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五册教材古诗文重点字词梳理课件(共5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高中五册教材古诗文重点字词梳理课件(共5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22:4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8张PPT)
课内文言文
重点字词梳理

必修上册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 颜真卿《劝学诗》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宋 刘过《书院》
《劝学》
1.学不可以已
2.木直中绳
3.虽有槁暴
4.金就砺则利
5.日参省乎己
6.声非加疾也
7.假舆马者
8.而致千里
9.非能水也
10.而绝江河
11.风雨兴焉
12.无以至千里
13.驽马十驾
14.用心一也
停止
符合、合乎
枯/晒
接近、靠近
省察

借助、利用
到达
游水
横渡
“于此”
没有用来…的办法
劣马

《师说》
1.所以传道受业
2.闻道也固先乎
3.吾师道也
4.庸知其年之先后
5.是故无贵无贱
6.其出人也远矣
7.今之众人
8.圣益圣
9.耻学于师
10.惑矣
11.或师焉
12.君子不齿
1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4.圣人无常师
15.弟子不必不如师
16.术业有专攻
17.皆通习之
18.不拘于时
19.余嘉其能行古道
20.作师说以贻之
用来…的
本来
学习
岂、哪
无论
超出
一般人
更加、越发
以…为耻
糊涂
有的
并列、排列

固定的
不一定
学习、研究
普遍
被动
赞许
赠送
《赤壁赋》
1.举酒属客
2.少焉
3.纵一苇之所如
4.冯虚御风
5.倚歌而和之
6.正襟危坐
7.何为其然也
8.山川相繆
9.方其破荆州
10.下江陵
11.而今安在哉
12.知不可乎骤得
13.逝者如斯
14.而卒莫消长也
15.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16.苟非吾之所有
1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18.相与枕藉乎舟中
劝人饮酒
一会儿

通“凭”,乘
循、依
端坐
为什么
缭,缠绕

攻占
宾前,在哪里
多次

最终、到底
表假设,如果
如果

互相
《登泰山记》
1.泰山之阳
2.其阴
3.以乾隆三十九年
4.自京师乘风雪
5.越长城之限
6.是月丁未
7.余始循以入
8.遂至其巅
9.崖限当道者
10.磴几不可登
11.及既上
12.苍山负雪
13.明烛天南
14.半山居雾若带然
15.稍见云中白若摴蒱
16.须臾成五采
17.或得日或否
18.其远古刻尽漫失
山南水北
山北水南

冒着
界限

顺着
于是,就
门槛
几乎
等到/已经


停留
逐渐
片刻/同“彩”有的
模糊或缺失
《梦游天姥吟留别》
1.烟涛微茫信难求
2.天姥连天向天横
3.势拔五岳掩赤城
4.对比欲倒东南倾
5.我欲因之梦吴越
6.渌水荡漾清猿啼
7.迷花倚石忽已暝
8.熊咆龙吟殷岩泉
9.云青青兮欲雨
10.虎鼓瑟兮鸾回车
11.恍惊起而长嗟
12.惟觉时之枕席
13.失向来之烟霞
14.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确实、实在
遮蔽
超出
偏斜、倒下
依据
清澈/凄清
昏暗
震动
黑色
回转
猛然惊醒的样子

原来
怎么/侍奉
《琵琶行》
1.左迁九江郡司马
2.使快弹数曲
3.予出官二年
4.因为长句
5.凡六百一十六言
6.命曰琵琶行
7.寻声暗问弹者谁
8.千呼万唤始出来
9.弦弦掩抑声声思
10.低眉信手续续弹
11.银瓶乍破水浆迸
12.秋月春风等闲度
13.暮去朝来颜色故
14.梦啼妆泪红阑干
15.如听仙乐耳暂明
16.却坐促弦弦转急
贬官、降职
畅快
京官外调
创作
共/字
命名、提名
悄悄

悲伤、哀愁
随手
突然
随随便便
容貌
纵横错乱
忽然,一下子
退

必修下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长歌行》)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1.不吾知也
2.子路率尔而对
3.摄乎大国之间
4.因之以饥馑
5.比及三年
6.且知方也
7.夫子哂之
8.如五六十
9.如其礼乐
10.以俟君子
11.舍瑟而作
12.三子者之撰
13.莫春者
14.咏而归
15.吾与点也
16.其言不让
了解
轻率急忙的样子
夹、迫近
接着
等到


