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第一中学(五四制)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无答案)
格式 pdf
文件大小 8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0:39: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 阶段检测
初 二 语 文 试 题
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50 分。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
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
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
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做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开展了“青春榜样”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青春 感悟英雄精神】参观抗日英烈事迹展览馆,主持人撰写开场白时,在语言运用方
面遇到了以下困难,请你帮他解决。
【A】英雄是民族最闪亮的坐标□在中华民族 5000 多年源远流长的文明历史中,每当遇到
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B】近代以后,
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无数革
命先烈(失 矢)志不渝,前赴.后继;无数平凡英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
英雄壮歌。【C】他们犹如一颗颗星□一盏盏灯□一簇簇火,光耀天空,烛照大地,推动中华
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前程。【D】
梁启超先生曾说:“人生须知道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责任与担当
永远是砥砺着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时代把历史责任赋予青年,从众志成城的抢险救灾前线,
到逐梦(苍 沧)穹的航天科技一线□从尽显风流的奥运赛场,到保家卫国的边防哨卡.……新
时代的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失 fū 苍 kǎ B. 矢 fū 沧 qiǎ
C. 失 fù 沧 kǎ D. 矢 fù 苍 qiǎ
2.上文□内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 、 、 ; B. 。 , , ,
C. , , , ; D. , 、 、 ,
3.将下列句子放在语段中,最合适的一处是(3 分)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初二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8 页)
A.A 处 B.B 处 C.C 处 D.D 处
4.下列从以上文段中选出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每当遇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总有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B.无数平凡英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壮歌。
C.责任与担当永远是砥砺着奋勇前行的精神支柱。
D.新时代的青年主动作为,勇挑重担,谱写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激昂的青春乐章。
【青春 阅读经典著作】
5.在 2025 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学校组织了相关读书活动,请你参加。(8 分)
(1)学校面向全校师生及家长征集“读书”系列公益广告,倡导全民阅读,请你设计一条有
关读书的公益广告。(25 字以内)(2 分)
(2)下面是中国国民阅读方式倾向调查结果,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图中反映的信息。(50
字以内)(3 分)
(3)同学们看到“国民阅读方式倾向”调查结果后,议论纷纷。有的说:“现在都是数字时
代了,用手机阅读或上网阅读才是主流,我们没有必要再读纸质书了。”也有的说:“网
络上的书籍鱼龙混杂,容易受到不好的影响,还是杜绝的好。”请你就调查结果,发表自
己的观点。(3分)
6.默写填空(10 分)
念天地之悠悠,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敦颐《爱莲说》)
写作中你要表达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抱负时,可用 (杜甫《望岳》)
杜甫《望岳》中的经典名句“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8 页)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抒发对老师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可用龚自珍《己亥杂诗》 (龚自珍《己亥杂诗》)
中的名句“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A 越走越近。保尔的心狂跳起来。各种想法一起涌上心头,茫然无绪。时间过于仓促,
一时打不定主意。可有一点事确定无疑的——A 这下子完了。
保尔注视着渐渐走近的 A 和那个匪兵,心乱如麻,想不出办法。
“怎么办?”
在最后关头,他猛然想起了口袋里的手枪。等他们从身旁走过,朝这端枪的匪兵后背
放一枪,这样 A就能得救了。这瞬间的决定立刻止住了他纷乱的思绪。他紧紧地咬着牙,咬
得发疼。就在昨天,A还对他说:“干这种事需要的事勇敢的阶级弟兄……”
……
但是,他脑子里又闪过一个令人不安的念头:“如果我朝他射击,万一射偏了,子弹
可能会打中 A……”
彼得留拉匪兵已经到了身旁,难道还有时间多想吗?
