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结》说课稿
以单元视角关照单篇,用课程思维统领课堂。下面,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等五个维度对本课进行阐述。
首先,立足单元说教材
《丁香结》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中的第2课。本单元以“触摸自然”为主题,以“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为单元的语文要素,编排了《草原》《丁香结》《古诗词三首》《花之歌》四篇课文。四篇课文都是展现自然之美的文学名篇,其中《草原》和《丁香结》属于现代名家散文,《古诗词三首》是经典古诗词,《花之歌》是外国散文诗。四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内容各异,但都是描写自然景观或自然现象,并且作者在描述景色时均融入丰富的联想。《丁香结》是一篇散文,作者用清新淡雅的语言描写了不同地方的丁香,从色彩、形貌、气味、姿态多个方面细致地刻画了丁香娇俏灵动、可爱芬芳、鲜润妩媚的形象,并由古人有关丁香结的诗句联想到了丁香结的来历,感悟到人生中的愁怨和不顺心的事就是“结”,得到了生命需要“结”的认识,显露了作者对世事的洞明和对人生的洒脱。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依据本单元内容特点及课后习题要求,本单元可归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真实情境,整合单元内容,我设计了“带上‘妙想’去研学”的主题情境,将“开启妙想之旅”作为单元的核心任务,本课的任务情境为:宗璞女士家赏花访谈会。
教师除了要分析好教材,还要掌握好学生的情况。六年级的学生古诗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并且已经具备了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因此,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生能够根据文章具体内容,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遵循一些方法,形成自动化的联想和想象。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并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自主识字读词。
2.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丁香的,品味优美的语言,感悟丁香的美。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体会由事物引发联想的表达方式,由“丁香结”启发人生思考,并结合实际,谈谈蕴含的道理。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其次,依据学情定策略
基于学情,结合新课标要求,在大任务、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情境式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驱动学生学习。以去宗璞老师家赏花访谈为线索,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整合学习内容、情境和方法开展活动,学生在交流中提升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将评价任务贯穿始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第三,以生为本话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开课伊始,我创设一个情境:同学们,在中国当代,有位女作家,她1928年生于北京,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她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髓,学养深厚,气韵独特。她的散文情深意长,隽永如水。你们知道她是谁吗?对,就是宗璞老师,她居住的斗室外,有三颗白丁香,今天,让我们继续背好行囊,继续“带上‘妙想’去研学”,一起去宗璞老师家赏花做客,对她进行一次深度访谈,我们现在就出发!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创设去宗璞老师家赏花做客的真实情境,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中主动学习,在完成任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语文学习经验,建构适应未来学习和生活所需的基本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
顺势进入环节二:交流预学,初赏丁香
1.出示预学单,检查学生字词预学情况。相机正音对“幽、薄”等易写错字进行写法指导,联系语境理解“迷蒙”等词语,扫清学生阅读文本的障碍。
2.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完成课堂学习单: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哪些内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丁香的?借助课堂学习单,帮助学生找到梳理结构的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学习作者组织材料的方法。
紧接着进入环节三:整体感知,再赏丁香
1.作者笔下的丁香到底有多美?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描写丁香的语句,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学生分享交流描写丁香美的句子,说说自己的读后感受。适时呈现: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好在哪里?
·“月光下,白得潇洒,紫的朦胧。还有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你从这句话中,能知道什么?
·“每到春来,伏案时抬头便看见檐前积雪。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人也似乎轻灵的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照耀着我的文思和梦想。”“檐前积雪”指的是什么?“香气直透毫端”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那十字小白花,那样小,却不显得单薄”?
3.同学们,读到“雪色映进窗来,香气直透毫端”这样的句子,你还能联想到哪一句写花的诗句,和它有异曲同工之妙呢?相机出示王安石《梅花》中的诗句“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同时也展现出了梅花的洁白和幽香。
4.思考:雨中的丁香又有怎样的特别之处呢?阅读第4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雨中丁香的美,和同伴一起分享。
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其中,本环节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体会句子的含义,了解文章通过颜色、形状、味道等展现丁香的美,再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想象自己眼中呈现出的丁香的娇小可爱、花团成簇的画面,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最后进入环节四:细品精读,三赏丁香
1.丁香陪伴作者生活了许多年,赏花赏的久了,就必然对花、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请同学们自读文章的4—6自然段,品一品作者到底有哪些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2.补充介绍:作者自身经历的感悟。(经受病痛折磨,所以才突然明白了丁香结的这一内涵。)
3.思考:作者对丁香结什么态度?你从哪里能看出来?
4.出示:“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 指名读,全班齐读。指名学生说说这句话的含义,集体交流。师呈现: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人生的问题也是永远也解不完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永远也解不完的结,我们的人生才充满乐趣,我们的明天才更加灿烂。
5.讨论交流:人生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学完了课文,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生的挫折与不幸?
6.引读全文,教师小结。
面对生活,我们既有赏花的心情,又有解结的心志,生活才有滋味。希望同学们能像作者一样,拥有一颗平常心,以积极地心态面对生活中不顺心的事情,把它们看作是陪伴自己成长的另一种乐趣,我们的生活也将另有一番滋味。
引导学生读文,理解作者心中丁香结的含义,同时借助作者自身经历,使学生更好理解人生中定会存在结,加深自己的感受。学完这一环节后,让学生带着感情读一读本段课文,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使学生学活如何面对人生结,让生活充满滋味。
接下来,落实“双减”谈作业
课后作业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
画一画:画一画你心中的那一树丁香。
读一读:读一读《紫藤萝瀑布》,和同学分享你的阅读感受。
做一做:制作访谈卡,总结今日的收获。
写一写:体会和学习本文描写丁香的方法,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花,写一个小片段,写出它的不同魅力。
“作业超市”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赋予学生作业选择权,设置了画一画、读一读、做一做、写一写等实践活动,让在实践中,巩固知识,锻炼能力,提升素养。同时,还能激发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最后,梳理归纳话板书
我的板书,以课题为中心,以丁香为背景,紧扣课文内容线“赏丁香”“悟丁香”,思想主题线“结常有,勇面对”,双线交织,重点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