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课时1 有理数加法法则
1. 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并能
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 能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3. 会用分类和归纳的思想方法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
小学学过的加法是正数与正数相加、正数与 0 相加. 引入负数后,加法有哪几种情况?
第二个加数
第一个加数
正数
0
负数
正数
正数+正数
0+正数
负数+正数
0
正数+0
0+0
负数+0
负数
正数+负数
0+负数
负数+负数
活动: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
答对 1 题加 1 分,答错 1 题扣 1 分,不回答得 0 分。 每个参赛队的基本分均为 0 分。
“加 1 分、扣 1 分,得 0 分”、“扣 1 分、加 1 分,得 0 分”可以如何表示?
(+1) + (-1) = 0
(-1) + (+1) = 0
探究一:有理数的加法
(1)第一环节和第二环节各有 5 道题。三个参赛队在前两个环节的得分情况如下表所示,你能把下表补充完整吗?你是怎么做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参赛队
第一环节的得分
第二环节的得分
前两个环节的得分之和
算式表示
第一队
2
3
第二队
-2
-3
第三队
-3
2
5
-5
-1
2 + 3 = 5
(-2) + (-3) = -5
(-3) + 2 = -1
-
-
-
-
-
?????
?
?????
?
-
-
-
-
-
(?????)?+?(?????)?=?????
?
?????
?
-
(2)小明用????个 表示+????,用????个 表示?????,用 直观表示
(+1)+(?1)=0,用 直观表示(?1)+(+1)=0。他列出了两个算式,并给出了直观的解释,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
?
+
+
-
+
-
-
(2)小明用????个 表示+????,用????个 表示?????,用 直观表示
(+1)+(?1)=0,用 直观表示(?1)+(+1)=0。他列出了两个算式,并给出了直观的解释,你能理解他的做法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如果有第四个参赛队,那么第四队前两个环节的得分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形,据此可以列出哪些算式?你能直观解释运算过程和结果吗?
解:可能会出现:5 + (-5) = 0 或 -5 + 0 = -5
(1)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哪几种情形?你是怎样分类的?
{FABFCF23-3B69-468F-B69F-88F6DE6A72F2}
正
正
0
0
负
负
一
二
正+负
负+正
正+正
0 +正
正+0
0 +0
0 +负
负+0
负+负
2. 异号两数相加
1. 同号两数相加
3. 一个数与0相加
思考·交流
(2)对于(1)中的每种情形,和是怎样确定的?与同伴进行交流。
{FABFCF23-3B69-468F-B69F-88F6DE6A72F2}
正
正
0
0
负
负
一
二
正+负
负+正
正+正
0 +正
正+0
0 +0
0 +负
负+0
负+负
2. 异号两数相加
1. 同号两数相加
3. 一个数与0相加
思考·交流
(+????)+(+????)=?+?????
?
同正
相加
(?????)+(?????)=??????
?
同负
相加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同号两数相加
(+????)+(?????)=?+????
?
异号,取“+”
?
相减
(?????)+(+????)=???????
?
异号,取“?”
?
相减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
(+????)+(?????)=?????
?
绝对值相等
异号
2. 异号两数相加
(+????)+????=????
?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3. 一个数与0相加
(?????)+????=?????
?
????+????=????
?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0.
例1 计算:
(1) 180 + (-10); (2) (-10) + (-1);
(3) 5 + (-5); (4) 0 + (-2)。
解:(1)180 + ( - 10 )
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 + ( 180 - 10 )
= 170.
(2)( - 10 ) + ( - 1 )
同号两数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 - ( 10 + 1 )
= - 11.
(3)5 + ( - 5 )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
= 0.
(4)0 + ( - 2 )
一个数同0相加
= - 2.
1. 计算:(1) (-2)+(-6); (2) (-8)+0;
(3) 12+(-8); (4) (-7.2)+3.9;
加法计算时:先定和的符号,再算和的绝对值.
