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单元测试(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单元测试(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9-09 23:3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2025-2026学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检测
一、单选题
1.人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下列关于人某一精原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92个核DNA分子
B.在前期,每条染色体含2个DNA分子
C.在中期,46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易于观察染色体
D.在后期,每对同源染色体分开,细胞中有92条染色体
2.某生物兴趣小组研究某种除草剂对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根尖组织细胞有的处于衰老状态,有的处于凋亡状态
B.植物根尖细胞分裂旺盛,有丝分裂的细胞具有细胞周期
C.分裂间期只发生DNA的复制,且分裂间期时长比分裂期长
D.除草剂可能使根尖细胞停滞在有丝分裂中期
3.某哺乳动物体细胞在培养液中能够分裂,在培养过程中将适量的3H-TdR(3H 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和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可观察和测量到( )
A.G1期变短,该时期有大量3H-TdR进入细胞核
B.S期变长,该时期有DNA复制和核糖体的增生
C.G2期变短,该时期有蛋白质进入到细胞核中
D.M期相对较短,该时期细胞的核膜、核仁始终完整
4.科研人员为探究人参皂苷Rb1是否具有抗皮肤衰老的作用,先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人皮肤成纤维细胞(HSF细胞),并检测细胞活力(反映细胞衰老程度),结果如图1所示,而后使用人参皂苷Rbl预处理后再加入600μmol/L过氧化氢诱导,计算各组细胞活力,结果如图2所示(DMSO为空白对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先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HSF细胞的目的是建立HSF细胞衰老模型
B.选用600μmol/L过氧化氢进行图2实验的原因是该浓度的过氧化氢既能造成细胞衰老又不至于导致细胞死亡
C.用8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的HSF细胞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减小、细胞萎缩等现象
D.250μmol/L~100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可以有效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衰老现象
5.果蝇体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下列关于果蝇体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染色体数与核DNA数相等
B.在中期,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见赤道板同时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整齐排列其上
C.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
D.在末期,核膜重新形成,每个细胞核内有8个核DNA
6.如图甲、乙为某生物的细胞周期中染色体行为变化示意图,图a、b为DNA含量变化图。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变化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
B.图甲对应图a中的AB段、图b中的DE段
C.图乙为细胞分裂后期图,这一时期图a、b中曲线有不同的变化
D.图a中BC段和图b中EF段染色体数:核DNA数=1:2
7.如图是对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和核DNA分子数(c)的统计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后期
B.②时染色体的螺旋化程度可能达到最高
C.②时期是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的时期
D.③可表示分裂完成的子细胞中的对应数值
8.下图是某二倍体哺乳动物精原细胞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对数的变化曲线,图中字母表示相应的时间点。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HI段染色体数目不发生变化
B.着丝粒分裂发生在CD段和GH段
C.FG段始终存在染色单体,且染色单体数是2n
D.精原细胞可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9.下列关于“观察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操作与效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遗漏了解离过程,可能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
B.遗漏了漂洗过程,可能无法清晰观察到纺锤体
C.延长染色的时间,可以更好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
D.发现分裂中期的细胞,适当等待可观察到后期的出现
10.人体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
B.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C.分化产生的各种血细胞遗传信息发生了改变
D.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出各种血细胞体现了其具有全能性
11.老年人易形成白发,与毛囊细胞的生理变化有关。该生理变化主要是( )
A.细胞衰老 B.细胞分裂
C.细胞分化 D.细胞癌变
12.如图是按顺时针方向表示的4种植物细胞的细胞周期,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的b→a→b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
B.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
C.a→b,由于DNA的复制使染色体数目增加一倍
D.b→a,染色体加倍的同时DNA也加倍
13.细胞自噬是在一定条件下“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的过程,通过该过程,细胞内受损的蛋白质或衰老的细胞器等可以被降解并回收利用,以应对细胞自身的需求,其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衰老线粒体在自噬溶酶体中水解后的全部产物都能被细胞再利用
B.自噬体也具有生物膜,该结构的生物膜最初来源于内质网
C.溶酶体和自噬体结合后,水解的酶来自溶酶体
D.自噬溶酶体的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14.下列为某二倍体生物体内发生的部分细胞分裂模式图(不考虑变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乙细胞含有两个四分体,8条染色单体
