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9 20:0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上册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 “英国能够在18、19世纪成功地实现现代化,主要是由于其在16—17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工业化的程度。”这说明工业革命成功的前提是(  )
A. 君主立宪制确立 B. 国内外市场扩大
C. 工场手工业发展 D. 新技术层出不穷
2. “1619—1625年,运回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纺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巨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 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B. 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
C. 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D. 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3.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功效一下子提高了八倍。后来人们把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其主要依据是(  )
A. 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B. 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C. 生产方式发生变化 D. 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到来
4. 李华同学绘制了下面的工业革命动力演进示意图,你认为①处应该是(  )
A. 飞梭 B. 蒸汽机
C. 汽船 D. 蒸汽机车
5. 早期的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瓦特改进的蒸汽机推广以后,工厂可以设在远离河流的地方,工厂的规模也变得更大。这旨在强调蒸汽机的使用(  )
A. 加强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 B. 改变了人们的交通方式
C. 提高了人适应自然的能力 D.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6. “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通过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并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材料描述的是(  )
A. 手工工场的形成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资产阶级的剥削 D. 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7. 下面图片是1825年斯蒂芬森试验蒸汽机车的场景,这一图片的历史价值是(  )
A. 凸显工业革命对环境的污染 B. 见证了英国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C. 描绘了铁路时代来临的标志 D. 提供了研究当时社会的一手史料
8. 19世纪的前70年里,仅占世界人口2%的英国,一直掌控着世界工业生产的1/3到1/2,世界贸易的1/5到1/4,最高时其工业生产总值占世界总值的50%。由此可知,英国(  )
A. 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 拥有最广阔的殖民地
C. 成为世界工业强国 D. 掌握着欧洲和世界霸权
9. 1867年,(英国)占家庭总数约3/4的劳动者家庭在国民总收入中只占有不到40%的份额,而占家庭总数约1/4的中、上阶层家庭则占有国民总收入的60%。这一社会现象反映出
英国(  )
A. 人口增长 B. 工人队伍壮大
C. 城市化加快 D. 贫富分化加剧
10. 《受雇于曼彻斯特棉纺工厂的操作人员的精神和身体状况》(1832年)中记载:“发动机一开始,人们就必须工作——男人、女人和孩子们都一起被套在钢铁和蒸汽的轭具下。动物机器……被紧紧地拴在不知痛苦和不知疲劳的钢铁机器上。”这说明(  )
A. 机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 现代工厂制度已经确立
C. 工厂有严格的管理制度 D. 工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品
11. 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据此可推知(  )
收入状况 工种数 典型工种列举
最高 9 机械安装工、枪炮制造工、机修工等
居中 16 印刷工、铁匠、羊毛分类匠、染匠等
最低 6 裁缝、鞋匠、梳毛工、手织工等
A. 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工业化进程 B. 工业革命促进了职业结构的变动
C. 工业革命导致了阶级的贫富分化 D. 手工工场已经被机器化生产取代
12. 火车运行初期,衣冠楚楚的绅士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对此有人感叹:“我想封建制度是一去不复返了。”这说明了(  )
A. 火车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B. 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C. 火车消除人们身份等级差别
D. 科技有利于平等思想的传播
13. 1785年,一名纺织厂主被人起诉盗用专利技术。其律师辩护称,有用的发明来源于通晓使用技术方法的工匠,而不是专务理论的哲学家,最终该厂主胜诉。这反映了当时(  )
A. 英国的专利法有名无实 B. 工厂成为主要生产组织
C. 技术发明主要源于实践 D. 科学理论指导技术革新
14、瓦特的父亲是造船技术工人,他的祖父和叔叔也是当地有名的机械工匠。瓦特从小就受到了技术方面的熏陶,因此对摆弄各种小物件,制作各种小工具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表明瓦特能够取得骄人成就的因素是( )
A.家庭环境B.学校教育 C.社会鼓励D.政府支持
15、英国工业革命中,最早使用机器的部门是( )
A.采矿业 B.制瓷业 C.纺织业 D.冶铁业
16.以下是近代英国城乡人口变迁表,导致出现这种变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荣革命”的发动 B.殖民扩张的开展 C.工业革命的推动 D.自由贸易的拓展
17.约翰 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纺织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纺纱机 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
C.他的工厂只能建在河流旁 D.他的工厂规模很大,雇用了 1000多人
18.1831年,英国一本名为《机器的成绩》的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一个世纪以前,五百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出现这种变化是由于( )
A.英国工业革命的进行 B.英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形成