解:(1) (-2)+(-6)=-(2+6)=-8.
(2) (-8)+0 =-8.
(3) 12+(-8)=12-8=4.
(4) (-7.2)+3.9=-(7.2-3.9)=-3.3.
练一练
(1)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等于 0。反过来,如果两个数的和等于 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吗?
(2)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正数或 0 的运算,得到的结果与小学的加法运算一致吗?
两个数的和等于 0,那么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一致。
思考·交流
(3)一个数加一个正数,所得的和与这个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一个数加一个负数呢?与同伴进行交流。
a
任何一个数
正数
负数
+
一个正数
(向右移动某个单位)
大于原来的数
b
b>a
a
c
c>a
0
0
思考·交流
a
任何一个数
正数
负数
+
一个负数
(向左移动某个单位)
小于原来的数
b
b<a
a
c
c<a
总结:当 b>0 时,a+b>a ;
当 b<0 时,a+b<a .
0
0
1.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零,则这两个有理数一定( )
A.都是零 B.至少有一个是零
C.一正一负 D.互为相反数
2. 在 1,-1,-2 这三个数中,任意两数之和的最大值是( )
A.1 B.0 C.-1 D.3
D
B
3. 若 |x| = 3,|y| = 2,且 x>y,则 x + y 的值为( )
A. 1 B. -5
C. -5 或 -1 D. 5 或 1
分析:因为 |x| = 3,|y| = 2
所以 x = ±3,y = ±2.
D
因为 x>y,
所以 x = 3,y = ±2.
所以 x + y = 5 或 1.
4. 计算:
(1)(-3) + (-9); (2)(-4.7) + 3.9;
(3)(-6) + 6; (4)0 + (-7.1)。
解:(1)(-3) + (-9) = -(3 + 9) = -12;
(2)(-4.7) + 3.9 = -(4.7 - 3.9) = -0.8;
(3)(-6) + 6 = -(6 - 6) = 0;
(4) 0 + (-7.1) = -7.1。
5. 某城市一天早晨的气温是 -25 ℃,中午上升了 11 ℃,夜间又下降了 13 ℃,那么这天中午、夜间的气温分别是多少?
解:中午的气温为 -25 + 11 = -14(℃);
夜间的气温为 -14 + (-13) = -27(℃)
有理数加法法则
同号两数
绝对值不相等
同 0 相加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较小的绝对值
仍得这个数
同号两数
绝对值相等时
和为 0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课时2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1. 理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2. 会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有理数加法简便运算。
3. 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实际运算中的运用。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________的符号,并把绝对值________.
2.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________;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__________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________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同0相加,____________.
相同
相加
0
较大的数
减
仍得这个数
巩固练习1.计算(-5)+(-6)的值是( )
A.-11 B.-1 C.1 D.11
巩固练习2.计算(-19)+20等于( )
A.-39 B.-1 C.1 D.39
A
C
如图,数轴上的一个点,从原点出发沿着数轴先向左移动 3 个单位长度,再向右移动 2 个单位长度,到达原点左边 1 个单位长度处。
-3
0
-3
+2
-2
-1
1
-4
-5
(1)根据上图你能写出怎样的算式?这个运算的结果与根据运算法则得到的结果一致吗?
(-3) + 2 = -1
任务一:有理数加法的几何解释
(2)对于 (-3) + (-2),你能借助数轴解释运算结果吗?
-3
0
-3
-2
-2
-1
1
-4
-5
(-3) + (-2) = -5
② 11 + ( -3) = ____,
( -3) + 11 = ____。
① 2 + ( -4) = ____ ,
( -4) + 2 = ____;
探究一 计算并观察:
-2
-2
8
8
(1) 比较以上各组两个算式的结果,它们有什么关系?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征?
(2) 请你再换几个加数试一试,所得的结果如何?
小学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范围内还适用吗?
任务二: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与结合律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___不变。
和
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你能用精炼语言表述这一结论吗?