或者
至于
等待
放下/起
才能
通“暮”
唱歌
赞成
谦让
《齐桓晋文之事(上)》
1.牛何之
2.舍之
3.若无罪而就死地
4.以羊易之
5.不识有诸
6.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7.诚有百姓者
8.王无异于百姓之…
9.彼恶(wū)知之
10.王若隐其无罪…
11.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12.是乃仁术也
13.王说,曰:“…
14.予忖度之
15.有复于王者曰
16.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17.则王许之乎
18.独何与
19.百姓之不见保
20.何以异

释放
走向
替换
“之乎”
吝惜,舍不得
的确
对…感到奇怪
怎么、哪里
痛惜,哀怜
应该

同“悦”,高兴
揣测
禀报
视力
认可
偏偏、却

区分
《齐桓晋文之事(下)》
1.语(yù)人曰
2.老吾老;幼吾幼
3.刑于寡妻
4.御于家邦
5.权,然后知轻重
6.度,然后知长短
7.抑王兴甲兵
8.便嬖不足使令于前
9.莅中国而抚四夷
10.犹缘木而求鱼也
11.殆有甚焉
12.盖亦反其本矣
13.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14.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15.吾惛
16.我虽不敏
17.放辟邪侈
18.从而刑之
19.是罔民也
20.制民之产
告诉
敬爱
典范,榜样
治理
称量
丈量
难道
受宠爱的人
统治

恐怕,可能
根本
同“途”,道路
憎恨
不明事理,糊涂
聪慧
不正
处罚
同“网”,陷害
规定
《齐桓晋文之事(下)》
1.俯不足以畜妻子
2.凶年不免于死亡
3.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4.奚暇治礼义哉
5.谨庠序之教
6.申之以孝悌之义
7.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养活
荒年,与“乐岁”相对
只是/足
空闲/讲求
用作动词,慎重办理
申诫、告诫
同“斑”/用头顶着物件
《庖丁解牛》
1.莫不中音
2.技盖至此乎
3.进乎技矣
4.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5.批大郤
6.导大窾
7.因其固然
8.良庖岁更刀
9.族庖月更刀
10.彼节者有间
11.新发于硎
12.如土委地
13.善刀而藏之
14.得养生焉
合乎
“盍”,怎样
超过
会合、接触

顺着、循着
依照


间隙
磨刀石
卸落
“缮”,修治、擦拭
养生之道
《烛之武退秦师》
1.且贰于楚也
2.晋军函陵
3.郑既知亡矣
4.越国以鄙远
5.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6.朝济而夕设版焉
7.又欲肆其西封
8.阙秦以利晋
9.秦伯说,与郑人盟
10.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1.因人之力而敝之
12.失其所与,不知
从属二主
驻扎
已经
把...当边境

渡河
疆界
侵损
高兴
如果没有
凭借/损害
结交
《鸿门宴(上)》
1.为击破沛公军
2.范增说项羽曰
3.素善留侯张良
4.具告以事
5.亡去不义
6.毋内诸侯
7.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8.君安与项伯有故
9.秦时与臣游
10.孰与君少长
11.吾得兄事之
12.张良出,要项伯
13.籍吏民,封府库
1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5.不如因善遇之
16.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17.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18.范增数目项王

劝说
一向/交好
详尽地
逃跑
接纳
比得上
交情
交往
与...相比
侍奉
邀请
登记
偏义复词
趁机/对待
使...跟随
料想
多次/使眼色
《鸿门宴(下)》
1.若属皆且为所虏
2.今日之事何如
3.拔剑切而啖之
4.臣死且不避
5.杀人如不能举
6.而听细说
7.沛公起如厕
8.何辞为
9.大王来何操
10.会其怒,不敢献
11.相去四十里
12.沛公则置车骑
13.道芷阳间行
14.度我至军中
15.张良入谢
16.沛公安在
将要
怎么样

尚且
尽,全
小(人)

