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章 组成细胞的分子——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如图表示化合物a和m参与化合物b的构成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m为胸腺嘧啶,则b一定为脱氧核糖核苷酸
B.组成a的元素为C、H、O,组成b的元素为C、H、O、N、P
C.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可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
D.m和a通过脱水缩合交替连接,形成核苷酸链
2.关于食品检测方法、现象和结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使用碘液检测“无淀粉火腿肠”,出现蓝色,说明含有淀粉
B.使用斐林试剂检测“无糖雪碧”,出现砖红色,说明一定含有葡萄糖
C.使用双缩脲试剂检测“高蛋白奶片”,出现紫色,说明一定含乳清蛋白
D.使用苏丹Ⅲ检测“脱脂奶粉”,出现红色,说明含有脂肪
3.图示胰岛素的结构,“-S-S-”表示二硫键(由两个巯基(-SH)各脱1个H形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胰岛素分子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肽键中
B.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C.胰岛素为五十一肽,有五十个肽键
D.胰岛素的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量减少了882
4.关于生物体内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无机环境中都能找到,但各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
B.人体肌肉细胞中数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H,因此,H是最基本的元素
C.生物细胞内微量元素有Fe、Mn、Cu、Zn、B、Mg等
D.植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C,C是构成细胞最基本的元素
5.关于氨基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细胞可利用代谢中间产物合成非必需氨基酸
B.某氨基酸的R基为-CH3,则它的分子式是C3H7ON
C.氨基酸的R基不同决定了其化学性质不同
D.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是引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6.下列有关组成细胞的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乳糖是所有细胞中的二糖
B. 少数糖类的组成元素中含有N、P
C. 淀粉、纤维素、糖原的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D. 糖类都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
7.关于脂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中的脂肪具有保温、缓冲等功能
B.磷脂是所有细胞必不可少的脂质
C.胆固醇可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D.脂肪比同质量的糖彻底氧化产能少
8.关于无机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缺Ca2+会导致哺乳动物血液运输O2的能力下降
B.无机盐对于维持机体酸碱度和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C.Fe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主要参与血红蛋白的合成
D.将农作物秸秆晒干后剩余的物质主要是无机盐
9.已知甲、乙分别代表某植物细胞中的自由水和结合水。若甲/乙的值下降,则下列关于该变化的推测,错误的是( )
A.该植物的生命活动将减弱 B.该植物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可能降低
C.该植物细胞可能经过了晾晒 D.该植物细胞会失去活性
10.关于蛋白质的性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变性后的蛋白质肽链变得松散,易被水解
B.高温变性失活的蛋白质一般不能恢复活性
C.紫外线、强酸和强碱等条件能使蛋白质失活
D.空间结构被破坏的蛋白质不能与双缩脲试剂反应
11.如图所示为DNA分子的一条核苷酸链模式图,其中连接正确的是( )
A. B.
C. D.
12.中国南极科考队在南极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科学考查,科考队在南极发现了大量奇异的新物种,那么在它们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和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 )
A. C和水 B.O和蛋白质 C. C和蛋白质 D.O和水
13.人体细胞中由A、G、T、U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种类( )
A.8种 B.6种 C.5种 D.4种
14.下列物质中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化合物是( )
