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下册母鸡教学实录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3.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23:5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母鸡》教学实录
一、学习目标:
1.巩固本课的生字词,读准多音字“恶”和儿化音,会写“戒”等易错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对母鸡态度的变化,并说说原因。
3.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4.比较《母鸡》和《猫》,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
二、学习重点:
品味课文的语言,感受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学习难点:
比较《母鸡》和《猫》,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的异同。
四、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检测字词。
师:这个单元我们走进了“我的动物朋友”,认识了古怪的大猫和淘气的小猫。这节课呀,我们继续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
生:(齐读课题)母鸡。
师:预习过课文,先来检测昨天词语学习情况。(出示词语,指生读)
教师纠正:注意“一撮儿”等儿化音,这是老舍文章的特点——京味儿语言。大家再思考,这“顶凄惨,顶尖锐”的“顶”是什么意思?
生:是很的意思,就是很凄惨,很尖锐。
师:同学们,多有生活气息的词语,这就是老舍的语言特色。
生字词没问题了,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变化的句子。
师:你找到了,请你读。
生:第一段写我一向讨厌母鸡。最后一段写: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找得真准确。老舍先生对母鸡起初是什么态度?
生:讨厌。
师:(板书:讨厌)可是后来却——
生:不敢再讨厌了。
师板书:不敢讨厌。
二、研读文本,感受母鸡的“讨厌”。
师:我们先来看看作者为什么会讨厌母鸡呢?
任务一:默读1-3自然段,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画出相关语句。
(学生默读、思考)
师:好的孩子们,我们一起来交流作者讨厌母鸡的原因。第一个,谁来说?
生:请同学们看到第一自然段: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这段写母鸡嘎嘎个没完没了,作者讨厌。
生:还有母鸡的叫声细声细气,如怨如诉,很难听,很讨厌。
师:好,咱们来听听这嘎嘎声是什么样子的。(播放声音)听了有什么感觉?
生:给人很烦人感觉,感觉很烦躁。
师:这叫声确实让人烦躁。在你吃饭的时候它叫,在你写作的时候它叫,在你睡觉的时候它还在叫,用一个词形容?
生:没完没了。
师:这没完没了的嘎嘎声真是难听。有的时候它还发出另外一种讨厌的叫声,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地顺着墙根或沿着田坝,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一个小疙瘩来。这个时候的母鸡,不是前院后院的乱窜,而是怎么走,有一个词很形象。
生:颤颤巍巍。
师:再读这个词。什么是颤颤巍巍的?
生:颤颤巍巍的,就是摇摇晃晃。
师:颤颤巍巍是因为它生了什么毛病吗?
生:不是。
师:没毛病却细声细气、颤颤巍巍,咱们再听听这叫声,说说你的感觉。
生:我感觉心里很难受,让人起鸡皮疙瘩,叫声太烦人了。
师:就是这种声音让人心中立刻结起小疙瘩的感觉。真是难听。(板书:叫声难听)谁能把作者这种情感读出来?(指生朗读)
师:接着来,作者讨厌母鸡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说说看。
生: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这只母鸡它欺软怕硬,作者很讨厌。
师:这只母鸡,欺辱的是——
生:最忠厚的鸭子。
师:下毒手的又是——
生:另一只母鸡。
师:不敢反抗的却是——
生:公鸡。
师:这就叫——欺软怕硬。(板书:欺软怕硬)你能读出来吗?(指导学生朗读)
师:第三个原因,谁来说?
生:到了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得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从“聋人都会被他吵得受不了”能看出,这只母鸡下了蛋使劲叫,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爱炫耀。
师:听听这声音,聋人怎么可能被吵得受不了呢,这是什么修辞?