何必...呢

恰逢
距离
放弃,丢下
从小路
估计
道歉
在哪里
《谏逐客书》
1.窃以为过矣
2.来丕豹于晋
3.举地千里
4.至今治强
5.拔三川之地
6.功施到今
7.杜私门
8.向使四君却客…
9.服太阿之剑
10.建翠凤之旗
11.说耳目者
12.击瓮叩缶弹筝搏髀
13.是以太山不让土壤
14.故能就其深
15.王者不却众庶
16.弃黔首以资敌国
17.却宾客以业诸侯
18.藉寇兵而赍盗粮
19.可宝者多
20.损民以益仇
私下,谦辞
招致、招揽
攻克,占领
社会安定
攻取
延续
堵塞、封闭
假使
佩带
树立
“悦”,使愉悦
拍打、击打/大腿
因此/拒绝
成就
推辞,拒绝
资助,供给
使成就霸业
借/送给、付与
意动
增加,充实
《与妻书》
1.意映卿卿如晤
2.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3.吾充吾爱汝之心
4.敢先汝而死
5.虽不谓吾言为是
6.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7.及与汝相对
8.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
9.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10.抑汝能之乎
11.徒使两地眼成穿
12.汝其善抚之
13.使之肖我
14.或又是男
15.吾灵尚依依旁汝也
16.以吾所志语汝
17.汝幸而偶我
18.家中诸母皆通文
会面
完成
扩充
在…前面
对,正确
最终
等到
的确
只是
还是
白白地
好好地

如果
靠近
告诉
婚配,嫁给
通晓
《促织》
1.宫中尚促织之戏
2.此物故非西产
3.因责常供
4.居为奇货
5.假此科敛丁口
6.辄倾数家之产
7.操童子业
8.会征促织
9.冀有万一之得
10.成然之
11.于败堵丛草处
12.探石发穴
13.靡计不施
14.迄无济
15.成妻具资诣问
16.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17.无毫发爽
18.类兰若
崇尚,喜好
原来,本来
要求,责令
囤积,储存
凭借,利用
总是
从事
恰巧,正好
希望
认为…对

打开

最终/成功
准备/到,前往
一会儿,片刻
差失

《促织》
1.与村东大佛阁逼似
2.循陵而走
3.冥搜未已
4.成益愕
5.遽扑之
6.审视,巨身修尾
7.虽连城拱璧不啻也
8.以塞官责
9.斯须就毙
10.而翁归
11.自与汝覆算耳
12.如被冰雪
13.不复聊赖
14.但蟋蟀笼虚
15.惊起觇视
16.一鸣辄跃去
17.审谛之
18.惴惴恐不当意
非常
顺着,沿着
深入
更加
立刻,马上
仔细
即使/比不上
充抵
一会儿
你(的)
审核
覆盖
依赖,指望

窥视,探看

仔细/细察
合乎
《促织》
1.径造庐访成
2.少年固强之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4.俄见小虫跃起
5.直龁敌领
6.虫翘然矜鸣
7.一鸡瞥来
8.旋见鸡伸颈摆扑
9.掇置笼中
10.虫尽靡
11.献诸抚军
12.细疏其能
13.益奇之
14.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15.抚军亦厚赉成
16.岂意其至此哉
17.天将以酬长厚者
18.信夫

坚持

不久,一会儿
咬/脖子
得意,骄傲
突然
不久
拾取
倒下
兼词,之于
分条陈述
更加觉得奇异
使
赠送,赏赐
意料,料想
报答
确实
《谏太宗十思疏》
1.必固其根本
2.臣虽下愚
3.承天景命
4.必竭诚以待下
5.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6.董之以严刑
7.振之以威怒
8.苟免而不怀仁
9.诚能见可欲
10.江海下百川
11.思三驱以为度
12.无因怒而滥刑
13.弘兹九德
14.简能而任之
15.智者尽其谋
16.亏无为之大道哉
使稳固/根
等级低

下属
路人
监督
“震”,震慑
苟且
如果
处于…之下
把(它)当作
“毋”,不要
使…光大/这
选拔
竭尽
毁坏
《答司马谏议书》
1.昨日蒙教
2.游处相好之日久
3.议事每不合
4.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5.故略上报
6.不复一一自辨
7.于反复不宜鲁莽
8.故今具道所以
9.冀君实或见恕也
10.尤在名实
11.天下之理得矣
12.君实所以见教者
13.以致天下怨谤也
14.某则以谓
15.修之于朝廷
16.举先王之政
17.辟邪说,难壬人
18.固前知其如此也
19.人习于苟且
20.不恤国事

