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将相和》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将相和》课件+教学设计+同步练习(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23:16:35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6
将 相 和
(部编版)五年级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史记》中的《将相和》,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新知导入
第一课时
司马迁,字子长,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作者简介
背景简介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
2.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初读课文
我会认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击缶 上卿 削弱 战袍
nuò
diǎn
chén
qiǎnɡ
huà
lián
dǐ yù



qīnɡ
páo
fǒu
shàn
xuē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击缶 上卿 削弱 战袍
爷爷性格倔强( ),谁也不能强( )逼他做任何事。
多音字

qiǎnɡ
(强逼)
(倔强)
jiànɡ
qiánɡ
(强壮)
作“硬要,迫使”讲时,读“qiǎnɡ”。健壮,有力,跟“弱”相对的读“qiánɡ”。强硬不屈;固执。同“犟”读“jiànɡ”。


例句
jiànɡ
qiǎnɡ

huá
(划船)
(计划)
huà
例句:我们全家计划( huà )周末去公园里划( huá )船。
例句:地主用剥削( xuē )来的刀子削( xiāo )苹果皮。

( 剥削 )
xuē
xiāo
( 削皮 )
辨析:作“分开”或“打算”讲时,读“huà”。
辨析:作“减少、减弱”讲时,读“xuē”。
zhào chén yì quē ɡōnɡ xiàn nuò
diǎn chéng chāo zuì qiè jù jīnɡ













我会写

书写指导
注意字的笔顺:
横、竖、横折、横、竖、竖折
不要写成“口”。
组词:大臣
忠臣
钦差大臣
注意上部的笔顺是:
竖、横、折、横、竖、竖、横
组词:
典礼
庆典
字典
想想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将”和“相”的哪些小故事,他们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三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并试着找出关键词,列小标题概括内容。
理清脉络
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个小故事?
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1—9)
(10—14)
(15—17)
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和氏璧,最后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逼秦王击缶,最后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
品读课文
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画出相关语句。
完璧归赵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理清层次,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
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考虑问题周全)
(勇敢)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
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点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
(机智)
(机智)
(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勇敢无畏,才智过人)
足智多谋,勇敢无畏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为人谨慎,考虑周全
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
完璧归赵
巧设计谋要
回和氏璧
怒发冲冠
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
回和氏璧
人和和氏璧
都安全回国
不畏强暴
机智勇敢
析人物形象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其他的两个故事。
课堂总结
回顾导入
第二课时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相和》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学习方法。
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面对秦王企图强占和氏璧时,他能够勇敢斗争,巧妙地保护和氏璧,从而完璧归赵。因此被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渑池会面”。
品读感悟
起 因
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
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
赵王封蔺相如为上卿,位列廉颇之上。
渑池之会
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了准备,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析人物形象
渑池之会
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
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个故事的结尾,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相同点
不同点
秦王无奈,蔺相如以弱胜强,立功受封。
蔺相如第二次受封后职位比廉颇高。
在渑池会上,蔺相如维护了赵国、赵王的尊严,被赵王封为上卿,是当之无愧的。可廉颇却很不服气,认为蔺相如只是靠一张嘴,职位就能在自己之上,于是将相之间产生了矛盾。这个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负荆请罪”这个小故事。
起 因
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
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负荆请罪
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廉颇负荆请罪,他和蔺相如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蔺相如见廉颇来请罪,连忙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将相和
蔺相如和廉颇都很爱国。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
析人物形象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以国家利益为重
顾大局、识大体
胸怀宽广
蔺相如
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廉 颇
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语言: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居功自傲 性格直率
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以国家利益为重
勇于认错 知错能改
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
不和

起因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事情发展的顺序
经过
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故事 起因 经过 结果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秦王想骗和氏璧。
蔺相如勇斗秦王。
完璧归赵,被封赏上大夫。
秦王要赵王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交流分享
完璧归赵
渑池会面
负荆请罪
推荐阅读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24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希望大家课余时间翻开《史记》等名著,通过故事去认识这些历史人物。
课堂练习
一、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蔺相如( lìn lìnɡ ) 允诺( nuò ruò )
渑池(mǐn miǎn ) 上卿(qīn qīnɡ )
胆怯( qiè què ) 击缶( fǒu fǒ )
二、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2.蔺相如帮助秦王拿回了和氏璧。( )
1.这篇文章是根据《史记》中的故事改编的。( )
3.廉颇既战功卓著又能言善辩。 ( )

