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石灰吟
吟: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是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还有个题目叫《咏石灰》,“咏”也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咏柳》《咏鹅》。
于谦( 1398- 1457 ):字廷益,是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永乐年间中进士,任地方官十几年。在任期间,于谦为官清正,不为强暴,深受人民爱戴。公元144 9年,明英宗皇帝贸然率大军出征与北方的蒙古瓦剌(la) 军作战,明军大败,50万人马全军覆没,明帝英宗被俘。于谦临危受命任兵部尚书,扶英之弟为景帝,并亲自督战五昼夜打败了瓦刺军,赢得了京师保卫战的胜利,使千百万人民免遭涂炭,英宗也因此得以归国。但英宗复位后,于谦不仅没有受到嘉奖,反而遭到朝中恶势力的迫害,以叛逆罪被杀害。曾有人劝其逃离,但于谦一生正气。他的诗歌多表达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和坚贞的情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读第一二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说说:石灰是怎样开采的?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千锤万凿出深山,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万次锤打着(石灰石)
千万次开凿着(石灰石)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锤---凿---烧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平常。
译文:石灰要经历过千万次的捶打和开凿,才能被开采出深山。把烈火焚烧,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情。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齐读第三四句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
说一说: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追求?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碎成粉末
不怕牺牲
石灰的颜色
暗指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全,全然。
后两句以拟人的手法,歌颂了石灰不怕牺牲的精神。暗喻诗人不管要经历多少磨难,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做清白的人。这两句借石灰之口,一语双关。表示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的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诗歌表面写石灰,其实字里行间隐隐地藏着诗人于谦自己的影子。《石灰吟》这首诗也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诵读于谦的少年抒怀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诵读于谦的为官感悟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诵读于谦的临刑陈词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诵读后人对于谦的评价
结构梳理
石灰吟
顽强不屈
英勇无畏
留清白
浑不怕
若等闲
主题概括
《石灰吟》以石灰自喻,表达了诗人
的意愿和 ,的决心。
为国尽忠、不怕牺牲
坚守高洁情操
将《石灰吟》补充完整。
出深山,烈火焚烧 。
粉骨碎身 , 。
千锤万凿
要留清白在人间
若等闲
浑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