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件(24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9-09 22:2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人口迁徙,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
核心素养目标
1.通过设计大事年表、政权交替示意图等方式,梳理三国到西晋的历史发展脉络,认识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作用。(时空观念、唯物史观)
2.结合教材表述,了解西晋王朝统治下的危机;依据《材料研读》说明西晋时期的社会风气,进一步分析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学会依据史料分析西晋王朝短暂而亡的原因。(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通过识读《西晋北方各族内迁分布图》,了解东汉以来北方各族不断内迁的史实,认识到这一时期各族人民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加深了了解,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历史。(时空观念、家国情怀)
重点:西晋统一全国的影响;北方各族的内迁。
难点:北方各族内迁的影响。
导入新课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
禅曰:“此间乐,不思蜀。”
目 录
01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02
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03
北方各族的内迁
感悟人生
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背景:
阅读下列信息,分析三国中哪国最有可能统一?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2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数据来源《三国志》、《续汉书·郡国志》
①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日益衰落,魏国实力强大,最有可能实现统一的国家。
②曹魏中后期,司马家族逐渐控制魏国大权。
蜀汉,刘备、诸葛亮去世后,蜀汉人才非常缺乏,不断对曹魏用兵,大大消耗了国力,后主刘禅宠信宦官黄皓,蜀汉的政治上渐渐走下坡路。孙权去世后,后继者昏庸无能,264年暴君孙皓即吴国皇帝之位,吴国众叛亲离。
材料1:在分裂再现之时,中国人并不自安于分裂,分争各方总是力求寻得恢复统一的路径,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思想感情、文化交流、经济联系、政治交往,也自然而然地孕育再统一的条件,使统一成为全社会不可抗拒的潮流。
—田余庆《秦汉魏晋史探微》




司马懿(179-251)字仲达。世称号冢虎、管兵伐,有卧龙凤雏幼麒冢虎一说.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奠基人。曹魏大都督,权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以其功著,封宣王。其孙司马炎称帝。
司马师,三国时期曹魏权臣,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与父亲司马懿策划高平陵政变诛杀权臣曹爽。在司马懿死后接管其军政势力,独揽朝廷大权。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改立曹髦为帝。次年,亲自率兵平定毌丘俭、文钦之乱。回师途中病死
司马昭,司马师死后,其弟司马昭专权,小皇帝曹髦不甘心做傀儡,对手下说: “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随后他带领侍卫出宫,不料消息走漏,司马昭派军队进行拦截,杀死曹髦。
2. 过程:
魏灭蜀
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结束了三国分裂的局面
263
266
280
316
西晋灭亡
316年被内迁的匈奴人灭亡。统一局面仅持续30多年。
西晋建立
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王濬(jun) 伐吴
西晋灭吴前夕,王溶受命在长江上游建造战船,作战前准备。造船废弃的木块顺长江漂到吴地,地方官员已经看出晋必然要攻打吴国,但孙吴统治者却无动于衷。王溶所造大船,可载2000多人。船造好后,西晋发动了灭吴战役、六路大军水陆齐发。王溶乘坐大船,率领大军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冲破了孙吴在江中设立的重重障碍,兵临建业城下。随后,孙吴灭亡,西晋完成统一。
中国实现历史上的第二次大统一
3.意义:
阅读下面历史地图及史料,思考西晋的统一的历史意义?
材料1:《晋书·食货志》说:“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西晋统一全国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州牧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社会安定,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作出巨大贡献。




