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
唯一标准
胡福明
新
课
导
入
习主席说:“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国面临重大的历史转折,“解放思想”成为时代的呼声。为正确认识、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全国展开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引发这场大讨论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明白社论文的针对性,理解核心概念的内涵。
明晰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以思维导图梳理行文思路;剖析“破立结合”论证方法背后的思维逻辑
1
学习目标
2
3
感受科学文化论著的厚重、深刻、思维严谨等特性。
4
了解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设的艰辛历程,坚定理论自信,提升理论素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作者介绍
1935年7月
生于江苏无锡
1955年9月
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
1956年
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
1962年
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为哲学系)任教是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作者。
1982年11月
2001年
2018年12月
2019年
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退休
胡福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
获“最美奋斗者”个人称号。
写作背景
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真理是什么,成为当时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矢志不渝地遵循。
写作背景
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1977年,南京大学哲学系副主任胡福明为《哲学》专刊撰稿,其中一篇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后经本人和相关人员的修改,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理论动态》发表了经胡耀邦审阅定稿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5月11日,这篇文章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在《光明日报》发表。当天新华社转发。5月12日,《人民日报》和《解放军报》同时转载,全国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报纸也陆续转载。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很快引发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成为党和国家实现历史性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章节
整体感知
理解题目含义、了解文体常识,阅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题目解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题目明确提出了观点,突出了“实践”的重要意义。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一个简短的判断句。
“实践”指的是实际去做,去履行,不仅是体现在理论上;
“唯一”一词,强调其不可替代性,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以外,别无他途。突出了“实践”这一标准的重要作用和地位。言简意赅,振聋发聩,发人深思。同时,旗帜鲜明地点出本文的中心观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文体常识
特约评论员文章是报刊约请有关权威人士就某一重大理论或现实问题发表看法的评论,是评论员文章的特殊形式。
论及的内容大都是事关全局和举足轻重的大问题,具有极强的专题性、理论性和政论性,往往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反响。
它一般要求多侧面、多角度地展开论述,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严密性。
文体常识——社论
用途
社论是新闻评论的一种,是代表媒体编辑部和媒体主办者对重大新闻事件或时事政治问题发表的权威性评论。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的称为“政治风向标”。
媒体的社论集中反映并传播一定的政党、社会集团、社会阶层对即时发生的新闻事实或现实问题的立场、观点、主张,是社会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社会舆论产生重大影响。
内容
社论的作者由报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名具体姓名,一般只署名“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记者”。
作者
类型
阐述型
启迪型
评价型
论辩型
纪念型
积累字词
舆论(yú) 篡夺(cuàn)
胡诌(zhōu) 妥当(tuǒ)
谬误(miù) 枷锁(jiā)
禁锢(gù) 蒙昧(mèi)
永葆(bǎo) 澄清(chénɡ)
明确字音
肃清:清除;消灭干净。
按语:作者、编者对有关文章、语句所做的说明、提示或考证。
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
争论不休:讨论不出结果谁也不肯停下来。
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比喻自我吹嘘。
拨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扭转乱象,归于正道。
积累词语
整体感知——快速浏览课文,梳理行文思路
导语部分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点明意图,写作动因
理论推导,阐明观点
明确原则,强化论证
典型事例,深化论证
给出结论,强调意图
揭批“四人帮”,肃清流毒,拨乱反正。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
整体感知——划分本文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
第三部分
第二部分
第四部分
(第1段)
(第2-7段)
(第8-16段)
(第17-20段)
引出文章的话题和写作背景。
提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中心论点。
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两个方面展开论证。
不断用实践来检验理论,这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
引言
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第一章节
文本鉴赏
朗读课文,勾画难以理解的词语,小组间讨论后思考下列问题。
文本鉴赏
1.全文共有四个小标题,这四个标题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试简要分析。
第一个标题提出了全文的观点; 第二个标题表明自己的观点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的,是论证的第一个层次; 第三个标题指明“革命导师”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在行动上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是论证的第二个层次; 第四个标题强调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联系实际,发出倡议。
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文本鉴赏
2.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①使用小标题,使文章脉络清晰。
②便于突出重点。小标题既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
③层层递进,符合逻辑。四个小标题,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逐层解答“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问题,环环相扣,形成了层进式结构。
3.文章第一部分围绕“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中心问题展开论述。问:
(1)依次提出了哪些分论点?
(2)讲了哪些道理,摆了哪些事实?
