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D)
A.盐酸用于除铁锈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2.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B)
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C.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C和OH-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3.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可以食用 B.能与水反应 C.属于盐类 D.能吸收氧气
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C)
A.氧化钙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B.氢氧化钙 烧碱 Ca(OH)2 碱
C.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碱 D.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盐
5.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大且不变质的是(B)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固体
6.家里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B)
A.自来水(pH≈7.1) B.苹果汁(pH≈3.1)
C.酱油(pH≈4.5) D.厨房清洁剂(pH≈12.5)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C)
A.在氯化钠溶液中:Ag+、Ca2+、N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稀盐酸中:Ba2+、N、Zn2+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8.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B)
A.H2O→Ca(OH)2 B.KNO3→K2SO4
C.CO2→CO D.Na2CO3→NaOH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
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10.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A)
A B C D
11.向甲、乙两个充满CO2的相同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NaOH溶液与饱和Ca(OH)2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C)
A.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
B.甲、乙瓶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a(OH)2溶液大于NaOH溶液
D.甲、乙瓶均变瘪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减小
12.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D)
A.t1 ℃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至t2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 ℃时,将3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 g a的饱和
溶液
13.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我们对它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D)
A.浓硫酸和浓盐酸久置于空气中质量都会变大
B.碱类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C.碳酸氢铵属于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氨气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D)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Mg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Mg(OH)2、过滤
B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Na2CO3溶液 NaCl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5.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C)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等量水中分别加入等量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6分)
16.(10分)小苏打牙膏的主要功能组分有: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单氟磷酸钠、柠檬酸锌等。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严重者会造成龋齿。小苏打可以中和口腔pH,以维持口腔良好的酸碱度环境,进而增强牙膏的清洁效果。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难溶于水)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
口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NaHCO3 ,其水溶液呈 碱 (填“酸”“碱”或“中”)性。
(2)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也不必惊慌,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HCO3+HClNaCl+H2O+CO2↑ 。
(3)水合硅石的一条性质是 坚硬(或难溶于水等) ,推测能用于代替牙膏中水合硅石的一种物质是 碳酸钙(合理即可) 。
17.(10分)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酸和碱时构建的知识网络模型。
甲
乙
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红 。
(2)图甲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e2O3+6HCl2FeCl3+3H2O 。
(3)为了验证图乙中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C (填
字母)。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4)小明用图丙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Na+、S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H++OH-H2O。依此类推当图甲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Ag++Cl-
AgCl↓ 。
18.(6分)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一)粗盐精制
(1)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离子,可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过量的 Ba(OH)2 (只填一种试剂)、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二)海水制镁
(2)海水制镁的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Cl+Mg(OH)2MgCl2+2H2O 。
(3)步骤①中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原因是 母液中氯化镁的浓度高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8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⑤ (填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较多固体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 溶解 、装瓶贴标签。
(2)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 (填“>”“<”或“=”)6%。
20.(14分)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探究。
[资料信息]
甲
◆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气温越低固体越多。
[知识应用]
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 吸附 性。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氧化钙;猜想Ⅱ:氢氧化钠;猜想Ⅲ:氯化钙。
猜想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在空气中容易 吸收 水分。
[交流讨论]从安全性考虑,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腐蚀性 ,所以否定了猜想Ⅱ。
[进行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图乙所示的实验。
乙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
(1)步骤②的现象是 溶液为紫色 。
(2)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l2+Na2CO3CaCO3↓+2NaCl(合理即可) (写一个)。
[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到氯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9.5 65.0 74.5 100 116
(1)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 温度降低,溶解度减小,析出的固体变多 。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干燥后重复使用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
21.(7分)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
答案:(1)4.4
53%。期中综合评价卷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成绩: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盐酸用于除铁锈 B.熟石灰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C.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D.用浓硫酸干燥氧气
