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评价作业(六)3.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B)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2.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pH=7
B.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化合物
C.“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不涉及化学变化
D.往“果蔬洗盐”中滴加足量的食醋,会有气泡冒出
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
A.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作面点发酵剂
C.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酸性污水
D.石灰石可制生石灰,也是炼铁的原料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A)
A.氢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大于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
A.K+、Na+、N、C
B.Mg2+、K+、N、Cl-
C.Na+、N、Cl-、S
D.K+、Ag+、N、Cl-
6.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B)
实验 内容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 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溶液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甲、丙混合无现象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溶液丙可能是氢氧化钡溶液
7.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过滤Ⅰ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是其溶解度较小
8.在学习碳酸钠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实验①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酸性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③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三个实验均有明显现象,体现的是碳酸盐的共同性质
9.下到除杂方法正确的是(B)
选项 物质(括号 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SO4溶液 (H2SO4) 加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再过滤
C CO2(CO) 点燃
D C(CuO) 通灼热的CO
10.如图为NaHCO3的转化和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转化①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B.转化②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C.转化③是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D.转化④中先通入CO2后通入NH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2分)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赢得了
声誉。
(1)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Na2CO3,其俗名是 纯碱、苏打 。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在浓氨水中加入NaCl粉末,配成饱和氨盐水,用下列装置制备NaHCO3,反应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甲 乙 丙 丁 戊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
CO2↑ 。
②乙装置中试剂X可吸收HCl,但不与CO2反应,气流的进气接口为 c (填“b”或“c”)。
③甲~丁四个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 (填字母)。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丙丁乙 D.甲丁丙乙
(3)若使用戊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甲装置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 可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铁丝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氢气,使制得的二氧化碳不纯净,而铜不能与稀盐酸
反应 。
12.(18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
图1 图2
(1)海水淡化
①图1所示为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所示方法的原理是 蒸馏 (填“过滤”“蒸发”或“蒸馏”)。
②图2为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右侧海水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渗透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渗透膜,从而得到淡水。加压后,图2装置右侧海水中,下列有关各量减小的是 BC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2)海水“晒盐”
①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苦卤)一定是氯化钠的 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BC 。
A.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B.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采用物理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③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粗盐中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三种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流程除去,所用试剂(溶液)均过量。
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BD 。
A.步骤Ⅱ和Ⅲ的顺序可以交换
B.该流程中也可以先加入盐酸,再过滤
C.加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D.产品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b.写出步骤Ⅲ中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 CaCO3、BaCO3 。
(3)海水制镁
①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 富集提纯MgCl2 。
②请写出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MgCl2Mg+Cl2↑ 。
(4)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氢钠、碳酸钠主要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得的。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2NaHCO3Na2CO3+H2O+CO2↑ 。 阶段评价作业(六)3.3碳酸氢钠和碳酸钠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7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有关纯碱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组成:由碳、氧和钠三种元素组成
B.性质:能与BaCl2、NaCl等盐溶液反应
C.用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等的生产
D.生产:侯氏制碱法
2.有一种浸洗瓜果的“果蔬洗盐”,其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用“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有助于消除瓜果表面的残留农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果蔬洗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后的pH=7
B.从物质类别看,“果蔬洗盐”属于化合物
C.“果蔬洗盐”溶液浸洗瓜果不涉及化学变化
D.往“果蔬洗盐”中滴加足量的食醋,会有气泡冒出
3.酸、碱、盐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下列关于酸、碱、盐的生产或应用的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苛性钠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也可用于食品干燥剂
B.小苏打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又可作面点发酵剂
C.消石灰可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也可用于处理酸性污水
D.石灰石可制生石灰,也是炼铁的原料
4.下列各组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溶液总质量不变的是( )
A.氢氯化钡溶液和稀盐酸
B.氢氧化钾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C.硫酸铜溶液和氯化钡溶液
D.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
5.下列各组离子在pH大于7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
A.K+、Na+、N、C
B.Mg2+、K+、N、Cl-
C.Na+、N、Cl-、S
D.K+、Ag+、N、Cl-
6.实验室里有甲、乙、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已知它们分别是稀盐酸、氢氧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中的各一种。为了鉴别这三种溶液,各取少量溶液两两混合,产生的现象如表所述。则依据实验现象作出的下列推断中,正确的是( )
实验 内容 甲+乙 乙+丙 甲+丙
实验 现象 有气泡冒出 有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A.溶液甲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B.溶液乙一定是碳酸钠溶液
C.甲、丙混合无现象说明没有发生反应
D.溶液丙可能是氢氧化钡溶液
7.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如图
所示。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流程Ⅰ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可以颠倒
B.过滤Ⅰ得到的沉淀成分有Mg(OH)2和CaCO3
C.通入NH3的主要作用是形成碱性溶液,有利于CO2的吸收
D.碳酸氢钠首先从溶液中结晶析出的原因是其溶解度较小
8.在学习碳酸钠性质的课堂上,老师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实验①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碳酸钠溶液显酸性
B.实验②中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实验③中有白色沉淀产生,反应后的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D.三个实验均有明显现象,体现的是碳酸盐的共同性质
9.下到除杂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括号 内为杂质) 除杂方法
A CuSO4溶液 (H2SO4) 加氢氧化钠溶液,过滤
B CaCl2溶液 (HCl) 加过量CaCO3,再过滤
C CO2(CO) 点燃
D C(CuO) 通灼热的CO
10.如图为NaHCO3的转化和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转化①化学方程式为NaOH+CO2NaHCO3
B.转化②碳酸钠的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C.转化③是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的原理
D.转化④中先通入CO2后通入NH3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
11.(12分)侯德榜发明的侯氏制碱法为中国民族化学工业赢得了
声誉。
(1)侯氏制碱法的主要产品是Na2CO3,其俗名是 。
(2)实验室模拟侯氏制碱法,在浓氨水中加入NaCl粉末,配成饱和氨盐水,用下列装置制备NaHCO3,反应为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甲 乙 丙 丁 戊
①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乙装置中试剂X可吸收HCl,但不与CO2反应,气流的进气接口为 (填“b”或“c”)。
③甲~丁四个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填字母)。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甲丙丁乙 D.甲丁丙乙
(3)若使用戊装置作为制取CO2的发生装置。与甲装置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 ,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 。
12.(18分)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浩瀚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工业上从海水中可提取许多广泛应用于生活、生产、科技等方面的物质和原料。
图1 图2
(1)海水淡化
①图1所示为海水淡化的常见方法,所示方法的原理是 (填“过滤”“蒸发”或“蒸馏”)。
②图2为采用膜分离技术的海水淡化装置,对右侧海水加压后,水分子可以透过渗透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有些溶质离子不能通过渗透膜,从而得到淡水。加压后,图2装置右侧海水中,下列有关各量减小的是 。
A.溶质质量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分数
(2)海水“晒盐”
①海水“晒盐”后剩余的母液(苦卤)一定是氯化钠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②下列有关粗盐提纯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可以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
B.实验室进行粗盐提纯实验时,要将蒸发皿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C.采用物理方法,可以除去粗盐中的可溶性杂质
③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粗盐中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三种可溶性杂质,可用下列流程除去,所用试剂(溶液)均过量。
a.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Ⅱ和Ⅲ的顺序可以交换
B.该流程中也可以先加入盐酸,再过滤
C.加盐酸可以除去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钠
D.产品的质量等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b.写出步骤Ⅲ中产生的沉淀的化学式: 。
(3)海水制镁
①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 。
②请写出电解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
(4)从海水中得到的食盐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碳酸氢钠、碳酸钠主要是以食盐为原料制得的。写出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纯碱的化学方程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