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留着棕黄色小胡子的押送兵走到保尔跟前,保尔出其不意地
向他扑过去,抓住他的枪,狠命地往下一按。
(1)选段中 A 处的人物是指 。(2 分)
该选段作品的作者是 。(2 分)
(2)根据选段内容,谈谈其中体现了保尔怎样的精神品质?__________________(3 分)
二、阅读与鉴赏(54 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9~10 题。(7 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8.下列各项中,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明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使诗歌开篇境界开阔。
B.颔联中“宦游人”的意思是出外做官的人。
C.尾联点明“送”的主旨。诗人与友人在离别之时难舍难分,纷纷留下不舍的泪水。
D.全诗既抒发了诗人送别友人的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也表现了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9.“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4分)
初二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8 页)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5 题。(14 分)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
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
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陋室铭》刘禹锡)
【乙】
今年东坡①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②适尽故日夜课③奴婢舂以为饭。嚼之啧啧
有声,小儿女相调.,云是嚼虱子。然日中腹饥,用浆水淘食之,自然甘酸浮滑,有西北村落气
味。今日复令庖人④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⑤也。”
(《二红饭》苏轼)
【注释】①东坡:苏轼别号。②粳米:粳稻碾出的米。即今南方大米。③课:规定任务,
派人劳役。④庖人:厨子。⑤新样二红饭:二红饭本红色黏黍米与红小豆合蒸的米饭。东
坡此饭则是大麦与小豆合蒸的米饭,故称新样二红饭。
10.下列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中的“绿”和“青”都是使动用法。
B.“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突出了室主人室内生活情趣的高雅。
C.“而粳米适尽”中的“适”时“合适、适宜”的意思。
D.“二十余石”和“每字有二十余印”中的“余”都表“零数”。
11.翻译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4 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分)
(2)今日复令庖人杂小豆作饭,尤有味,老妻大笑曰:“此新样二红饭也。”(2 分)
12.【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需要短句,请用“/”划出。(3 分)
今年东坡收大麦二十余石卖之价甚贱而粳米适尽故日夜课奴婢舂以为饭。
13.刘禹锡与苏轼同样都遭遇贬谪,居住与生活条件差,生活困窘,两人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
同?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共 4 分)
初二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8 页)
13.(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6~19 题。(14 分)
生成式人工智能爆发,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智春丽
“写诗写得比我好,画画水平比我高,能剪视频,能做 PPT,最近人工智能是真‘能’了,
我想知道:未来我会被 AI 取代吗?我会因为 AI 的到来而失业吗?”
以上为一位网友在人民网“科技”版的留言。
这个问题,问出了很多人的好奇和担忧。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从会场到驻地,代表委
员们也议论风生。
我向 DeepSeek 求证——“你被问最多的关于人工智能的问题是什么?”“AI 会取代人类
的工作吗?”位列榜首。
其实,这不是新问题。人类对人工智能有多少好奇,就有多少忧虑。当前,生成式人工智
能爆发,AI 如同水电一样成为智能生活的基础设施,让老问题有了新的紧迫感。
人类如何看待 AI,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对自身的认知。对 AI 的焦虑,很大程度源自不
了解。我们不妨先弄清楚: ①
从技术实现看,与其说现在的 AI“像人一样思考”,不如说它是“会学习的机器”。
上世纪 50 年代以来,科学家想了很多办法,试图让计算机具备人的感知与认知智能,但
收效不大。近年来,大数据驱动的深度学习、机器学习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层逻辑不是模仿人
脑运作,而是基于数据的统计建模。
以写诗为例,春花秋月、格律平仄,在人心中是感动和审美,在 AI 那儿就是一通“暴力
计算”,根据概率输出字符组合。AI 更像是升级的“工具箱”、个人能力的“扩展包”,大
可不必将 AI 人格化。连小学生都知道,“我又不是只会学习的机器”。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怎么办”:“人工”会被 AI 取代吗?
某些领域,可能会。放眼身边,AI 司机、AI 主播、AI 助教、AI 医生悄然上岗。推理大模
型有问必答,机器狗“挑山工”健步如飞,AI 巡检机器人“上天入地”,情绪稳定不怕累,
“人工”难以望其项背。
某些领域,又不会。AI 只是工具,人独特的感知、判断、审美是难以替代的。与此同时,
旧岗位减少,也伴随着新业态、新岗位的诞生。历史上,汽车取代马车、印刷术取代抄写,短
期内有人失业,长远看新就业机会是原来的千万倍。
AI 将带来哪些机会?
