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我的第一本书》
科目
语文
班级
七年级40班
教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我的第一本书》是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疆专用)的第8课,讲述的是牛汉对他的第一本书永志不忘,那本书承载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即使事过几十年后,作者走过了迢迢人生征途,饱尝了世间甘苦,回首往事,依然铭记那“第一本书”,我们结合时代背景,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注重抓着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一起在品味,分享这一笔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抓住重点,有条理的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2、有感情的朗读重点段落,揣摩书中蕴含的深厚感情。3、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体会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意义。4、、教育学生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用心感悟生活中深蕴的人间真情。
三、学生特征分析
本课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此对课文本身并不感兴趣。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所展示的生活境况,去想象那个时代人们的学习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原有的阅读体验,并运用已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学习。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学生复述“第一本书”的故事,在复述中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受生活的困苦和无奈,感受人情的友善,领会文章的主旨。联系写作背景,认识和了解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广大乡村普通百姓的苦难生活,从而更好地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同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落,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多媒体课件2、多媒体朗读音频3、本文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情景导入
欣赏动画,整体感知多媒体播放视频“贫困山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走进牛汉的随笔《我的第一本书》,去感受作者给我们带来的美好回忆和对苦难生活的独特感悟。
学生了解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贫困山村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用动画的形式,让学生对苦难生活有了直观印象,在视觉冲击中初步领会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学法指导
1、收集有关牛汉的材料。2、串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标示段序并积累词语。
3、默读课文,或快速浏览全文,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结合导学案熟悉作者、背景学生通过了解作者,初步感知课文学生串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为学习课文作铺垫
自主学习
提示主要故事情节
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教师提示:详见板书设计)出示复述要求A、交代清楚时间、地点、人物、故事发生的过程。B、读音准确,口齿清楚,声音洪亮。C、语言简练生动,表达自然流畅。
1、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准备复述2、快速浏览全文,同桌互相讲述“第一本书”的故事。
抓住重点,有条理地复述故事。
整体感知
1、
再次快速浏览,思考以下问题:(1)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什么样的书?(2)文章围绕“第一本书讲了那些事?”
2、学生交流阅读体会时老师相机提示:“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了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1学生再读课文,揣摩、理解左边的问题学生畅谈阅读体会学生批注相关知识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主要情节
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指导为辅
合作研讨
(1)、作者在文中,写一本书仅仅指那课本吗?(2)、一篇好的文章不仅要以文字感人,更应以情打动人,本文情感的抒发是渗透在字里行间的,通读全文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感有哪些,各是什么?点拨:父子之情,同学友谊,人与狗的情趣。(3)、作者是怀着怎样的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呢?
动情诵读、批注感悟、选择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难忘的内容小组交流。小组讨论,组员作好讨论记录学生在教师的补充基础上在批注理解内化明确:作者追忆“第一本书”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是怀着敬重、珍爱的感情追忆“第一本书”的,同时感情也是复杂的,因为那本书里深藏着苦难的生活和恶劣的学习条件与环境,同时也映照着那个时代人们不幸的命运,以及在那种荒寒背景下特别可贵的一点乐趣和温情。
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再通过集体合作集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广益,共同解决疑难,这样,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以及发散思维和合作能力,体会集体的力量,合作的快乐。
拓展延伸
没有课本的乔元贞却考了第一名,父亲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认为他比“我”有出息,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处特意地补述了他一生的“出息”,“他一辈子挎着蓝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这算什么“出息”?作者为什么作这样的交待?
1、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2、理解“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3、“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怎样理解“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枉写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的“本”?
