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九上历史阶段测试】
第六、七单元素养评价
[测试范围:第六、七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近代欧洲在民主与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进展的是 (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宪法
1.B
2.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王权受到限制 B.君主制度废除
C.推崇“君权神授” D.实行联邦制度
2.A
3.国家法定纸币上的人物代表了这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下面美国法定纸币上的两位人物所代表的美国精神是 ( )
A.科学、平等、坚韧 B.独立、自由、民主
C.专制、神权、浪漫 D.谦逊、平和、理性
3.B [解析] 华盛顿和杰斐逊都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独立战争宣扬的精神是独立、自由、民主。故选B。
4.“在我看来,联邦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华盛顿的言论表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4.A
5.小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如下类型的资料,依据资料包,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
资料 项目主题:
视频 《“光荣革命”》《1776年》《大革命之夏》
文物 1651年的议会大印章、《马赛曲》的歌片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走向近代 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B
6.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被称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被称为“消极公民”。这说明该宪法( )
A.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B.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6.C
7.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唯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
A.积极推动了思想解放 B.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
C.彻底摧毁了君主专制 D.充分彰显了工人力量
7.C
8.右侧漫画反映了拿破仑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形象。以下史实与法国人对拿破仑的看法相关的是他 ( )
A.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B.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结束了混乱的法国大革命
8.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人们对拿破仑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伟人,有人认为他把法国拖入战争泥潭,给法国带来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扩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同时,也给法国带来了灾难。故选C。
9.【跨数学】有学者认为,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者有着最大公约数。材料中的“最大公约数”是指 ( )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B.争取“权利”,伸张“人权”
C.推翻封建统治,实行三权分立 D.实施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它代表了这些数的公共特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这些文件都争取“权利”,伸张“人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项正确。
10.“18世纪,英国兴起了农业革命。许多地主圈占土地,开垦荒滩,兴修水利,改良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这段史料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的 ( )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性质
10.A
11.早期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促成这种情况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蒸汽轮船
11.B
12.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这说明了 ( )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工厂是与手工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
D.19世纪开始出现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12.A
13.右面是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
A.①处的典型史实是法国大革命
B.解决②处问题的唯一方式是工业革命
C.反映③处的典型事例是巴黎公社运动
D.历史总是在重复过去的事
13.C
14.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思想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14.C [解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后来,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5月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据此可知正确选项为C。
15.“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新”的含义是 (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
15.B [解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方面多元利益冲突的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材料三 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如何协调“多元利益”。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宪法的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方法及采取该方法的“思想基础”。(4分)
(4)综上所述,从欧美国家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4分)
16.(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
(2)不同集团相互妥协、共享利益。分权制衡原则。
(3)革命或激进的方法。启蒙运动。
(4)民主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确立;思想解放运动可以推动民主政体的确立。
17.(24分)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13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在“理论上”和“写作上”的重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理论”的特点。(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理解。(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应该如何看待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4分)
17.(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封建天主教会的神权压制;古典文化的影响。
(2)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或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3)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写作上:《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特点: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写出一点即可)
(4)《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理论指导和动员作用;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渴求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表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认为找到了救国救民、民族复兴的真理。