探究二 计算并观察:
[8 + ( -5)] + (-4), 8 + [( -5) + (-4)]。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试。
类比加法的交换律,用精炼语言表述这一结论。
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三个数相加,先把___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___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前
后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
例1 计算:31 + (-28) + 28 + 69。
解:31+ (-28) + 28 + 69
= 31+ 69 + [(-28)+ 28 ]
= 100 + 0
= 100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
计算:(1) 20 + (-17) + 15 + (-10);
解:原式 = 20 + 15 + [(-17) + (-10)]
= 35 + (-27)
= 8
符号相同
(2) (-1.8) + (-6.5) + (-4) + 6.5;
解: 原式 = [(-1.8) + (-4) ]+[(-6.5) + 6.5]
= -5.8 + 0
= -5.8
相反数
练一练
(3) (-12) + 34 + (-38) + 66;
解:原式 = [(-12) + (-38)] + (34 + 66)
= (-50) + 100
= 50
符号相同、
凑整十整百
同分母
(4) 。
解: 原式
请思考我们在哪些情况下会考虑使用加法运算律?
考虑使用加法运算律
互为相反数
符号相同
分母相同
相加得整数
先结合相加
例2 10 袋小麦称后记录如图所示. 10 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如果每袋小麦以 90 kg 为标准,10 袋小麦总计超过多少千克或不足多少千克?(请用多种方法解题)
91
91
91.3
88.7
91.5
89
91.2
88.8
91.8
91.1
解法1:先计算 10 袋小麦一共多少千克:
91+91+91.5+89+91.2+91.3+88.7+88.8+91.8+91.1=905.4 (kg)
再计算总计超过多少千克:
905.4-90×10=5.4 (kg)
答:10 袋小麦一共 905.4 kg,总计超过 5.4 kg。
解法2:每袋小麦超过 90 kg 的千克数记作正数,不足的千克数记作负数,10 袋小麦对应的数分别为 +1,+1,+1.5,-1,+1.2,+1.3,-1.3,-1.2,+1.8,+1.1
1+1+1.5+(-1)+1.2+1.3+(-1.3)+(-1.2)+1.8+1.1
=[1+(-1)]+[1.2+(-1.2)]+[1.3+(-1.3)]+(1+1.5+1.8+1.1)
90×10+5.4=905.4 (kg)
答:10 袋小麦一共 905.4 kg,总计超过 5.4 kg。
=5.4 (kg)
1.下列变形中,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的是 ( )
B
2. 计算:
(1) 16 + (-25) + 24 + (-35);
(2) (-2.48) + 4.33 + (-7.52) + (-4.33)。
解:(1)原式 = 16 + 24 + [(-25) + (-35)]
= 40 + (-60)
= -20
(2) 原式 = [(-2.48) + (-7.52) ]+[4.33 + (-4.33)]
= (-10) + 0
= -10
3. 快速公交 B1 某次途经 A,B,C,D 四站时乘客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正数表示上车人数,负数表示下车人数。
A 站
B 站
C 站
D 站
-8
-12
-5
-10
+9
+7
+13
+5
假设到达 A 站前此辆公交上有乘客 20 人。
(1) 从 C 站开出时,有乘客多少人?
(2) 经过这 4 站后,此辆公交上还有乘客多少人?
解:(1) 20+(-8)+(+9)+(-12)+(+7)+(-5)+(+13)
故经过这 4 站后,此辆公交上还有乘客 19 人。
(2) 24+(-10)+(+5)=[24+(+5)]+(-10)=19 (人),
故从 C 站开出时有乘客 24 人。
=24 (人),
=[20+(-20)]+[(+9)+20]+(-5)
=20+[(-8)+(-12)]+(+9)+[(+7)+(+13)]+(-5)
数的加法运算律
有理数加法运算律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____不变
三个加数相加,先把__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__两个数相加,____不变
和
前
后
和
a+b=b+a
(a+b)+c= a+(b+c)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课时3 有理数减法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体会有理数减法与加法的关系。
2. 理解并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3. 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1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a+b= .