同游共处,交往
常常
持/政治主张
回信
同“辩”,分辩
书信往来
详细地/原因
希望/“我”
特别
明白
用来/我
招致
认为
修订
推行
批驳/排斥
本来/事先
得过且过
忧虑,顾念
《答司马谏议书》
21.胥怨者民也
22.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
23.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
24.度义而后动
25.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26.责我以在位久
27.以膏泽斯民
28.当一切不事事
29.非某之所敢知
30.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因为/计划
考虑/适宜
认为正确
责备
施加恩惠
做(事)
领教
不胜/小,谦辞
《阿房宫赋》
1.直走咸阳
2.廊腰缦回
3.不知其几千万落
4.杳不知其所之也
5.尽态极妍
6.缦立远视
7.而望幸焉
8.剽掠其人
9.弃掷逦迤
10.取之尽锱铢
11.日益骄固
12.函谷举
13.族秦者秦也
14.使六国各爱其人
趋向
萦绕
座、所

美丽
久立
皇帝到某处
抢劫、掠夺
连续不断
重量单位,细微
顽固
拔、攻占
灭族
假设、如果
《六国论》
1.非兵不利
2.弊在赂秦
3.或曰
4.六国互丧
5.率赂秦耶
6.不赂者以赂者丧
7.诸侯之所大患
8.固不在战矣
9.思厥先祖父
10.暴霜露
11.暴秦之欲无厌
12.奉之弥繁
13.侵之愈急
14.理固宜然
15.终继五国迁灭
16.与嬴而不助五国
17.始速祸焉
18.李牧连却之
19.洎牧以谗诛
20.革灭殆尽之际
兵器
弊病
有人
相继

因为
担心
本来
他们的/祖辈父辈
同“曝”,冒着
同“餍”,满足
越,更
越,更
本来/应该
灭亡
亲附,结交
才/招致
使退却
等到/因为/被杀将要,近乎
《六国论》
21.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22.胜负之数
23.当与秦相较
24.或未易量
25.礼天下之奇才
26.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7.苟以天下之大
28.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假使
命运
同“倘”,如果
或许
礼待
治理/不要/被/胁迫
如果/凭借
旧例

选必上册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宋 陆九渊《读书》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唐 韩愈《劝学诗》
《论语》十二章
1.敏于事而慎于言
2.就有道而正焉
3.人而不仁
4.如礼何
5.君子喻于义
6.见贤思齐焉
7.质胜文则野
8.死而后已
9.知者不惑
10.克己复礼为仁
11.天下归仁焉
12.请问其目
13.回虽不敏
14.请事斯语矣
15.有一言而可以
16.迩之事父
勤勉
靠近/匡正
表假设,如果
把…怎么样
知晓,明白
与…看齐
华美、文采
停止
同“智”,智慧
约束、克制
称赞
条目、细则
聪明,机智
实践、从事

近/侍奉
《大学之道》
1.大学之道
2.明明德
3.安而后能虑
4.虑而后能得
5.先齐其家
6.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宗旨
使…彰明,弘扬
思虑精深
处事合宜
使…整齐、有序
一律/根本
《人皆有不忍之心》
1.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2.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3.所以谓人皆有…
4.今人乍见孺子…
5.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6.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7.非恶其声而然也
8.无辞让之心
9.仁之端也
10.自谓不能者
11.自贼者也
12.若火之始然
13.苟能充之
14.不足以事父母
狠心对待别人
于是,就
……原因
假如,如果/突然
恐惧/怜悯
博取/同乡
厌恶/这样
谦逊推让
发端
认为
伤害
同“燃”
如果
侍奉
《老子》四章
1.有车之用
2.凿户牖以为室
3.企者不立
4.自是者不彰
5.自伐者无功
6.故有道者不处也
7.强行者有志
8.不失其所
9.其安易持
10.其未兆易谋
11.其脆易泮
12.常于几成而败之
13.不贵难得之货
14.复众人之所过
功用
门窗
踮起脚跟
以…为是/彰显
夸耀
为,做
勉强而行/意志
地方、位置
安然,安稳/持守
显露迹象/谋划
同“判”,分离
接近
以…贵,看重
弥补、补救
《五石之瓠》
1.贻我大瓠之种
2.我树之成
3.以盛水浆
4.其坚不能自举也
5.剖之以为瓢
6.为其无用而掊之
7.夫子固拙于用大
8.以洴澼絖为事
9.不过数金
10.今一朝而鬻技百金
11.请与之
12.以说吴王
13.越有难
14.吴王使之将
15.能不龟手一也
16.或以封
赠送
种植

