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11 14:5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七上语文第4课
《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点总结
曹操(155 - 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其诗风慷慨悲凉,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
2.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3.文学文化常识
选自《曹操集》,是曹操诗《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
“建安风骨” 是汉魏之际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风格特色,此诗体现了建安诗歌慷慨悲凉、刚健有力的风格 。
四言诗是古代诗歌体裁,每句四字,起源很早,《诗经》中多有此类,这首诗是四言诗的经典之作。
4.思想感情
《观沧海》诗人借景抒情,通过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0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作者简介
李白(701 -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出生于西域,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有 “诗仙” 之称,代表作有《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与杜甫并称 “李杜”。
02.译文
在杨花落尽、子规啼鸣的时候,我听说你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3.文学文化常识
选自《李白集校注》卷十三。
左迁: 指降职,在古代,右为尊,左为卑,所以降职称左迁 。
杨花: 柳絮。
子规:杜鹃鸟,又名布谷鸟,其啼声哀婉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常作为悲苦、离散等情感的象征物。
4.思想感情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表达了对友人王昌龄被贬的同情、牵挂与担忧,借明月寄情,体现出真挚的友情。
03 次北固山下
1.作者简介
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其诗现存不多,这首《次北固山下》较为著名,诗风较为清新自然,对后世诗歌创作有一定影响。
2.译文
旅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水前行舟。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3.文学文化常识
选自《全唐诗》卷一百一十五。
次:停宿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是唐诗中蕴含哲理的名句。
律诗要求颔联(第三、四句)、颈联(第五、六句)对仗工整,此诗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体现了律诗的对仗特点。
4.思想感情
《次北固山下》既描绘了长江下游开阔秀丽的早春景色,又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也在新旧交替的景象中蕴含着对时光流逝、新旧更迭的感慨。
04天净沙 秋思
1.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 1251 - 1321 以后),号东篱,一说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他的散曲风格豪放中显清逸,后人将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 “元曲四大家”,代表作有《天净沙 秋思》《汉宫秋》等。
2.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3.文学文化常识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 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 。这首小令是 “秋思之祖”,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运用了 “列锦” 的手法(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3.文学文化常识
选自《全元散曲》,“天净沙” 是曲牌名,“秋思” 是题目 。这首小令是 “秋思之祖”,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运用了 “列锦” 的手法(将几个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排列起来,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
元曲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又分为小令和套数。。
4.思想感情
《天净沙·秋思》通过描绘一幅萧瑟悲凉的秋景图,抒发了漂泊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
谢谢观看