280年西晋完成全国统一,晋武帝司马炎改年号为“太康”。这一时期,他革新政治,厉行节俭,推行法治,发展农业生产,全国户籍数量从240万户增至371万户,使中国人口恢复至3500万人。经济社会呈现繁荣景象,史称"太康之治"。
太康之治
感悟人生
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
1.背景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思考:西晋的统治面临哪些挑战?
材料2:西晋建立过程中得到了世家大族的支持。作为回报,朝廷格外照顾他们的利益,允许他们占有大量土地,还给予很高的官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没有治理国家的才干,只知道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材料3:晋武帝晚年生活奢侈腐化,公开卖官,宫中姬妾近万人,上行下效,各级官吏不理政事,朝政日渐腐败。——《西晋故事新编》
材料4: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
——《世说新语·汰侈》
材料5:“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西晋]鲁褒《钱神论》
①统治阶级腐朽无能,奢侈腐化之风盛行,社会风气败坏;
石崇曾与贵戚晋武帝的舅父王恺以奢靡相比。王恺饭后用糖水洗锅,石崇便用蜡烛当柴烧;王恺做了四十里的紫丝布步障,石崇便做五十里的锦步障;石崇用赤石脂涂墙壁,王恺便用花椒。晋武帝暗中帮助王恺,赐了他一株珊瑚树,高二尺许,枝柯扶疏,世所罕比。王恺用这株珊瑚树向石崇炫耀,不料石崇挥起铁如意将珊瑚树打得粉碎,王恺心疼不已,以为石崇嫉妒自己的宝物,石崇一笑置之:“别心疼了,我还给你。”说着便命左右取来六七株珊瑚树,这些珊瑚树高度皆有三四尺,条干绝俗,光耀如日,比王恺那株强多了,王恺怃然自失。




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魏国削弱所封诸王的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手握重兵,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材料6:(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资治通鉴》
材料7:西晋建国初期,晋武帝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二十七个同姓王,以郡建国。之后不断扩大宗室诸王的权力。诸王可自行选用国中文武官员,收取封国的租税。受封者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京畿、保护君主、交纳贡赋等义务。由于诸王在封地内拥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从而形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
②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诸王势力日益强大;
司马睿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北方大族琅琊(今山东省临沂市)的王氏家族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主内,位高权重,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纵横捭阖,政令己出。王敦主外,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后来又坐镇荆州,控制建康。 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但司马睿对王导始终十分尊敬,称王导为“仲父”。历元、明、成三朝,王导的地位一直十分崇高。成帝给王导的手诏总是用“惶恐言”“顿首言”“敬白”之类的语言,他还亲自驾临王导的府邸,礼敬王导的妻子。正月初一王导上朝时,成帝都要起立相迎。
材料8:“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晋书·惠帝纪》
材料9:帝尝在华林园,闻虾蟆声,谓左右曰:“此鸣者为官乎,私乎。”或对曰:“在官地为官,在私地为私。”——《晋书·惠帝纪》
专擅朝政:290年,司马炎病死后,太子司马衷继位即晋惠帝,贾南风为皇后("贾家种妒而少子,丑而短黑")。因贾南风不满朝政被外戚(司马衷母系)杨氏把持,她挑起了一场宫廷内部争权夺势的残杀。
逼害储君:晋惠帝无力亲政,贾南风得以专权。300年,她设局迫害太子并废黜,后以毒杀之。
倒台殒命:赵王以谋害太子之罪将其毒杀(时年45岁)。
③晋惠帝昏庸无能,贾南风专权。
2.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是西晋时期统治阶层为争夺中央政权,历时16年(291年-306年)之久的内乱。
东海王司马越最终胜出,立司马炽为晋怀帝
汝南王亮、楚王玮、赵王伦、齐王冏、长沙王乂、成都王颖、河间王颙
3.影响
材料10:五胡乱华、西晋灭亡,历史走向发生剧烈改变……不论是“八王之乱”,还是“五胡乱华”,这段时间的战乱主要集中于北方,而西晋宗室司马睿于南方建立的东晋却相对较为平稳,因而大量北方士民为躲避战乱,纷纷渡江南下,“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史称“永嘉南渡”。
材料11:《晋书·后妃传》记载:“帝既备兹冠礼,而四海未一,五胡叛逆,豺狼当路,费役日兴,百姓困苦。”“自兵兴六十余日,战斗死者近十万人。”
材料12:是时(建国初),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至于永嘉,丧乱弥甚。人多相食,饥疲总至,百官流亡者十八九。——《晋书·食货志》
材料13:魏晋以来积蓄,扫地无遗。——《资治通鉴》
①对给北方社会造成巨大灾难。
②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③严重削弱了西晋的国力,成为西晋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4.西晋灭亡
八王之乱进入尾声之际,李雄在成都称王,建立成汉;同一年,刘渊在山西称王,国号汉。
这是统一王朝分裂的开始,也表明经过八王之乱的内耗,西晋统治者已无力制止分裂。
材料14: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於骨髓。——《徙戎论》
材料15:匈奴左贤王刘宣等私议:“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晋书·刘元海载记》
西晋统治腐朽,对内迁少数民族实行暴政,激起内迁各族的反抗。316年,内迁匈奴人攻陷西晋都城,西晋灭亡。
西晋(266—316)速亡原因:
西晋的统治阶级政治昏庸腐朽。
西晋统治腐朽,对内迁少数民族实行暴政。
八王之乱,西晋从此衰落。
启示:统治阶级要勤政爱民,政治清明;实行正确民族政策,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战乱中,大量士族从华北南下江南一带。在他们的扶持下,317年,西晋皇族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南京)。
南迁的中原百姓主要迁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包括荆州汉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等地。
衣冠南渡
晋元帝司马睿(276年-323年1月3日 ),字景文,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省温县)人。中国东晋开国皇帝,晋宣帝司马懿曾孙,琅邪恭王司马觐之子。 司马睿十五岁袭封琅邪王,在八王之乱后期依附于东海王司马越,任平东将军、监徐州诸军事,留守下邳。永嘉之乱爆发后,他采纳王导之谋,求取南下发展之机,在王导、王敦兄弟的辅佐下,优礼南北士族,消灭反抗势力,安置流亡,终得在江南立足。晋愍帝被汉赵军俘获后,司马睿自称晋王。太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得知晋愍帝死讯,遂即皇帝位,据有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珠江流域地区,建都建邺,史称东晋。在东晋建立的过程中,以王导、王敦为首的琅邪王氏家族贡献最大,出现“主弱臣强”的局面。司马睿被迫在政治上服从王导,军事上依靠王敦,时人称为“王与马,共天下”