(5)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思想解放。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领域 相关课程内容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大航海 时代 新航路开辟 海外殖民地 奴隶贸易 地球知识的更新 地图绘制 交通路线 文化传播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追求商业利润 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 风力
工业 革命 火车、轮船的 发明与使用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科技也是生产力 蒸汽机 传动装置 钢铁冶炼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依据材料并结合各学科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例,以历史学科方法为主,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至少两个学科),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18.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
阐释: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就已经传入欧洲,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欧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西欧国家“发现”了新大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火车、轮船等被发明出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历史学科
【2025秋九上历史阶段测试】
第六、七单元素养评价
[测试范围:第六、七单元 时间:4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来临。近代欧洲在民主与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这一进展的是 ( )
A.《独立宣言》 B.《权利法案》
C.《查士丁尼法典》 D.1787年宪法
1.B
2.英国国王原来有权以国家的名义借债。“光荣革命”后,由议会取代国王掌握了此项权力。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 )
A.王权受到限制 B.君主制度废除
C.推崇“君权神授” D.实行联邦制度
2.A
3.国家法定纸币上的人物代表了这个国家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内涵。下面美国法定纸币上的两位人物所代表的美国精神是 ( )
A.科学、平等、坚韧 B.独立、自由、民主
C.专制、神权、浪漫 D.谦逊、平和、理性
3.B [解析] 华盛顿和杰斐逊都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历史人物,杰斐逊是《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华盛顿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独立战争宣扬的精神是独立、自由、民主。故选B。
4.“在我看来,联邦只是个有名无实的空架子,而在其名下的议会亦是徒有其名……我们想要联合成一个国家,但我们又不愿给这个国家的管理者足够的权力去管理国家事务,岂不怪哉!”华盛顿的言论表明,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协调当时各种社会矛盾
C.确立三权分立的立法原则 D.确保国家摆脱殖民统治
4.A
5.小明同学在项目化学习中,收集了如下类型的资料,依据资料包,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
资料 项目主题:
视频 《“光荣革命”》《1776年》《大革命之夏》
文物 1651年的议会大印章、《马赛曲》的歌片
A.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B.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C.走向近代 D.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5.B
6.法国《人权宣言》宣告: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但是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每年缴纳直接税相当于3天工资以上者享有选举权,被称为“积极公民”;未达到者无选举权,被称为“消极公民”。这说明该宪法( )
A.抨击了封建专制制度的腐朽和没落
B.违反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原则
C.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权利平等的原则
D.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
6.C
7.实际上唯有法国革命才真正实现了对封建社会的革命性改造,因而唯有法国革命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革命”。据此可知,法国大革命 ( )
A.积极推动了思想解放 B.全面激化了社会矛盾
C.彻底摧毁了君主专制 D.充分彰显了工人力量
7.C
8.右侧漫画反映了拿破仑在人们心中的不同形象。以下史实与法国人对拿破仑的看法相关的是他 ( )
A.主持制定《拿破仑法典》 B.打败欧洲反法联盟的进攻
C.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 D.结束了混乱的法国大革命
8.C [解析] 依据图片信息可以看出,人们对拿破仑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伟人,有人认为他把法国拖入战争泥潭,给法国带来灾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后,多次发动对外战争,在扩大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的同时,也给法国带来了灾难。故选C。
9.【跨数学】有学者认为,英、美、法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三者有着最大公约数。材料中的“最大公约数”是指 ( )
A.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B.争取“权利”,伸张“人权”
C.推翻封建统治,实行三权分立 D.实施工业革命,提高生产力
9.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大公约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共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它代表了这些数的公共特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这些文件都争取“权利”,伸张“人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B项正确。
10.“18世纪,英国兴起了农业革命。许多地主圈占土地,开垦荒滩,兴修水利,改良农业和畜牧业,提高了生产效率,也迫使许多农民离开农村。”这段史料可用于研究工业革命的 ( )
A.背景 B.经过
C.意义 D.性质
10.A
11.早期工厂基本上都用水作动力,所以工厂一般都设在水流湍急的乡村而不是城市,促成这种情况改变的主要因素是 ( )
A.珍妮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 D.蒸汽轮船
11.B
12.工业生产中机器生产逐渐取代手工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为了更好地进行生产管理,提高效率,资本家开始建造厂房,安置机器,雇佣工人集中生产。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这说明了 ( )
A.生产力的进步推动了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
B.生产关系的调整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C.工厂是与手工生产相适应的生产组织形式
D.19世纪开始出现社会生产的资本主义化
12.A
13.右面是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后期,欧美主要国家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示意图。下列选项对图示解读正确的是 ( )
A.①处的典型史实是法国大革命
B.解决②处问题的唯一方式是工业革命
C.反映③处的典型事例是巴黎公社运动
D.历史总是在重复过去的事
13.C
14.某中学九年级(3)班同学准备进行一次专题探究,他们搜集到如下资料:《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画像、《国际歌》歌词以及巴黎公社等,由此可看出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 )
A.思想解放运动 B.杰出人物的作用
C.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D.民族解放运动
14.C [解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发展。1871年3月18日,巴黎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了资产阶级反动统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后来,巴黎公社遭到血腥镇压,5月28日,公社失败。巴黎公社失败后,为了纪念公社、鼓励无产阶级的斗志,欧仁·鲍狄埃创作了《国际歌》歌词,狄盖特为它谱曲,《国际歌》在全世界广泛传唱开来,成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据此可知正确选项为C。
15.“她像一声惊雷震撼着沉睡的大地,以磅礴的气势向世界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无产阶级将是未来世界的主人!”从此,工人运动开创了一个新纪元。这里“新”的含义是 ( )