《政府工作报告》里有答案: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
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模型广泛应用,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
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
开源大模型,圈粉!机器人 720 度回旋踢,丝滑!2025 年刚刚过去两个多月,我们就感
受到中国 AI 创新的“酷炫”。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献策:加强智能养老机器人研发与应用,
将人工智能纳入教育培养体系……“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已然动起来、跑起来。
初二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8 页)
曾经在蒸汽革命、电气革命中错失机遇的中国,这一次,看得够深、够远。“人工智能是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顶层设计将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产业,从未来
产业布局到算力部署、场景落地,稳扎稳打。同时,充分认识其技术与伦理风险,确保 AI 向
善,未雨绸缪。
科技向善,本质上是给每个人创造更多机会。
在这片孕育了 5000 多年文明史的土地上,近 2.5 亿用户热情拥抱生成式 AI,人工智能核
心产业规模近 6000 亿元。芯片、算法、数据、平台、应用,产业链每个环节都是创新创业的
赛道。
代码闪烁,如同蝴蝶扇动翅膀,为人类认知新世界投下美丽涟漪。未来可期,人永远不可
能被 AI 完全替代。
写到这儿,我又去问 DeepSeek: ② DeepSeek 回答:
人工智能是理性的延伸,而人类是感性与理性的交响。危险的不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
是人像机器一样工作。
开启人机协作,你准备好了吗?
(选自 2025 年 3 月 20 日《人民日报》)
14.请根据本文的行文思路,补写出文中横线处的内容。(3 分)
① “人工”会被AI取代吗? AI 将带来哪些机会? ②
1
15.下列对本文内容及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题目即话题:“未来人工会被取代吗?”
B.近年来,人工智能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其底层逻辑是让机器模仿人脑运作。
C.人工智能会写诗,是通过“暴力计算”,根据概率输出字符组合,而人类写诗是出于感动
和审美。
D.发展人工智能,要充分认识其技术与伦理风险,确保 AI 向善。
16.请你谈谈对文中画线句子的理解。(4 分)
危险的不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工作。
17.读完全文,请你到人民网给那位网友留言回答他的问题,并解释原因以消除他的焦虑。(100
字以内)(4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0~23 题。(18 分)
歌 声
吴伯箫
①感人的歌声留给人的记忆是长远的。无论哪一首激动人心的歌,最初在哪里听过,哪
里的情景就会深深地留在记忆里。
②我以无限恋念的心情,想起延安的歌声来了。
初二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8 页)
③延安的歌声,是革命的歌声,战斗的歌声,劳动的歌声,极为广泛的群众的歌声。
④回想从冼星海同志指挥的《生产大合唱》开始吧。那是一九三九年夏初一个晚上,在
延安城北门外西山脚下的坪坝上,聚集了上万的人。记得那时候我刚刚从前方回到延安,虽然
只出去四五个月,也像久别回家那样,心里热乎乎的,见到每个人都感到亲热。大家说说笑笑,
熙熙攘攘,像欢度快乐的节日一样。是的,正是欢乐的节日,是第一个五四青年节。就是在那
天晚上,我们听了伟大的领袖毛泽东同志那篇有名的报告:《青年运动的方向》。
⑤说的这时候,是报告完了,大家正极兴奋的时候。那真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每个人都咀嚼、回味报告里的深刻意义和警辟的语句,同时等候大合唱开始。
⑥露天会场。【A】西边是黑黝黝的群山,东边是流水汤汤的延河,隔河是青凉山。南
边是隐隐约约的古城和城上的女墙。北边是一条路,沿了延河,蜿蜒过蓝家坪,狄青牢,直通
去三边的阳关大道。合唱开始,大概已是夜里十一点了。
⑦就在那样不平凡的时刻,在那个可纪念的地方,我第一次听见唱:
⑧二月里来,好风光,
⑨家家户户种田忙……
⑩随着指挥棍的移动,上百人,不,上千人,还不,仿佛全部到会的,上万人,都一齐
歌唱。歌声悠扬,淳朴,像谆谆的教诲,又像娓娓的谈话,一直唱到人们的心里,又从心里唱
出来,弥漫整个广场。声浪碰到群山,越过延河,几翻回荡往复,一直辐散到遥远的地方。抗
日战争的前线后方,有谁没有听过,没有唱过那种从延安唱出来的歌呢?
