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八上第四单元第六章第一节《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听到上课铃声,同学们迅速回到教室。产生听觉的部位是( )
A.鼓膜 B.耳蜗 C.听小骨 D.大脑
2.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同学近视,戴哪种眼镜矫正 (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凹面镜
3.我们看某一物体时,该物体反射的光穿过许多结构,形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上。光穿过的结构不包括( )
A.角膜 B.瞳孔 C.晶状体 D.巩膜
4.“倒车,请注意!”路人听见提示音后,可以及时躲避车辆,避免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射活动不需要大脑参与
B.该反射活动使人体更好地应对外界环境
C.倒车提示音刺激鼓膜产生神经冲动
D.听觉最终形成于耳蜗中
5.2017年爱眼日的宣传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如图为某宣传板中关于近视、远视及矫正透镜的部分示意图,其中属于近视眼示意图以及可以佩戴的矫正眼镜依次是( )
A.甲、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骨传导耳机(不入耳)产生的声波可以直接带动颅骨产生机械振动,通过人的颅骨等结构传导至听觉感受器产生兴奋,佩戴该耳机后,声音信息不经过( )
A.听小骨、耳蜗 B.鼓膜、外耳道 C.鼓膜、耳蜗 D.耳蜗、听觉神经
7.小巷里,驶来的汽车鸣起喇叭,行人迅速躲避,同学们随着音乐节拍做广播操,动作整齐划一。这些外界信息的获得与图中结构有关,下列说法有错误的是( )
A.图中的[1]是鼓膜,能接受外耳道传来的声波并产生振动
B.图中的[3]是内耳的半规管
C.耳蜗[4]内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听觉在这里产生
D.遇到巨大声响时,迅速张开口,使咽鼓管张开,以保持鼓膜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8.刘鹗在《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其中的“白银”和“黑水银”分别是( )
A.角膜、虹膜 B.虹膜、巩膜 C.巩膜、虹膜 D.巩膜、瞳孔
9.“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既是一种节能理念,也是锻炼同学们动手能力的不错选择!如图为莎莎同学用废旧材料制作的眼球结构模型,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气球A、B分别模拟的是有弹性的玻璃体和晶状体
B.塑料壳模拟的是角膜,白色铁丝模拟的是巩膜
C.光盘模拟的是虹膜(黑眼珠),能调节瞳孔的大小
D.红色铁丝模拟的是含有丰富血管和黑色素的脉络膜
10.全飞秒激光手术(图1)和ICL晶体植入手术(图2)都可以矫正近视。手术中,飞秒激光切削的部位、植入的ICL晶体相当于的透镜类型分别是( )
A.角膜、凸透镜 B.角膜、凹透镜
C.晶状体、凸透镜 D.晶状体、凹透镜
二、综合题
11.如图是人耳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属于人体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的是_______(填字母)。
①胃 ②眼 ③小肠 ④耳 ⑤肾脏 ⑥心脏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⑤⑥
(2)中耳包括图中的[ ] 、[ ] 和鼓室。
(3)当飞机升降时,乘客可以咀嚼食物或张口,目的是使[ ] 张开,以维持[ ] 两侧大气压力平衡。
(4)用文字写出听觉的形成过程: →形成听觉。
12.眼睛是获得外界信息的重要窗口,预防近视、爱护眼睛要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下图为眼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看电影迟到了,刚进电影院时,看不清周围的人和物,片刻后才可看见周围的事物,这种变化是由于眼球的[②] 变大了。
(2)如果把眼睛比喻成心灵的窗户,那么结构[①]是窗户上那明亮的玻璃。结构[①]的名称是 。
(3)眼球的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似,你能看到远处有一棵树,是因为它反射的光线形成的物像是落在[⑤] 上,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⑥]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而形成视觉。
(4)在眼球的成像过程中,对进入眼球的光线起折射作用的结构主要是 (填标号)。
(5)预防近视眼,除了注意用眼卫生外,还应注意平时的饮食营养,缺乏 易患夜盲症。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B B B C C A B
11.(1)B
(2) ③鼓膜 ④听小骨
(3) ⑦咽鼓管 ③鼓膜
(4)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产生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
12.(1)瞳孔
(2)角膜
(3)视网膜
(4)⑧
(5)维生素A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