×
×






三、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允诺 承诺
(1)请你放心,我会信守( )的。
(2)强盗们以领他们去看金矿为( ),诱骗受害人进
了一个小山洞里。
允诺
承诺
四、按要求写句子。
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如果秦王真的拿15座城来换,我就把玉交给他。
课堂总结
“人和则国家兴旺”,蔺相如能言善辩、勇敢机智、宽容大度,不愧是君子;廉颇生性耿直、英勇无比、知错就改,同样值得赞扬。他们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他们用一片赤诚换来了国家的安宁。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课后作业
1.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2.选做: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完璧归赵——机智勇敢
渑池会面——不畏强暴
为了国家的
共同利益
负荆请罪——知错就改
将相和
板书设计/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 将相和
【教材分析】
《将相和》是一个流传千年的动人故事,课文以战国时期,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记叙了“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写出了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又到和好的发生、发展过程,赞扬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为国家利益顾全大局的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知错能改的精神,以及他们的爱国思想。三个小故事既相互独立,又有内在联系,全文层次分明,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性格鲜明,很受学生的喜欢。
【学情分析】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将相和》这篇课文因年代久远,内在联系复杂,教学前可布置学生查阅有关资料,初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人物的情况,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璧、臣”等16个生字,读准“强、划”等3个多音字,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4.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重点】
1.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教学难点】
1.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个性特点。复述故事,弄清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2..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璧、臣”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强、划、削”的读音,会写“召、臣”等13个字,会写“无价之宝、召集”等16个词语。
2.能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课文,提高阅读的速度。
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新知导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多么豪迈的情怀,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可歌可泣的武将,也有众多有胆有识的文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司马迁《史记》中的《将相和》,认识两位熠熠生辉的人物,聆听千古流芳的故事。
2.板书课题
3.作者简介
司马迁,字子长,约公元前145年出生,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代表作:《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对后世影响极大,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将相和》就是根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
4.背景简介
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秦国是最强的一个,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战国时期的赵国,有两个非常有名的人物:廉颇和蔺相如。“将相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这两个人之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提示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正确、通顺。标出自然段。
(2)借助多媒体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交流识字方法。
(3)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相机指导认读和理解词语。
和氏璧 大臣 强逼 允诺 划归 典礼 廉颇 抵御 推辞
侮辱 擅长 击缶 上卿 削弱 战袍 召集 商议 胆怯
击缶 拒绝 无价之宝 理直气壮 同心协力
渑(miǎn)池:地名,渑池县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
2.相机指导学习生字、词语。
(1)学习“璧”。对比“璧”和“壁”
“璧”指玉器,所以是玉字底。文中指和氏璧,是一块价值十五座城的美玉,无价之宝。
(2)多音字
强 划 削
3.书写指导
典:下框稍方正,中间两竖中右竖稍长,下边一长横封闭下框,末笔点稍重。
臣:笔画从上到下依次来写,最后写左边的竖折。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想想课题“将相和”中的“将”和“相”分别指的是谁?“和”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2.课文写了“将”和“相”的哪些小故事,他们之间是怎样由“不和”到“和”的?
边读边画出课文三个故事中小结性的句子,并试着找出关键词,列小标题概括内容。
第一个故事(1—9)完璧归赵。
第二个故事(10—13)渑池会面。
第三个故事(14-17)负荆请罪。
3.根据小标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战国时期,赵国得到和氏璧,秦王企图骗取和氏璧,蔺相如机智勇敢保护和氏璧,最后完璧归赵,蔺相如被封为上大夫。渑池会上秦王让赵王鼓瑟,蔺相如看秦王侮辱赵王,逼秦王击缶,最后又立了功,被封为上卿。廉颇不服气,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处处避让廉颇,廉颇知道后负荆请罪。最后二人和好。
四、品读课文,感受人物形象
1.学习第一个小故事。
(1)默读课文第1—9自然段,讨论“完璧归赵”这个故事是怎么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又如何呢?画出相关语句。
起因: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
经过:蔺相如机智勇敢斗秦王。
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2)画出描写蔺相如言行的句子,根据人物的言行,分析蔺相如的性格特点。
①语言:“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
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机智)
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表现出蔺相如的勇敢。)
②语言:“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机智)
行动:当蔺相如觉察到秦王没有诚意换璧时,就上前一步,故意指出璧上有毛病,把和氏璧要回手中。(机智)
③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不畏强暴、机智勇敢。)
蔺相如为什么要提出举行典礼呢?
原因一: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不守信,以城换璧的事是假的,赢得舆论支持。
原因二:争取时间暗度陈仓,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4)面对秦王的不守信,蔺相如是如何做的?
巧设计谋要回和氏璧 理直气壮谈条件 争取时间送回和氏璧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突出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品质。
小结:秦王企图骗取赵国的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前往秦国,利用秦王说的以城换璧的话,随机应变,揭穿了秦王的骗局,巧妙地要回和氏璧,机智勇敢地和秦王斗争,做到了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再次带着问题读,抓住关键词句能提高阅读速度。在读中梳理故事的内容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感知,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五、课堂总结
