角度理解,偏离了文章的情感主旨。错误。
C.根据第③自然段母亲的话内容可知,母亲将桂花与家乡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背景资料“作者琦君和母亲原先住在浙江温州的瞿溪,家里有个大院子,种满了桂花”内容可知,家乡的桂花承载着故乡生活的记忆。根据背景资料“琦君1949年离开故乡,一直没有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内容可知,母亲借桂花表达的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深切思念。故该选项准确抓住了语句的情感内涵和象征意义。正确。
D.根据第③自然段内容可知,文中并未强调桂花的归属属性或观赏性质。根据母亲的话内容可知,比较的重点不是“自家栽”与“大众观赏”,而是“家乡”与“他乡”的情感差异。故该选项理解过于字面化,未能把握文章的情感深度。错误。
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根据全文三个自然段均以“桂花”为核心展开回忆内容可知,作者是借桂花来抒发情感。
根据第③自然段母亲的话及背景资料“一直没有回到故乡”内容可知,情感是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
根据第①段“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等描述内容可知,情感包含对童年生活的怀念。
仿写部分需体现思乡主题:
根据第③自然段母亲的话内容可知,故乡的桂花在记忆中是最香的。故答案为:香。
根据传统文化中"月是故乡明"的意象内容可知,月亮是思乡的经典象征。故答案为:明。
根据思乡主题的常见表达内容可知,水土人情是乡愁的重要元素。故答案为:水;甜(水是故乡的甜)。
根据第③自然段母亲对故乡的眷恋内容可知,故乡的人最亲切。故答案为:亲。
完整答案:作者借(桂花)抒发了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童年生活(怀念)的情感。这种情感可以用这样一组句子来表达:花是故乡的(香),月是故乡的(明),(水)是故乡的(甜),人是故乡的(亲)。
1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根据第①自然段“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可知,回忆一是摇桂花时的快乐情景。根据第②自然段“桂花摇落以后……可以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还可以做糕饼”可知,回忆二是桂花在生活中的多种用途。根据第②自然段“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可知,回忆三是香气弥漫全村的美好氛围。根据第③自然段“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知,回忆四是桂花成为连接家人情感的纽带。
第二问为开放性作答,需结合个人真实经历。
示例:桂花给“我”带来了许多美好的回忆,比如摇桂花时的快乐,桂花落下时像雨一样的景象,以及桂花晒干后泡茶、做糕饼的香甜。全年整个村子都弥漫着桂花的香气,让“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家乡气息。即使后来到了杭州,母亲仍然觉得家乡的桂花更香,这让“我”更加怀念故乡和亲人。我的美好回忆是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在院子里种花,每天浇水、施肥,看着花儿慢慢长大、开花,那时候的快乐简单而纯粹。每当花开的时候,整个院子都充满了花香,那种感觉特别幸福。
14.飞流直下 艳丽多彩 婀娜多姿 飘忽散淡 15. √ × √ × 16.因为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 17.我们家乡的千佛塔,家乡的场院、垂柳、小桥、流水等都是家乡的象征。
【导语】这篇散文以炊烟为意象纽带,串联起乡村生活的集体记忆。作者通过“娘做饭”“游子乡愁”“母亲身影”三个维度,将炊烟转化为情感载体——既是童年归家的信号,又是精神家园的象征,更是母爱存在的具象化表达。文中“无风似树,有风如云”的比喻,既呈现炊烟形态的流动性,又暗含乡土生活的恒常性与变易性。结尾排比句刻意留白的艺术处理,为读者保留想象空间,使麦香与目光构成的复合意象,完成对乡土中国最温情的诗学诠释。
14.本题考查词语搭配。
婀娜多姿:意思是各种轻盈软美的姿态。形容女性轻盈柔美。
飘忽散淡:指精神比较分散,心神不宁,注意力不够集中。
飞流直下:形容瀑布或河水垂直泻下的壮观景象。
艳丽多彩:指各种各样的色彩灿烂美丽,形容色彩华丽;也指绚烂无比,形容多姿多彩或非常精彩。
结合词义与语境分析,第一个空描述瀑布的词语是“飞流直下”;第二个空描述锦缎色彩绚丽的词语是“艳丽多彩”;第三个空描写少女姿态柔美的词语是“婀娜多姿”;第四个空描写烟霞朦胧轻盈的词语是“飘忽散淡”。
15.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1)由短文第①自然段“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可知,这句话用反问句表达“有谁不怀念……”,意在肯定每个在乡村生活过的人都会怀念炊烟。
故本题叙述正确。
(2)由短文第②自然段“这个时候不知道谁说一声,我家房顶上没有烟了,娘做好饭了”可知,文中写道“房顶上没有烟了”就代表“娘做好饭了”,而题干却说“说明饭还没做”,和原文相反。
故本题叙述错误。
(3)由短文第③自然段“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可知,作者明确写道“炊烟就是远行的游子心中的家园”。
故本题叙述正确。
(4)由短文第⑤自然段“其实,不论是有风的时候还是无风的时候,乡村上空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可知,文中指出“有风或无风时的炊烟都是一幅动人的画卷”,题干只说“无风”才美,和原文不符。
故本题叙述错误。
1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
由短文第①自然段“只要在乡村生活过,有谁不怀念村庄上空那袅袅升起的炊烟?袅袅的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有奶奶的目光,也有父亲洪钟般的声音”可知,乡村生活过的人怀念自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是因为那炊烟里有母亲的呼唤、父亲的声音,还有儿时温暖的记忆与家的味道,给人安全感与亲切感。
17.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结合自己对家乡的印象进行描述即可,答案不唯一。
示例:在我心中,家乡的象征是屋后那条清澈的小河,它承载着童年回忆和浓浓的乡情,像炊烟一样温暖人心。
18.攀 躺 拂 跳 19. 三/3 乡下“我”家楼下 20. B A 21.作者的“思绪”在故乡和母校,体会到了作者对故乡和母校的怀念之情。
【解析】18.本题考查了选字填空。
“跳、拂、躺、攀”是表示动作的词语,跳: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拂:拭,掸去。
躺:身体倒在地上或其他物体上,也指车辆、器具等倒在地上。攀:抓住东西向上爬。
“枝干”是用“攀”,结合“半靠”填“躺”,“微风”是“拂”,搭配“舞”用“跳”。
可依次填写:攀、躺、拂、跳。
19.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本文通过描写工作单位、家乡楼下、校园里的樱花树,特别是带着儿时甜蜜梦境的老樱花树,表达了作者对樱花树的喜爱,更表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故文中一共写了三个地方的樱花,其中最难忘的是乡下我家楼下的樱花。
20.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作者共写了三处地方的樱花,结合句子“在我工作单位的楼下有很多樱花树,三五一丛或独自一株。”可知“眼前的樱花”指的是作者工作单位楼下的樱花。通过眼前的樱花,作者回忆起上大学时校园里的两株樱花树,尽管算不得是一处赏春的风景,也容易让人忽略,但是仍然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21.本题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
“思绪”思想的头绪。从句子“此时的我虽然站在樱花树下,但思绪已不在樱花树下了。故乡和母校那些樱花,它们也正开着吗?”可知“思绪”在故乡和母校,表达的是对家乡和校园里的樱花树的美好回忆,表达是一份浓浓的思念之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