2.有理数加法的结合律:(a+b)+c= .
3.计算43+(-77)+27+(-43)的结果是( )
A.50 B.-104 C.-50 D.104
4.设a是最小的自然数,b是最小的正整数,c是最大的负整数,则a,b,c三数之和为 .
b+a
a+(b+c)
0
C
复习回顾
.5
-10
0
10
-10
0
10
℃
.5
-10
0
10
-10
0
10
℃
(1) -6-(-12) = ____
借助温度计求出温差,思考有理数减法的计算过程:
6
整体
-6+[-(-12)] = 6
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
-6+12 = 6
探究:有理数的减法
.5
10
0
10
10
0
10
℃
.5
10
0
10
10
0
10
℃
(2) 9-(-13) = ____
22
整体
9+[-(-13) ] = 22
9+13 = 22
借助上面的方法,计算下列算式,从中你有哪些发现?
(1) 3 - (-11) = ____;
(2) 3 + 11 = ____;
(3) 7 - (-13) = ____;
(4) 7 + 13 = ____;
(5) 5 - (-10) = ____;
(6) 5 + 10 = ____.
20
20
15
15
14
14
减法变加法
变成相反数
动手实践
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_______。
相反数
a - b = a + (-b)
你能用精炼语言表述这一结论吗?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
例1 计算:
(1) 9 - (-5); (2) (-3) - 1;
(3) 0 - 8; (4) (-5) - 0。
(1)9 - (-5) = 9 + 5 = 14;
(2)(-3) - 1 = (-3) + (-1) = -4;
(3)0 - 8 = 0 + (-8) = -8;
(4)(-5) - 0 = (-5) + 0 = -5。
解:
解:(1) (-3)-(-5)=(-3)+5=2.
(2) 0-7=0+(-7)=-7.
(4) 7.2-(-4.8)=7.2+4.8=12.
1. 计算 (1) (-3)-(-5) (2) 0-7 (3) 2-5
(4) 7.2-(-4.8)
(5)
(3) 2-5=2+(-5)=-3.
(5)
练一练
思考:观察例题中的算式和结果,想一想: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结果会怎样变化?减去一个负数呢?
(1)9 - (-5) = 9 + 5 = 14;
(2)(-3) - 1 = (-3) + (-1) = -4;
(3)0 - 8 = 0 + (-8) = -8;
(4)(-5) - 0 = (-5) + 0 = -5。
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结果会变小
减去一个负数,结果会增大
一个数减去0,结果不变
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大约是8848.86 m,吐鲁番盆地最低处的海拔大约是 -154.31 m。两处海拔相差多少米?
海平面
珠穆朗玛峰
吐鲁番盆地
8848.86 米
-154.31 米
高度看作 0 米
解:8848.86 - (-154.31)
= 8848.86 + 154.31
= 9003.17 (m)
因此,两处高度相差 9003.17 m。
1. 如图,点 A 与点 D 两处高度相差 ( )
A. 100 m
B. 40 m
C. 80 m
D. 140 m
A
2.若两个不为零的数 a 与 b 的差为负数,根据题意,举例表示具体 a 与 b 的值。
例如:① a ,b 均为正数,举例 a = 2,b = 3;
② a ,b 均为负数,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a 为负数,b 为正数,举例________________。
a=-12,b=-11
(答案不唯一,仅供参考)
a=-1,b=7
解:(1)(+7) - (-4) = 7 + 4 = 11;
(2)(-0.45) - (-0.55) = -0.45 + 0.55 = 0.1;
(3)0 - (-9) = 0 + 9 = 9;
(4)(-4) - 0 = -4;
(1) (+7)-(-4) ; (2) (-0.45)-(-0.55) ;
(3) 0-(-9); (4) (-4)-0 ;
(5) (-5)-(+3); (6) (-3)-3 。
3. 计算:
(5)(-5) - (+3) = (-5) + (-3) = -8;
(6)(-3) - 3 = (-3) + (-3) = -6。
4. 某次法律知识竞赛中规定:抢答题答对一题得 20 分,答错一题扣 10 分,问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得分相差多少分?