生:夸张。
师:是呀,就母鸡这点叫声,不要说全世界,就是全村都不一定能听得见,这是夸张。所有这些夸张,都在告诉我们一个事实,母鸡特别爱——
生:炫耀。
师:下了蛋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这点儿成绩,可以用一个词形容,就叫——居功炫耀。(板书:居功炫耀)
师:我们合作着读,老师读黑色部分,你们读蓝色部分,把讨厌的感觉读出来。
三、深入探究,体会母鸡的“可敬”。
师:一只如此令人讨厌的母鸡,为什么后来作者不敢再讨厌了呢?文中有一段话清楚地告诉了我们原因。
生:第9段。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板书: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用词很严谨,他写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母鸡真就是这样。请默读5-8自然段,用“”画出体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句子,小组内交流交流。
(全班汇报交流)
生:我找到的是第5自然段。不论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一只鸟儿飞过或是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我从“挺着脖儿”“警戒”“歪着头听”“挺着身儿预备作战”“警告”这些词中感受到这只母鸡时刻保护着自己的孩子,是一只负责、慈爱的母鸡。
师:你的回答很棒,抓住关键词句,说得有理有据。孩子们,特别注意这里有两个词。(出示:警戒警告)读。两个词都带有“警”,表示在特殊情况下要像警察一样保持警惕。但是,“警戒”不是“警告”,“警告”也不是“警戒”。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谁来为它们找一找近义词?
生:警戒——防备,警告——提醒
师:是的,“警戒”就是戒备、防备,而“警告”就是告诉、提醒。这就是它们两者之间的细微差别。
师:大家还要注意“警戒”的“戒”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戈”字。书写时,“戈”字的斜钩要写得舒展有力。而“绒”也是左右结构,右边是“戎”,和“戒”的右半边不同,“戎”比“戒”多了一撇。(教师在黑板上范写“戒”和“绒”,学生书空练习)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各写两个,注意书写规范。
师:来,我们来看看母鸡是怎样为她的鸡雏们做警戒的。仔细看,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来它在替自己的鸡雏做警戒,比如--
生:它立刻警戒起来,歪着头听。
师:歪着头听,就是警戒。再比如---
生:挺着身儿预备作战。
师:挺着身儿预备作战,就是警戒。还比如—
生:看看前,看看后,咕咕地警告鸡雏要马上集合到它身边来。
师:咕咕地警告也是一种警戒。
师:孩子们,这就是母鸡。我们把母鸡为了自己的孩子高度警戒的样子读出来。红色的由老师读,黑色的大家读,注意体会母鸡为了鸡雏的高度戒备之心。
师:由这一处母鸡高度警戒的描写,你读出了什么呢?
生:我读出了母鸡的负责,负责体现在它为自己的孩子高度警戒。
师:好的。那么,这里有慈爱吗?
生:我觉得有慈爱,如果它不慈爱的话,就不会警戒起来了。
师:没错,没有慈爱,就不会如此戒备。来,孩子们,再来读一读。这里有勇敢吗?
生:我觉得有,因为“歪着头儿”后面有“预备作战”。以前,它是不敢跟公鸡作战的。现在如果公鸡来了,它会勇敢地上去作战。
师:你看,联系上文内容,明确地感受到了母鸡在这里的——
生:勇敢。
师:继续找。这里有辛苦吗?
生:我觉得是有的。“它总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总是”就说明了它可能每天都是这样,所以能体会到它的辛苦。如果它不是辛苦的话,不可能总是挺着脖儿警戒、观察四周的情况。
师:这个词找得太准确了。由“总是”,我们分明能够感受到,在任何情况下,母鸡都会警戒,这分明在告诉我们,母鸡是多么的——
生:辛苦。
师:孩子们,就这个句子,让我们看到了母鸡的——
生:负责。
师:看到了母鸡的——
生:慈爱,
师:看到了母鸡的——
生:勇敢。
师:来吧。好好地读一读,把这种感觉读出来,读出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指生读第5段。
师:但是,孩子们。我们分明记得,在老舍先生的印象中,母鸡不是这样的。以前的母鸡是这样的,读——
生: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有的时候,它不这样乱叫,而是细声细气的,有什么心事似的,颤颤巍巍的,顺着墙根,或沿田坝,那么扯长了声如怨如诉,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了个小疙瘩来。
师:它叫声难听还没完没了,哪有什么慈爱可言?过去的母鸡是这样的,读——
生:它永远不反抗公鸡,有时候却欺侮最忠厚的鸭子。更可恶的是遇到另一只母鸡的时候,它会下毒手,趁其不备,狠狠地咬一口,咬下一撮儿毛来。讨厌。
师:它只会欺软怕硬,哪有什么勇敢可言?过去的母鸡,是这样的,读——
生: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人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师:是的,它只会居功炫耀,哪有什么辛苦可言。但是现在的母鸡变了,孩子们,母鸡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
生:因为它孵出了一群小鸡雏。
师:为什么?