蔺相如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做到了完璧归赵,为赵国立下大功,被赵王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学习其他的两个故事。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具体事例说出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
2.复述故事,弄清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进一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从人物的好品质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回顾学习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将相和》第一个小故事“完璧归赵”,现在我们一起来小结一下学习方法。
1.找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掌握故事的主要内容。
2.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小结:在“完璧归赵”的故事中,我们体会到了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在面对秦王企图强占和氏璧时,他能够勇敢斗争,巧妙地保护和氏璧,从而完璧归赵。因此被封为上大夫。他在渑池会上又是怎样为赵国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的呢?我们按照学习第一个故事的方法一起来学习“渑池会面”。
二、细读故事,体会人物形象
1.学习第二个小故事。
起因:秦王想侮辱赵王,要赵王鼓瑟,并且叫人记录下来。
经过:蔺相如针锋相对地逼秦王击缶,维护了赵国尊严。
结果:秦王没占到便宜,只好放赵王回国,相如再立大功,被封为上卿。
(1)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预设:秦国的大臣不甘心,继续发难,但蔺相如毫不示弱,直到会面结束,秦王也没占到便宜。秦王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他知道廉颇在边境上已经作好了准备,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2)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什么性格特点?
预设:蔺相如为了维护国家的荣誉,为了维护赵王与赵国的尊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表现了蔺相如为了国家的荣誉、不畏强暴、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从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悟人物形象。)
(4)“完璧归赵”和“渑池会面”两个故事的结尾,它们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预设:相同的是秦王无奈,蔺相如以弱胜强,立功受封,不同的是蔺相如第二次受封后职位比廉颇高。
3.学习第三个小故事。
因为完璧归赵,蔺相如使赵国免受了秦国的欺骗。秦王很不甘心,又搞了一个渑池会
面要侮辱赵王,蔺相如再一次以弱胜强,维护了赵国的尊严,回国后连升几级,被赵王封为上卿。本来顺理成章的事,却造成了将与相的不和,于是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课文还有哪些描写人物的地方让你觉得特别精彩呢?咱们继续交流。
(1)默读第三个小故事,找出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廉颇不服,想找机会羞辱蔺相如,将相之间产生矛盾。
经过:蔺相如处处回避、忍辱退让。
结果: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好。
(2)仔细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廉颇负荆请罪,他和蔺相如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
(3)将相和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预设:蔺相如和廉颇都很爱国。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与廉颇冲突;廉颇之所以负荆请罪,也是认识到自己不应该不顾国家利益。这是“将相和”的真正原因,也是他们共有的可贵品质。
(4)析人物形象
①从蔺相如的行动和语言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品质?
语言:“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行动:请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颇见面;远远看见廉颇过来了,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预设: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高尚品质。)
②分析:廉颇的语言、行动,表现了廉颇怎样的品质?
预设:语言:反映了廉颇居功自傲、性格直率的特点。行动:反映了廉颇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
(5)《将相和》是由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组成的,这三个故事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预设:因为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会面中立了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高,廉颇不服气,所以将相不和;蔺相如为了赵国的利益,处处避让廉颇,廉颇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所以将相和好。
4.梳理课文内容,完成下表。
故事 起因 经 过 结果
完璧归赵 秦王想骗和氏璧。 蔺相如勇斗秦王。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渑池之会 秦王要赵王鼓瑟。 针锋相对逼击缶。 再立大功封上卿。
负荆请罪 廉颇不服欲羞辱。 蔺相如回避,免冲突。 廉颇负荆请罪,将相和。
5.交流分享
(1)小组合作,组内成员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讲述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
(2)讲述故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快速默读的方法抓住重点语句,在读中体会人物的特点,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运用比较阅读,前后关联的方法,能较快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特点。)
三、 推荐阅读,总结延伸
1.拓展升华。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先生之所以这样评价《史记》,首先是因为它的史学价值。《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也是24史中的第一部史书。其次就是在古代史籍中,《史记》又是一部传记文学名著,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希望大家课余时间翻开《史记》等名著,通过故事去认识这些历史人物。
2.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交流预设:连词成句地读,扩大视域,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时既要有一定的速度,还要能抓住关键句段理解,结合具体事例品味人物的特点。
3.课堂总结。
“人和则国家兴旺”,蔺相如能言善辩、勇敢机智、宽容大度,不愧是君子;廉颇生
性耿直、英勇无比、知错就改,同样值得赞扬。他们都以国家的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他们用一片赤诚换来了国家的安宁。本文通过典型事件来刻画人物形象;抓住人物言行来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使读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课下请同学们自读历史故事《刎颈之交》,进一步学习将相团结一致、全力合作的爱国主义精神。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体现由“教学生读”到“带学生读”再到“学生自读”这样一个过程,学生逐渐学会了并尝试运用连词成句地读,抓关键句段理解这一阅读策略,并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最后再引导学生去读原著,升华对人物的认识和情感,会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课后作业、巩固知识
1.写一件发生在同学、朋友之间的团结友爱的故事,要写清楚故事的前因后果。
2.选做:选一些词语或句子写在卡片上,比一比,看谁能一眼看完卡片上的所有内容。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6 将相和(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dà chén shāng yì zhào jí fù jīng qǐng zuì