A. B.
C. D. 
15.豆固醇为大豆细胞的组分,不能被人体肠道吸收,其结构与胆固醇相似。饭后服用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下列关于固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
B.豆固醇与糖类、磷脂的组成元素相同
C.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体现了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维生素D也是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16.下列关于细胞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离子形式存在
B.C、H、O、N、P是糖类、脂质、蛋白质共有的化学元素
C.DNA是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RNA是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
17.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下列关于组成水稻细胞的元素或化合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水稻种子中的脂肪和磷脂均含有碳、氢、氧、磷4种元素
B.水稻种子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
C.水稻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含量减少,有机物种类发生改变
D.水稻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形成NADPH,也可参与形成NADH
二、填空题
18.谚语有云“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水和无机盐在玉米等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吸收外界物质可用于合成细胞内的各种成分。下图是细胞中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若该图表示细胞鲜重,则B,A化合物分别是_____。
(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_________;面细胞内结合水所占比例越高,细胞抵抗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_________。
S.K现已检测某水体中含有S.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_________,这些必需元素中_________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这表明无机盐的作用之一是_________。某生物小组欲探究Mg是否是小麦幼苗生长所必需的元素,请写出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
19.某多肽的结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多肽的名称是_____,有_____个游离的羧基,由_____种不同的侧链基团,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_____分子水。
(2)氨基酸的结构通式可表示为_____。
(3)已知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4S2。它是由下列氨基酸中的几种作为原料合成的:苯丙氨酸(C9H11O2N)、天冬氨酸(C4H7O4N)、丙氨酸(C3H7O2N)、亮氨酸(C6H13O2N)、半胱氨酸(C3H7O2NS)。
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_____种氨基酸,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_____和_____,由_____个氨基酸缩合而成。该多肽在_____上形成,形成过程中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_____。高温加热后该多肽_____(填“能”或“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20.大豆植株生长过程中形成根瘤容纳根瘤菌,根瘤菌能固定大气中的N2为大豆提供N元素,提高大豆产量。根瘤菌被噬菌体(一种病毒)侵染后数量减少,导致固氮作用减弱,大豆产量下降。
(1)噬菌体含有胸腺嘧啶不含尿嘧啶,说明噬菌体的遗传信息储存在_____分子中。与根瘤菌相比,噬菌体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
(2)下图A为根瘤菌细胞某种核酸的基本单位,虚线方框表示腺嘌呤;图B为根瘤菌细胞某种核酸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A所示物质的生物学名称是_____,图B中④⑤分别代表_____、_____,⑤中两个相邻碱基通过_____相连。图B代表的物质虽然只有4种基本单位,但可以储存大量遗传信息,其原因是_____。
(3)大豆叶肉细胞中含有_____种核酸,由A、T、U3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_____种。
(4)核酸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_____中有重要作用。某厂家开发了大豆核酸营养露保健品,产品功效中指出可直接参与受损DNA的修复。你认为这句话正确吗?请作出判断并说明理由_____。
21.冬小麦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播种,翌年5月底至6月中下旬成熟。在冬季来临过程中,随着气温的逐渐降低,冬小麦体内会发生一系列适应低温的生理变化,抗寒能力逐渐强。翌年,农民在储存小麦种子前,需要将刚收获的小麦种子晒干后,再收进粮仓存放。请答下列问题:
(1)冬天来临前,冬小麦细胞中的游离状态的水分子通过与____等物质结合,转化为结合水,可避免____,提高抗寒能力。
