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章 走近细胞——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正在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肺炎(C0VID-19)是由新型冠状病毒(2019-CoV)引起的。该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的组成元素有5种
B.该病毒属于原核生物
C.该病毒的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D.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在肺部细胞中增殖
2.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结构模式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没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B.细菌和支原体含有相同的碱基
C.肺炎支原体在高浓度盐水中能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D.支原体细胞内的核酸彻底水解后可得到8种产物
3.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影响,研究发现新冠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新冠肺炎疫情警示人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与双链DNA病毒相比,单链的新型冠状RNA病毒更容易发生变异
B.高温可破坏病原体蛋白质的空间结构,煮沸处理餐具可杀死病原体
C.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
D.因新冠病毒在人体的内环境中大量繁殖导致感染者内环境稳态被破坏
4.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蓝藻
②酵母菌
③醋酸菌
④大肠杆菌
⑤毛霉
⑥青霉
⑦乳酸菌
A.①④⑤⑥ B.①②⑤⑥ C.①③④⑦ D.①②⑥⑦
5.“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齐。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以下与此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野池”中所有的菱、蒲、鱼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野池”里所有的鱼组成了一个种群
C.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
D.“野池”中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6.“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分析,芙蓉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 )
A.器官 B.系统 C.组织 D.细胞
7.生物界在组成上具有统一性,下列事实不能体现该特性的是( )
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
B.各种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
C.所有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D.构成各种生物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基本相同
8.支原体肺炎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被称为肺炎支原体的单细胞生物,如图为支原体的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支原体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其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B.支原体与蓝细菌在细胞结构上的区别是其不具备细胞壁
C.由于支原体含DNA,故其属于遗传物质为DNA的原核生物
D.引发支原体肺炎与流感病毒肺炎的病原体均没有细胞核,均属于原核生物
9.下列有关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有关问题,错误的是( )
A.视野中一草履虫向右游动,可向右移动装片进行追踪
B.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大于0.5cm
C.在10×10的放大倍数下看到32个细胞,而且在视野的直径上排成一行,则转换为10×40的放大倍数后,看到的一行细胞数为8个
D.若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和转动物镜后异物不动,则异物应位于目镜上
10.淡水水域富营养化会导致蓝细菌的大量繁殖。下列有关蓝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核糖体 B.具有叶绿体 C.具有叶绿素 D.具有细胞膜
11.如下表所示,a、b、c、d最有可能是( )
细胞结构 细胞壁 细胞大小 核膜
a 有 有 较大 有
b 有 无 较大 有
c 有 有 小 无
d 无 — — —
A.病毒、植物、动物、细菌 B.植物、动物、细菌、病毒
C.植物、动物、病毒、细菌 D.动物、植物、细菌、病毒
12.下列各项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层次的是( )
①病毒
②上皮细胞
③心肌
④蛋白质
⑤胃
⑥一只狼
⑦同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
⑧一片森林
A.④①③⑤⑥⑧ B.②③⑤⑥⑦⑧ C.④②③⑤⑥⑧ D.②③④⑦⑧⑥
13.若用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标本4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和细准焦螺旋,结果得到下面各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换用高倍镜后,先调节粗准焦螺旋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清晰
B.物镜与装片间距离最远的是②
C.视野最暗的是③
D.若观察的是无色细胞,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可适当使用大光圈和凹面镜
14.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是科学家探究、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了耐人寻味的曲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虎克最终建立了细胞学说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
D.依据细胞学说,可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5.草履虫、衣藻、变形虫和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尽管它们的大小和形状各不相同,但它 们都有相似的结构,即都具有( )
