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九上历史阶段测试】
第三、四单元素养评价
[测试范围:第三、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米兰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基督教 ( )
A.是被压迫者的宗教 B.成为世界性宗教
C.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 D.鄙视富人权贵,提倡自由平等
1.C [解析] 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有利于思想控制。《米兰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表明基督教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故选C。
2.观察右面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相同
B.一个人不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封君和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体现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一种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一个人可以既是封君又是封臣,故B项错误;封君和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故C项错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体现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故D项正确。
3.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D.教皇听命于国王
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查理保护教皇利奥三世,利奥三世承认查理的合法地位,这表明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4.西欧封建庄园里有着明确的分工,农奴负责农业生产,工匠负责手工制作,管家负责庄园的日常管理。这种分工模式维持着庄园的正常运转。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 ( )
A.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B.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D
5.11世纪,洛克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依据习惯法确认佃户有义务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3天,但领主不能随意增加劳役量。从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 ( )
A.维护了领主特权 B.维护了公共秩序
C.坚持了司法公正 D.保护了佃户利益
5.B [解析] 由题干可知,西欧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维护了佃户的权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B项正确。A、D两项具有片面性,C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
6.中世纪时期,英王亨利二世在颁发的城市“特许状”中写道: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 )
A.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 B.王权利用市民进行扩张
C.英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战争不断
6.A
7.随着城市中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简单的读写知识已无法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教育的要求,他们渴望学习世俗文化,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可见大学兴起根源于 ( )
A.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B.市民爱慕虚荣的心理
C.世俗文化充满吸引力 D.教会和国王大力支持
7.A
8.“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由此看来,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8.B
9.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
A.古代亚非文明 B.希腊奴隶社会
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
9.C
10.《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反映法典的本质是 ( )
A.维护人人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
C.调解民事纠纷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10.D
11.下面是小明同学学习世界古代某一部法律文献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判断,他学习的是 ( )
时间:6世纪。 内容: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查士丁尼法典》 B.《新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理概要》
11.C
12.拜占庭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文学、思辨智慧,古罗马的政治哲学和法律制度,还吸收了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这强调了拜占庭文化 ( )
A.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 D.不断创新
12.C
13.“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13.A [解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文明”“被日本……吸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符合题意。
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为该资源包命名 ( )
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
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
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
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4.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和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体现的是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化改新;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和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阿拉伯文化,故①②③④体现的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封建时代的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和欧洲文明或非洲文明无关,排除A、B、C三项。
15.下图中①处应填 (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雅典人 D.拜占庭人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领主和附庸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以什么为纽带 图二所示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请说出其性质。(6分)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三 从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6分)
(4)请你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4分)
16.(1)关系:封君与封臣的关系。纽带:土地的封赐。性质: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城市里手工业、商业繁荣;一些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
(3)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4)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起;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封建庄园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17.(21分)大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在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运经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拜占庭帝国繁盛的因素。
(4分)
