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压缩语段 课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压缩语段 课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09 23:37: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压缩语段
“压缩语段”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材料中相关的信息进行筛选、提取,最后归纳概括为符合命题要求的语言表达形式。压缩语段主要是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压缩及表述的能力。
压缩语段,关键是提炼语段的信息要点,删去次要信息。记叙性语段,信息要点是叙述的事件、主体、经过(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说明性语段,信息要点是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有时还包括说明目的;议论性语段,信息要点是论述的话题、见解和主张,用来论证的材料及理由,最后得出的结论等。
2024年高考题,压缩语段(概括段意)与表达简明融合在一起考查。
突破点三 下定义
突破点二 新闻类压缩
突破点一 段意概括
压缩语段
三大题型
题型一
段意概括
语段类型 内容要点 压缩方法
记叙性 语段 叙述的时间、地点、主体、事
件(起因+经过+结果) 舍偏取正法:舍去枝叶信息,提取
主干信息(叙述要素)
说明性 语段 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说明目的 分层合并法:划分层次,提取要点,
组合要点
议论性 语段 论述的话题、见解和主张,用来
论证的材料及理由,最后得出的
结论,等等 关键语句突破法:寻找中心句,或
起概括作用的关键句
语段压缩“两步骤”
第一步,明确语段类型,提取信息要点。
第二步,根据题干要求,切分或整合内容要点。题干要求按指定句式进行压缩,就要根据句式的特点,对上一步的内容要点进行切分、重组,如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就要将内容要点按照原因和结果进行切分、重组,然后用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连接。题干要求按指定开头进行压缩,就要围绕这一开头对内容要点进行转换、重组、整合。
题型二
新闻类压缩
常见的新闻类压缩语段题有: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拟写新闻标题、拟写导语、拟写一句话新闻等。
新闻类语段是侧重记叙性语段。新闻的六要素包括“五个W”“一个H”: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在新闻压缩语段中,一般围绕六要素概括。
新闻的结构,指的是新闻中材料的安排方式。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新闻的“眼睛”,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①标题
新闻的核心内容,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
②导语
新闻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
③主体
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④背景
一般指新闻结尾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
⑤结语
浙江科普节学术节金秋举行
本报杭州9月3日讯(记者 肖国强) 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中国浙江学术节将分别于9月下旬和10月举行。届时,将有海内外著名科学家、万名科技人员和百万群众参与数百项活动。这是记者今天上午从省政府新闻办获得的消息。
省科协创办“两节”,是在新世纪发展科协事业,推进科普工作和科技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探索,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协和我省科技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科普节将于9月20日至28日举行,主题是“科普、文明、小康”。科普节面向大众、全省联动,开展十万农民进修农业新技术、百场万人科技报告会等500余项科普活动。
学术节将于10月9日至16日举行,以“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学术节上,将举办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及海峡两岸交流的学术会议和全省性系列学术研讨活动。
据悉,中国浙江科普节、中国浙江学术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
标题
结尾
主体
导语
压缩新闻主体
新闻的主体部分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经过、结果)、原因等要素。
在事件的顺叙中,有时还插入有关的背景材料和其他相关内容。
压缩主体时应删除的辅助性信息:
1.补充说明性内容(与此同时,另外)
2.解释说明性内容
3.举例说明的内容
4.插入的背景材料
5.数字删掉,但数字反映的规律总结出来
6.比较的客体
7.比喻性、描述性词语
压缩主体:人物+事件 (经过、结果等)+时间+地点+原因
拟写“一句话新闻”
拟写一句话新闻
一句话新闻,也称为标题新闻,用一句话,采用新闻标题的语言表达形式,将新闻事件中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表达出来的新闻。它要求比导语精练,比标题具体丰富。
要把握语段语意,从中筛选出关键信息(读者最关心、最有新闻价值的内容),然后用简明的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对象、事件、时间、原因为首选因素,倘是动态新闻,以时间为主选,倘涉及未来事情,其原因的价值大一些。一般以单句为主。
一句话新闻(标题新闻)陈述句式要素:
时间+地点+原因(目的)+主体(对象)+具体事件(过程、结果)。
提要法(提取新闻的主要要素加以整合):
第一步,提取新闻的主体对象及事件构成主谓句,按照“谁发生了何事”写出基本结构。注意:“谁”不要狭隘地理解为“人”,地区、事物、行为方式等都可以作为主体。①时间、地点(必要的、体现新闻价值的)。②主体事件目前的状态、结果、趋势,即人们最关心的新闻点。
第二步:突出独特性、新颖性。在找出基本的新闻要素的前提下,着重突出新闻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如:“首次”“世界最大”“排名第一”等,以及具有新闻价值的时间、地点。
第三步,整合要素,准确写出“一句话”。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
阅读下面一则消息,将其概括成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字。
据京华时报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泰国期间,中泰两国签署了《关于深化铁路合作的谅解备忘录》。跨国铁路激发“泛亚铁路网”联想,高铁所代表的“中国速度”,将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注入新动力。铁路专家、同济大学教授孙章介绍,中国高铁在国内大发展的同时,也积极谋划“走出去”。目前中国已经与包括美国、巴西、白俄罗斯在内的多个国家建立高铁合作关系。他认为,中国高铁能在短短几年间驶出国门,主要有三大优势。首先是性价比,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国外建设高铁每公里成本为0.5亿美元,而中国只有0.33亿美元;其次是技术;最后是安全性。
第一步:找出新闻的陈述对象“谁”——中国高铁
第二步:从“干什么”角度概括事件主体——走出国门
第三步:明确这则消息后半部分的主要内容——介绍了中国高铁走出国门的三大优势
第四步:用一句话概括,注意字数限制
【答案示例】三大优势助中国高铁走出国门 
天宫二号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将以下段落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15个字)