A.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C.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D.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
16.下列有关新冠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独立生活和繁殖 B.只含有一种遗传物质
C.只含有一种细胞器 D.属于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17.有关下列5种生物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但不是都含有染色体
B.①②细胞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统一性
C.①和⑤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D.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
二、填空题
18.洪泽湖湿地保护区植物茂盛,栖息着各种小鸟,水中有各种虾类、鱼类等生物,土壤中有各种细菌和真菌。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去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湿地湖泊中的所有的鲫鱼组成了_________。
(2)湿地中的一只白鹭属于_________。
(3)湖泊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中的_________。
(4)柳树与乌龟相比,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不具有的是_________。
(5)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_________。
19.回答下列有关显微镜的问题:
(1)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该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______。
(2)若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情况下看到视野中布满了64个细胞,那么把物镜换成40×后,在视野中可以看到_________个细胞。若在放大倍数为50×的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一个实际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则视野中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mm2。
(3)如果用显微镜观察临时制作的切片时,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最可能导致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A.组织切片可能厚薄不均
B.反光镜可能使用了凹面镜
C.光圈可能使用了小光圈
D.物镜镜头可能没有完全对准标本
(4)若在低倍物镜下发现有一异物,当移动装片时,异物不动,转换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可观察到,则此异物可能存在于________。
A.物镜上 B.目镜上 C.装片上 D.反光镜上
(5)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前后多次调节细准焦螺旋及视野亮度依然未能找到细胞,此时,应该考虑的合理操作是:_______。
20.生物学实验中常用到普通光学显微镜,试回答(1)~(4)题。
(1)一个短小物体若被显微镜放大50倍,这里“被显微镜放大50倍”是指放大该物体的_____。
(2)根据下表三组镜头回答问题:
编号 目镜 物镜
A 5× 10×
B 15× 10×
C 10× 40×
①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_____组;同样光源下,视野最亮的是_____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_____组。
②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或转动的结构是_____和_____。
③用A组镜头观察,可看到视野内充满了9个细胞(如图甲),换B组镜头观察,大约可看到_____个细胞;若用A组镜头观察,视野中的一排细胞有9个(如图乙),则换B组镜头观察,大约可看到_____个细胞。
(3)如果在玻片上写了个“6”,则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_____。
(4)某同学在实验时,先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再在一干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放入一小块植物组织切片,小心展平后,放在显微镜载物台正中央,并用压片夹夹住。然后在双眼侧视下,将物镜降至接近玻片标本时停止。左眼向目镜里观察,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缓缓上升镜筒,请指出该同学操作中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_____。
21.每年的冬季,流感疫情都会进入一个流行期。但由于人们接种了甲流疫苗后,甲型H7N9病毒不再是最占上风的毒株了。请分析回答问题:
(1)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它的主要生命活动必须在细胞内实现。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是人们很感兴趣的问题,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
①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②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根据上述资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分析,你支持第______________种观点,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青霉素抑制肽聚糖的合成,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艾滋病病人能否通过注射青霉素抑制病毒的增殖?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中表示在低倍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请据图回答:
①图中表示的细胞是___________(动物/植物)细胞,将装片向____________方移动可将上图所示视野中细胞移到视野正中央。
②用显微镜观察某标本时,已知目镜的放大倍数为l0×,物镜的放大倍数为40×,则物像的放大倍数为______。
A.长度、宽度均放大400倍 B.面积放大了400倍
C.长度或宽度放大40倍 D.标本的体积放大400倍
③大部分动植物体是不透明的,不能直接在显微镜下观察,一般要经过特殊处理,如将标本做成很薄的切片。但酵母菌、水绵、洋葱表皮等材料却可以直接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主要是因为它们______。
A.是单个或单层细胞 B.都带有特殊的颜色
