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课件(共1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0 08:46: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导入
从刀耕火种到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在推动人类历史一直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
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 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课堂任务
马克思去世以后,欧洲有些理论家开始歪曲马克思的观点,在当时青年群体中引发思想混乱。19 世纪 90 年代,恩格斯写了五封书信,阐释和捍卫马克思的思想。这篇课文是恩格斯写给德国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一封回信。
瓦尔特·博尔吉乌斯来信内容:1. 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或者理解为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2.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或者说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课堂任务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生产方式(技术)。
2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b.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归根到底是经济的必然性,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
最后五段:推荐马克思著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任务一:阅读课文,圈画每一段的关键词句,梳理文章内容,根据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问题绘制本文思维导图 。

课堂任务
根据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问题绘制思维导图。
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问题
是否应该把经济关系理解为生产性财富和消费性财富?
经济关系多半取决于科学状况的消费性财富的生产性质和方式?
可否把经济关系仅视为引起其他关系、一般地说决定并影响其他关系的关系,
经济结构作为唯一的创造力量决定了社会状况?
恩格斯:1.解释经济关系是什么。
恩格斯:1.驳斥经济依赖科学的观点,分析科学和技术的关系。
恩格斯:a.澄清经济决定一切论(上层建筑有反作用)。
恩格斯:b.澄清经济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结构:存在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结构严整,有针对性

细读文本
最直观的例子是显微镜的发明,它不但打开了一个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世界,开创了微生物学;而且通观察细胞的结构,建立了细胞生物学;同时也促进了孟德尔遗传学与染色体理论的联系,为孟德尔-摩尔根经典遗传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思考:如何理解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细读文本
①必然性占统治地位,偶然性为必然性的补充和表现形式。
②必然性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
③社会历史中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思考:如何理解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用原文的话回答。

细读文本
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等,充满了偶然性,稍有差池结果便会大相径庭。
但不能把这些偶然因素绝对化、神秘化,偶然性的背后,是必然性在起决定作用。刘邦能最后胜出,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刘邦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实行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当时秦人的拥护,他的胜利是大势所趋,必然性使然。而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在刘邦成功的必然性因素方面,项羽大多相反,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结合《鸿门宴》所学,谈谈你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认识。

细读文本
伟大人物:
时势造英雄。英雄的产生是必然的,但是为什么是拿破仑、凯撒、奥古斯都、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人,因为伟大人物之所以成为伟大人物,既有主观条件,又有客观条件。从主观条件看,他具备的才能、素质使他比别人更加适合时代的需要,更能胜任时代的重任;从客观条件看,社会恰恰能为他提供诸多施展才能的条件和机遇。

细读文本
《雷雨》的情节、人物的命运富有偶然性。
周朴园明知鲁大海是自己的儿子,却不以亲子关系而放弃开除他的念头,完全置阶级关系于骨肉情义之上。周萍和鲁大海是亲兄弟,但周萍为维护父亲的利益而打了鲁大海的耳光,鲁大海也用铁刀砍周萍、用枪杀周萍,兄弟冲突的背后显然是阶级对立。鲁侍萍虽然不忍心看见鲁大海与周萍兄弟相斗,但她也深知周萍绝不会认她做母亲。作者通过这富有偶然性的情节揭露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人吃人的罪恶和资产阶级的腐朽肮脏的本质。
结合《雷雨》,分析其偶然性背后的必然性。

论证语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恩格斯也提到了“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能否用这一段话来回复瓦尔特·博尔吉乌斯?
任务二:细读课文,圈画体现有特色的词句,概括本文论证语言特点 。

论证语言
1.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圣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因此,这里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照我们的观点看来,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关于电,只是在发现它在技术上的实用价值以后,我们才知道了一些理性的东西。可惜在德国,人们撰写科学史时习惯于把科学看作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论证语言具有严谨性
论证语言具有针对性
论证方法针对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大学生身份,说理深入浅出,体现了恩格斯对博尔吉乌斯真诚、平等的态度。

论证语言
a.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而是说,这是在归根到底不断为自己开辟道路的经济必然性的基础上的相互作用......归根到底还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它构成一条贯穿始终的、唯一有助于理解的红线。
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跌宕起伏,但又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多次使用“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诚恳。
把经济关系比一条红线,生动形象。

论证语言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
生动形象
如果您两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教考衔接
1.语言风格:高屋建瓴(有理论高度,理论性强)、气势凌厉、逻辑缜密、娓娓道来、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
2.语言特点
论证语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