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青岛五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3除法的初步认识复习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青岛五四版二年级上册(新教材)3除法的初步认识复习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9-10 08:5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练习·应用
返回首页
1 [课本第5题]
× = (个)
÷ = (盒)
÷ = (个)
8
4
32
8
4
32
32
8
4
32
8
4
32
4
8
32
4
8
(1)每盒有( )个 ,有( )盒,一共有( )个 。
(2)有( )个 ,每盒放( )个,放了( )盒。
(3)有( )个 ,平均放在( )个盒子里,每盒放( )个。
返回首页
2 [课本第6题]圈一圈,画一画,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14÷2=7
18÷3=6
8÷4=2
返回首页
14÷2=7
把14只海豚平均分成2份,每份有7只。
有14只海豚,每2只分一份,可以分成7份。
2 [课本第6题]圈一圈,画一画,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返回首页
18÷3=6
把18只熊猫玩具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6只。
有18只熊猫玩具,每3只分一份,可以分成6份。
2 [课本第6题]圈一圈,画一画,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返回首页
8÷4=2
把8个圆片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
有8个圆片,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2份。
2 [课本第6题]圈一圈,画一画,并说一说每个算式的意义。
返回首页
3 [课本第7题]
(1)每( )人抱一团,能抱成( )团。
= (团)
2
(2)抱成3团,每( )人抱一团。
3
6
2
3
2
6个小朋友玩“爱的抱抱”游戏。
÷
= (人)
6
3
2
÷
返回首页
4 [课本第8题]
(1)用3根摆一个三角形,可以摆( )个三角形。
= (个)
8
(2)用4根摆一个正方形,可以摆( )个正方形。
24
3
8
6
用24根小棒摆图形。
÷
= (个)
24
4
6
÷
返回首页
5 [课本第9题]画一画,填一填。
每行贴( )幅,可以贴( )行。
÷ = (行)
2
9
18
2
9
把18幅书法作品贴到宣传栏上,可以怎样贴?
还可以怎样贴?
返回首页
5 [课本第9题]画一画,填一填。
每行贴( )幅,可以贴( )行。
÷ = (行)
9
2
18
9
2
把18幅书法作品贴到宣传栏上,可以怎样贴?
还可以怎样贴?
返回首页
5 [课本第9题]画一画,填一填。
每行贴( )幅,可以贴( )行。
÷ = (行)
3
6
18
3
6
把18幅书法作品贴到宣传栏上,可以怎样贴?
还可以怎样贴?
返回首页
5 [课本第9题]画一画,填一填。
每行贴( )幅,可以贴( )行。
÷ = (行)
6
3
18
6
3
把18幅书法作品贴到宣传栏上,可以怎样贴?
返回首页
除号的来历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表示除的符号。
阿拉伯人曾在两个数之间加一条横线“—”或斜线“/”表示除,如“2/3”表示“2除以3”。
1659年,瑞士数学家雷恩在他的著作中首次引用“÷”表示除号,但没有引起重视。后来,英国数学家沃利斯和牛顿在文献中采用该符号后,除号“÷”逐渐被大家认识和接受,并沿用至今。
会观察
会观察
会观察
会思考
会思考
会思考
会提问
会表达
会表达
会表达
会应用
会应用
会应用
会提问
会提问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返回首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