C.是无色透明的 D.是活的细胞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A.该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RNA含有的元素有:C、H、O、N、P,A正确;B.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B错误;C.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故该病毒的蛋白质组成单位是氨基酸,C正确;D.病毒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制方式增殖,由该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引起肺炎,推知该病毒可在肺部细胞中增殖,D正确。故选:B。
2.答案:C
解析:肺炎支原体时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细菌和肺炎支原体都属于细胞生物,所含核酸种类相同,碱基也相同,B正确;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在高浓度盐水中无法发生质壁分离,C错误;肺炎支原体的核酸包括DNA和RNA,彻底水解产物包括:磷酸,两种核糖,五种含氮碱基,共8种,D正确。
3.答案:D
解析:
A、DNA双链结构稳定,不易发生变异;新冠病毒是单链RNA病毒,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变异,A正确;
B、高温、过酸、过碱都会破坏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使蛋白质变性失活,高温煮沸处理餐具可以杀死病原体,B正确;
C、核酸具有特异性,通过核酸检测可诊断机体中是否存在新冠病毒的核酸,可以用于病毒种类的判断和感染者的排查,C正确;
D、新冠病毒在人体的细胞内大量增殖导致感染者相关细胞(主要是肺部细胞)被破坏死亡,影响内环境的稳态,D错误。
4.答案:C
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①正确;
酵母菌属于真核生物,②错误;
醋酸菌属于原核生物,③正确;
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④正确;
毛霉属于真核生物,⑤错误;
青霉属于真核生物,⑥错误;
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⑦正确。因此,属于原核生物的有①③④⑦,故选C。
5.答案:D
解析:A、生态系统包括“野池”中的池水、阳光等无机环境及菱、蒲、鱼等各种生物,A错误;
B、所有的鱼包括多个种类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层次,B错误;
C、蜻蜓与蒲所具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不完全相同,如蒲不具有系统层次,C错误;
D、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是细胞,D正确。
故选D。
6.答案:B
解析:A、器官是动物或植物的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的结构(如心、肾、叶、花),用来完成某些特定功能,芙蓉是植物,人是动物,故芙蓉和人均具有器官结构层次,A错误;
B、在生命系统的层次中系统是动物特有的结构层次,芙蓉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个结构层次,故芙蓉与人体相比没有的结构层次是系统,B正确;
C、在生物学中,组织是介于细胞和完整器官之间的生物组织层次。 组织是相似细胞及其来源相同的细胞外基质的集合体,它们一起执行特定功能。芙蓉和人体均具有组织这个结构层次,C错误;
D、细胞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芙蓉和人均属于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细胞是其共有的结构层次,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A、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一致,A正确;
B、大多数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但部分病毒以RNA为遗传物质,B错误;
C、所有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包括病毒的复制,C正确;
D、构成所有生物的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种,D正确。
8.答案:D
解析:支原体属于原核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其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A正确;支原体与蓝细菌都属于原核生物,具有类似的细胞结构,但蓝细菌有细胞壁,而支原体无细胞壁,B正确;支原体的细胞内同时含有DNA和RNA,但其遗传物质是DNA,C正确;支原体属于原核生物,但引发流感病毒肺炎的流感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
9.答案:B
解析:如果用10倍物镜观察水绵玻片时,玻片与物镜的距离为0.5cm,若改用40倍物镜观察时,放大倍数增加,玻片与物镜之间的距离减小,则玻片与物镜的距离应小于0.5cm,B错误。故选B。
10.答案:B
解析:蓝细菌细胞内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细胞,原核细胞唯一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但不含叶绿体,B正确。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分析表格,a和b有核膜,是真核生物,a有细胞壁,b没有,a是植物,b是动物;c有细胞结构,无核膜,是原核生物(可能是细菌);d无细胞结构,是病毒;因此a、b、c、d最有可能是植物、动物、细菌、病毒,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B
解析:①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②上皮细胞属于细胞层次;
③心肌属于组织层次;
④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⑤胃属于器官层次;
⑥一只狼属于个体层次;
⑦同一片森林中所有的马尾松属于种群层次;
⑧一片森林属于生态系统层次。
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层次的是②细胞③组织⑤器官⑥个体⑦种群⑧生态系统。
故选B。
13.答案:C
解析:A、换用高倍物镜后,只能使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不能调节粗准焦螺旋,A错误;
B、据图分析可知,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最小的是④,看到清晰物像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与装片间距离越远,即最远的是④,B错误;
C、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题图放大倍数最大的是③,所以视野最暗的是③,C正确;
D、若观察的是无色细胞,为了更清楚地观察,需要将亮度调暗,可适当使用小光圈和平面镜,D错误。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A、英国科学家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A错误;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学说的创立者,B错误;