生:因为它是一位母亲。
师:是的。孩子们,因为它有孩子了,因为它是一位母亲了。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鸡雏,我们分明看到母鸡变得——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其实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事实还有很多,继续汇报。
生:发现了一点儿好吃的东西,它咕咕地紧叫,啄一啄那个东西,马上便放下,让它的儿女吃。结果,每一只鸡雏的肚子都圆圆地下垂,像刚装了一两个汤圆似的,它自己却消瘦了许多。假若有别的大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把它们赶出老远,连大公鸡也怕它三分。有一点吃的,母鸡首先想到的是它的儿女,结果鸡雏的肚子都圆圆的,自己却消瘦了,我感受到母鸡的慈爱,负责,辛苦。
生:我有补充,别的鸡来抢食,它一定出击,连大公鸡都怕它,我还感受到它勇敢。
师:鸡雏们吃得圆滚滚的,自己却消瘦了。那是因为它是母亲了,为了它的孩子,为了它的鸡雏们,我们分明看到母鸡变得——(师指着板书)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以前的母鸡是欺软怕硬的,怕谁?
生:怕公鸡。
师:现在的母鸡为什么不怕了?谁给了它力量。
生:它的小鸡雏。
师:为了孩子,为了鸡雏,它连过去最怕的公鸡都敢挑战。为了孩子,为了鸡雏,我们分明看到,母鸡变得—(师指着板书)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这样的事实还有,继续找,继续汇报。
生:她教鸡雏们啄食,掘地,用土洗澡,一天不知道教多少次。我感受到它负责,慈爱,辛苦。
生:她还半蹲着,让它们挤在它的翅下,胸下,得一点儿温暖。母鸡“半蹲着”为了让鸡雏得到一点儿温暖,我感受到它辛苦,慈爱,负责。
师:她为什么不站着?
生:当它站着的时候,可能鸡雏就感受不到温暖。
师:为了鸡雏,它愿意半蹲着,那它为什么不坐着?
生:它怕压着小鸡雏。
师:所以它宁愿——
生:半蹲着。
师:你们半蹲过吗?能蹲多久?
生:大概一分钟。
生:大概三分钟。
师:你们半蹲一分钟、三分钟就累了、苦了、受不了了。然而,咱们的母鸡却一直这样半蹲着,它累不累?
生:累。
师:它苦不苦?
生:苦。
师:它为什么愿意这样受累、吃苦,它为了谁?
生:它为了自己的小鸡雏。
师:是的,孩子们,我们在这里又一次看到了为了自己的孩子,为了自己的鸡雏,咱们的母鸡变得那样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继续汇报,还从哪些句中感受到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她若伏在地上,鸡雏们有的便爬到它的背上,啄它的头或者别的地方,它一声也不吭。我感受到这是一只慈爱的母鸡。
师:是的,一只慈爱的母鸡。继续找,继续汇报。
生:在夜里,若有什么动静,它便放声啼叫,顶尖锐顶凄惨。无论多么贪睡的人,都要起来看看是不是有了黄鼠狼。
师:是的,孩子们,夜深人静的时候,母鸡大声尖叫,是因为它在无病呻吟吗?
生:不是。
师:是因为它在居功炫耀吗?
生:不是。
师:它是在干什么?