【强盛帝国的衰亡】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个世纪,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6分)
【动荡局面的结束】
材料三 此后的两年多,即从630年到632年6月,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穆罕默德自己虽然没有从事什么重大的社会活动,但他却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
——纵瑞华《关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是什么。穆罕默德作出了哪些努力才达成这一成就 (4分)
【文明交流的桥梁】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刘明翰主编《世界史·中世纪史》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4)从材料四、材料五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17.(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阿拉伯人的进攻;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等等。(至少答出三点)
(3)成就: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努力:创立并宣传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占领麦加。
(4)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事例: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5)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敢于创新。(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18.(1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世界史的封建社会”进行活动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史料划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东西方文明成就的代表,请你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填写序号,4分)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封君封臣制度 ③阿拉伯数字 ④《天方夜谭》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
18.(1)③④ ①②
任务二 【名片解读】
(2)根据三幅人物图片并结合所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内容包括他们主要的功绩以及前两位历史人物对基督教的发展。图中人物有何共同之处,并谈谈你的感悟。(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0分)
(2)示例:
励精图治的克洛维、查理大帝、查士丁尼一世
克洛维于481年建立法兰克王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实行“什一税”。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后来,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克洛维、查理大帝、查士丁尼三位君主都励精图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九上历史阶段测试】
第三、四单元素养评价
[测试范围:第三、四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米兰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这表明基督教 ( )
A.是被压迫者的宗教 B.成为世界性宗教
C.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 D.鄙视富人权贵,提倡自由平等
1.C [解析] 基督教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这有利于思想控制。《米兰敕令》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合法地位,表明基督教有利于统治者强化思想统治。故选C。
2.观察右面的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结合所学判断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 )
A.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相同
B.一个人不能既是封君又是封臣
C.封君和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D.体现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是一种契约关系,与西周的分封制本质不同,故A项错误;在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一个人可以既是封君又是封臣,故B项错误;封君和封臣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故C项错误;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体现了领主与附庸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领主给予附庸土地,附庸效忠领主,故D项正确。
3.799年,教皇利奥三世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送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
A.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B.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C.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D.教皇听命于国王
3.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查理保护教皇利奥三世,利奥三世承认查理的合法地位,这表明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4.西欧封建庄园里有着明确的分工,农奴负责农业生产,工匠负责手工制作,管家负责庄园的日常管理。这种分工模式维持着庄园的正常运转。由此可知,西欧封建庄园 ( )
A.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B.加剧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D.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4.D
5.11世纪,洛克庄园法庭由领主主持,依据习惯法确认佃户有义务每周在领主的自营地上劳动3天,但领主不能随意增加劳役量。从中可以看出庄园法庭 ( )
A.维护了领主特权 B.维护了公共秩序
C.坚持了司法公正 D.保护了佃户利益
5.B [解析] 由题干可知,西欧庄园法庭维护了领主的利益,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维护了佃户的权益,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B项正确。A、D两项具有片面性,C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三项。
6.中世纪时期,英王亨利二世在颁发的城市“特许状”中写道:如果战争爆发,履行军事义务的市民必须为我和我的继承人安排12个武装人员保卫我的城堡40天,并且所需花费由他们自己承担。这反映了 ( )
A.城市自治有助于强化王权 B.王权利用市民进行扩张
C.英国的封建制度已经解体 D.城市自治导致战争不断
6.A
7.随着城市中贸易和工商业的发展,简单的读写知识已无法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教育的要求,他们渴望学习世俗文化,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可见大学兴起根源于 ( )
A.城市发展的客观需求 B.市民爱慕虚荣的心理
C.世俗文化充满吸引力 D.教会和国王大力支持
7.A
8.“中古西欧城市是作为经济中心出现的,城市里的市民阶层不断发展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由此看来,中古西欧城市兴起的重要意义在于 ( )
A.城市自治得以普遍实现
B.为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C.彻底瓦解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D.基督教会和封建等级制度日趋完善
8.B
9.下面是某同学在学习历史时设计的思维导图,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 )
A.古代亚非文明 B.希腊奴隶社会
C.西欧封建社会 D.日本封建社会
9.C
10.《查士丁尼法典》要求“人人都应安分守法”,否则,要依法给予严厉制裁;法典还特别强调奴隶必须听从他的主人的安排,不许有任何反抗。材料反映法典的本质是 ( )
A.维护人人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
C.调解民事纠纷 D.维护统治阶级利益
10.D
11.下面是小明同学学习世界古代某一部法律文献时制作的知识卡片。请判断,他学习的是 ( )
时间:6世纪。 内容: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影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A.《查士丁尼法典》 B.《新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法理概要》
11.C