(2)农民晒种时,小麦种子会失去一部分自由水以降低代谢;反之,自由水比例上升时,代谢会变得旺盛,这是因为自由水的功能有____(答出两点即可)。
(3)把种子晒干后放在试管中点燃,直至燃成灰烬,该灰烬的成分是____,燃烧中的____参与构成小麦叶肉细胞中的叶绿素。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胸腺嘧啶T是DNA特有的碱基,若m为胸腺嘧啶,故b一定为脱氧核糖核苷酸,A正确;
B、a为五碳糖,元素组成为C、H、O,b为核苷酸,元素组成为C、H、O、N、P,B正确;
C、若a为脱氧核糖,则由b构成的核酸为DNA,DNA可存在于所有细胞生物中,C正确;
D、磷酸和a五碳糖通过脱水缩合交替连接,形成核苷酸链,D错误。
故选D。
2.答案:A
解析:A、碘液遇淀粉变蓝,若检测“无淀粉火腿肠”出现蓝色,说明含有淀粉,A正确;
B、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出现砖红色,不一定含有葡萄糖,可以是其他还原糖,B错误;
C、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反应显紫色,无法确定是否为乳清蛋白,C错误:
D、苏丹亚检测脂肪显橘黄色,D错误。
故选A。
3.答案:B
解析:A.蛋白质中的N元素主要存在于碳链中,肽键是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A错误;
B、胰岛素由两条肽链组成,每条肽链至少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所以胰岛素分子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B正确;
C、胰岛素由51个氨基酸组成,两条肽链,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即51-2=49个肽键,C错误;
D、胰岛素形成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数=肽键数=49个,形成3个二硫键(-S-S-),每形成一个二硫键脱去2个H。相对分子质量减少量= 脱去水的相对分子质量+脱去H的相对分子质量,即49×18+3×2=882+6=888,D错误
故选B。
4.答案:A
解析:生物体内含有的元素,在无机环境中均能找到,但含量差异较大。A正确;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元素,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为C元素,故C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B、D错误;生物体内微量元素有Fe、Mn、Cu、Zn、B等,Mg为大量元素,C错误。
5.答案:B
解析:A.生物体内能合成的氨基酸叫做非必需氨基酸。人体细胞可通过转氨基作用利用代谢中间产物合成非必需氨基酸,如谷丙转氨酶可催化相关反应,A正确;
B、氨基酸分子式为C2H40O2N+R基,R基为-CH3时,分子式应为C3H7O2N,B错误;
C、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是共性,R基的不同导致其化学性质差异(如极性、电荷等),C正确;
D、蛋白质结构多样性包括氨基酸种类、数量、排列顺序及空间结构差异,即氨基酸排列顺序不同是引起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之一,D正确。
故选B。
6.答案:C
解析:乳糖是动物细胞内的二糖;糖类的组成兀素只有C、H、O;糖类是细胞内的主要能源物质,但是有些糖并不能供能,如纤维素等;淀粉、纤维素、糖原都是多糖,其最终水解产物都是葡萄糖。
7.答案:D
解析:A.脂肪具有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是人体内的储能物质,A正确;
B.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所有细胞(包括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均含有细胞膜,因此磷脂是必需的脂质,B正确,
C、胆固醇属于脂质,可构成动物细胞膜,并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C正确;
D、脂肪的碳氢比例高于糖类,彻底氧化分解时释放的能量更多,因此同质量下脂肪产能更多,D错误
故选D。
8.答案:B
解析:
9.答案:D
解析:A、甲/乙的值下降,说明自由水含量下降,结合水含量上升,细胞代谢活动减弱,A正确;
B、结合水含量上升,植物的抗逆性增强,该植物所处的外界环境温度可能降低,B正确;
C、该植物细胞可能经过了晾晒,自由水含量下降,C正确;
D、该植物细胞结合水含量上升,抗逆性增强,细胞不会失去活性,D错误。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变性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肽链展开,暴露出更多酶切位点,因此更易被水解,A正确;
B、高温使蛋白质变性是不可逆的,失去的活性无法恢复,B正确,
C、紫外线(物理因素)、强酸和强碱(化学因素)均能破坏蛋白质结构使其失活,C正确;
D、双缩脲试剂与肽键反应,而变性仅破坏空间结构,未破坏肽键,因此仍能显紫色,D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在脱氧核苷酸长链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
12.答案:B
解析:(1)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O;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是蛋白质。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人体细胞中,含有碱基A的核苷酸有两种(腺嘌呤脱氧核苷酸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G的核苷酸有两种(鸟嘌呤脱氧核苷酸和鸟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碱基T的核苷酸只有一种(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含有碱基U的核苷酸只有一种(尿嘧啶核糖核苷酸),共6种.
所以B选项是正确的.
