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B)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
C.海底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既要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2.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等盐类,因此必须经过淡化才能饮用。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A)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D.使用膜法将海水进行淡化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A.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苦卤)一定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B.除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
C.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D.利用多次蒸发结晶的方法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4.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B)
5.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C)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氧化反应
6.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C)
A.K+、Cl-、S、OH- B.Na+、S、N、C
C.N、Cl-、N、S D.Fe2+、Ba2+、Cl-、S
7.NaHCO3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类别:盐 B.溶解性:难溶于水
C.俗称:小苏打 D.用途:治疗胃酸过多
8.下列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D)
A.滴加硝酸银溶液 B.加热蒸发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滴加酚酞试液
9.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固态杂质
B.应该将水分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C.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烧杯
D.将水分快全部蒸干时才使用玻璃棒搅拌
10.室温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C)
A.CO2→Na2CO3 B.HNO3→NaNO3 C.Fe→Fe2(SO4)3 D.H2O→Ca(OH)2
11.海洋资源丰富,从海水中制得的粗盐(常含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提纯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C)
A.操作Ⅱ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结晶
B.操作Ⅱ所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②①③
C.操作Ⅱ所得固体成分是Mg(OH)2、CaCO3、泥沙
D.加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12.下列关于物质的提纯、除杂、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A)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水溶解,再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C 提纯含有硫酸钠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13.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碳酸盐加盐酸能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14.向含有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X,溶液pH与加入X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A)
A.Na2CO3溶液 B.H2O
C.CaCO3 D.NaOH溶液
1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B.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2种阴离子
C.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氢氧化钠
D.三份白色沉淀的成分均不相同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6.(8分)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晒盐。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小的物质是 H2O (填化学式)。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步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玻璃棒 。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MgCl2,向母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Cl2+Ca(OH)2Mg(OH)2↓+CaCl2 。
(2)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填字母)。
a.可燃冰和干冰都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
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利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H2OCO2+H2 。
17.(6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稀盐酸 。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Na2CO32NaCl+H2O+CO2↑ 。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OH)2+Na2CO3CaCO3↓+2NaOH 。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①② (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18.(8分)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 过滤 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cba(或bca或bac) (填字母)。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2)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富集、提纯MgCl2 。
(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 促进碳酸氢钠的生成与析出 。
19.(6分)作为基建强国,我国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中大量使用到水泥。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CaSO4可调节水泥硬化速率。工厂利用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MgO]制备CaSO4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MgO难溶,MgSO4易溶,CaSO4微溶。
(1)电石渣粉碎的目的是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
(2)加入反应器中的试剂X的名称是 稀硫酸 。
(3)反应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H2SO4+Ca(OH)2CaSO4+2H2O(或H2SO4+MgOMgSO4+H2O) (写1个化学方程式即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复分解反应 。
(4)上述流程中,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有 过滤器 和洗涤槽。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0.(8分)小岚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理由是 铁钉与稀硫酸混合发生的反应不是复分解反应 。
(2)图中 A (填字母)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a(NO3)2+
H2SO4BaSO4↓+2HNO3 。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 生成物中有水或气体或沉淀 。
21.(14分)“扬帆”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OH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已经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能变质的原因: CO2+2NaOHNa2CO3+
H2O 。
任务一:定性探究该NaOH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NaOH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猜想②成立,依据是 Na2CO3+ 2HCl2NaCl+CO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定量探究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 溶液pH
1 1.0 g NaOH 固体 31.52 13.69
2 a g Na2CO3固体。a的数值为 1.0 10.03 11.92
3 1.0 g该NaOH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 部分变质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11.92[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密封保存 (写一条)。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2.(5分)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 g样品于烧杯中,将50 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 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08.9 g 217.8 g 226.7 g 235.6 g 245.6 g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3.65%。第三单元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海洋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洋资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元素
B.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物质是氯化钠
C.海底蕴含着大量的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D.既要加大海洋开发力度,也要注意保护海洋环境
