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平均数与方差
第1课时 众数和平均数
1.能说出并掌握众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2.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算术平均数.
3.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众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能根据所给信息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算术平均数.
难点:能从各类统计图中获取数据,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数据代表对数据作出自己的评判.
知识链接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创设情境——见配套课件
展示两张图片,一张是某班级学生身高分布图,另一张是某公司员工工资分布图.
问题1:你能从图中看出什么信息?
问题2:如果想比较两个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或者比较两家公司员工的平均工资,该怎么办?
探究点:众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展示教材P146图6-1
思考:(1)观察统计图,甲的哪个射击成绩出现次数最多?其他选手呢?
(2)不计算,请你尝试判断谁的射击成绩最好.你是怎么判断的?
(3)算一算,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结论: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
追问:(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据中吗?(不一定)
(2)如果甲又射击一次,意外脱靶,成绩为0环,那么这时甲的平均成绩会发生什么变化?(会降低)
(3)在某些比赛评分时,常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成绩,你能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吗?与同伴进行交流.
数据3,6,2,0,5,2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B )
A.3和1 B.3和2 C.3.6和1 D.3.6和2
【针对训练】
随着体育中考的临近,我校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 4 15 15 16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为 8 小时,平均数为 6.86 小时.
1.班会课上,小明给大家分享“节约第一,合理消费”的主题故事,并调查了五名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使用情况,分别为30,35,30,40,20(单位:元).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B )
A.20 B.30 C.35 D.40
2.某班五个小组在一次项目化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个数分别是:5,3,6,4,7.则这五个小组提出问题个数的平均数是( B )
A.4 B.5 C.5.5 D.6
第6章 数据的分析
6.1 平均数与方差
第1课时 众数和算术平均数
【素养目标】
1. 能说出并掌握众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重点)
2.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算术平均数. (重点)
3. 能从各类统计图中获取数据,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数据.(难点)
【情境导入】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问题1: 你能从第一幅 图中看出什么信息
问题2: 若想计算两届奥运会奖中国健儿在两届奥运会牌数的平均数, 该如何操作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 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的成绩如图所示.
思考: (1) 观察统计图, 甲的哪个射击成绩出现次数最多 其他选手呢
(2) 不计算,请你尝试判断谁的射击成绩最好。你是怎么判断的
(3) 算一算,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知识要点】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 就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
思考: (1)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据中吗
(2) 如果甲又射击一次,意外脱靶,成绩为 0 环, 那么这时甲的平均成绩会发生什么变化
(3) 在某些比赛评分时,常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 然后计算平均成绩, 你能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吗
例1 数据3 , 6 , 2 , 0 , 5 , 2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
A. 3 和 1 B. 3 和 2 C. 3.6 和 1 D. 3.6 和 2
【操作·思考】某店铺一种商品10天的销售量及顾客对店铺的评分如图所示:
(1) 请你计算这种商品10天的平均销售量。
(2) 顾客对店铺评分的众数是多少?顾客对店铺评分的平均数呢?
【回顾·反思】从统计图中获取众数、平均数,你有哪些经验
1.条形统计图
2. 折线统计图
3. 扇形统计图
例2 植树节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竞赛,下图反映的是植树棵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 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
(1) 总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2) 总共植树多少棵
(3)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练一练】
1. 随着体育中考的临近,我校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 4 15 15 16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为_______ , 平均数为______小时.
当堂反馈
1. 班会课上,小明给大家分享 “节约第一,合理消费” 的主题故事,并调查了五名同学一周的零花钱使用情况, 分别为30, 35, 30, 40, 20(单位:元).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 )
A. 20 B. 30 C. 35 D. 40
2. 某班五个小组在一次项目化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个数分别是:5,3,6,4,7. 则这五个小组提出问题个数的平均数是 ( )
A. 4 B. 5 C. 5.5 D. 6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把学生学会烹饪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并作出明确规定.某班50 名同学已经学会烹饪的菜品种数统计如图, 则菜品种数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________ .
4. 已知一组数据 的平均数是5, 则另一组新数据 ,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_.
5. 一组数据 ,若它们的众数为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
6. 某校组织了 “在阳光下成长” 主题演讲比赛,比赛规则: 6名裁判打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剩下的4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该选手成绩,如表是某选手的得分情况:
裁判 1 2 3 4 5 6
分数 94 94 94 94
其中,裁判4、裁判5给出的分数均被去除. 经计算, 该选手的成绩为93.75分.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 求的值;
(2) 请判断是最高分还是最低分,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情境导入
问题1: 每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量.