14.答案:A
解析:蛋白质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原因是蛋白质中含有-CO-NH-。根据图示可知:只有图A中的物质含有-CO-NH-,因此,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的化合物是A图所示物质,即A正确。
故选A。
15.答案:B
解析:A、因为豆固醇能抑制肠黏膜对胆固醇的吸收,因此,豆固醇可以作为降低人体内胆固醇含量的药物,A正确;
B、胆固醇的组成元素只有C、H、O,糖类的组成元素也基本只有C、H、O,而磷脂的组成元素是有C、H、O、N、P,又知豆固醇与胆固醇相似,据此可推测,豆固醇与糖类的组成元素相同,B错误;
C、肠道能吸收胆固醇,不能吸收豆固醇,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的体现,C正确;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可以促进人体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因此在补充钙的同时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D,D正确。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A、组成细胞的各种元素大多以化合物形式存在,A错误;
B、脂质的组成元素有C、H、O,有些还含有N、P,糖类的组成元素一般为C、H、O,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主要是C、H、O、N,B错误;
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
D、维生素D属于固醇类物质,能促进人体肠道对钙、磷的吸收,D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脂肪的组成元素只有C、H、O,A错误;必需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必须从外界获取的氨基酸,因此水稻中的蛋白质含有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需氨基酸,B正确;水稻种子贮藏的主要是淀粉,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由于细胞呼吸的消耗淀粉水解产生的葡萄糖,淀粉含量减少,但由于发生了有机物的转化,故有机物的种类增多,C正确;幼苗中的水可参与光合作用形成NADPH,也可通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生成NADH,D正确。
18.答案:(1)蛋白质、水(H2O)
(2)旺盛;越强
(3)Zn、Fe;Fe;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将长势良好且相同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将两组幼苗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和缺Mg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
解析:(1)在细胞的鲜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A),其次是蛋白质(B)。
(2)正常情况下,细胞内自由水所占的比例越大,细胞的代谢就越旺盛,但是抗逆性很差;细胞内结合水所占比例越高,细胞抵抗寒冷等不良环境的能力就越强。
(3)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B、Zn、Mo、Cu等。因此水体中含有S、K、Ca、Zn、P、Mg、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微量元素的是Zn、Fe,这些必需元素中Fe是血红蛋白的重要成分,这表明无机盐的作用之一是细胞中重要化合物的组成成分。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Mg是否为植物生活所必需的元素,实验的原理是植物在完全营养液中能正常生长,在缺素营养液中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加入该元素后,症状会消失或缓解,实验的自变量是营养液的种类,因变量是植物的生长状况,营养液的体积、培养条件等属于无关变量,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实验步骤如下:将长势良好且相同的小麦幼苗平均分为两组。将两组幼苗分别培养在完全培养液和缺Mg培养液中,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小麦幼苗的生长状况。
19.答案:(1)四肽;2;3;3
(2)
(3)3;32;5;4;核糖体;54;能
解析:(1)据图分析,该多肽含有3个肽键,由四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因此该多肽的名称是四肽,最左侧氨基酸的R基中有一个羧基,肽链末端有一个羧基,共2个羧基。四个氨基酸的R基有3种,在形成过程中失去了3分子水。
(2)构成蛋白质的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中心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和一个R基,氨基酸的不同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通式如下图所示:
(3)已知某多肽分子式是C21HxOyN S ,多肽中有2个S,只有半胱氨酸中含有S,说明该多肽含有2个半胱氨酸。该多肽有4个N,材料中的几种氨基酸都只有1个N,说明该多肽是四肽,由四个氨基酸构成,再根据该多肽有21个C可得知其它两个氨基酸分别是苯丙氨酸和亮氨酸。综上所述,该多肽为四肽,由1个苯丙氨酸(C H O N)、1个亮氨酸(C H 3O N)、2个半胱氨酸(C H O NS)组成。因此该多肽水解后能产生3种氨基酸。四肽形成过程中脱去三个水,减少了6个H和3个0,因此该多肽中H原子数和O原子数分别是32和5,由4个氨基酸缩合而成。多肽的合成在核糖体上,形成过程中失去3个水,相对分子量减少54。高温只改变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肽键不会断裂,因此高温加热后该多肽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颜色反应。
20.答案:(1)DNA噬菌体无细胞结构
(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片段;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脱氧核苷酸(碱基)排列顺序的多样性
(3)2;4
(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不正确,人体细胞不能直接利用外源核酸
解析:
21.答案:(1)糖类、蛋白质;结冰而损伤细胞
(2)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参与细胞内的生化反应、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
(3)无机盐;Mg
解析: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