解:20-(-10) = 20+10 = 30 (分)。
答:答对一题与答错一题相差 30 分。
所以当 a = 7,b = 15 时,a - b = -8;
所以 a - b 的值为 ±8 或 ±22。
当 a = 7,b = -15 时,a - b = 22;
当 a = -7,b = 15 时,a - b = -22;
当 a = -7,b = -15 时,a - b = 8。
解:因为 |a| = 7, |b| = 15,
5. 若 |a| = 7, |b| = 15,试求 a - b 的值。
所以 a =±7, b =±15,
有理数减法法则
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______来进行
减去一个数,等于_____这个数的_______,
用式子表示:
_______________。
加上
相反数
加法
a-b = a+(-b)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课时4 有理数的
加减混合运算
1. 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法则。
2. 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能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3. 会从数学的角度理解实际问题,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问题。
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 .
字母表示:a-b=a+________.
(-b)
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错误的是( )
A.1-(+6)=-5 B.0-(+3)=-3
C.(+6)-(-6)=0 D.(-15)-(-5)=-10
巩固练习2.下列运算结果为1的是( )
A.|+3|-|+4| B.|(-3)-(-4)|
C.|-3|-|-4| D.|+3|-|-4|
C
B
相反数
小学我们就学习过加法和减法属于 运算,在加减混合运算中,按照 的顺序依次运算。
那么,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后,如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呢?
从左到右
事实上,小学学习过的运算顺序同样适用于有理数.
同级
例1 计算:(1) ;
解:(1)原式 =
(2) 。
(2)原式 =
探究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
上升
4.5 km
下降
3.2 km
上升
1.1 km
下降
1.4 km
记 作
+4.5 km
-3.2 km
+1.1 km
-1.4 km
4.5 + (-3.2) + 1.1 + (-1.4)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4.5 - 3.2 + 1.1 - 1.4
= 1.3 + 1.1 - 1.4 = 2.4 - 1.4 = 1(km)
= 1.3 + 1.1 + (-1.4) = 2.4 + (-1.4) = 1(km)
思考·交流
4.5 + (-3.2) + 1.1 + (-1.4)
4.5 - 3.2 + 1.1 - 1.4
思考1:比较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与同伴进行交流。
总结: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
思考2:运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你还能想到什么计算方法吗?
4.5 - 3.2 + 1.1 - 1.4
= 4.5 + 1.1 - 3.2 - 1.4
= 5.6 - 4.6 = 1(km)
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探究:例1中(2) 有什么简便方法吗?
解:原式 =
……减法转化成加法
……运用加法交换律使
整数分数分别相加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减法转化为加法运算;
(2)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形式;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例2 计算:
(1) ; (2) 。
= (-1) + (-15) = -16;
解:(1)原式
(2)原式
(1)
(2)
(3)
(4)
练一练
1. 计算:
下表是某一年全年某加油站 92 号汽油价格的调整情况(正号表示比表中前一次调价上涨,负号表示比表中前一次调价下降):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1月14日
3月25日
6月
1日
6月30日
7月28日
9月
1日
9月29日
11月9日
价格变化/(元/t)
-140
+290
+400
+600
-220
+300
-190
+480
探究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尝试·思考
与上一年年底相比,11 月 9 日该加油站 92 号汽油价格是上涨了还是下降了?变化了多少元?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时间
1月14日
3月25日
6月
1日
6月30日
7月28日
9月
1日
9月29日
11月9日
价格变化/(元/t)
-140
+290
+400
+600
-220
+300
-190
+480
解:-140 + 290 + 400 + 600 + (-220) + 300+ (-190) + 480 = 1520(元/t)
答:11 月 9 日汽油价格是上升了,每吨变化了 1520 元。
1. 计算:(1)-11 - 9 - 7 + 6 - 8 + 10;
(2)(-17) - (-8) - (-9) - (+6) - (-14);
解:(1)原式 = (-11 - 9 - 7 - 8) + (6 + 10)
= -35 + 16 = -19;
(2)原式 = -17 + 8 + 9 - 6 + 14
= (-17 - 6) + (8 + 9 + 14)
= -23 + 31 = 8;
(3)-5.75 - (-3) + (-5) - 3.25;
(4)
(3)原式 = (-5.75 - 3.25) + (3 - 5)
= -9 - 2 = -11;
(4)原式 =
= = 。
2. 小乐某星期微信收发红包的记录如下:收到 22.9 元,发出 9.9 元,收到 8.8 元,发出 35.5 元,收到 2.7 元,发出 6.6 元,收到 0.8 元,这时
她的微信钱包里钱数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增加了或减少了多少钱?