2.从海水中得到的粗盐中往往含有可溶性杂质(主要有Na2SO4、MgCl2、CaCl2)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等),必须进行分离和提纯后才能使用。粗盐提纯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有关该流程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B.操作①②③依次加入的试剂可以为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
C.加适量盐酸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C和OH-
D.蒸发时,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
3.食品包装袋中常有一个小纸袋,标有“石灰干燥剂”字样。下列有关该干燥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食用 B.能与水反应 C.属于盐类 D.能吸收氧气
4.下列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和分类对应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氧化钙 熟石灰 CaO 氧化物 B.氢氧化钙 烧碱 Ca(OH)2 碱
C.氢氧化钠 火碱 NaOH 碱 D.碳酸钠 小苏打 Na2CO3 盐
5.下列物质久置于敞口容器中,其质量增大且不变质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食盐 D.氢氧化钠固体
6.家里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自来水(pH≈7.1) B.苹果汁(pH≈3.1)
C.酱油(pH≈4.5) D.厨房清洁剂(pH≈12.5)
7.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一组是( )
A.在氯化钠溶液中:Ag+、Ca2+、N B.在氢氧化钠溶液中:H+、Mg2+、Cl-
C.在稀盐酸中:Ba2+、N、Zn2+ D.在硫酸铵溶液中:Na+、Cu2+、OH-
8.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不能通过化学反应一步实现的是( )
A.H2O→Ca(OH)2 B.KNO3→K2SO4
C.CO2→CO D.Na2CO3→NaOH
9.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
B.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打开汽水瓶盖后有气泡冒出,主要是因为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
减小
D.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10.判断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需要证据支持。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后,能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A B C D
11.向甲、乙两个充满CO2的相同软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NaOH溶液与饱和Ca(OH)2溶液,迅速拧紧瓶盖,振荡,现象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乙瓶注入的是NaOH溶液
B.甲、乙瓶中均发生了化学变化
C.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Ca(OH)2溶液大于NaOH溶液
D.甲、乙瓶均变瘪的原因是瓶内压强减小
12.固体物质a、b、c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1 ℃时,将接近饱和的c溶液通过降温变为饱和溶液
B.要从b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得到b物质的晶体,一般采用冷却结晶法
C.分别将a和c的饱和溶液从t1 ℃升温至t2 ℃,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是a增大、c减小
D.t2 ℃时,将30 g a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可得75 g a的饱和
溶液
13.学习了酸、碱、盐的知识后,我们对它们有了更深的认识。下列关于酸、碱、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浓硫酸和浓盐酸久置于空气中质量都会变大
B.碱类物质都是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C.碳酸氢铵属于碳酸盐,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氨气
D.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试剂和操作方法
A MgCl2溶液 HCl 加入过量Mg(OH)2、过滤
B KCl 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CO2 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D Na2CO3溶液 NaCl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15.下列四个图像中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电解水 B.向一定量二氧化锰
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C.向等量水中分别加入等量 D.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钠和硝酸铵固体 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二、理解与应用(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26分)
16.(10分)小苏打牙膏的主要功能组分有:食品级小苏打、生物活性材料(羧甲基壳聚糖、羟基磷灰石)、单氟磷酸钠、柠檬酸锌等。口腔中的一些细菌发酵会产生酸性物质,从而腐蚀牙釉质,严重者会造成龋齿。小苏打可以中和口腔pH,以维持口腔良好的酸碱度环境,进而增强牙膏的清洁效果。小苏打牙膏中还含有水合硅石(难溶于水)等高效摩擦剂,可以提高牙膏的清洁能力,并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使用
口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苏打的化学式是 ,其水溶液呈 (填“酸”“碱”或“中”)性。
(2)儿童误食了小苏打牙膏也不必惊慌,小苏打与胃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水合硅石的一条性质是 ,推测能用于代替牙膏中水合硅石的一种物质是 。
17.(10分)构建知识网络模型是化学学习中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小明同学在学习酸和碱时构建的知识网络模型。
甲
乙
丙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的现象是 。
(2)图甲中⑤的性质在工业上可用于除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验证图乙中反应③能够发生,你选择的物质是 (填
字母)。
A.Na2CO3 B.HCl C.CuSO4 D.NaCl
(4)小明用图丙来说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过程,该过程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用符号表示),该反应的微观实质可表示为H++OH-H2O。依此类推当图甲中③是向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时,反应的微观实质用同样的方法可表示为 。
18.(6分)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对海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一)粗盐精制
(1)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通常含有泥沙等难溶性杂质和Ca2+、Mg2+、等可溶性杂质离子。为除去上述难溶性杂质和可溶性杂质离子,可将粗盐溶解并依次加入:过量的 (只填一种试剂)、过量的碳酸钠溶液,然后过滤,再向滤液中加适量的稀盐酸。
(二)海水制镁
(2)海水制镁的工艺流程如图,其中发生的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步骤①中选择向母液中加入石灰乳,而不是向海水中直接加入,原因是 。
三、实验与探究(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
19.(8分)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只含有难溶性杂质)提纯实验,并用所得的精盐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一:粗盐提纯
(1)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 (填序号)。
(2)操作⑥中,当观察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
实验二:用提纯得到的精盐配制50 g 6%的氯化钠溶液
(1)配制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 、装瓶贴标签。
(2)量取水的体积时,若仰视读数,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 (填“>”“<”或“=”)6%。
20.(14分)化学课上,老师组织学生对家用除湿盒(如图甲所示)进行了如下探究。
[资料信息]
甲
◆吸湿区内黑色颗粒是活性炭,白色颗粒是初中化学一种常见物质。 ◆使用一段时间后,集水区内有大量液体和少量固体,且气温越低固体越多。
[知识应用]
除湿盒内活性炭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异味,利用了其 性。
[提出问题]白色颗粒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Ⅰ:氧化钙;猜想Ⅱ:氢氧化钠;猜想Ⅲ:氯化钙。
猜想依据:氧化钙能与水反应,氢氧化钠和氯化钙在空气中容易 水分。
[交流讨论]从安全性考虑,因为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 ,所以否定了猜想Ⅱ。
[进行实验]已知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图乙所示的实验。
乙
[解释与结论]小组同学依据实验得出结论:白色颗粒是氯化钙。
(1)步骤②的现象是 。
(2)步骤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拓展交流]同学们查阅到氯化钙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
温度/ ℃ 0 10 20 30 40
溶解度/g 59.5 65.0 74.5 100 116
(1)集水区内“气温越低固体越多”的原因是 。
(2)从绿色化学的角度考虑,除湿盒使用后,对集水区内物质的处理建议是 。
四、分析与计算(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7分)
21.(7分)为了测定碳酸钠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与反应),进行了如图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求原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