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2.8《我的第一本书导》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人教版(新疆专用)2.8《我的第一本书导》课堂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12 19:53: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我的第一本书》的教学实录
学习目标:
1.概述第一本书的故事,整体把握文章。
2.品析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人生感悟,把握文章中心。
3.学会培养对生活的体验能力,学会思考人生。
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及学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一起学习现当代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我的第一本书》(板书课题)
老师先问一下,记忆中你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说说你的第一本书
学生发言
儿童漫画、撕不烂的书、连环画等
大家的书是那样有趣精美,你知道诗人牛汉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书吗?
生: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当来访的朋友知道我要写它的时候,什么反应?
生: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师:更何况,这又是一本怎样的课本呀?
生:凄惨,师:凄惨什么意思?生:凄凉悲惨。
师:书中是怎样描写这本书的凄惨的?
生:读“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书是拦腰断的,……”
师:是啊,真够惨的。这样一本拦腰裁断、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封面、没有头尾的课本,作者对它却不一般,在文中作者说道:(屏显)“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它值得我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师:好有分量的一句话,好深沉的感情。这是怎样的感情?
板书
崇敬
赞美
师:这本书何德何能,值得我六十年后又去赞美它?为什么?同学们,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吗?(换言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课本?)
二、细读课文,扣住关键段落、关键句,说故事,悟感情
学生细读课文,品析精彩片段,寻求答案
教师巡视,不时与单个学生交流沟通。
小组交流,合作,体悟作者情感
教师巡视,不时与小组交流沟通。
1、
学生品读文章中的精彩片段,小组合作讨论并展示结果:
师:老师刚才让同学们探讨的问题是什么?大家一定记得?谁再来给大家重申一遍?
生大声说出问题师:好,下面请大家展示你的理解。
生:这本书饱含着朋友之间的情谊,也有父亲的爱意和关心。师:你的体会很多,不错,你能先找出表现父爱的相关段落吗?
生:第八段。师:你能有感情的读一读吗?学生读,
师: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些,找出并分析。
生:昏黄这个词,说明当时条件差,但父亲仍然帮我修补课本
生:晚上,第二天早晨这两个词说明父亲修补了一夜,很辛苦。
生:居然这个词说明出乎我的意料,父亲把书修好了。
师:是啊,当父亲把修不好的课本递到我手里的时候,哪句话写出了我的感受?
生读“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师:这句话里除了刚才同学找的“居然”,还有几个表现力很强的词语,你能找出来,分析一下吗?
生:我觉得“修修补补”和“完完整整”两个叠词用得好,说明父亲又修又补,很辛苦。
师:还有同学说说你的理解吗?(此时学生似乎有点理解不够全面)师:老师把这个句子做了一点改动,请你比较哪句效果好。
原句: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改句:父亲的手真巧,他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补、装订成了两本完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师:比较赏析:去掉”居然”、换成“修补”“完整”体会有什么不同?
生:居然说明意料之外,表现了我的感动、惊讶,修修补补表现了修补过程的仔细,辛苦。
师:是啊,两个半本课本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两团纸一般,这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啊!父亲却又修又补、又抄又写,一夜便完成了,可见有多辛苦多用心了。那"完完整整"呢?
生:说明课本修补的很完整。
师:这正是出乎我的意料的地方。跟前文联系起来就好理解了。
师:父亲修补的好辛苦,好用心,可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详尽给我们描绘父亲修补的过程,请同学们展开合理想象,描绘出父亲为我修补课本的情景好吗?
合理想象
描述情景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

(温馨提示:想象父亲把两个半本书修补成完整的两本书的过程;请注意父亲的动作,神态。)
教师示例: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全神贯注地修补课本,他先将裁好的白纸粘在那两个半本书上,一张一张,一页一页那么仔细、用心。然后从衣兜里摸出他心爱的钢笔一笔一画地誊抄着。父亲不时仰起头,扭扭脖子;抬起胳膊,捶捶肩膀。灯下,父亲的身影映照在墙上,显得格外高大。
生: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修补这课本,很仔细,一会疲倦了,就伸一下腰,父亲坚持着,一直到天亮。
师:这位同学描述时突出了父亲的神态。修补的过程还不够详尽。谁再来说说?