问题2: 可以通过两届奥运会所获奖牌数量来求.
探究点: 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思考: (1) 甲成绩为 8 环次数最多,乙成绩为7环次数最多, 丙成绩为9环次数最多,丁成绩为6环和10环次数最多.
(2) 丙的射击成绩最好,丙的整体成绩都比较好.
思考: (1)不一定, 平均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不一定会在这组数据中。
(2) 甲的平均成绩会降低。 (3) 好处是能够减小某些极端数据对整体的影响。
例1 B
【操作·思考】
(1)解:121+138+156+148+152+141+128+130+125+122=1361(件)
平均销售量: (件)。
(2)解: 顾客对店铺评分的众数是 5 分。
(分)
店铺评分的平均数: (分)。
【回顾·反思】
1.条形统计图
众数:最高直条对应数据/类别,就是众数。平均数:先读数据,再“总和÷个数”。
新知探究 探究点: 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2. 折线统计图
众数: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点对应值。平均数:先读数据,再“总和÷个数”。
3. 扇形统计图
众数:找占比最大部分对应数据,结合背景确定众数。
平均数:知总体,用 “占比 总体” 得各类值再平均; 不知总体,设总体为 ,表示出各类值后求平均。
例2 (1) 解: (人).
(2) 解: (棵).
(3) 解: 平均每人植树 (棵).
【练一练】1. 8 , 6.86
当堂反馈
1. B 2. B 3. 3 . 4. 8. 5. .
6. (1) 解: 由题意得 , 解得 .
(2) 解: 是最低分,理由: 由 (1)得 ,
又因为去掉的是 94 分和 分,所以 . 故 是最低分.(共23张PPT)
6.1 平均数与方差
第1课时 众数和算术平均数
1. 能说出并掌握众数和算术平均数的概念.(重点)
2. 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和算术平均数.(重点)
3.能从各类统计图中获取数据,能初步选择恰当的方法分析数据.(难点)
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可以用来表示数据
身高(cm)
年龄(岁)
1 2 3 4 5 6
140120
100
80
60
40
20
0
小优1~6岁身高变化统计图
120
77
89
98
106
113
其他
30%
歌曲
25%
小品
20%
杂技
15%
相声
10%
六年级学生最喜欢的文艺节目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金牌 银牌 铜牌
20
40
26
38
18
32
26
18
2016年里约 2020年东京
中国健儿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统计图
问题1:你能从图中看出什么信息
金牌 银牌 铜牌
20
40
26
38
18
32
26
18
2016年里约 2020年东京
中国健儿在两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统计图
问题2:若想计算两届奥运会奖牌数的平均数,该如何操作呢?
每届奥运会获得的奖牌数量.
可以通过两届奥运会所获奖牌数量来求.
射击训练中,甲、乙、丙、丁四人的成绩如图所示.
成绩/环
6543210
6 7 8 9 10
次数
成绩/环
543210
6 7 8 9 10
次数
成绩/环
543210
6 7 8 9 10
次数
成绩/环
543210
6 7 8 9 10
次数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丁
甲
乙
丙
思考:(1) 观察统计图,甲的哪个射击成绩出现次数最多 其他选手呢
(2) 不计算,请你尝试判断谁的射击成绩最好。你是怎么判断的
(3) 算一算,验证你的判断是否正确。
甲成绩为 8 环次数最多,
乙成绩为 7 环次数最多,
丙成绩为 9 环次数最多,
丁成绩为 6 环和10环次数最多.