拿起来
把它作为
击破
实在
职业
超过
卖,出售

同“悦”,取悦
发难,越对吴用兵
统帅军队
同一,一样的
有的人/凭借
《兼爱》
1.以治天下为事
2.譬之如医之攻人
3.当察乱何自起
4.故亏父而自利
5.虽父之不慈
6.盗爱其室
7.贼爱其身
8.故贼人以利其身
9.大夫之相乱家
10.具此而已矣
11.犹有不孝者乎
12.恶施不孝
13.故不孝不慈亡
14.禁恶而劝爱

比/医治
通“尝”,尝试
使…亏损/受益即使

自己
劫夺财物
卿大夫的封地
完备
仍然
怎么施行
同“无”,没有
鼓励

选必中册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 数点梅花天地心。
——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
《屈原列传》
1.博闻强志
2.娴于辞令
3.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4.王甚任之
5.争宠而心害其能
6.屈平属草稿未定
7.屈平不与
8.平伐其功
9.屈平疾王听之不聪
10.犹离忧也
11.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12.信而见疑
13.盖自怨生也
14.《国风》好色而不淫
15.以刺世事
16.靡不毕见
17.其辞微
18.举类迩而见义远
19.不获世之滋垢
20.推此志也
私下,谦辞
招致、招揽
攻克,占领
社会安定
工区
延续
堵塞、封闭
假使
佩带
树立
“悦”,使愉悦
拍打、击打/大腿
因此/拒绝
成就
推辞,拒绝
资助,供给
使成就霸业
借/送给、付与
意动
增加,充实
《屈原列传》
1.奈何绝秦欢
2.怀王卒行
3.亡走赵
4.赵不内
5.复之秦
6.竟死于秦而归葬
7.楚人既咎子兰
8.屈平既嫉之
9.冀幸君之一悟
10.而欲反覆之
1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12.亡其六郡
13.短屈原于顷襄王
14.顷襄王怒而迁之
15.是以见放
16.唐勒、景差之徒者
17.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18.适长沙
19.及见贾生吊之
20.轻去就
私下,谦辞
招致、招揽
攻克,占领
社会安定
工区
延续
堵塞、封闭
假使
佩带
树立
“悦”,使愉悦
拍打、击打/大腿
因此/拒绝
成就
推辞,拒绝
资助,供给
使成就霸业
借/送给、付与
意动
增加,充实
《苏武传》
1.稍迁至栘中厩监
2.数通使相窥观
3.前后十余辈
4.汉亦留之以相当
5.武帝嘉其义
6.因厚赂单于
7.假吏常惠
8.斥候百余人
9.置币遗单于
10.方欲发使送武等
11.会缑王等谋反匈奴中
12.阴相与谋
13.素与副张胜相知
14.私候胜
15.幸蒙其赏赐
16.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
17.使卫律治其事
18.恐前语发
19.以状语武
20.此必及我
渐渐
屡次

抵押
赞许
赠送礼物
临时充任
侦察兵
财物

适逢
暗地里
一向
拜访
希望
动手
审理
揭露、暴露
情况
牵连到
《苏武传》
1.见犯乃死
2.重负国
3.虞常果引张胜
4.宜皆降之
5.召武受辞
6.驰召医
7.单于壮其节
8.朝夕遣人候问武
9.收系张胜
10.武益愈
11.单于使使晓武
12.会论虞常
13.当死
14.副有罪,当相坐
15.马畜弥山
16.空以身膏草野
17.君因我降
18.何以女为见
19.若知我不降明
20.白单于

更加
牵攀、招供
使投降
受审讯
骑马快跑
钦佩
问候
逮捕监禁
渐渐
通知
判罪
判处
连坐

白白地
通过
...干什么呢

禀告
《苏武传》
1.羝乳乃得归
2.给其衣食
3.武复穷厄
4.不敢求武
5.空自苦亡人之地
6.信义安所见乎
7.从至雍棫阳宫
8.扶辇下除
9.太夫人已不幸
10.加以老母系保宫
11.皆为陛下所成就
12.诚甘乐之
13.自分已死久矣
14.王必欲降武
15.具自陈道
16.如惠语以让单于
17.谢汉使曰
18.武等实在
19.前以降及物故
20.凡随武还者九人
生子
供给
失意,困窘
访求
同“无”
同“现”
跟随皇帝
殿阶
去世
关押
栽培,提拔
的确
料想,断定
如果实在
完全、详尽
责备
道歉
确实活着
死亡