B.乙细胞为初级卵母细胞,丁细胞为卵细胞
C.甲、乙、丙、丁四种细胞有可能在显微镜的同一视野中观察到
D.甲、乙、丙、丁细胞中含有的染色体组数依次为4、2、1、0
15.下图表示某干细胞进行的分裂、分化、凋亡的三个发育途径,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D细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细胞和B细胞中的核酸、蛋白质完全不同
C.A细胞分化成D细胞时,其细胞会发生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等现象
D.C细胞的生理过程一般是在极端的物理、化学或严重的病理性刺激下发生的
16.下图是某植物愈伤组织通过培养形成植株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类型细胞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B.该过程体现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C.叶肉细胞衰老后其细胞核会变小
D.表皮细胞往往会再转变为愈伤组织
17.在“制作和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中,观察到如图所示的两个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装片制作顺序为:解离→染色→漂洗→制片
B.用盐酸解离的目的是使染色体从细胞核中释放出来
C.甲处于分裂中期,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
D.乙处于分裂后期,乙的核DNA分子数是甲的两倍
二、填空题
18.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DNA合成可逆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答出1点即可)。
19.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
I.如图是在显微镜下观察某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图像:
(1)取该植物根尖,经_______、漂洗、染色、压片后制成临时装片,其中染色用_______染液。
(2)若将上述标号的细胞图像按细胞周期的时期进行排序,则最合理的顺序为: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
Ⅱ.一个细胞周期包含4个阶段(分裂间期包括G1、S和G2期。G1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是DNA合成期;G2期DNA合成终止,合成RNA及蛋白质;分裂期即M期)。若向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其他期的细胞不受影响。现测得小鼠十二指肠上皮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时间如表所示:
分裂时期 分裂间期 分裂期 合计
G1 S G2 M
时长/h 3.4 7.9 2.2 1.8 15.3
(3)小鼠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洋葱细胞的不同之处在分裂前期表现为纺锤体由_______(细胞器)参与形成。
(4)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_______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或停留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
(5)细胞周期是靠细胞内部精确的调控实现的。如果这种调控出现异常,就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因此,研究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对防治癌症有重要意义。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20.学习下列材料,请回答下列小题。
乳酸调节细胞周期
快速分裂的细胞即使在氧气供应充足的条件下,葡萄糖也会加速分解产生乳酸,这种代谢现象,称为有氧糖酵解。因此乳酸作为细胞快速增殖的标志,可用于检测癌细胞的增殖。
研究发现细胞中积累乳酸会影响其增殖状态。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整个过程受到一系列蛋白的精确调控。APC蛋白是细胞分裂过程中的“指挥员”,促进如图所示分裂时期细胞周期相关蛋白的降解,推动细胞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胞中累积的乳酸可以调节APC蛋白的结构,进而影响其调控细胞周期的功能。
细胞中积累的乳酸通过与S蛋白活性位点的锌结合来抑制S蛋白的功能。S蛋白功能缺失的细胞中,APC蛋白结构发生重塑,进而驱动细胞内的U酶与重塑的APC蛋白结合,使APC蛋白被降解,导致快速增殖的细胞退出细胞周期。
科学家还发现,乳酸持续过度累积可导致APC结构重塑异常,细胞无法退出细胞周期,从而导致细胞癌变。这一生理机制为癌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1)快速分裂的细胞中,DNA分子复制发生在_______期。
(2)APC作用于有丝分裂_______期,此时期细胞中DNA与染色体的比值为_______。
(3)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一个词,以完善乳酸通过调节APC结构从而调控细胞周期的过程:
细胞快速增殖→乳酸_______→_______S蛋白功能→_______APC降解→退出细胞周期
(4)请结合文中信息,提出一种治疗癌症的思路______________。
21.不结球白菜原产于我国,近年来被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广泛引种栽培。为研究不结球白菜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研究人员取其根尖制作临时装片。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不结球白菜的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_______性,此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_______。
(2)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2mm是为了获取_______区的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需经_______、漂洗、染色和制片四步,其中染色所用的试剂为_______。
(3)下图是两个处于有丝分裂_______期的细胞图像。此时期染色体的_______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染色体上的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_______。二幅图差异很大,原因是观察细胞的_______不同。
(4)为提高处于分裂期细胞的比例,可用秋水仙素对根尖做预处理,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显示,秋水仙素处理_______h效果最好。
处理时间 1.0h 1.5h 2.0h 2.5h 3.0h 3.5h