文本鉴赏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一八四五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分论点一: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引用论证
文本鉴赏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分论点二: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引用论证
道理论证
类比论证
文本鉴赏
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上段)
门德列捷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元素周期表就被证实了是真理。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在三百年里一直是一种假说,而当勒维烈从这个太阳系学说所提供的数据,不仅推算出一定还存在一个尚未知道的行星,而且还推算出这个行星在太空中的位置的时候,当加勒于一八四六年确实发现了海王星这颗行星的时候,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才被证实了,成了公认的真理。
分论点三:
科学史上的事实,充分地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事实论证
(元素周期表、太阳系学说被证实)
文本鉴赏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毛主席说: “马克思列宁主义之所以被称为真理,也不但在于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人科学地构成这些学说的时候,而且在于为尔后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所证实的时候。”(《实践论》)马克思主义原是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派别,开始并不出名,反动派围攻它,资产阶级学者反对它,其他的社会主义流派攻击它,但是,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终于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导思想。
分论点四: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引用论证
事实论证
文本鉴赏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情形也是这样。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制订自己的路线时,当然要从现实的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情况出发,依据革命理论的指导并且加以论证。但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各个革命政党的路线是否正确,同样必须由社会实践来检验。20世纪初,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俄国工人运动中,都发生了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那时第二国际的头面人物是考茨基,列宁主义者是少数,斗争持续了很长一个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和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实践证明列宁主义是真理,宣告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破产。
分论点五: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也只有靠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党路线的制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和各个革命政党的路线, 20世纪初,列宁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与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路线的激烈斗争)
事实论证
文本鉴赏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在一个时期内,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没有占主导地位。长期的革命斗争,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个方面证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是正确的,而“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是错误的。标准是什么呢?只有一个:就是千百万人民的社会实践。
分论点六: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毛主席的革命路线与“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进行了长期的斗争,才最终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性。)
事实论证
小结
靠社会实践来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
分论点一
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
分论点二
科学史上的事实,充分地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分论点三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被承认为真理,正是千百万群众长期实践证实的结果。
分论点四
检验路线之正确与否,也只有靠实践。
分论点五
毛泽东思想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分论点六
以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
文本鉴赏
4.在第四至七段中举出的例子有何特点?
例证法
自然科学:门捷列夫、哥白尼
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
革命路线:国内的、国外的
涉及领域广
普遍性强
极具说服力
文本鉴赏
5.文章第二部分联系社会现实,主要针对有些同志的哪些疑惑展开的阐述?批驳了当时“四人帮”哪些错误观点?又重申了哪些观点?
请你从“驳”“立”的角度对第二部分内容加以分析,并明确为什么要这样写?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踊跃发言。
知识回顾——驳论
立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提出并阐明自己的见解或主张。
驳论:是就一定的事件或问题发表议论,批驳片面的、错误的、反动的见解或主张,从而确立自己的论点。
常见的驳论方法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驳论点
驳论据
驳论证
归谬法
反证法
矛盾法
驳论段
框架
(简版)
第一步:树靶子
第二步:深批驳
(示现象、说不足、谈危害、挖根源……)
第三步:立观点
文本鉴赏
驳 立
敌论 驳敌论 批驳角度 己论
会削弱理论的意义
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
驳论点
伪科学、伪理论现出原型
四人帮唯心论的先验论
像肥皂泡一样很快破灭了
驳论据
实践证明他们是政治骗子。
修正主义就是用理论批判
用理论去批判修正主义
驳论证
只有从实践出发,才能使这些原理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仿照分析第一部分的方法,结合原文段落概括总结,完成下列表格:
文本鉴赏
6.作者怎样论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破敌方观点
破敌方观点
立己方观点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理论和实践都在不断发展,我们要用实践来检验新的理论。(第12段)
“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第13段)
立己方观点
破立结合(立论和驳论相结合)的论证方式
文本鉴赏
7.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哪些观点?是怎样论证的?
论点
论据
结论
论证方法
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
马克思、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
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引证法
例证法
革命导师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辩证唯物主义立场,保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永葆其青春。
文本鉴赏
8.分析第三部分的论证过程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修改、完善《共产党宣言》的例子。
毛泽东在编辑《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一书时多次写按语的事例。
证明革命导师们不仅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且亲自用实践去检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
革命领袖一贯严格要求不断用革命实践来检验自己提出的理论和路线。
举例论证(经典理论文献和典型)
文本鉴赏
9.文章第四部分提出了哪些观点?是怎样论证的?
论点
立论
驳论
论证方法
任何理论都要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
要从发展的观点看待实践标准的观点。
任何理论都要由实践来检验,并且要不断修正。
呼吁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要有共产党人的责任心和胆略,勇于研究生动的实际生活,研究现实的确切事实,研究新的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
引用论证
对比论证
林彪、四人帮“一句顶万句”“句句是真理”以及他们设置的不少禁锢人们思想的禁区。这是谬论,是蒙昧主义、唯心主义、文化专制主义。
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
第一章节
归纳总结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总结写作特色、归纳文章主旨,并完成当堂检测。
写作特色
1.富于思辨性。
如对“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的分析, 对“修正主义”的批判, 对实践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分析, 都体现了文章严密的辩证思维, 让人心服口服。
2.论证充分有力。
文章讲道理又摆事实, 既善于运用经典理论文献增强说理的权威性,也善于运用典型事例增强说服力; 理论与驳论相结合, 道理与现实相结合, 既有理论深度又有现实针对性, 分析透彻, 论证充分。
结构完整,思路清晰,具有强说服力。
材料丰富,论证方法多样。
有的放矢,针对性强。
语言准确严密,富有思辨性。
文章主旨
本文旨在肃清“四人帮”的“天才论”“一句顶一万句”等荒谬言论的流毒和影响, 实现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 主张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理论要接受实践的持续检验, 也要紧跟实践中的新问题、新情况而不断发展、改正, 从而更好地为实践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