感悟人生
三、北方各族的内迁
1. 生活方式
材料16: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牧马图》
思考:结合砖画、材料,说说北方各族过着怎样的生活?
他们大部分在水草丰茂的草原上放养马、牛、羊等牲畜,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崇尚武力,文化落后。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各族受中原经济文化的吸引,不断内迁。
2.民族及迁入地区
读地图,观察鲜卑、匈奴、羯、羌、氐分布及迁入区域。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向内地迁徙,其中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内迁。
③鲜卑族迁到辽宁,以及陕西及河套地区。
①西北的羌族和氐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②蒙古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
西晋时,关中人口有100多万,其中内迁各族占据一半。迁到汾河流域的匈奴人多达数万户,比西北部各族人口还多。
3.内迁原因
材料17: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内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边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
——《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的研究》
材料18: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后汉书·南匈奴传》
材料19:材料:匈奴右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③气候变冷,面临生存危机。
①统治者补充兵源,发展生产,强制内迁。
②少数民族遭受了天灾。
4.内迁影响
思考:结合材料,说一说北方游牧民族内迁有何影响?
材料20:西晋时,洛阳贵族官僚,争用胡床、方凳等西北各族的家具。
材料21:(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
材料22:撞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治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喜欢穿青绛色的衣服。内迁各族领袖大都仰慕中原文化,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
材料23: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徙戎论》
材料24:俄而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晋书· 王导传》
材料25:子丧乱以来六十余年,苍生殄灭,百步遗一,河洛丘虚,函夏萧条......
消极:带来了战争与灾难
北人南迁,促进了江南的开发;少数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有利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




帐居画像砖
甘肃省高台县骆驼城苦水口1号墓出土
画面主体为穹隆形朱红色垂帷,帷内墓主人着巾帻、皂袍坐于榻上,榻前一着红衣及地长裙侍者正双手托盘为主人奉物。主人抖袖张举双手,神态怡然,侍者唯喏趋前,举止谨慎,由此可看出当时的等级制度。
画面中“毡帐房”与“胡榻”均属“舶来品”,(“舶来品”原指通过航船从国外进口来的物品。)这些砖画反映出当年的西域对中原文化影响深远,也再现了交融的热烈场景。
随着内迁人口的增多,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建立的15个政权加上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课堂总结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八王之乱与
西晋灭亡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各民族共同书写中华民族伟大历史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内迁时间:东汉、魏、晋时期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北方各族
的内迁
晋惠帝在位期间,发生八王之乱,西晋衰落
316年,西晋在八王之乱和各族的进攻双重打击下灭亡
作用:促进民族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