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使学生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着生活与人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说法。
当堂检测
巡视了解学情,订正答案
完成课件中的测试题
检测课堂学习成果
七、板书设计
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从荒寒的大自然间
父子之情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
我的第一本书
同学、朋友之情的快乐和梦幻”
人与狗的情趣
知识改变命运
《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我的第一本书》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它们或追忆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示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艺术表达各有特色。《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他的“第一本书”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人间温情和生活乐趣。本文语言浅显易懂而又耐人寻味,所写的内容离今天的学生生活比较遥远,要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和情感蕴含,并不太容易。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识记字词,体会“第一本书”的深刻意义。
2、品味重点语句,感悟作者对“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
3、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学会思考人生。
二、说重难点:
根据八年级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结合本文的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确定为:
重点:品评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文章主题
难点: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三、说教学方法:
本课将采用我校教学模式来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教学活动。课前要求学生按照导学方案的提示,做好学习准备。课堂上,采用导读法和研讨法来解读文本信息,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讨,老师只做必要的点拨和总结。导入课文——情境法;初步感知——诵读法;品评要点——点拨法
理解主旨——讨论法。
四、说学法——学法指导
《新课程标准》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以唤起他们的切身感受因此,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学习上具体的学法如下:情境体验法:激起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读书入境法:训练学生朗读感知的能力
勾画圈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生的能力
合作探究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
:
(一)观看视频导入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牛汉先生的童年生活,去感受作者对“第一本书”的独特情怀,探寻一下其中的原因。(屏幕出示作者档案)
设计意图:导入语力求信息量最大化,同时设置悬念,便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交流分享
——
展示预习成果
(生生对话)
课前完成预习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2.成语解释。翻来覆去:
。知书识礼:有知识,懂礼貌。指
。3、作者档案。牛汉(1923—
),原名
,蒙古族。是
诗派的重要成员。代表诗作《
》《
》。我们学过他的《
》。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预习成果以检测的方式展示出来,并进行打分,便于调动学生课前准备的积极性,当然,生字新词音形义的识记也在这一环节得以巩固。
(三)聚焦文本——理解内容和情感(师生对话)
1、整体感悟:本环节提纲挈领,使学生明白:这节课将围绕“书”、
“事”、“
情”这三个字,来解读文本,解读作者。
⑴、请学生速读全文,找出本文的叙事线索——“书”。
⑵、设问:围绕“我的第一本书”作者回忆了哪些人和事?这些人和事中蕴涵什么样的情感?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是新课标的一个基本理念。
2、重点研读之一
——“书”
请学生用‘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的书’的句式来概括。(用文中语句概括)
学生可能有以下答案:1.“我”的第一本国语书。
2..裁成两半的书。3.父亲为我们修补的书。
4.与众不同的书。
当学生答案浮于表面时,需要老师点拨。
点拨语:找找作者直接表达对“第一本书”情感的语句
“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不过看了很难笑起来。” “还应当回过头来说说我的第一本书,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他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课堂小结一:
我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六十年前的小学一年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语课本,是让我一生难以忘怀的、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实在应当写写的书。如文本中第一段作者朋友的话:“课本有什么好写的呢?”是不是在围绕“第一本书”所发生的故事中,作者体会到了哪些别样的东西呢?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文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这是考查阅读能力一项重要内容。
3、重点研读二
一—“事”
请学生默读全文,概括出围绕“第一本书”作者叙述了哪些事情?体会到了哪些别样的东西呢?
四件事情:1.父亲要“我”拿书、2.“我”找元贞要书、3.父亲替“我”抄书、4.“我”带狗背书。
学生答案很可能与之不完全吻合,不必强求统一。应珍视学生个性阅读,个性表达。
“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这是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此理解,较为容易。
课堂小结二: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艰辛的、充满苦难的,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书撕成两半,给爱读书却没有书的乔元贞;弄不成”
身为一个教师,却弄不到《算术》和《常识》;乔元贞这样聪明好学,却最需要学习的时候失学了哪有幽默可言?但是,在作者的笔下,也有“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乐在取名,百成与不成的对比,趣味横生;乐在童趣,人与狗之间默契,
“双簧戏”
“陪背”。
设计意图:语言概括的能力,是考查阅
( http: / / www.21cnjy.com )读能力一项重要内容。在各种阅读方法中,默读法是比较快、也比较适合语言概括题,引导学生选择默读法,省时高效。
4、重点研读三
——“
情”
过渡语:我们说,这篇课文,深深打动我们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并不仅仅是关于这本书的”故事”,更是因为与书有关或由书引发的情感。那么,作者在书中蕴涵了哪些情感?请再次细读文本,试着总结出三种情感。
1父子之情。2同学、朋友之情。3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细读文本品读人物性格,体味情感。
课堂小结三:
“作者的第一本书里,镶嵌着父亲的深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的友谊、童年的乐趣。当我们围绕“书”、
“事”、“
情”这三个字解读了文本,解读了作者之后,我们看文末为什么要说
“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人不能忘本”之“本”有几层含义?
5、重点研读四
一—“本”
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各自对这一句子的理解。
课堂小结四:
作者最后说“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双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的修辞方法,“本”一方面指那第一本国语课本,它是作者求知的第一本书,更是人生的第一本书。书书中镶嵌着父亲的深情、同学之间的友情、童年的乐趣。它见证了我的成长,引领“我”朝着新的人生之路前进。如果这本书不写出来,那么这几十年的读书和写书则失去了意义,变得毫无价值,因为你忘记了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你忘记了过去,即忘本。因此,“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四
)探究提升——借鉴写法(对话作者)
请大家思考:
1、作者为什么要在文章的结尾用补叙手法交代“他一辈子挎个篮子在附近几个村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呢?
引导学生思考、理解:
补叙的作用。
(五)
、课堂回眸(对话自己)
请大家回忆、总结本课内容,和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结束语:
同学们,文中“第一本书”不同寻
( http: / / www.21cnjy.com )常的经历,给了作者终生受用的精神财富。的确,恰如一位哲人所说,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那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只要我们用心去感悟生活的点滴,就会积淀起属于我们自己的快乐而丰盈的人生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