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第8课 中国同盟会
以中山命名的道路
以中山命名的大学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逸仙。早年学习于香港西医学院,后弃医从事政治斗争。曾化名中山樵,以后逐以“中山”名世。终身为反清及捍卫民主共和而奔走呼号。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杰出代表。
1.思想转变:
时间 地点 事件
1892 澳门 广州
1894.夏 天 津
1894.11 檀香山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孙中山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随后在澳门、广州等地一面行医。
上书李鸿章,提出变法自强的改革建议
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号召“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阅读教材填写表格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孙中山早期思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
材料一 “人能尽其才则百事兴,地能尽其利则民食足,物能尽其用则材力丰,货能畅其流则财源裕。故曰:此四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
思考:材料一反映了孙中山什么思想?结果如何?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思考:与材料一相比,孙中山的思想有什么变化?
合作探究:孙中山思想转变
变法图强(改良) 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革命)
希望清政府变法自强走上富强道路
2.准备广州起义
一、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时间:
地点:
人物:
结果:
1895年
广州
孙中山、陆皓东等人员
起义消息泄露,起义失败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
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孙中山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陆皓东
孙中山
知识拓展:孙中山的流亡生涯
往返日本、香港、广东等地从事反清革命活动
1897~1900,31岁~34岁
流亡日本时的孙中山(中)
远赴伦敦,遭遇清政府绑架
1896.30岁
流亡英国时写出《伦敦蒙难记》
檀香山加入洪门致公堂,在欧美宣传革命,组织革命团体
1904,38岁
流亡美国时被
旧金山移民局关押
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遭到清政府通缉,被港英当局驱逐出境。从此,他断发改装,流亡海外,先后在日、美、英等国考察社会实际,发展革命组织,为继续革命作准备。
①思想转变
②成立团体
③发动起义
④流亡海外
1.中国同盟会成立条件: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
1.中国同盟会成立条件: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邹容
(1885—1905)
陈天华
(1875-1905)
章炳麟
(1869-1936)
号召人们起来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这些著作有何共同点?
(2)思想基础: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迅速传播
从1894年到1905年,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形成。
1.中国同盟会成立条件: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有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谈谈章士钊对孙中山革命领袖地位的认识。
认为孙中山从医人到医国,从改良到革命,成为革命的先行者。之后,创建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这些让他成为中国的新名词,因而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孙中山已成为颠覆封建政权、创建共和国家的一面旗帜,成为那个时代最全有进步意义和象征意义的时代先锋。
(3)组织基础:革命团体的建立
(4)领导基础:孙中山成为革命党公认的领袖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政治纲领(三民主义)
领导
机关报
性质
意义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为总理,建立领导机构
《民报》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和明确的奋斗目标,有力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2.中国同盟会成立
二、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的16字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有什么关系?
合作探究:
同盟会成立大会上确定的16字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有什么关系?
民族主义: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就是“创立民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即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国民一律平等,总统和议员由国民选举产生。
民生主义:就是“平均地权”,即核定全国地价,国家根据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实现土地国有,解决贫富不均等问题。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民族
民权
民生
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反对民族压迫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议会制共和国
“核定地价”“国民共享”(资产阶级土地纲领)
民族革命(前提)
政治革命
(核心)
社会革命
(补充和发展)
三民主义与同盟会十六字纲领关系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阐述和概括,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另一种表达方式,二者并无实质上的区别。三民主义成为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中国同盟会 时间
地点
构成
政治纲领
性质
兴中会 时间 1894年11月
地点 (美国)檀香山
口号
宗旨
性质
振兴中华
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905年8月
(日本)东京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比较
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有统一的革命纲领、统一的组织领导、公认的领袖,是由众多团体联合组建起来的。
阅读教材P49-50,完成下面表格
萍浏醴起义
安庆起义
广西起义
黄花岗起义
起义名称 时间 领导人
萍浏醴起义
1906年
刘道一、
蔡绍南
安庆起义
1907年
徐锡麟、秋瑾
镇南关起义
(广西起义)
1907年
孙中山、
黄兴
黄花岗起义
(广州起义)
1911年
孙中山、
黄兴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起义概况
阅读教材P49,完善萍浏醴起义概况
刘道一
(1884—1906)
蔡绍南
(1865—1910)
萍浏醴起义示意图
浏阳
萍乡
醴陵
湖南
江西
《挽刘道一》
塞上秋风悲战马,神州落日泣哀鸿。
几时痛饮黄龙酒,横揽江流一奠公。
——孙中山写给刘道一
3万人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义
1906
湘赣
交界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第一次武
装起义(人数最多);
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同盟会为革命流血牺牲第一人
2.萍浏醴起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阅读教材P49,简要介绍安庆起义概况
1907年夏
安庆
徐锡麟、秋瑾
失败
“鉴湖女侠”秋瑾
(1875—1907)
徐锡麟
(1873—1907)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结果: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秋瑾《对酒》
3.安庆起义
麟囚于枷,至市,剜[wān]其肉,剐[guǎ]其体肤,剖心斩首而死。
——《清史稿》
秋瑾(1875-1907),性豪侠,习文练武,性格刚烈、嫉恶如仇, 提倡男女平等,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提倡女学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
1907年,她与徐锡麟拟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32岁从容就义。
第一位女革命家
三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黄花岗起义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1911年4月
广州
黄兴等
失败
攻入两广总督衙门
与清军展开激烈巷战,苦战一昼夜
材料研读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黄花岗烈士事>略》
阅读材料,分析黄花岗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黄花岗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②起义推动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武昌起义的成功准备了条件。
4.广州起义(黄花岗起义)
阅读教材P49-50,简要介绍黄花岗起义概况
起义失败后,人们将收敛到的七十二具烈士遗骸,合葬于广州黄花岗,称作“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历史上也将这次起义称作“黄花岗起义”。
三、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时间:1905年
政治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指导思想:三民主义
机关报刊:《民报》
性质: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中国同盟会
成立兴中会
领导广州起义(失败)
中国同盟会
三民主义
内容: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意义: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
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均失败
新课小结
孙中山早年的革命活动
中国同盟会与三民主义
1.民国时期一副挽联写道“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挽联中的“先生”是指( )
A. 徐锡麟 B. 孙中山 C. 陈独秀 D. 李大钊
2.1894年6月,他萌发革命思想,以为满洲人不可能引领中国走向现代,中国的出路要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重建一个汉人的国家。因此“他”创建了第一个革命团体( )
A. 强学会 B. 光复会 C. 兴中会 D. 同盟会
3.下图为黄景南加入近代某组织时的誓词,该组织为( )
A. 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当堂训练
B C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