C.英国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D.火车的广泛使用
19、马克思说:“蒸汽和新的工具把工场手工业变成了现代化大工业。”通过改进蒸汽机为新的工具提供动力的人是( )
A.莱特兄弟B.卡尔 本茨C.斯蒂芬森D.瓦特
20、沪宁城际高铁、武广高铁、京沪高铁等正式通车运营,标志着我国步入高速铁路新时代。此时我们不能忘记蒸汽机车的发明者( )
A.哈格里夫斯B.瓦特C.爱迪生 D,斯蒂芬森
21.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兴起的前提或条件是( )
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②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③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
22.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的许多棉纺织工厂陆续从交通不便的河谷地带搬到了交通便利、人口密集的城市附近。出现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珍妮机的发明 B.蒸汽机车的发明C.瓦特蒸汽机的发明D.铁路时代的到来
23.铁路交通迅速发展,到19世纪后半叶,铁路网在英国、欧洲大陆及美国铺展开来。下列关于“火车”和“铁路”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火车和铁路的出现是人类陆路运输的巨变B.缩短了地区间的距离
C.有利于各地区之间的交往和国家的管理 D.严重破坏了整个社会生活
24.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 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 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 5万吨,1840年增至139. 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
A.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B.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D.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25.马克思说:“它消耗煤和水而自行产生动力,它的能力完全受人控制……这种原动机是在城市使用的,不像水车那样是在农村使用的……它的应用是普遍的,在地址选择上不太受地点条件的限制。”这种原动机的改进者是( )
A.哈格里夫斯 B.凯伊 C.斯蒂芬森 D.瓦特
二、非选择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拥有)很大的、不断扩大的市场……英国还拥有更多的、可作工业革命资金用的流动资本……由于行会较早瓦解,以及于对传统的条块农田的圈占,英国获得充裕的流动劳动力……贫穷的农民们失去了自己的部分甚至全部土地,被迫当租地人或打散工的人,否则就不得不去城里找工作。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英国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时间 大事记
1775年 英国人约翰·乌特兰发明有轨马车,靠马匹牵引车辆,车轮在钢制轨道上滚动行驶
1825年 蒸汽机车“旅行者号”试行成功,速度达每小时15英里
1830年 从利物浦到曼彻斯特的第一条公共铁路线开通,长32英里
1835年 议会共批准了54条铁路修筑计划
1845年 伦敦—西北铁路线上最快的列车速度是每小时37英里
1847年 576家铁路公司被批准成立,筑路8731英里
材料三:
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工业革命发生的因素。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交通运输在动力方面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说出英国铁路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唯物史观,谈谈工业革命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社会)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应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界基础的三个伟大杠杆。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材料二 我们迄今所提到的纺织工业、采矿工业、冶金工业和运输业方面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科学家作出的。相反,它们多半是由有才能的技工完成的。
——《全球通史》
材料三 因为在最先使用机器的地方,机器就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
——马克思《雇佣劳动与资本》
请回答:
(1)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重大事件 其最先在哪个国家发生?
(2)列举两位材料二中所说的“有才能的技工”及其发明。
(3)材料三中说“把大批手工工人抛到街头上去”,根据你的理解,这些人多数到了什么地方?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铁产量也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1801—1851年,英国国民总产值增长125. 6%,英国迅速成为“世界工厂”,它庞大的远洋船队把数不尽的工业品运往世界各地,再把原材料运回国。
材料二 英国交通发展简表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源于哪一历史事件。其成为“世界工厂”的政治前提是什么?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英国在18世纪60年代以后国内交通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试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
答案
1-5ACCBC 6-10DCCDD 11-15BDCAC 16-20CCADD 21-25BCDCD
26.(1)(1)巨大的市场,很多的流动资金,充裕的劳动力。
(2)变化:从使用畜力(自然力)到以蒸汽机为动力。原因:英国进行工业革命。特点:发展速度快;运营里程长;列车提速快;全国形成铁路网。
(3)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工业革命使资本家攫取了大部分社会财富,他们日益富裕;广大工人每天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从事高强度的劳动,获得的收入却难以糊口;他们之间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工人的反抗斗争日益激烈。
27.(1)工业革命。英国。
(2)瓦特:改进蒸汽机;斯蒂芬森:发明蒸汽机车。(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3)资本家开的工厂里。
28.(1)历史事件:第一次工业革命。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2)特点:飞速发展。原因:政府的推动;蒸汽机等技术的革新;工业革命的需要;市场的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