2.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等盐类,因此必须经过淡化才能饮用。下列有关海水淡化的方法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分沉淀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淡化
C.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 D.使用膜法将海水进行淡化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苦卤)一定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B.除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属于化学方法
C.蒸发结晶食盐时,待水分全部蒸发,才能停止加热
D.利用多次蒸发结晶的方法可除去粗盐中可溶性杂质
4.在“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5.用盐酸除去水垢中Mg(OH)2的化学方程式为Mg(OH)2+2HClMgCl2+2H2O。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氧化反应
6.室温下,在pH=1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Cl-、S、OH- B.Na+、S、N、C
C.N、Cl-、N、S D.Fe2+、Ba2+、Cl-、S
7.NaHCO3是一种常见的化学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类别:盐 B.溶解性:难溶于水
C.俗称:小苏打 D.用途:治疗胃酸过多
8.下列区分海水和蒸馏水的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滴加硝酸银溶液 B.加热蒸发
C.滴加澄清石灰水 D.滴加酚酞试液
9.下列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实验只能除去不溶性固态杂质
B.应该将水分全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C.实验中使用次数最多的仪器是烧杯
D.将水分快全部蒸干时才使用玻璃棒搅拌
10.室温条件下,下列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
A.CO2→Na2CO3 B.HNO3→NaNO3 C.Fe→Fe2(SO4)3 D.H2O→Ca(OH)2
11.海洋资源丰富,从海水中制得的粗盐(常含MgCl2、CaCl2、Na2SO4、泥沙等杂质)提纯过程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操作Ⅱ是过滤,操作Ⅲ是蒸发结晶
B.操作Ⅱ所加试剂的顺序可以是②①③
C.操作Ⅱ所得固体成分是Mg(OH)2、CaCO3、泥沙
D.加过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NaOH和Na2CO3
12.下列关于物质的提纯、除杂、鉴别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除去NaCl中混有的少量Na2CO3 加水溶解,再加过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B 除去氧化铜中的炭粉 隔绝空气加强热
C 提纯含有硫酸钠的硝酸钠 溶解、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蒸发结晶
D 鉴别氧化铜和二氧化锰 观察颜色
13.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碱溶液的pH>7,pH>7的溶液都是碱溶液
B.碳酸盐加盐酸能产生气体,所以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碳酸盐
C.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不一定是碱
D.复分解反应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所以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14.向含有氯化钙和盐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渐加入过量的X,溶液pH与加入X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则X可能是( )
A.Na2CO3溶液 B.H2O
C.CaCO3 D.NaOH溶液
15.实验室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氯化钠、硫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钠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进行了如图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白色固体中一定含有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
B.过滤后所得的无色溶液中含有2种阴离子
C.步骤⑤的目的是检验氢氧化钠
D.三份白色沉淀的成分均不相同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4个小题,共28分)
16.(8分)山东省海洋资源丰富,应用前景广阔。
(1)海水晒盐。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
①“蒸发池”中质量逐渐减小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②实验室里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一般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这三步基本操作中都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 。
③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母液中含有MgCl2,向母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该复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海底探物。海底埋藏着大量的“可燃冰”,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有少量的CO2等气体。
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可燃冰和干冰都属于混合物 b.可燃冰与煤相比是较清洁燃料
c.可燃冰和石油都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利用CH4和H2O进行催化重整制氢气,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其中“乙→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7.(6分)有A~E五种稀溶液,分别为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碳酸钠溶液、稀盐酸中的一种。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可以观察到:A+E→无色气体,B+E→白色沉淀,其余无明显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A为 。
(2)A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B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对还没有确定的两种溶液,下列鉴别方法中可行的是 (填序号)。
①分别滴加酚酞试液 ②分别滴加氯化镁溶液 ③分别加入铁粉
18.(8分)化学是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的科学。从海水中提取镁、制“碱”,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结合下列流程图(其中部分操作和条件已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提纯物质常用转化的方法,就是将杂质转化为沉淀或气体而除去。 粗盐中含有氯化镁、硫酸钠、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通过步骤Ⅰ,再利用 操作进行除杂。步骤Ⅰ加入下列三种溶液的先后顺序为 (填字母)。
a.稍过量的Na2CO3溶液 b.稍过量的BaCl2溶液
c.稍过量的NaOH溶液
(2)母液中有MgCl2,却经历了步骤Ⅳ、Ⅴ的转化过程,其目的是 。
(3)步骤Ⅱ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有利于二氧化碳的吸收,这样做的目的是 。
19.(6分)作为基建强国,我国在建筑和水利工程中大量使用到水泥。生产水泥时,加入适量CaSO4可调节水泥硬化速率。工厂利用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MgO]制备CaSO4的主要流程如下:
已知:MgO难溶,MgSO4易溶,CaSO4微溶。
(1)电石渣粉碎的目的是 。
(2)加入反应器中的试剂X的名称是 。
(3)反应器中发生的主要反应为 (写1个化学方程式即可),反应的基本类型是 。
(4)上述流程中,用于分离提纯的设备有 和洗涤槽。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20.(8分)小岚欲用如图所示的五个实验来验证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认为,铁钉与稀硫酸混合的实验没有必要做,理由是 。
(2)图中 (填字母)实验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明显现象。
(3)写出上述实验中有沉淀生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小岚通过实验验证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其中对生成物的要求是 。
21.(14分)“扬帆”小组对一瓶久置的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OH变质了吗
[作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已经变质。
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NaOH能变质的原因: 。
任务一:定性探究该NaOH固体是否变质
[实验活动1]设计方案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方案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该NaOH固体样品完全溶于水,加入过量稀盐酸 猜想②成立,依据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反思评价]有的同学提出此实验无法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任务二:定量探究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
[实验活动2]兴趣小组利用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装置 实验 序号 分别向左右容器内加入下列物质 温度升高值/ ℃ 溶液pH
1 1.0 g NaOH 固体 31.52 13.69
2 a g Na2CO3固体。a的数值为 10.03 11.92
3 1.0 g该NaOH固体样品 15.71 m
[实验结论]小组同学分析温度升高值数据,确定该NaOH固体变质程度是 ,请推测m的取值范围是 。
[反思评价]兴趣小组充分认识到定量研究在化学实验中的重要作用。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管道疏通剂和炉具清洁剂成分中都含有NaOH,包装标签上应注明的注意事项是 (写一条)。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5分)
22.(5分)为测定某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取200 g样品于烧杯中,将50 g碳酸钠溶液分为5等份,分5次加入盛有样品的烧杯中。测出每次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加入Na2CO3溶液的 质量 10 g 10 g 10 g 10 g 10 g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208.9 g 217.8 g 226.7 g 235.6 g 245.6 g
请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