12.拜占庭文化在形成过程中,不仅继承了古希腊的语言文学、思辨智慧,古罗马的政治哲学和法律制度,还吸收了古代西亚和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这强调了拜占庭文化 ( )
A.一脉相承 B.独树一帜
C.兼收并蓄 D.不断创新
12.C
13.“中国经历上千年的分分合合,孕育出的古代灿烂文明,被日本通过一次革新,尽数吸收。”材料中的“革新”使日本 ( )
A.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 B.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C.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天皇的权力 D.促进了封建庄园制度形成
13.A [解析] 据题干关键信息“中国……文明”“被日本……吸收”,结合所学可知,大化改新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A项符合题意。
1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其历史公众号上推送了探究性学习资源包,请你为该资源包命名 ( )
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
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
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
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
A.古代欧洲文明
B.封建时代的欧洲
C.古代亚非文明
D.封建时代的亚洲
14.D [解析] 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图片集:《武士道的传承》和③视频:《孝德天皇的抉择》体现的是古代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和大化改新;②书籍:《先知的故事汇编》和④论文:《真假“阿拉伯数字”》体现的是阿拉伯文化,故①②③④体现的是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D项正确;题干的主旨是封建时代的日本和阿拉伯国家,和欧洲文明或非洲文明无关,排除A、B、C三项。
15.下图中①处应填 ( )
A.波斯人 B.阿拉伯人 C.雅典人 D.拜占庭人
15.B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20分)西欧封建社会时期,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盛行一时,教会神学对文化绝对控制,西欧城市和大学兴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图一中领主和附庸形成了怎样的关系 这种关系以什么为纽带 图二所示是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请说出其性质。(6分)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城市发展的特点。(4分)
材料三 从10世纪起,西欧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地区的经济与宗教中心。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一些追求知识的市民聚集到一起兴办教育,大学应运而生,而大学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发展,为近代大学提供了经验。
(3)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西欧大学兴起的原因。(6分)
(4)请你概括上述三则材料之间的联系。(4分)
16.(1)关系:封君与封臣的关系。纽带:土地的封赐。性质: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2)城市里手工业、商业繁荣;一些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权。
(3)许多西欧城市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教育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交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4)城市的兴起和发展,推动了大学的兴起;城市和大学的兴起对封建庄园制度起到瓦解作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
17.(21分)大国的兴起改变了周边许多民族的发展进程,在中世纪的历史上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统治时间最长的帝国】
材料一 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在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自欧亚大陆各地区运经君士坦丁堡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调味品、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阅读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繁盛的表现。结合材料,分析推动拜占庭帝国繁盛的因素。
(4分)
【强盛帝国的衰亡】
材料二 拜占庭帝国陶醉于已有的辉煌成就,在以后的时代里,它无视西欧城市出现后悄然兴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于学习和吸纳其他文明的优点和长处,而依然陶醉于过去荣誉的光辉之中。拜占庭人显然认为他们的职责仅在于保存祖先的遗产而不在于创新,这种封闭保守的心态,持续了若干个世纪,最终在到处布满贪婪目光的世界里可悲地充当了刀俎之上的一块肥肉,在1453年灭亡于奥斯曼帝国的扩张之中。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6分)
【动荡局面的结束】
材料三 此后的两年多,即从630年到632年6月,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穆罕默德自己虽然没有从事什么重大的社会活动,但他却轻而易举地取得了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
——纵瑞华《关于穆罕默德统一阿拉伯半岛的问题》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连他自己都没有预料到的更大成就”是什么。穆罕默德作出了哪些努力才达成这一成就 (4分)
【文明交流的桥梁】
材料四 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各国有用的东西,他们吸收了希腊、波斯、印度和中国的文化,并发扬光大。
——刘明翰主编《世界史·中世纪史》
材料五 乔治·萨顿说:“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
(4)从材料四、材料五中可以看出,阿拉伯人有什么特点 试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5)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国家发展的认识。(2分)
17.(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2)拜占庭帝国封闭保守;阿拉伯人的进攻;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奥斯曼人的不断进攻;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拜占庭帝国财政枯竭;等等。(至少答出三点)
(3)成就:阿拉伯半岛基本统一。努力:创立并宣传伊斯兰教、在麦地那建立穆斯林公社、占领麦加。
(4)特点:阿拉伯人善于学习先进民族的文化,并把它们发扬光大。事例: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
(5)要善于学习外来文化,敢于创新。(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亦可)
18.(14分)某历史兴趣小组对“世界史的封建社会”进行活动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 【史料划分】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东西方文明成就的代表,请你根据类别进行分类。(填写序号,4分)
①《查士丁尼法典》 ②封君封臣制度 ③阿拉伯数字 ④《天方夜谭》
东方文明: ;西方文明: 。
18.(1)③④ ①②
任务二 【名片解读】
(2)根据三幅人物图片并结合所学,自拟题目,撰写一篇120字左右的小短文。内容包括他们主要的功绩以及前两位历史人物对基督教的发展。图中人物有何共同之处,并谈谈你的感悟。(要求: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10分)
(2)示例:
励精图治的克洛维、查理大帝、查士丁尼一世
克洛维于481年建立法兰克王国。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在他的推动下,整个法兰克王国都信仰了基督教。克洛维保留了原来罗马大地主的土地,把原属罗马国有的土地和无主土地赐给教会和部下。克洛维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不断扩张。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800年前后,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继续实行鼓励基督教发展的政策,实行“什一税”。800年,教皇在罗马为查理举行了加冕礼,因此查理被称为“查理大帝”或“查理曼”,他统治时期的法兰克王国,史称“查理曼帝国”。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528年,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后来,委员会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查士丁尼还命人将自己执政时期的法令编辑为《新法典》。以上这4部法律文献统称为《罗马民法大全》。克洛维、查理大帝、查士丁尼三位君主都励精图治,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