《过秦论》
1.据崤函之固
2.固守以窥周室
3.务耕织
4.修守战之具
5.外连横而斗诸侯
6.因遗策
7.西举巴蜀
8.不爱珍器重宝
9.以致天下之士
10.相与为一
11.苏秦、杜赫之属
12.叩关而攻秦
13.开关延敌
14.逡巡不敢进
15.亡矢遗镞之费
16.制其弊
17.追亡逐北
18.因利乘便
19.振长策而御宇内
20.履至尊而制六合
险固的地势
牢固地
致力,从事
用具
使争斗
沿袭
攻取
吝惜
招纳
共同、一道
类(徒、伦、族)

请、迎
徘徊不进
丢失
弱点、毛病
逃跑/溃败
趁着
驾驭、统治
登帝位
《过秦论》
1.委命下吏
2.却匈奴七百余里
3.不敢弯弓而抱怨
4.以愚黔首
5.隳名城
6.销锋镝
7.因河为池
8.信臣精卒
9.金城千里
10.余威震于殊俗
11.才能不及中人
12.揭竿为旗
13.赢粮而景从
14.非及向时之士也
15.度长絜大
16.身死人手
交付
击退

百姓
毁坏
兵器
凭借
可靠的
坚固
不同
平常人

担负/影
先前
比较、衡量
意念被动
《伶官传序》
1.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2.与尔三矢
3.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4.以一少牢告庙
5.及凯旋而纳之
6.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7.函梁君臣之首
8.抑本其成败之迹
9.逸豫可以亡身
10.举天下之豪杰
11.祸患常积于忽微
12.智勇多困于所溺
13.岂独伶人也哉
14.伶人由此用事
推其根本

你的
祭告祖庙
等到
当/绳
用木匣子装
或者
安乐
所有的
微小的事
被动
只,只是
当权

选必下册
碧山学士焚银鱼,白马却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晴云满户团倾盖,秋水浮阶溜决渠。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
——唐 杜甫《柏学士茅屋》
《氓》
1.送子涉淇
2.匪我愆期
3.将子无怒
4.乘彼垝垣
5.体无咎言
6.以我贿迁
7.无与士耽
8.不可说也
9.自我徂尔
10.渐车帷裳
11.女也不爽
12.士贰其行
13.士也罔极
14.靡室劳矣
15.言既遂矣
16.躬自悼矣
渡过
拖延
愿,请
登上
灾祸
财物
沉溺
脱身

浸湿
过错
有二心

没有
顺心,满足
伤心
《离骚》
1.朕皇考曰伯庸
2.肇锡余以嘉名
3.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4.又重之以修能
5.夕揽洲之宿莽
6.日月忽其不淹兮
7.不抚壮而弃秽兮
8.何不改此度
9.来吾道夫先路
我/已故父亲
开始/赐/美
盛多
加/美
采摘
迅速/久留
趁着,把握
法度、准则
“导”,引导前驱
《离骚》
1.哀民生之多艰
2.謇朝谇而夕替
3.虽九死其犹未悔
4.固时俗之工巧兮
5.自前世而固然
6.忍尤而攘诟
7.延伫乎吾将反
8.及行迷之未远
9.驰椒丘且焉止息
10.苟余情其信芳
11.长余佩之陆离
12.芳菲菲其弥章
13.余独好修以为常
14.岂余心之可惩
为动
废弃,贬斥
即使
本来
这样
责骂/侮辱
久/返回
趁着
于彼,在那里
只要/确实
定后
更加

受创而改变
《孔雀东南飞》
1.徒留无所施
2.便可白公姥
3.及时相遣归
4.何意致不厚
5.何乃太区区
6.吾意久怀忿
7.卿但暂还家
8.谢家来贵门
9.昼夜勤作息
10.于今无会因
11.誓天不相负
12.感君区区怀
13.不图子自归
14.府吏见丁宁
徒然,白白地
告诉,禀告
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
招致
小,见识短浅

只管
辞别
偏义复词
机会
辜负
诚挚
预料,料想到
用在动词前面,称代自己
《孔雀东南飞》
1.自可断来信
2.始适还家门
3.幸可广问讯
4.寻遣丞请还
5.有此令郎君
6.处分适兄意
7.虽与府吏要
8.赍钱三百万
9.交广市鲑珍
10.适得府君书
11.君尔妾亦然
12.合葬华山傍
13.叶叶相交通
14.多谢后世人
使者
出嫁
希望
不久
美好
依照
相约
赠送