yǔn nuò diǎn lǐ dǎn qiè wán bì guī zhào

二、选择题。
1.字音字义,给下列加点的多音字选择正确读音。(填序号)
①huá ②huà
划归( ) 划船( ) 划拳( ) 谋划( )
①qiáng ②qiǎng ③jiàng
强逼( ) 强壮( ) 强迫( ) 倔强( )
2.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负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遭受
3.词语感彩相同的一组是(  )
A.气急败坏 举世闻名 诡计多端 B.足智多谋 得意忘形 处心积虑
C.深谋远虑 壮志豪情 兴高采烈
三、补全词语并选词填空。
( )( )归赵 无( )之( ) ( )目( )睁
( )心( )力 ( )( )请罪 同归( )( )
(1)只要我们( ),“中国梦”就一定会实现。
(2)对庸人而言,时间一文不值,但在开拓者眼里,时间却是(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商议—( ) 称赞—( ) 抵御—( )
推辞—( ) 允诺—( ) 隆重—( )
五、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将相和(选段)
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顺眼了。他们说,蔺相如见了廉颇像老鼠见了猫似的,为什么要怕他呢!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他们说∶“当然秦王厉害!”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1.这段话选自_____________,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
(1)蔺相如对他们说∶“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
(2)有一天,蔺相如坐车出去,远远看见廉颇骑着高头大马过来了,他赶紧叫车夫把车往回赶。( )
(3)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 )
3.选文中有两个问句,第1个是_____问句,第2个是_____问句。请将第2个问句换个说法,使句意不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一个小标题概括选文第二段话的内容_______________。将相和好的表面原因是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和廉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际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选文中的人物对话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廉颇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大臣 商议 召集 负荆请罪 允诺 典礼 胆怯 完璧归赵
二、
1.② ① ① ② ② ① ② ③
2.B
3.C
三、 完 璧 价 宝 怒 圆 齐 协 负 荆 于 尽 齐心协力 无价之宝
四、
商讨 赞美 抵抗
拒绝 承诺 盛大
五、
1.蔺相如说,秦王现在离他只有五步远,如果秦王不答应,他就跟秦王同归于尽。
2.我们不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
3.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所以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
六、
1.《将相和》 廉颇 蔺相如
2.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3.疑问句 反问句 秦王我都不怕,是不会怕廉将军的。
4.负荆请罪 宽阔胸襟 勇于认错、知错就改;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
5.蔺相如是一个勇敢机智、不畏强暴,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人,廉颇是一个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