解:记收到红包为正,发出红包为负,故小乐收发红包记录为:
+22.9、-9.9、+8.8、-35.5、+2.7、-6.6、+0.8
22.9-9.9+8.8-35.5+2.7-6.6+0.8=-16.8 。
所以她微信的钱数减少了,减少了 16.8 元。
3. 某养护小组乘车沿南北方向公路巡视维护,某天从 A 地出发,约定向南行驶为正,到收工时的行驶记录如下 (单位:千米):
8,-5,7,-4,-6,13,4,12,-11。
(1) 收工时,养护小组在 A 地的哪一边?距离 A 地多远?
(2) 若汽车行驶每千米耗油 0.5 升,求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多少升。
答案:(1) 养护小组在 A 地的南边,距离 A 地 18 千米。
(2) 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 35 升。
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
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____运算
使用加法的______律与______律,可以达到简化运算的目的
交换
加法
a +b-c = a +b+(-c )
结合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
2.2 课时5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
运算的实际应用
1.能运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够灵活处理复杂数据,能感受到折线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事物的变化。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步骤:
(1)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 运算;
(2)写成 的形式;
(3)运用加法 ,使运算简便 .
加法
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
交换律和结合律
活动1 请按下列规则做游戏:
(1)每人每次抽取 4 张卡片。若抽到白底卡片,则加卡片上的数字;若抽到红底卡片,则减卡片上的数字。
(2)比较两人所抽 4 张卡片的计算结果,结果大的为胜者。
5
-2
-1
0
1.5
3
【点击卡片参与活动】
2.5
????????
?
探究一: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小丽抽到的 4 张卡片依次为:
0
-3
7
5
她抽到的卡片的计算结果是多少?
解:-3 + 7 - 0 + 5 =
4
4
9
小彬抽到的 4 张卡片依次为:
获胜的是谁?
????????
?
-5
4
因为 9>7
所以小丽获胜。
如图呈现了流花河的水位情况(单位:m),取河流的警戒水位作为 0 点,那么图中的其他数据
可以分别记作什么?
解:最高水位记作:
35.3 - 33.4 = +1.9 m;
平均水位记作:22.6 - 33.4 = -10.8 m;
最低水位记作:11.5 - 33.4 = -21.9 m。
思考·交流
35.3
33.4
22.6
11.5
流花河水位
最高水位
警戒水位
平均水位
最低水位
下表是某年雨季流花河一周内的水位变化情况(正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上升,负号表示水位比前一天下降;上周日的水位达到警戒水位)。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1)本周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高?哪一天河流的水位最低?它们位于警系水位之上还是之下?到警戒水位的距离分别是多少米?
