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书包的面料多种多样,例如帆布、PU皮、尼龙等。其中,尼龙材料的书包轻便且耐磨,这与尼龙的化学性质密不可分。其中尼龙属于( )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每年的10月至11月是小麦播种时间,小麦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合理施肥。以下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KCl B.NH4NO3 C.CO(NH2)2 D.(NH4)2HPO4
3.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综合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太阳能是一种可以长久利用的清洁能源
D.氢能源燃烧没有污染,被誉为最清洁的能源
4.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会污染环境
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的成本很低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生活中节约用水 D.工业废水随意排放
6.下列转化中,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 )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利用水力发电
C.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7.下列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是( )
A.用太阳能发电 B.露天焚烧秸秆 C.汽车排放尾气 D.建筑施工扬尘
8.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D.化肥的过度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9.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 )
A.积极植树种草,防沙降尘
B.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更加卫生健康
C.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
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促使作物生长
10.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C.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11.化学为生活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制造卫星天线的形状记忆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2.如图是某品牌服装的标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B.羊毛是合成纤维
C.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13.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肥、农药施用不当,会对人畜和庄稼产生危害
B.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危机
C.将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质量比在铁桶里混合搅拌,即配成杀菌剂波尔多液
D.为减少污染,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和农药的特性按规定合理喷洒农药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 )
选项 知识归纳
A.化学与家居 ①由含有化学合成纤维的衣料制成的衣服,牢固耐穿 ②新装修的房屋中放置活性炭包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B.化学与出行 ①“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了大气污染 ②高铁车头用到的玻璃钢是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
C.化学与环境 ①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 ②露天焚烧垃圾以保持环境整洁
D.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15.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能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D.大气中的SO2必须氧化成SO3才能形成酸雨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2分)
16.(4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联系密切。
(1)NH4H2PO4是一种复合肥料,它所含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 和 。
(2)农业上,可以用 溶液来选种。
(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高温下用 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17.(4分)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新材料使用被人们广泛关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发展火力发电,其中符合节能减碳的是 (填字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4分)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请回答:
(1)塑料、合成橡胶、 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某种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填字母)。
A B C D
(3)铁质自来水管道正逐步被塑料自来水管道代替。使用塑料管道的优点是 (写一条即可)。
19.(10分)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
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
(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属于“灰氢”的是 (填字母)。
a.风能发电制氢 b.核能发电制氢 c.煤燃烧制氢
(3)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 储存方式。
(4)“液氨储氢”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储氢。
(5)氢能潜力巨大,在生活中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制取成本高 B.产物有污染
C.燃烧热值低 D.储运成本高
20.(10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如图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氢能储存在 (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储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互抵,实现“零排放”。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电池是一种将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元素。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
21.(14分)某校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袋碎屑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D的作用是 。
(3)装置E中的现象是 。
(4)装置D和装置E (填“能”或“不能”)互换。
(5)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袋碎屑的质量为W g,塑料袋碎屑充分燃烧后,若装置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袋碎屑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g。
(6)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袋碎屑中氢元素的质量计算结果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
22.(9分)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之而来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沉淀法除去水环境中的铜离子,并测定硫酸铜的含量。取一定体积的CuSO4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2)当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g)。第六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书包的面料多种多样,例如帆布、PU皮、尼龙等。其中,尼龙材料的书包轻便且耐磨,这与尼龙的化学性质密不可分。其中尼龙属于(B)
A.金属材料 B.合成材料 C.复合材料 D.无机非金属材料
2.每年的10月至11月是小麦播种时间,小麦能够茁壮成长,离不开合理施肥。以下属于复合肥料的是(D)
A.KCl B.NH4NO3 C.CO(NH2)2 D.(NH4)2HPO4
3.下列关于能源和作为能源的物质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
A.人类利用的能源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B.综合开发利用风力发电,有助于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C.太阳能是一种可以长久利用的清洁能源
D.氢能源燃烧没有污染,被誉为最清洁的能源
4.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氢气和氧气通过化学反应生成水,下列有关说法中,不合理的是(D)
A.氢气和氧气发生了化合反应
B.该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C.该电池反应生成的水不会污染环境
D.当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备所需氢气的成本很低