生:父亲先把课本上卷页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破损的铺平粘好,接着把裁好的白纸一张一张贴上去,然后又一笔一划的把课本上的字抄了上去。(他粘的那样仔细,抄的那样用心,天都快亮了,他都不知觉。)
师:(渲染朗读)是啊,父亲就是这样仔细用心的为我和元贞修补课本,请学生齐读第四段。(板书父子情深)
师:两个半本书都粘贴好还要抄誊好,父亲付出了一夜的辛劳,其实大可不必如此辛苦,只要把两个半本书粘在一起就可以了,对不对?
生:对,因为读前文已知,元贞不上学了。
师:可父亲还要为什么这样做呢?
生:说明父亲不光对自己的孩子好,对别人家的孩子也好。表现父亲很善良。
师:正所谓:“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父爱如书,每一页都蕴涵着父亲浓浓的爱意和温厚善良,那半本课本又向我们展示着什么?
生:这半本书饱含着同学的情谊,我是因为帮元贞才把书裁成两截的。
师:你从那段知道的,
生:第4自然段,通过我和父亲的对话了解到的。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大家自己读一读对话,体会一下父子对话时的心情。学生练读对话。
师:朗读时要注意体会人物的心情,文中有些关键的词语就给我们了提示。
生:愁苦和泪水盈眶。
生:愁苦的意思是忧愁苦恼。
师:父亲为什么忧愁苦恼?
生:儿子淘气把课本糟蹋成这般模样,怕孩子没出息。
生:也许是省吃俭用省下钱让孩子读书,孩子不知珍惜,感到苦恼。
师:分析到位,因此读父亲的话要稍稍沉重些。而我呢?
生:泪水盈眶。师:为什么?生:父亲让我好好学习,我却把书弄成这样也许有点内疚。
师:只有内疚?
生:还有委屈,这是为了帮助好朋友才裁成两节的,做的对,担心父亲责怪,觉的委屈。
师:大家分心很全面,同桌两个分角色读对话,仔细体会父子俩的内心。
学生练习对话
师:谁来给大家表演一下父子俩的对话?
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虽然是两个女同学,但也读的入情入理,尤其是还恰当的加了一个叹词,更好的表现了父亲的愁苦。如果不给元贞书,结果会怎样?生:元贞辍学,
师:那我就第一了可是我觉得
生:学习成绩抵不过我俩的友情。
师:多么纯真的友情!(板书同学情谊)同学们也特别重视友情,当你的同学没有课本的时候,你会怎么帮他
生:到别班借一本,到书店买一本。
师:第一个方法行不通,他班就仨人,没有别的班,就是呀,为什么不去买一本呢?
生:那时太穷了,没钱买。
(3)师:对,你知道那是什么年代吗?
生:大革命时代,
师:你从哪里了解到的?
生:文章第二自然段
师:这个同学读书真仔细,了解了背景对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理解文章有很大的帮助。一在那个时代读书只是富人家的事,本书孩子却要一分为二,无力给元贞也买一本,可见当时生活的贫穷,我家穷而乔元贞家更穷,其他的同学家也就可想而知了。半本书折射的不仅仅是同学情谊,也有那苦难的生活呀!
因此作者在文章第一段中说道: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中感应到的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这苦难之中我们有哪些快乐?