延安唱歌,成为一种风气。部队里唱歌,学校里唱歌,工厂、农村、机关里也唱歌。
每逢开会,各路队伍都是踏着歌走来,踏着歌回去。列宁记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工人歌咏团,
说他们是“在一间黑暗的、充满了油烟的小酒馆里屋集会”。在黑暗的时代里,唱唱歌该是多
么困难啊。在延安,大家是在解放了的自由的土地上,每次唱歌,都有唱有合,互相鼓舞着唱,
竞赛着唱。有时简直形成歌的河流,歌的海洋,歌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接唱,联唱,轮唱,
使你辨不清头尾,摸不到边际。【B】那才叫尽情的歌唱嘿!
最喜欢千人、万人的大会上,一个指挥用伸出的右手向前一指,唱一首歌的头一个音
节定定调,全场就可以用同一种声音唱起来。一首歌唱完,指挥用两臂有力地一收,歌声便戛
然而止。千人万人被歌声团结起来,组织起来,踏着统一的步伐前进,听着统一号令战斗。
延安歌声,也有传统,那就是陕北民歌。
“信天游”唱起来高亢悠远,“蓝花花”唱起来缠绵哀怨。那多半是歌唱爱情,诉说
别离,控诉旧社会剥削压迫的。时代变了,延安的歌就增加了新曲调,换上了新内容。
延安唱的歌很快传到各抗日根据地,后来又传到一个个解放了的地区。日本投降以后,
哪里听到延安的歌声,哪里就快要解放了。延安的歌声直接变成了解放的先声,譬如《三大纪
律,八项注意》那首歌吧,听见这首歌,连小孩子都知道人民的救星来了,毛主席的队伍来了。
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人们含着笑又含着喜欢的眼泪听这首歌。我甚至
养成了这样一种习惯,听见声音,仿佛同时看见了队伍,看见队伍两旁拥挤着欢迎队伍的人群。
这首歌,唱一千遍,听一万遍,我都喜欢。
初二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8 页)
(选自《浴血的墨迹——中国抗战散文选》,有删改)
18.下列对这篇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歌声”为题,生动描绘出延安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一个侧面。《歌声》是对延安
革命精神的礼赞。
B.文章以歌声为线索,分别从唱歌的热烈场面、唱歌的风气、唱歌的传统三个方面,对延安
歌声的特点做了生动而形象的描述。
C.描写《生产大合唱》的场景,表现了延安军民龙腾虎跃的劳动场面,传达了延安军民不畏
困难、决心抗战到底的不屈意志。
D.文章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熔于一炉。以叙事为主,穿插场景描写、细节描写,字里
行间融进抒情的音调和色彩。
19.读完文章,请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4 分)
小齐:我觉得这篇散文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请你从【A】【B】两句中任选
一句分析它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吧。
你:
20.班级开展“精神传承”主题班会,你作为小组代表,请结合本文内容,参考链接材料,探
究延安人民的精神内涵。(5 分)
【链接材料】
本文写于 1961 年国民经济严重困难时期,面对三年连续的自然灾害,人们生活十分艰
苦。
21.班级将组织“红色经典诵读”活动,请为《歌声》中的某一场景设计一个朗诵脚本。要求:
①从文中选择一个具体场景(如“万人合唱”“指挥手势”“歌声传遍解放区”);②设
计朗诵脚本,包含朗诵语气、背景音乐、肢体动作中的至少两种;③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6 分)
三、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总有那么一个人,时常在心中惦念;总有那么一处景,时常在眼前浮现;总有那么一首
诗,时常在耳畔萦绕……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点滴,常常是不可复制的珍宝,永远在我们
心底珍藏。
请以《珍藏在心底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实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②不少于 600 字。
③不得泄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个人信息。
初二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8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