解:+0.20+0.81 = 1.01 m;
1.01+(-0.35) = 0.66 m;
0.66+0.03 = 0.69 m;
0.69+0.28 = 0.97 m;
0.97+(-0.36) = 0.61 m;
0.61+(-0.01) = 0.60 m。
周二水位最高,位于警戒线之上,距离警戒线 1.01 m;
周一水位最低,位于警戒线之上,距离警戒线 0.20 m。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2)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河流水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3)完成本周水位记录表: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记录/m
33.60
34.41
34.06
34.09
34.37
34.01
34.00
解:与上周日相比,本周日河流水位是上升了 0.6 m。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变化/m
+0.20
+0.81
-0.35
+0.03
+0.28
-0.36
-0.01
(4)以警戒水位为 0 点,在图中画折线表示本周的水位情况。
(5)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与同伴进行交流。
{7DF18680-E054-41AD-8BC1-D1AEF772440D}星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日
水位记录/m
33.60
34.41
34.06
34.09
34.37
34.01
34.00
0
0.2
0.4
0.6
0.8
1.0
1. 某汽车制造厂计划前半年内每月生产汽车 20 辆,由于另有任务,每月上班人数有变化,1 月至 6 月实际每月生产量和计划每月生产量相比,变化情况如下 (增加为正,减少为负,单位:辆):
+3,-2,-1,+4,+2,-5.
(1) 生产量最多的一个月比生产量最少的一个月多生产多少辆?
解:(+4)-(-5)=9 (辆)。
即生产量最多的一个月比生产量最少的一个月多生产了 9 辆。
练一练
(2) 前半年的实际总产量是多少?比计划的总产量多了还是少了?相差多少?
解:(+3) + (-2) + (-1) + (+4) + (+2) + (-5)
= +1 (辆).
前半年的实际总产量是 20 + 1 = 21 (辆).
答:前半年的实际总产量是 21 辆,比原计划的总产量多了 1 辆.
1.某地星期一上午的温度是 -7 ℃,中午上升了 8 ℃,下午由于冷空气南下,到夜间又下降了 10 ℃,则这天夜间的温度是 ℃。
-9
2.某检修小组从A地出发,在东西向的马路上检修线路,如果规定向东行驶为正,向西行驶为负,一天中七次行驶记录如下。(单位:km)
(1)求收工时距 A 地多远?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第七次
-4
+7
-9
+8
+6
-5
-2
解:(1)-4+7-9+8+6-5-2
= -4-9-5-2+7+8+6
= -20+21 = 1 km;
答:收工时距 A 地 1 km。
(2)由题意得,第一次距 A 地 4 千米;
(2)在第几次记录时距 A 地最远?
第二次距 A 地 -4+7 = 3 千米;
第三次距 A 地 |-4+7-9| = 6 千米;
第四次距 A 地 |-4+7-9+8| = 2 千米;
第五次距 A 地 |-4+7-9+8+6| = 8 千米;
而第六次、第七次是向相反的方向又行驶了共 7 千米,所以在第五次记录时距 A 地最远。
3. 在数轴上,一只蚂蚁从原点出发,它先向右爬了4 个单位长度到达 A 点 ,再向右爬了 2 个单位长度到达 B 点,然后又向左爬了 10 个单位长度到达 C 点,最后向左爬了 2 个单位长度到达 D 点。
(1) 请问点 D 的表示的数是多少?
解:(+4)+(+2)+(-10)+(-2) = 6-12 =-6。
答: D 点的表示的数是-6。
(2) 点 A、 点 B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多少?可以列出怎么样的算式.
(3) 点 A 到点 C 距离是多少?可以怎么列算式?
解:4-0=4,
4+2-0=6。
所以点 A、 点 B 到原点的距离分别是 4 个单位长度和 6 个单位长度。
解:点 A:+4,点 C:(+4)+(+2)+(-10) = -4,
所以 4-(-4) = 8。
所以点 A 到点 C 距离是 8 个单位长度。
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步骤为:
方法一:减法转化成加法
1. 减法变加法:a + b - c = a + b + ( -c);
2. 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同号两数分别相加;
3. 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方法二:去括号法
1. 去括号;
2. 同号放一起;
3. 进行加减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