丙的射击成绩最好,
丙的整体成绩都比较好.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
平均数是刻画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反映了一组数据的“中心”。
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知识要点】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思考:(1)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在这组数据中吗
(2) 如果甲又射击一次,意外脱靶,成绩为 0 环,那么这时甲的平均成绩会发生什么变化
不一定,平均数反映的是这组数据的整体情况,不一定会在这组数据中。
甲的平均成绩会降低。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3)在某些比赛评分时,常常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成绩,你能说说这样做的好处吗
好处是能够减小某些极端数据对整体的影响。
例1 数据 3,6,2,0,5,2 的平均数和众数分别是( )
A.3 和 1 B.3 和 2
C.3.6 和 1 D.3.6 和 2
解:平均数:(3 + 6 + 2 + 0 + 5 + 2)÷6 = 3。
在数据 3,6,2,0,5,2 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是 2 ,因此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2。
B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操作·思考】某店铺一种商品10天的销售量及顾客对店铺的评分如图所示:
天数
200150
100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销售量/件
156
141
128
130
121
138
152
148
125
122
836,83.6%
101人,10.1%
32人,3.2%
21人,2.1%
10人,1%
(1) 请你计算这种商品 10 天的平均销售量。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解:121+138+156+148+152+141+128+130+125+122=1361(件)
平均销售量: 1361÷10 = 136.1 (件)。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2) 顾客对店铺评分的众数是多少?顾客对店铺评分的平均数呢
836,83.6%
101人,10.1%
32人,3.2%
21人,2.1%
10人,1%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解:顾客对店铺评分的众数是 5 分。
店铺评分的平均数:
4732÷(836+101+32+21+10) = 4.732 (分)。
836×5 + 101×4 + 32×3 +
21×2 + 10×1 = 4732 (分)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回顾·反思 】从统计图中获取众数、平均数,你有哪些经验
众数:最高直条对应数据/类别,就是众数。
成绩/环
543210
6 7 8 9 10
次数
1.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先读数据,再“总和÷个数”。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众数: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点对应值。
2.折线统计图
平均数:先读数据,再“总和÷个数”。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天数
200150
10050
0
1 2 3 4 5 6 7 8 9 10
销售量/件
156
141
128
130
121
138
152
148
125
122
3.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知总体,用“占比×总体”得各类值再平均;不知总体,设总体为 a,表示出各类值后求平均。
众数:找占比最大部分对应数据,结合背景确定众数。
836,83.6%
101人,10.1%
32人,3.2%
21人,2.1%
10人,1%
5分
4分
3分
2分
1分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1) 总共有多少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例2 植树节某单位组织职工开展植树竞赛,下图反映的是植树棵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 请根据图中信息计算:
3
4
5
6
7
8
棵数
12
10
8
6
4
2
0
人数
0
解: 1 + 8 + 1 + 10 + 8 + 3 + 1 = 32(人).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解:平均每人植树 (棵).
3
4
5
6
7
8
棵数
12
10
8
6
4
2
0
人数
0
(2) 总共植树多少棵
解:3×8 + 4×1 + 5×10 + 6×8 + 7×3 + 8×1 = 155 (棵).
(3) 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练一练】1. 随着体育中考的临近,我校随机地调查了50名学生,了解他们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结果如下表所示:
时间(小时) 5 6 7 8
人数 4 15 15 16
则这50名学生这一周在校的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为____,平均数为_____小时.
6.86
8
探究点:众数、平均数的概念
根据本节课的学习,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叫作这组数据的众数。
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就得到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
1. 班会课上,小明给大家分享“节约第一,合理消
费”的主题故事,并调查了五名同学一周的零花钱
使用情况,分别为30,35,30,40,20(单位:元).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B )
A. 20 B. 30 C. 35 D. 40
B
2. 某班五个小组在一次项目化学习中提出的问题个
数分别是:5,3,6,4,7.则这五个小组提出问题
个数的平均数是( B )
A. 4 B. 5 C. 5.5 D. 6
B
3.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把学生学
会烹饪纳入劳动教育课程,并作出明确规定.某班50
名同学已经学会烹饪
的菜品种数统计如图,
则菜品种数这组数据
的众数是 .
3
4. 已知一组数据x1,x2,x3,x4,x5的平均数是5,
则另一组新数据x1+3,x2+3,x3+3,x4+3,
x5+3的平均数是 .
8
6. 某校组织了“在阳光下成长”主题演讲比赛,比
赛规则:6名裁判打分,去除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
分,剩下的4个分数的平均值为该选手成绩,如表是
某选手的得分情况:
5. 一组数据1,2,1,0,2,a,若它们的众数
为 2,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其中,裁判4、裁判5给出的分数均被去除.经计算,
该选手的成绩为93.75分.
请根据上述信息,解决以下问题:
(1)求b的值;
解:(1)由题意得(94+94+94+b)÷4=93.75,解
得b=93.
解:由题意得(94+94+94+b)÷4=93.75,
解得b=93.
裁判 1 2 3 4 5 6
分数 94 94 94 94 a b
(2)请判断a是最高分还是最低分,并说明理由.
解:(2)a是最低分,理由:由(1)得b=93,
又因为去掉的是94分和a分,
所以a≤93.故a是最低分.
解:a是最低分,理由:由(1)得b=93,
又因为去掉的是94分和a分,
所以a≤93.故a是最低分.
裁判 1 2 3 4 5 6
分数 94 94 94 94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