5.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C)
A.大量开采使用地下水 B.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C.生活中节约用水 D.工业废水随意排放
6.下列转化中,由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是(C)
A.利用电热器取暖 B.利用水力发电
C.手电筒中使用干电池 D.利用蜡烛照明
7.下列对空气质量不会产生影响的是(A)
A.用太阳能发电 B.露天焚烧秸秆 C.汽车排放尾气 D.建筑施工扬尘
8.下列关于化肥的说法不正确的是(B)
A.化肥对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B.氯化钾(KCl)和磷酸氢二铵[(NH4)2HPO4]都属于复合肥料
C.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能嗅到刺激性气味
D.化肥的过度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
9.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家乡。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是(B)
A.积极植树种草,防沙降尘
B.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更加卫生健康
C.回收废旧电器,节约资源
D.农业上合理施用化学肥料,促使作物生长
10.202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以下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C)
A.坚持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
B.践行“光盘行动”,节约粮食
C.加高烟囱,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D.禁止工业废水直接排放,防止水体污染
11.化学为生活服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用于制造卫星天线的形状记忆合金属于复合材料
C.研制、生产可降解塑料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白色污染”问题
D.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12.如图是某品牌服装的标签。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羊毛和涤纶可用燃烧法区别
B.羊毛是合成纤维
C.该服装面料不耐高温
D.加入涤纶可增强面料的耐磨性
13.农业生产离不开化肥和农药。下列有关化肥和农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化肥、农药施用不当,会对人畜和庄稼产生危害
B.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产量,缓解粮食危机
C.将硫酸铜、生石灰和水按一定质量比在铁桶里混合搅拌,即配成杀菌剂波尔多液
D.为减少污染,应根据农作物、病虫害和农药的特性按规定合理喷洒农药
14.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知识归纳有错误的是(C)
选项 知识归纳
A.化学与家居 ①由含有化学合成纤维的衣料制成的衣服,牢固耐穿 ②新装修的房屋中放置活性炭包除异味,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B.化学与出行 ①“共享电动车”方便市民绿色出行,减少了大气污染 ②高铁车头用到的玻璃钢是应用广泛的复合材料
C.化学与环境 ①塑料制品的使用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但废弃塑料带来“白色污染” ②露天焚烧垃圾以保持环境整洁
D.化学与健康 ①为了保障食品安全,禁止滥用食品添加剂 ②人体缺乏维生素C,会引起坏血病
15.如图是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D)
A.大量使用化石燃料是形成酸雨的原因之一
B.循环过程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既有升高也有降低
C.除去化石燃料中的硫能减少SO2对大气的污染
D.大气中的SO2必须氧化成SO3才能形成酸雨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5个小题,共32分)
16.(4分)化学与工农业生产联系密切。
(1)NH4H2PO4是一种复合肥料,它所含的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是 氮元素 和 磷元素 。
(2)农业上,可以用 氯化钠 溶液来选种。
(3)炼铁的主要反应原理是高温下用 一氧化碳 把铁从铁矿石里还原出来。
17.(4分)环境保护、能源利用和新材料使用被人们广泛关注。
(1)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属于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生产、生活中有以下做法:①发展绿色公共交通、②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③植树造林、④发展火力发电,其中符合节能减碳的是 A (填字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3)为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科学家采取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重要的化工原料乙烯(C2H4)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O2+6H2C2H4+4H2O 。
18.(4分)合成材料的应用与发展,方便了人类的生活,同时也带来了环境问题,请回答:
(1)塑料、合成橡胶、 合成纤维 并称为三大合成材料。
(2)下列图标中,属于我国制定的某种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C (填字母)。
A B C D
(3)铁质自来水管道正逐步被塑料自来水管道代替。使用塑料管道的优点是 耐腐蚀,价格便宜,不会生锈,易于安装,节约金属资源(任选一条,合理即可) (写一条即可)。
19.(10分)加快能源转型升级,发展新质生产力。氢气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依据不同制取方式,可分为“绿氢”“灰氢”“蓝氢”“紫氢”和“金氢”等。如图带你认识“多彩”的氢。
储氢是实现氢能广泛应用的重要环节,分为物理储氢和化学储氢,前者包括高压气态、低温液态、吸附等储存方式,后者将氢气转化为其他化合物进行储存。“液氨储氢”的原理是氢气与氮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液氨,进行储存。
(1)氢气燃烧只生成水,是最理想的清洁能源。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 。
(2)属于“灰氢”的是 c (填字母)。
a.风能发电制氢 b.核能发电制氢 c.煤燃烧制氢
(3)将氢气降温液化进行储存,属于物理储氢中的 低温液态 储存方式。
(4)“液氨储氢”属于 化学 (填“物理”或“化学”)储氢。
(5)氢能潜力巨大,在生活中未能广泛应用的原因是 AD (填字母)。
A.制取成本高 B.产物有污染
C.燃烧热值低 D.储运成本高
20.(10分)科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型化学工艺流程。
(1)如图流程对于解决能源问题有重大意义。
①反应Ⅰ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
②将氢能储存在 CH3OH (填化学式)中,解决了氢能源不便储存和运输的问题。
(2)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措施使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吸收量互抵,实现“零排放”。上述流程中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消耗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3H2CH3OH+H2O 。
(3)电池是一种将 化学 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锂电池是一种新型的高能电池,其质量轻、电容量大,颇受手机、手提电脑等制造商的青睐。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式为Li+MnO2LiMnO2,其中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锰、锂 元素。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4分)
21.(14分)某校化学研究小组的同学欲对某种塑料袋的组成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C、H两种元素),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使该塑料袋碎屑在纯氧中燃烧,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有关数据,推算元素含量。
(1)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装置B的作用是 干燥氧气 ,装置D的作用是 吸收塑料袋碎屑燃烧后生成的水 。
(3)装置E中的现象是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4)装置D和装置E 不能 (填“能”或“不能”)互换。
(5)若装置C的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袋碎屑的质量为W g,塑料袋碎屑充分燃烧后,若装置D增重a g,则W g该塑料袋碎屑中含氢元素的质量为 (计算结果可为分数形式)g。
(6)若装置中没有连接装置B,将使该塑料袋碎屑中氢元素的质量计算结果 偏大 (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9分)
22.(9分)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精炼铜生产国,随之而来也伴随着一定的环境污染。某小组同学在实验室模拟沉淀法除去水环境中的铜离子,并测定硫酸铜的含量。取一定体积的CuSO4溶液于烧杯中,逐滴滴加10%的氢氧化钠溶液,烧杯中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1)当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A点时,烧杯中溶液里的溶质为
(写化学式)。
(2)当滴入上述氢氧化钠溶液至图中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试通过计算,求CuSO4溶液中溶质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至0.1 g)。
答案:(1)Na2SO4、CuSO4
(2)16.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