刚才
这样

交错
告诉
《蜀道难》
1.危乎高哉
2.尔来四万八千岁
3.上有六龙回日
4.扪参历井仰胁息
5.以手抚膺坐长叹
6.但见悲鸟号古木
7.连峰去天不盈尺
8.胡为乎来哉
9.所守或匪亲
10.侧身西望常咨嗟


回转

徒、空

距离/满、足
宾前,为什么
如果
叹息
《项脊轩志》
1.室仅方丈
2.又北向
3.室始洞然
4.亦遂增胜
5.三五之夜
6.先是
7.迨诸父异爨
8.客逾庖而宴
9.已为墙
10.先大母婢也
11.乳二世
12.先妣抚之甚厚
13.妪每谓余曰
14.而母立于兹
15.大母过余曰
16.久不见若影
17.竟日默默在此
18.大类女郎也
19.比去
20.殆有神护者
21.吾妻来归
22.吾妻归宁
23.其制稍异于前
24.亭亭如盖
一丈见方
朝着
明亮的样子

农历十五
从前
等到
越过
已而,然后
去世的
喂奶
对待
经常
通“尔”,你
探望,拜访

整日

等到
大概
女子出嫁
回家省亲
形式、规制

《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
2.少长咸集
3.列坐其次
4.所以游目骋怀
5.信可乐也
6.或因寄所托
7.虽趣舍万殊
8.及其所之既倦
9.向之所欣
10.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11.终期于尽
12.未尝不临文嗟悼
13.不能喻之于怀
1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旁边
用来
实在
随着
通“取”
等到/往,到
过去、以前
发生、引起
至、及
悲伤
明白
本来、当然
《归去来兮辞》
1.生生所资
2.脱然有怀
3.求之靡途
4.会有四方之事
5.见用于小吏
6.心惮远役
7.彭泽去家百里
8.饥冻虽切
9.尝从人事
10.犹望一稔
11.当敛裳宵逝
12.寻程氏妹丧于武昌
13.恨晨光之熹微
14.载欣载奔
15.三径就荒
16.审容膝之易安
17.时矫首而遐观
18.景翳翳以将入
19.复驾言兮焉求
20.或命巾车
凭借
轻快
没有
恰逢

害怕
距离
急迫
曾经
(庄稼)成熟
离去
不久
遗憾
一边...一边
接近
明白、知道
举/远
日光
宾前,追求什么
有时
《归去来兮辞》
1.善万物之得时
2.感吾生之行休
3.胡为乎惶惶欲何之
4.帝乡不可期
5.或植杖而耘籽
6.聊乘化以归尽
7.乐夫天命复奚疑
喜好、羡慕
将要
宾前,为什么/去哪里
期望、期求
立、扶着/除草/培苗
姑且
宾前,疑虑什么
《种树郭橐驼传》
1.不知始何名
2.有类橐驼者
3.名我固当
4.驼业种树
5.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6.其置也若弃
7.苟有能反是者
8.故不我若也
9.移之官理
10.好烦其令
11.字而幼孩
12.遂而鸡豚
13.辍飧饔以劳吏者
14.且不得暇
15.故病且怠
16.传其事以为官戒
当初,原来

本来、确实
以...为业


假使
宾前,不如我
治、统治
繁多
养育/你们的

停止
空闲
穷困
记/鉴戒
《石钟山记》
1.下临深潭
2.微风鼓浪
3.声如洪钟
4.虽大风浪不能鸣
5.李渤始访其遗踪
6.扣而聆之
7.余韵徐歇
8.舟行适临汝
9.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10.余固笑而不信也
11.至莫夜月明
12.大石侧立千尺
13.与向之噌吰者相应
14.汝识之乎
15.殆与余同
16.而言之不详
13.此世所以不传也
14.陋者乃以斧斤…
靠近
振动、吹起

即使/使动
才/旧址,陈迹
敲打
慢慢地
往,到
能够
仍旧,还是
同“暮”,晚上
倾斜
之前
知道
大概
记载
……的原因
竟然



回廊一寸相思地,
落月成孤倚。
背灯和月就花阴,
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