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
很高兴能向各位老师分享我在新课标背景下,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的个性设计与思考。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教法、学法等五个维度对本课进行阐述。
首先,立足单元说教材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为单元导语,围绕“走近鲁迅”的主题,编排了《少年闰土》《好的故事》《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四篇课文,习作“有你,真好”以及语文园地,从多角度展现鲁迅先生的形象。单元内容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视角认识鲁迅,让学生初步体会其人物形象,感受其精神境界,了解其文学成就。课文是鲁迅的侄女周晔写的回忆性散文,选取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了鲁迅在生活中的形象。选编文本意在引导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这是对三、四年级“根据需要收集资料”的能力提升,也是五年级“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延展和承接。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课程内容。从教材选文来看,本单元属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基于真实情境,整合单元内容,我设计了“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为单元主题,开展“我所认识的鲁迅先生”交流会为单元核心任务。本课的任务情境为:致敬鲁迅先生围读会——永远记住他。
教师除了要分析好教材,还要掌握好学生的情况。关于资料的搜集查阅,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就开始有涉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搜集资料的方法。本单元鲁迅生活的年代离学生较远,当时的语言表达也与现在的语言表达有差异,因此借助资料,才能真正读懂课文。本文则需要学生借助相关时代背景资料,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
在本单元课文学习过程中,从链接教材资料到借助课外资料,从教师补充资料到自主收集资料,从课前收集资料到课后查阅资料,从获取单一资料到综合运用资料,从理解语句含义到把握人物形象和情感,学生借助资料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不断提升。
基于以上认识和分析,并结合新课标对本学段的要求,我设计了以下目标:
1.能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
2.能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所写的关于鲁迅的几件事。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3.能借助课文及相关资料,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其次,依据学情定策略
基于学情,结合新课标要求,在大任务、大情境的背景下,我采用支架式教学与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环节,驱动学生学习。引导学生借助以读促悟、圈画批注、交流分享等方法,在实践中获得语言知识、技能和语言运用经验。同时,将评价任务贯穿始终,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第三,以生为本话流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要在班级开展一次“我心中的鲁迅先生”交流会。今天,让我们换个角度,去看看周晔眼中的伯父鲁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后理清作者与鲁迅先生的关系。具体情境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驱动课堂学习任务。
顺势进入环节二:初读课文,梳理事件
1.和以往的课文相比较,这篇课文的排列形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引导学生对比发现文本的板块特点。
2.出示课堂学习单1,引导学生用较快地速度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鲁迅的哪几件事,给每件事加个小标题。学生默读课文,拟定小标题,教师巡视指导;再指名汇报,引导学生评价,并稍作修改。
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启发。本环节,我以学习单和问题支架,进行简单的方法指导后,把任务交给了学生——自拟小标题、自评小标题、自定小标题,帮助学生更快地梳理课文内容。
紧接着环节三:研读事件,感悟形象
1.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后,再来品味人物的形象。出示课堂学习单2:鲁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勾画出最能体现鲁迅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做批注。
2.学习小组组长从这六件事中任选一件带领组员进行交流讨论。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产生了诸多变化,其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课堂必须进行偏移。这一环节中,孩子们采用自主阅读方法,勾画鲁迅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并做批注。在学习组长的带领下,很容易找到所讨论事件中的关键句,他们一起品读,一起讨论,一起感悟。教师在适时补充鲁迅当时所处的民国时期社会背景及鲁迅处境,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鲁迅先生关心青少年、乐观积极、慈祥和蔼、关心劳动人民的崇高品质。
最后进入环节四:探究写法,链接习作
1.作为鲁迅先生的侄女,作者和鲁迅先生接触较多,有很多事件可以记录。文中的这些事例可以怎样分类呢?结合回答梳理:生前与死后、他人与亲人、甜的与苦等。教师顺势小结:事情虽多,但作者选择时思路清晰。
1.出示原文《伯父鲁迅的二三事》,和原文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表达?补充资料:作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处在强烈的悲痛之中,很自然地抒发情感。但从写作的角度看,把全部情感直白地说出来不一定最好,有时,少反而是多。有一种情感叫克制,有一种风格叫平淡。
3.千言万语,化成了这句话——齐读: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本教学环节的设计为本单元的习作做好准备,意在指导学生在进行写人作文的创作时,要注意选取典型事例,写出真情实感。
落实“双减”谈作业
课后作业以“作业超市”的形式呈现,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长,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作业形式:
画一画:请用画笔画出周晔眼中的伯父鲁迅。
读一读:人人心中有一个鲁迅。查找先生逝世后他的亲人和朋友写的纪念性的文章(阅读链接: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萧红《海外的悲悼》、郁达夫《怀鲁迅》、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写一写:以“先生,我想对您说”的方式表达对鲁迅先生的敬意。
“作业超市”从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赋予学生作业选择权,设置了画一画,读一读、写一写等实践活动,使他们让在实践中,主动了解、积极探究,从而达到亲近鲁迅、走近鲁迅的目的。
最后,梳理归纳话板书
好的板书就是一部微型教案。一是要把文章的脉络表现出来,同时要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因此设计了以上板书,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板书设计】
27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笑谈《水浒》
爱戴 趣谈“碰壁” 为自己想得少
救护车夫 为别人想得多
关心女佣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就像一滴水折射一片海,我试图通过这样一堂课的设计来体现我对新课标视域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考和探索。
感谢各位评委老师,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