中期细胞比例 —— 3.26% 36.46% 57.32% 28.80% —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人体细胞含有46条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有1个DNA分子,共46个DNA分子,在间期,DNA进行半保留复制,形成92个DNA分子,A正确;
B、间期染色体已经复制,故在前期每条染色体由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B正确;
C、在中期,46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易于观察染色体,C正确;
D、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加倍,由46条变成92条,同源染色体不分离,D错误。
2.答案:C
解析:选项C错误,因为分裂间期不仅发生DNA的复制,还进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而选项C仅提到DNA复制,因此选项C错误。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周期中间期各阶段的特点。由于将某促进细胞分裂的药物加入到了细胞培养液中,故细胞分裂速度加快, G,期变短,该时期为DNA复制前的准备阶段,并没有进行DNA分子的复制,不需要大量3 H-TdR进入细胞核,A不符合题意;S期是 DNA分子复制时期,细胞分裂加快,S期也会随之变短,而且S期无核糖体的增生,B不符合题意;细胞分裂加快,G2期变短,该时期细胞核中有RNA的合成,故有蛋白质进入细胞核,C符合题意;核膜在 M期的前期消失,末期重新出现,D不符合题意。
4.答案:C
解析:根据实验目的推测,先使用不同浓度的过氧化氢处理HSF细胞的目的是建立HSF细胞衰老模型,A正确;据图1可知,用浓度为600μmol/L以上的过氧化氢处理HSF细胞均可导致细胞活力明显下降,推测选用600μmol/L过氧化氢进行图2实验的原因是该浓度的过氧化氢既能造成细胞衰老又不至于导致细胞死亡,B正确;用800μmol/L过氧化氢处理的HSF细胞会出现细胞核体积增大、细胞萎缩等现象,C错误;据图2可知,250μmol/L~1000μmol/L的人参皂苷Rb1可以有效缓解过氧化氢引起的细胞衰老现象,D正确。
5.答案:D
解析:A、经过间期DNA复制,前期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条染色单体组成,含2个DNA分子,染色体数是核DNA数的一半,A错误;
B、中期染色体缩短变粗,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8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但赤道板是虚拟的,实际观察不到,B错误;
C、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单体变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细胞中有16条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同源染色体分开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
D、在末期,核膜核仁重新形成,每个细胞核内有8条染色体,8个核DNA,与原来细胞相同,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解析:A、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此时染色体呈染色质丝的状态,在光学显微镜下难以观察到,A正确;
B、图甲表示染色体的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图a中AB段表示DNA复制,即间期;图b中DE段也表示间期,所以图甲对应图a中的AB段、图b中的DE段,B正确;
C、乙图中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对应分裂后期,这一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数量减半,但细胞中核DNA数量没有减少,即图a、b中曲线有不同的变化,C正确;
D、图a中BC段表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后期着丝粒分裂后,染色体数:核DNA数=1:1;D错误。
故选D。
7.答案:D
解析:A、①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说明细胞内存在染色单体,可以用于表示细胞分裂的前期,A错误;
B、染色体螺旋化程度最高在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错误;
C、②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而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最佳的时期是中期,C错误;
D、③中没有染色单体,染色体∶DNA=1∶1,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可表示细胞分裂完成的子细胞内相关数量,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
9.答案:A
解析:遗漏了解离过程,这样细胞不能彼此分离,即相互重叠,因此实验结果很可能是无法清晰观察到分生区细胞,A正确;漂洗的作用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因此遗漏了漂洗过程,很可能无法清晰观察到染色体,B错误;延长染色的时间,会导致其他部位也被染成深色,无法分辨染色体,C错误;细胞经过解离,已经死亡,发现分裂中期的细胞,该细胞不能继续分裂,也就不能观察到后期的出现,D错误。
10.答案:A
解析:造血干细胞分化出的各种血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有差异,A正确;细胞分化一般是不可逆的,B错误;分化过程中遗传信息未改变,C错误;造血干细胞分化为血细胞,未形成完整个体,不体现全能性,D错误。故选A。
11.答案:A
解析:
12.答案:B
解析:图中的a→b→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的一个细胞周期,A错误;不同植物细胞周期时长不同,故尽管甲图的b→a与丙图的b→a所占细胞周期的比例不同,但所用的时间可能一样长,B正确;分裂间期a→b中DNA复制了,但染色体数目并未加倍,染色体数目加倍应在分裂后期,C错误;b→a中的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而细胞中DNA分子数目不变,D错误。
13.答案:A
解析:A、分析图可知,衰老细胞器在自噬溶酶体中水解后,部分产物被细胞再利用,一部分通过残余体被排出细胞外,不能被该细胞利用,A错误;
B、分析图可知,自噬体具有膜结构,且该结构的生物膜最初可能来源于内质网,B正确;
C、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所以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后,水解的酶来自溶酶体,C正确;
D、自噬溶酶体是由溶酶体和自噬体融合形成的,其形成体现了生物膜具有流动性,D正确。
故选A。
14.答案:C
解析:乙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不含四分体,有8条染色单体,A错误;乙细胞细胞质均等分裂,为初级精母细胞,丁细胞为精细胞,B错误;在动物精巢中,可同时观察到处于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故甲、乙、丙、丁可能在同一视野,C正确;甲(有丝分裂后期)含4个染色体组,乙(减|后期)含2个,丙(减Ⅱ中期)含1个,丁(精细胞)含1个染色体组,D错误。故选C。
15.答案:A