据最新消息,15日晚成功发射的天宫二号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精确控制下,于16日成功实施了两次轨道控制,顺利进入在轨测试轨道。
据悉,和之前的天宫一号相比,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的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和飞船返回,开展轨道高度与未来空间站的轨道高度基本相同,不过飞行任务的轨道控制策略与测控模式更加接近未来空间站要求。
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总体室主任陈险峰说:“天宫二号目前状态良好,各分系统工作正常。”
天宫二号进入在轨测试轨道后,地面人员将对平台上各分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稳定性进行测试,还将利用搭载的有效载荷开展一系列空间科学试验活动。
拟写新闻标题
1.概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一行标题(即主标题)的概写。
2.一般说来标题较一句话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对象)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3.好的标题还要醒目,引人注意。往往用词别具一格、结构工整,善于使用比喻、借代、双关、对偶、引用等修辞方法等;
4.标题往往使用主谓句或对偶句的形式来表达,句中一般不能停顿。
一般形式为:谁(什么)+怎么了,或什么人(什么事)做了什么(结果怎样)
一般采用的句式:
①对称式 如:台湾问题油发酵 蓝营担忧影响选情
②动宾式 如:构建北京至莫斯科高速走廊
③单句式 如:北京公交地铁票这回真的要涨价
④偏正式 如:17岁女学生的诺奖之路
 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至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一带一路”推动文明互通
请为下面的消息拟一条导语。(不超过45个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国新的大学入学考试制度规定,从2001年起,大学入学考试不再计算总分,而是把科目考试的成绩按一定比例转换为9个等级,如1为7%,3为12%等等。各大学将根据各科目考试等级、学生手册、面试成绩、专长等情况招收学生。
教育部高等教育局局长金英植说,这次改革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不要只注意在高考中多得几分,而是把精力更多地用在培养自己的专长和特别技能方面。
韩国教育部(对象)公布新的大学入学制考试制度(事件),以引导学生更努力地发挥自己的专长(目的)。
题型三
下定义
下定义是一种特殊的压缩语段考题。它要求以定义的格式对语段中的某个概念,进行概括表达。回答语段压缩(下定义)题主要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牢记一个公式
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种差”是指同一属概念下的种概念所独有的属性,即和其他种概念的本质差别(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邻近属概念”是指被定义者的最小的属概念,即比被定义概念大一级的属概念。多采用判断单句的形式。其格式多为“××(种概念)是××(种差)的××(属概念)”,如:无理数(一种概念)是(判断词)无限而不循环(本质特征)的小数(属概念)。
(2)走好三个步骤
第一步:提取“邻近属概念”。下定义时,首先在所提供的材料中找一个邻近属概念。邻近属概念的出现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隐含在所给材料中,需要考生自己找出来;二是材料所给信息中没有现成的属概念,需要考生根据材料的内容自己确定属概念。
第二步:寻找种差。就是寻找那些属于邻近属概念的信息点。要注意有些种差是由多个属性组成的复杂属性,在提取相关信息时这些属性一个也不能少,否则会造成定义不严密。
第三步:整合成单句。就是将被定义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用“是”“叫”等一类连接词联结起来,使之符合“被定义概念(种概念)=种差+(邻近)属概念”的公式。
(2022·浙江高考)阅读下面的图文,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赣南脐橙、柞水木耳、五常大米……这些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如今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就是地理名称加上商品名称,强调的是产品的原产地。”法律工作者告诉记者,“地理标志是促进区域特色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地理标志注册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后,只要满足特定的条件,谁都可以申请使用。有学者指出:“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极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标识。”我国地方名优特产数不胜数,地理标志打响了特色产品的品牌。很多地理标志产品获得消费者认可,成为市场的“通行证”,展现了良好的竞争力。蓬勃发展的地理标志产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发展。
根据文中信息,给“地理标志”下定义。不超过20个字。
【答案】地理标志是(地理标志是)由地理名和商品名组成的知识产权标识。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这是下定义题。下定义的基本公式是“被定义概念(种概念)=被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种差)+邻近属概念”。本题中,依据“在我国,地理标志是与‘三农’联系极为密切的知识产权标识”可知,属概念是“知识产权标识”。依据“地理标志,就是地理名称加上商品名称”可知其本质特点。所以可得出结论:地理标志是由地理名和商品名组成的知识产权标识。
提取下列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为“二十四史”下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①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是二十四史的编撰目的。
②封建统治者称二十四史为“正史”。
③纪传体是二十四史采用的体例。
④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二十四史所作的记录是比较系统的。
第一步 确定主干
第二步 筛选信息
第三步 合理排列
第四步 检验梳理
二十四史是……正史
①编撰②目的 ③体例 ④内容
二十四史是以为封建统治阶级提供历史借鉴为目的编撰的对中国四千多年来的历史作了比较系统的记录的纪传体正史。
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创造”下定义,不超过30个字。
作为人的一种活动,创造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创造一定要获得成果。形形色色的创造成果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精神性的,即新的认识;另一类是物质性的,即新的事物。这些创造成果不管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都必须具备“首次获得”这个必要条件。
第一步:找到“创造”的邻近属概念
根据语段的第一句,可知“创造”的邻近属概念是“活动”。
第二步:找到被下定义概念的本质特点,也就是“种差”
筛选文段中的能表现“创造”特点的重要信息,如“首次获得”“两种类型”“包括思维活动和行为活动”等,把其作为种差。
第三步:组织语言,整合成单句
组合信息时注意字数要达“标”,要点的组合一定要符合下定义的规范,即形成“创造是……活动”的格式。
答案:创造是(人)(首次获得)(精神或物质成果的)(思维和行为)活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