A.推翻资产阶级的条件已经具备 B.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开始尝试夺取政权 D.开创了资本主义时代
15.B [解析]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共产主义代替的客观规律,指出了人类发展的方向。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故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8分)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妥协也是一种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民主制度能够在英国产生,有赖于英国传统习惯和中世纪分封制度中有丰富的妥协因素……最为关键的因素是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使得国王几乎从来都没有演变为东方式的完全不受限制的专制君主。
——摘编自王从圣《各国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径》
材料二 美国宪法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利益相互妥协”的产物……它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对美国社会在地域、群体等方面多元利益冲突的协调,办法是让不同的利益集团通过多方位、连续不断的“谈判”而达成妥协,使不同的群体均可从中实现利益分沾和共享。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宪法何以成为“活着的宪法”》
材料三 由于法国特有的理想化的思想基础和浪漫的文化特征,也由于法国的历史和现实传统,法国没有选择渐进的现代化方式,而是采用了非此即彼的极端手段,用激进的方法实施政治现代化,为此付出巨大的代价。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历程·西欧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民主制度”的名称及其开始形成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指出该民主制度产生的关键因素。(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宪法如何协调“多元利益”。为达到此目的,美国宪法的设计所依据的原则是什么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实现政治现代化的方法及采取该方法的“思想基础”。(4分)
(4)综上所述,从欧美国家民主政体确立的过程中,你能够得到哪些认识 (4分)
16.(1)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的颁布。英国的议会传统、教会的制约和习惯法的限制。
(2)不同集团相互妥协、共享利益。分权制衡原则。
(3)革命或激进的方法。启蒙运动。
(4)民主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情;法律可以保证民主政体的确立;思想解放运动可以推动民主政体的确立。
17.(24分)新时代催生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指导新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是14世纪中叶到17世纪初在欧洲发生的思想文化运动,是对中世纪世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当然,在新的历史语境中,它更突出了新兴资产阶级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超越精神。登上历史舞台的资产阶级迫切渴望一种能够表达他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新文化,以便同仍然占统治地位的神本主义意识形态相抗衡。而古典文化中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的优秀传统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学者张椿年指出:“文艺复兴的产生不能脱离中世纪在各个领域内所取得的成就,当然它并不是这些方面简单的数的增长,而是有了质的变化。”
——[英]丹尼斯·哈伊《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
材料二 我们不应夸大仁慈的专制君主贯彻启蒙运动的种种学说所取得的实效,因为直到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时,启蒙运动才大大地影响了欧洲的大众。但在1789年以前,在英国的13个殖民地已爆发了一场革命,这场革命提供了将新学说付诸行动的一个实验性的示范。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马克思并未将自己限制在理论上和写作上。在他的一生中,为组织和鼓励工人们,他将知识活动同各种尝试结合起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在建党的思想理论准备中,《共产党宣言》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1920年2月,陈望道为翻译《共产党宣言》,秘密回到浙江义乌自己家中。他在潜心翻译时,把粽子蘸着墨汁吃掉却浑然不觉,还说:“够甜,够甜的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这彰显了中国的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的渴求……
——《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兴起的历史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4分)
(3)材料三中马克思在“理论上”和“写作上”的重大贡献分别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理论”的特点。(6分)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理解。(6分)
(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你说说应该如何看待思想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关系。(4分)
17.(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封建天主教会的神权压制;古典文化的影响。
(2)启蒙运动促进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或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法国大革命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
(3)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写作上:《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特点: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写出一点即可)
(4)《共产党宣言》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思想理论准备;《共产党宣言》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起到理论指导和动员作用;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渴求马克思主义救国真理;表明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者认为找到了救国救民、民族复兴的真理。
(5)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社会变革为思想解放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思想解放。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课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围绕某一研究主题,将所学历史课程与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方法以及课题研究等结合起来,开展深入探究、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领域 相关课程内容
历史 地理 道德与法治 科学
大航海 时代 新航路开辟 海外殖民地 奴隶贸易 地球知识的更新 地图绘制 交通路线 文化传播 资本主义产生、发展 追求商业利润 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 风力
工业 革命 火车、轮船的 发明与使用 交通路线的丰富和扩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消耗 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科技也是生产力 蒸汽机 传动装置 钢铁冶炼
——摘编自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依据材料并结合各学科知识,从表中任选一例,以历史学科方法为主,融合相关学科知识(至少两个学科),自拟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价值观正确。)
18.观点: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历史的发展。
阐释:新航路开辟之前,中国的指南针技术就已经传入欧洲,这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技术条件。随着造船技术与航海技术的发展,西欧进入了大航海时代,西欧国家“发现”了新大陆,进行海外殖民扩张,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火车、轮船等被发明出来,经济发展速度加快,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了历史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