解析:D细胞(成熟组织细胞)是A细胞(干细胞)分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正确;D细胞和B细胞(干细胞)的DNA相同,RNA和蛋白质不完全相同(部分管家基因表达产物相同),B错误;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收缩是细胞衰老的特征,不是细胞分化的特征,C错误;C细胞的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极端物理、化学或严重病理性刺激引起的是细胞坏死,D错误。故选A。
16.答案:A
解析:A.图中展示的是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储藏细胞)的过程,细胞分化的本质就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即不同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从而使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所以该过程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A正确;
B.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而图中只是愈伤组织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的细胞,并没有发育成完整的植株,因此不能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
C、细胞衰老时,细胞核的变化通常是体积增大,C错误;
D、表皮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情况下,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转变为愈伤组织(脱分化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自然发生的),D错误。
故选A。
17.答案:C
解析:A.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装片制作顺序为:解离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A错误;
B、实验中解离时解离液为酒精和盐酸的混合溶液,目的是使组织细胞相互分离,B错误;
C、图中甲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此时染色体旋化程度最高,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C正确;
D、图中乙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染色体数目加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此时核DNA分子数与甲时期相同,D错误。
故选C。
18.答案:(1)(G2期和)分裂;间(或答:S)
(2)纺锤体形成;不会
(3)完成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解析:(1)DNA合成可逆抑制剂能抑制DNA的复制,DN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因此,加入DNA合成可逆抑制剂会使细胞停滞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或S期),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
(2)秋水仙素能抑制细胞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不会将细胞分裂阻断在间期,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因为纺锤体的形成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前期,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细胞在分裂间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19.答案:(1)解离;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
(2)①→③→②→⑤→④
(3)中心体
(4)7.4
(5)DNA的复制
解析:(1)制作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压片,染色时常用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它可以将染色体染成深色,便于观察。
(2)图中①为分裂间期,②为有丝分裂中期,③为有丝分裂前期,④为有丝分裂末期,⑤为有丝分裂后期,若将上述标号的细胞图象按有丝分裂的时期进行排序,则最合理的顺序为①→③→②→⑤→④。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是由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的,而高等植物细胞(如洋葱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是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的,所以小鼠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洋葱细胞的不同之处在分裂前期表现为纺锤体由中心体参与形成。
(4)加入过量胸苷后,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而处于G2、M、G1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这些细胞会继续进行细胞周期的运转,从G2期开始,经过M期、G1期,进入S期就会被抑制,G2期时长为2.2h,M期时长为1.8h,G1期时长为3.4h,所以预计加入过量胸苷约2.2+1.8+3.4=7.4h后,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或停留在G1期与S期的交界处。
(5)分裂间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其中DNA复制是细胞分裂的关键步骤。治疗癌症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
20.答案:(1)间
(2)后;1:1
(3)积累;抑制;促进
(4)降低乳酸积累量/恢复APC蛋白的正常结构/设计改造U酶,使其可以清除异常的APC蛋白
解析:
21.答案:(1)全能性;分化
(2)分生;解离;甲紫溶液(或龙胆紫溶液)
(3)中期;着丝粒;1:1;角度
(4)2.5
解析:(1)利用不结球白菜的茎尖经组织培养后可形成完整的植株,原因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形成完整的植株过程不仅有细胞数量的增多,也有细胞种类的增多,因此该过程发生了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2)分生区细胞分裂旺盛,制作临时装片时,取根尖2mm是为了获取分生区的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需经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四步,其中染色所用的试剂为甲紫溶液(或龙胆紫溶液)。
(3)图中着丝粒整齐的排列在赤道板的位置,所以表示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图像,此时着丝粒未分裂,所以染色体上的DNA和染色单体的数量之比是1:1。二幅图差异很大,原因是观察细胞的角度不同。
(4)从表中看出,处理2.5h后,中期细胞比例最高,说明处理2.5h效果最好。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