生:它是在保护它的小鸡雏。
师:是的。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免于危险,咱们的母鸡是多么的——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四、感悟写法,体会情感升华。
师:然而我们知道,以前的母鸡不是这样的,以前的母鸡是—
生:无病呻吟。
师:以前的母鸡是—
生:居功炫耀。
师:以前的母鸡是—
生:欺软怕硬。
师:而现在的母鸡变得非常—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所以孩子们,当你见到这样的鸡母亲的时候,你的心里会涌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生:喜欢它。
师:喜欢。
生:我会从讨厌变成更加敬佩。
师:敬佩。
生:我是从讨厌变到一点都不敢讨厌,很佩服它。(板书:喜欢,敬佩)
师:佩服。其实啊,你们现在的感情跟老舍先生此时的感情一模一样。所以老舍先生就怀着这样的感情,写下了这几段文字。
请学生分段读文5-8段,齐读9-10段。
师:老舍先生对母鸡态度转变如此之大,是因为在他观察鸡母亲的那一刻,记录鸡母亲的那一刻,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播放音乐,出示老舍《我的母亲》片段,指生读)
生: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
师:这就是老舍先生的母亲,她——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生:皇上跑了,丈夫死了,鬼子来了,满城是血光火焰,可是母亲不怕,她要在刺刀下,饥荒中,保护着儿女。
师:这就是老舍先生的母亲,她——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他还记得,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
生: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师:这就是老舍先生的母亲,她——
生:负责,慈爱,勇敢,辛苦。
师:所以,老舍先生怀着对母亲的敬意,在文章最后这样写道——
生:(齐读)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其实,老舍先生真正想说的不只是鸡母亲,更是他自己的——母亲。其实,老舍先生还想说的不只是他自己的母亲,而是全天下所有的母亲。播放视频。因为——
生: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师:面对这样的鸡母亲,我们还敢讨厌它吗?
生:不敢!
师:一起齐读最后一段,感受作者的情感。
生:(齐读)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师:同学们,像这样在文章前半部分,作者先尽情展现对母鸡的讨厌,通过描写母鸡叫声难听、欺软怕硬、居功炫耀这些令人厌烦的特点,对其进行贬低;而后在文章后半部分,笔锋一转,着重刻画母鸡成为母亲后表现出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等美好品质,从而表达出对它的喜爱与敬佩之情,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欲扬先抑。(板书:欲扬先抑)“抑”是抑制,是对事物的否定、贬低;“扬”是扬起,是对事物的肯定、褒扬。作者先“抑”后“扬”,形成鲜明的对比,不仅使文章情节富有波澜,更让我们在情感的强烈反差中,深刻感受到母鸡成为母亲后的伟大,凸显了母爱的主题。大家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能更突出母鸡成为母亲后的负责、慈爱、勇敢、辛苦,表达作者的敬佩之情。
四、对比阅读,体会特色。
师:现在请大家小组讨论,老舍笔下的《猫》和《母鸡》在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之处?
生:感情表达上,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不过《母鸡》除了喜欢还有敬佩。
生:感情表达都是对动物喜爱。不同之处是对母鸡除了喜欢,还有敬佩之情。
生:《猫》通篇都在表达喜欢,《母鸡》的情感有变化,先讨厌后喜欢敬佩。
生:写法上有不同。《猫》运用的是明贬实褒,《母鸡》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生:语言表达上都有京味儿,口语化表述多。
师:能举例说说吗?
生:如《猫》里“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母鸡》里“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让读者读起来感到亲切自然。
师:大家总结得很全面!孩子们,其实,不只是老舍,很多大作家也写过母亲。老师请你今天课后回家,再去读一读季羡林的《老猫》、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还有你们很喜欢的沈石溪的《狼王梦》。或者你喜欢老舍先生的作品,你也可以再去找来主题丛书上的《小动物们》读一读。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设计:
14.母鸡
欲扬先抑
讨厌 不敢讨厌
叫声难听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居功炫耀 勇敢
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