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诗词三首——行路难》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8.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16:5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行路难
作者:李白
课前导入
犯了难,说长风破浪会有时
想放弃,说我辈岂是蓬蒿人
处逆境,说天生我材必有用
赔了钱,说千金散尽还复来
还可以说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在每个中国人的一生中,总有一个时刻会与李白相遇:
文体知识
乐府诗:本指乐府官署所采集、创作的乐歌,后用以称魏晋至唐代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仿效乐府古题的作品。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乐府诗是一种古体诗。《乐府解题》:“《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以及离别悲伤之意。”李白以此为题写了三首诗,本课是第一首。
朗读感知
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写作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被唐玄宗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李白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
李白在行旅中的艰辛如何在文字间展现?
探讨问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四个动词的连续使用,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忧郁和情感的剧烈波动。
才华横溢却未得赏识,人生挫折的忧愁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反 衬
欢乐的宴席氛围
夸张、对偶
极力描述了为李白准备的宴席之丰盛,营造出欢乐的氛围。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行路之难,难在美食难咽。
★具体赏析:
“斗十千”“直万钱”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以乐景写哀情,以物质的富足反衬诗人精神的痛苦,为后文情绪转折埋下伏笔。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表面风光却隐含矛盾的李白。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行路之难,难在壮志难酬。
★具体赏析:
“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并化用鲍照《拟行路难》中“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的诗句,借古人的遭遇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空有才华与抱负却无处施展的郁闷。
★诗人形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苦闷迷惘、抑郁难平的李白。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冰塞川
雪满山
以“冰塞川”与“雪满山”喻示个人生命旅途的坎坷与官场道路的阻碍,蕴含着无尽的迷茫与愤懑。
研读古诗
堵塞

“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政治理想的追求
行路之难,难在仕途之艰。
★具体赏析:
运用象征的手法, 用“欲渡黄河”“将登太行”象征对理想的追求,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仕途的艰难。
运用比喻的修辞,将抽象的困境形象化,说明自己的仕途道路受到阻塞,济世安民的理想无法实现;同时运用夸张的手法,突出困难的严峻程度。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惆怅悲慨、无奈痛苦的李白。
研读古诗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诗人借助两个历史故事表达了他对参与政治的渴望,期望自己能再次获得朝廷的重用,表现了作者进退失据又不甘自弃、继续探索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姜太公垂钓在碧溪
伊尹梦舟过日边
行路之难,难在明君难遇。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怀才不遇但憧憬希望的李白。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反复
问句
流露出一种急切焦虑、困惑无援的情绪



道路崎岖难行,歧途众多,今何在?
研读古诗
诗人以四个三字句反复吟唱“行路难”,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抱负无法达成的深深叹息。
行路之难,难在歧路难辨。
★具体赏析:
采用短句和反复的修辞手法,“行路难”反复咏叹,强调人生道路的艰难曲折;“多歧路,今安在”以问句结尾,则表达出面对众多歧路,对仕途的迷茫,写出他不甘放弃,想寻求出路的复杂心理。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低沉徘徊但不甘屈服的李白。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研读古诗
“破”“挂”富有动感,充满气势,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拼搏意志以及在逆境中依然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尽管前方道路充满重重障碍,但终将有那么一天,乘着长风,破浪前行,抵达梦想的彼岸。只要信念坚定,成功终将到来。
★具体赏析:
诗人借用 “乘长风破万里浪”的典故,写出诗人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表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困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
★诗人形象:
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豪迈洒脱、自信乐观的李白。
小结行路之难
全诗中的“难”,不仅是个体仕途失意的写照,更折射出理想主义者在现实困境中的永恒命题:在矛盾与挣扎中,依然坚守对光明的追寻,使“行路难”的喟叹最终升华为超越苦难的精神赞歌。
悟情感变化
人生之路如江河奔涌,有顺流疾驰,也有暗礁险滩。本诗短短数语,便藏着跌宕起伏的情感轨迹。请结合全诗,体会诗人的情感波澜,绘制情感变化折线图。
情感变化图
欢乐宴饮
停杯投箸拔剑四顾
黄河不可渡太行不可登
垂钓碧溪
乘舟梦日
回到现实
反复咏叹
长风破浪
直挂云帆
苦闷迷惘
惆怅悲慨
憧憬希望
低沉徘徊
自信乐观
情感激荡起伏、复杂变化
写作特点
运用多种手法抒情
1. 细节描绘:“停被投箸”“拔剑四顾”,生动地展现了英雄的失落、忧郁和愤怒之情。
2. 比喻和象征:“河流被冰封”“山峦被雪覆盖”,用自然界的景象来比喻人间的状况,用旅途的险阻来比喻人生的艰辛。
3. 引用典故:①“闲暇时在碧绿的溪边垂钓,忽然又梦见乘舟驶向日边”——借助姜子牙和伊尹的传说,表达了诗人的志向,展现了他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念。②“乘长风破万里浪”——借鉴南朝英雄宗悫的故事,勾勒出一个英姿飒爽、勇往直前的勇士形象。
4. 虚实交融,想象宏伟。
从远古时代写到未来,从现实世界写到幻想境界,虚实结合,想象宏伟。
课堂总结
我们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了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变化,也感受到了他豪迈不羁又自强不息的品格,他那颗倔强的永远知难而不畏难、永远不灭地追求的诗心。人生的道路何等艰难,歧路纷杂,真正的大道究竟在哪边我们都不知道,但我们要像李白一样知难而不畏难,坚信乘风破浪时机定会到来,到那时,将扬起征帆远渡碧海青天。
初三的你们,现在正是要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时候。老师把这句诗改动了两个字,送给你们——
长风破浪正当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布置作业
请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以《我的行路难》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从本诗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200字。
【示例】我的行路难
月考失利后,我仿佛坠入黑暗深渊。曾经擅长的数学,在复杂的函数题前变得陌生,排名下滑带来的压力,让我陷入自我怀疑,甚至害怕走进教室。
学完李白的《行路难》,“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不正是我困境的写照吗?但那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让我重燃希望。我开始整理错题,主动向老师请教。每当想放弃时,李白的豪情就激励着我。我坚信,只要坚持,终能跨越眼前的“冰雪”,驶向成功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