C、德国科学家魏尔肖的名言是“所有的细胞都来源于先前存在的细胞”,C正确;
D、细胞学说只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没有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D错误。
故选C。
15.答案:D
解析: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都属于真核生物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菌没有细胞核,为拟核,A错误;草履虫和变形虫无细胞壁,B错误;衣藻、变形虫、草履虫都属于真核生物无拟核,C错误;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储存遗传物质的场所(真核细胞主要在细胞核,原核细胞在拟核)这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D正确。
16.答案:B
解析:A、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和繁殖,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进行生命活动,A错误;B、新冠病毒只含有RNA这一种遗传物质,B正确;C、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就没有细胞器,C错误;D、细胞是最小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D错误。故选B。
17.答案:C
解析:A、①②③④⑤都含有蛋白质,其中②③④含染色体,①⑤不含染色体,A正确;
B、①表示原核细胞,②表示真核细胞,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既有差异性,如原核细胞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真核细胞有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之间又有统一性,如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等,B正确;
C、①是蓝细菌,属于原核细胞(细胞结构的生物),⑤表示病毒(无细胞结构),故两者最主要的区别是有无细胞结构,C错误;
D、①蓝细菌细胞内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②衣藻和④冷箭竹都含叶绿体,所以①②④都能进行光合作用,都是自养生物,D正确。
故选C。
18.答案:(1)种群
(2)个体
(3)生态系统
(4)系统
(5)细胞
解析:(1)湿地湖泊中所有的鲫鱼属于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组成了种群。
(2)湿地中的一只白鹭属于动物,属于个体层次。
(3)湖泊中含有生物和无机环境,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4)柳树与乌龟相比,柳树是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5)细胞是最基本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19.答案:(1)bq
(2)4;400
(3)A
(4)B
(5)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解析:(1)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是倒立的虚像,即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因此如果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呈“bq”形状,那么该物体实际的形状应该是“bq”。
(2)目镜为10×,物镜为10×,即放大倍数为100×,此时视野中布满64个细胞,把物镜换成40×后,放大倍数变为400×,即面积增大了4×4=16(倍),所以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为64÷16=4(个)。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50×,这是对正方形边长的放大倍数。面积为0.16mm2的正方形的边长为0.4mm,放大50倍后边长为0.4×50=20(mm),所以视野中该正方形的面积为20×20=400(mm2)。
(3)根据题意,发现视野中左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清晰,右半部分的细胞比较模糊,则原因应该是组织切片薄厚不均匀;反光镜或光图使用不当会影响整个视野的亮度;物镜镜头没有完全对准标本则可能会看不到物像而不是物像模糊。故选A。
(4)显微镜视野中出现异物时,只有可能出现在目镜、物镜和装片上。用低倍物镜观察材料时,发现视野中有一异物,移动装片,异物不动,换上高倍物镜后,异物仍在,说明异物一定不在装片和物镜上。故选B。
(5)换高倍镜后,发现在低倍镜下能看到的细胞看不到了,此时应该重新转回低倍镜下观察,找到细胞并将其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用高倍镜观察。
20.答案:(1)长度或宽度
(2)C;A;A;反光镜;光圈;1;3
(3)9
(4)“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解析:(1)显微镜放大的是物体的长度和宽度。
(2)①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A组的放大倍数是5×10=50,B组的放大倍数是15×10=150,C组的放大倍数是10×40=400,故C组放大倍数最大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同样光源下,低倍镜下视野较亮,所以视野最亮的是A组;细胞体积最小的是A组。
②高倍镜下:如果显微镜视野较暗,应调节或转动的结构是反光镜和光圈。
③B组比A组放大3倍,细胞充满整个视野,细胞数量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所以换B组镜头后,视野中细胞数大约是9/(3×3)=1个;用A组镜头观察,视野中的一排细胞有9个,则换B组镜头观察,可看到9/3=3个。
(3)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实物的倒像。物像不但上下颠倒,左右也颠倒,所以如果在载玻片上写一个“6”,那么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9。
(4)该同学的错误是:“用一块洁净纱布擦拭镜头”改为“用专门的擦镜纸擦拭镜头”;放入植物组织切片后没加盖盖玻片应加盖盖玻片。
21.答案:(1)②;病毒营寄生生活,必须依靠其他活细胞才能进行增殖
(2)不能;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而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抑制作用
(3)植物;右上;A;A
解析:(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进行代谢和增殖,因此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顺序应该是先有细胞,后有病毒,即观点②合理。
(2)由题意知,青霉素可以抑制肽聚糖的合成,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因此青霉素能够抑制细菌生长,而艾滋病由HIV感染引起,病毒的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不含肽聚糖,故青霉素对病毒的增殖不能起到抑制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