生:从父亲的书中发现许多神奇的东西;
生:从书中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生:我读书,狗狗跟着叫,让我的童年变得快乐起来。
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快乐。
归纳:板书:苦中有乐
师:一本薄薄的书融入的是厚厚的情,这里既有父子情,又有同学情。更有苦难生活中那难得的快乐。所以作者要用崇敬的心灵去赞美。
师:正是由于这第一本书蕴含着作者许许多多的感情,他才要写这本书,那本凄惨的课本在作者眼中已不仅仅是课本,更指什么?
生:更指父子亲情,同学友情,和苦难生活中快乐。
师:真棒,它更是作者童年生活历程的写照,是他人生的第一本书。边分析边板书:
我的第一本书
牛汉
父子之情
崇敬赞美
同学情谊
人生之书
苦中有乐
理解关键句
师:正如作者在最后一段所说:我是在应当写写这本书……齐读最后一段
教师屏显:“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人不能忘本。”如何理解?
生:“本”既指国语课本又指饱含人间温情,乐趣的童年生活。
师:这段生活是我知识的源头也是人生的起点。忘记了过去,即忘本。人不能忘本就是不要忘记自己的人生起点。
三、文章小结
师:朋友在开头说课本有什么好写的 你一定能替作者回答这个问题了,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生:这书让我体味到了人间温情,生命中那最初的快乐与梦幻,它是我童年生活的写照,所以我应当写这国语课本。
教师展示下水文。
师:是啊,这篇散文虽然没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华丽的辞藻,但是却蕴涵着作者对这第一本书永志不忘的情怀,它是作者终身受用的一笔精神财富,有许多值得回味的第一样东西,第一盒蜡笔,第一封信,第一本相册,第一份满分的试卷……老师也不例外,老师的童年和大家不同,那是二十世纪的七八十年代,物质精神生活都很匮乏,但一台收音机却让我的童年充满了快乐,甚至影响了我的以后的人生。
配乐朗诵:
收音机,童年的一首歌
王清莲
我的第一台收音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外公来我家时带来的,虽早已破旧不堪,却成了我的宝物,给我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小喇叭”和“星星火炬”是我小时候最爱的节目,听孙静修爷爷讲故事;听一首首优美的儿歌,听一个个少年英雄的事迹。后来大了一些,我收听的内容就更多了,流行歌曲、广播剧、相声、小说、评书连播,还有戏曲。是它让我爱上了文学,知道了四大名著,知道了岳飞,杨家将;知道了莫泊桑的小说《项链》。是它让我爱上了京剧,生旦净丑,演绎人生百态。也是它让我明白了在这个贫瘠的村落之外,还有更精彩的天地。
收音机成为我成长的一部分,连接着我的喜怒哀乐。它打上了我童年的烙印,让我找到了怀旧情感的归处。它似一首歌永远流淌在我的心田。
五、课堂练笔
师:这便是老师第一样珍贵的东西,相信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珍贵的第一样东西,想一想、说一说。
屏显:那么现在就请你开启记忆的天窗,回顾难忘的时光,谈一谈你的第一样珍贵的东西,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受。
学生构思写作
学生交流作品
生:我珍贵的第一样东西是一支钢笔,那是在小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练习用钢笔,妈妈为我买了这支钢笔,我爱不释手,所有的作业我都用它写,写错了擦不掉,我就轻轻划掉,它让我感到特别新奇,(有一种长大的感觉)有意思。
生:我第一样珍贵的东西是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只玩具熊,是我小时候舅舅给我买的,那时舅舅没多少钱,却给我买了一只这么昂贵的熊,让我很感动,因为这只熊凝聚着舅舅对我的爱。(学生讲述时非常动情)
生:我的第一样东西是姥姥给我的一顶草帽,它虽然廉价,我却无比珍爱,现在姥姥老了,我体会到了姥姥的爱不会变。(该生已情不自禁)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样对自己有着特殊意义的东西,它将成为我们一辈子的精神财富。最后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让我们共勉吧!
五、结束
生活是一所大学,无论其中是不幸还是喜悦,都是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风景,我们只要用心去体悟,亮色总是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